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不會再有蘋果這樣的公司, 產品還未發售就能引發人們持續關注. 甚至當市面上競爭對手林立, 已經有出貨千萬的巨頭存在時, 蘋果依然 '從容不迫' 地拿出了自己準備許久的產品——HomePod.
從 2017 年 6 月到 2018 年 2 月, 這款跳票半年, 又讓人期待半年的產品, 終於在 2 月 9 日正式發售, 它究竟會不會成為下一款 '蘋果爆款' ? 已經拿到產品並使用的用戶又是怎樣評價這款產品? HomePod是不是智能音箱的又一次變革? 或許從目前得到的一些體驗中我們能找到答案.
一次低調的設計
如大家在發布會上看到的那樣, HomePod實物外觀幾乎於發布會完全一致. 類似於市面上大多數智能音箱, HomePod依然是一款需要一直插電從而滿足喚醒的產品, 電源線被設計在機身側面而非底部, 所以從正面看彷彿是無線音箱一般, 但側面就會看到一條 '尾巴' .
圖片來自 TheVerge
Youtube 數位博主 Jonathan Morrison 在體驗時表示, HomePod依舊是蘋果一貫的精緻和簡約, 甚至連電源線的包裹材料也經過了挑選, 採用和HomePod外部類似的編織材料. 除了摸上去更柔和外, 也是為了更好融入家庭環境當中, 這得益於蘋果為此專門組建的 'Soft Materials Team' 團隊支援, 外媒 TheVerge 好奇設計團隊是不是沒有考慮貓咪, 因為它們可能也會喜歡這種材料.
圖片來自 Apple 官網
如果不是有電源線的必要存在, HomePod在任何一個側面看起來都非常簡潔. 然而, 一個弊端在於, 沒有其它介面, 這款音箱也就沒有可能連接到其它設備上, 它是一個非常獨立的智能音箱.
圖片來自 Forbes
HomePod頂部是一層玻璃材料, 覆蓋著 LED 背光燈. 這塊玻璃面板本身像是一塊 '觸摸顯示屏' , 長按可以調出 Siri (語音當然也可以喚醒) , 點按一次是暫停, 並會顯示出音量加/減符號, 點按兩次是切換下一首歌曲, 點按三次是回到上一首.
圖片來自 Youtube 數位博主 Jonathan Morrison
圖片來自 TheVerge
所有的交互都會有 LED 燈光變化 (有點類似於 iPhone 上喚醒 Siri) , 但這一區域本身並不是顯示屏, 它不會顯示具體的界面甚至文字. 至於機身底部, 為了增大與案頭摩擦力, HomePod採用的是塑料材質.
圖片來自 Youtube 數位博主 Jonathan Morrison
對於一個身高只有 7 英寸的音箱來說, HomePod給人的感覺並沒有那樣驚豔, 但好在當它擺放在家裡時, 簡潔的設計和不算突兀的身材給人一種踏實的感覺. 在嘗試編織材料讓產品不那麼冰冷的同時, 我們仍然看到了蘋果鐘愛的玻璃材質, Jonathan 表示它的高度和 iPhone X 差不了多少, 而且也有類似的設計元素. 這讓我們更關心在音樂體驗部分, 售價 349 美元的HomePod究竟值不值?
充滿音樂因子的產品
如果說蘋果是音樂巨頭, 可能有人持不同意見, 但說它是所有科技巨頭中最有 '音樂細胞' 的公司, 也許算是一個答案. 這家公司多年來的一系列產品幾乎改變了人們對於音樂生活的理解, 不論是 iTunes, iPod Shuffle, iPod Classic, iPod Touch, 眾多產品向人們詮釋了蘋果如何將音樂帶到更多場景當中, 這一次, HomePod自然也不甘下風.
圖片來自 Apple
為了了解HomePod在音樂方面的表現, TheVerge 記者 Nilay Patel 前往蘋果位於庫比蒂諾的音頻實驗室, 並花一段時間體驗HomePod和其它產品的不同之後, 給出了 'Incredible' 的評價, 總體來說, HomePod在很多地方都能讓人更自在的享受音樂, 這種自由體現在下面幾個方面.
首先, HomePod的使用與過去的智能音箱相比更加簡單迅速. 開啟設備之後, 只需將 iPhone 靠近就能收到匹配訊號, 和 AirPods 類似, 這是一個無需麻煩操作就能使用的設備, 連接過程中, 音箱會用十幾秒時間播放兩次音樂, 利用這一過程檢測周圍環境, 並用 '波束成形' 的技術建立一個此時此地播放聲音的獨特模型.
圖片來自 Apple
其次, 在播放音樂時, HomePod的麥克風與揚聲器配合工作, 一邊播放聲音, 一邊不斷調整, 從而達到更出色的音樂效果. 這樣的結果是, HomePod播放的音樂擁有著更多低音和中音細節, Patel 認為它比同等尺寸的 Sonos One 和同價位的 Google Home Max 聲音都更出色.
如此出色的音樂體驗得益於HomePod足夠優秀的硬體基礎, 由於 7 英寸的高度下塞入一個 4 英寸的低音喇叭, 7 個環繞排列的高音喇叭, 還有特別定製的 A8 晶片 (iPhone 6 的同款晶片) 的緣故, HomePod從內到外都獲得了更強大的音樂能力, 這也是它能夠快速針對不同房間環境進行聲音優化的關鍵所在.
圖片來自 Apple 官網
當然, 做到這些還沒有結束, HomePod對於語音識別的能力也提升到了非常好用的水準, 機身內部的 6 個麥克風元件能接收到房間足夠距離的語音命令, 這一過程你並不需要可以提高聲量. 在 Jonathan 的測試中, 即便你遠離HomePod並背對著它呼喚 'Hey Siri' 時, HomePod也可以表現的很靈敏, 這樣出色的效果自然也是智能音箱的必備基礎.
有智能卻沒那麼聰明
人們期待的HomePod應該是一款在智能和音樂上都令人驚豔的產品, 但就像當初在台上介紹的那樣, HomePod在追求音樂部分完美的同時, 智能部分卻並沒有太多值得炫耀的能力. 和手機上的 Siri 幾乎一樣, 無論在功能上還是智慧程度上, 這款產品都沒有和目前其它巨頭的智能音箱產品拉開差距.
圖片來自 Apple 官網
作為以音樂為主要賣點的產品, HomePods 支援但僅支援蘋果自家的 Apple Music 音樂服務, 你可以用語音點播自己想聽到的歌曲/歌手/風格等, 儘管這一服務目前已經包含數千萬首歌曲, 但不支援 Soptify 卻非常不友好. 不過數位博主 Jonathan Morrison 在體驗中仍然使用了 Spotify 播放音樂, 你可以通過語音切歌以及控制音量. 在語音控制的過程中, 無論此時HomePod音樂播放聲音多大, 都能接收語音指令, 這一點其實非常難得.
得益於過去多年對於 HomeKit 平台的經營, HomePod在智能家居控制上表現良好. 用它控制支援 HomeKit 的燈泡, 空調等產品時都有不錯的體驗, 但這也不算是HomePod的強項, 因為在這方面, Amazon Echo 系列產品支援的設備遠遠多於蘋果, 這雖然不是HomePod的問題, 但卻是想要入手設備的人都需要知道的.
圖片來自 Apple 官網
論聰明程度, HomePod也並不比 Amazon Echo 和 Google Home 強, 華爾街時報在評測之後表示HomePod回答不上來一些簡單問題, 而它閱讀簡訊以及語音回複的功能又顯得雞肋, 畢竟大部分人有這功夫都可能在手機上打字回複完了. 最後, HoemPod 目前無法識別出誰在呼喚它, 所以, 它目前不算一台理想中的讓家庭任何成員都能滿意的產品.
'遲到' 的反擊
2017 年 6 月, WWDC 大會最後, 作為 'One More Thing' 的壓軸產品, HomePod顯然被蘋果寄予厚望, 在跳票許久之後, 如今終於正式發售, 儘管首發地區沒有中國, 儘管它沒有令人驚豔的外表, 但我們仍然能從這一次的產品看到蘋果對智能音箱這一類型產品的看法.
在蘋果看來, HomePod能夠進入人們家庭, 並被持續使用的前提, 就在於音樂部份提供足夠出色的體驗, 這一方向也是蘋果研究用戶使用智能音箱習慣後得出的. 所以在音樂相關部分, 不能說體驗足夠出色 (畢竟不支援 Spotify 依然是個遺憾) , 但整體過程中, HomePod表現出的音樂特色相比目前其它智能音箱產品有著自身優勢.
從目前來看, 在伴隨智能音箱整體熱度上升的大環境下, 蘋果姍姍來遲的HomePod並沒有我們期待中的 '逆天' 能力, 它更像是一個把基礎部分做到足夠優秀, 等待後續不斷打磨讓 '頭腦' 變強的產品, 這不能算是完美的產品, 此前彭博社報道中提到蘋果 2018 年計劃的 400 萬台銷量也許也能說明自身對產品的不確定.
但這倒是讓我想到了蘋果在 2017 年發布 AirPods 之前的情形, 同樣不被人看好的情況下, AirPods 憑藉在使用上的順暢以及對無線耳機的趨勢判斷成為叫好又叫座的產品. 如今, 在 349 美元的價格之下, 到底多少人願意為蘋果的音箱反擊戰買單, 這的確是個未知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