像碎石一樣震動心肌 讓血管新生改善缺血
受訪專家: 北京醫院心內科主任醫師 何 青 □主治醫師 賈 娜
本報記者 靳玉玲
何青, 主任醫師, 教授, 博士生導師, 中國醫師學會心血管內科醫師分會委員, 北京醫師協會心內科專家委員會委員, 《中國心血管雜誌》主編
72歲的老常是北京醫院心內科何青教授的老患者, 2月2日上午, 他第五次來醫院接受 '體外心臟震波' 治療. 老常在病床上躺下後, 撩起上衣, 露出胸口, 心內科的賈娜大夫熟練地操作起機器, 在超聲心動儀的指引下定位好治療部位, 伴隨著 '叭, 叭' 的聲響, 治療開始了.
'體外心臟震波' 療法是用於冠心病的一種新技術, 早在2004年就通過了歐洲的行業認證 , 兩年後我國也批准其進入中國市場. 經過數年臨床研究和謹慎驗證, 近幾年才在國內展開應用. 何青教授告訴《生命時報》記者, 冠心病常用的三大治療手段包括藥物治療, 介入手術 (即心臟支架) 和冠狀動脈搭橋術. 但是, 部分病人血管病變瀰漫, 廣泛, 心肌缺血嚴重, 不適合做手術; 還有些病人已經做過搭橋或放了多個支架後, 又發生了較重的血管病變, 心絞痛頻發, 但心臟不能承受再次手術, 震波療法便為他們帶來了希望. '震波' 的本質是一種機械波, 其原理與百姓相對較為了解, 常用於泌尿外科的體外碎石技術類似, 為一種無創的物理性療法, 其強度僅為碎石治療能量的十分之一. 治療中通過對局部心肌進行的低能量震波刺激, 可減輕缺血局部的炎性反應和細胞凋亡, 促進心肌形成新生血管, 並抑制左心室的結構異常改變, 從而扭轉冠脈病變造成的心肌缺血狀態, 改善心肌供血和心臟功能. 療程通常為3個月, 每月的第一周進行3次治療, 共9次, 一次約90分鐘. 據做過治療的病人反饋, 通常4~8周后會有比較明顯的改善. 老常做完搭橋已7年, 冠脈又有點堵了, 可是不能再做手術, 於是來嘗試了震波治療. 他說: '這法子挺好的, 我做完不到一個月, 走路就明顯輕快了. 治療時, 感覺就像小針輕輕紮在皮膚上, 不疼, 沒什麼不舒服. ' 賈娜醫生補充, 極個別病人比較敏感, 可能在治療後會有皮膚髮紅, 刺痛等輕度不適, 但都可以耐受. 從心肌核素檢查 (一種無創的影像學檢查, 可判斷心肌的血流灌注狀態) 結果來看, 一個療程結束後, 絕大部分病人的心肌缺血狀態可得到較為明顯的改善, 同時會有胸悶胸痛減輕, 活動能力增強的直觀感受.
既然震波療法安全性較好, 還有不錯的效果, 能否代替介入或冠脈手術治療呢? 何青教授強調, 震波療法只是冠心病的一種輔助療法, 符合手術適應證的病人, 還是應先接受手術. 手術可以直接開通大血管, 而震波療法主要針對小血管或瀰漫的血管病變, 對於較大血管的堵塞作用有限.
賈娜醫生表示, 病人對震波治療常有幾種錯誤認識, 最大的誤解就是, 認為治療會將動脈斑塊 '震掉' , 栓塞血管. 其實, 雖然名字中帶個 '震' 字, 但用於冠心病治療的機械波, 能量是很低的, 遠小於體外碎石治療中的能量強度, 況且作用部位是心肌, 而非血管, 不存在使斑塊脫落的風險. 還有病人以為一次震波治療就能管一輩子, 從此再也不怕血管堵上, 這也不對. 從目前的觀察來看, 一個療程的療效能維持一年左右. 對於自我管理嚴格的病人, 療效會更持久. 但是, 如果病人不堅持用藥, 不注重生活方式調整, 血管很容易再次堵上.
專家提醒, 無論接受哪種治療, 冠心病人都應該謹遵醫囑, 終身服用相應藥物, 飲食上要注意低鹽, 低糖, 低脂, 規律運動, 並定期複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