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多中国企业为了应对全球化运营的复杂性, 也正在探索适应中国实际情况的 '云' 方案, 希望借此完成平稳而高效的变革.
Gartner 最近的一项研究表明, '到 2019 年, 多重云策略将成为70%企业的常用策略, 而目前仅有不到10%的企业应用此策略. ' 客户也变得更加敏感, 担心自己局限于单一旧版软件解决方案中, 无法满足未来的需求. 然而, 通过使用类似的 API 和开放标准(如 Linux, Postgres, MySQL 等), 交换和迁移变得相对容易.
在评估数据中心的设计和运行方式时, 组织的IT部门根据风险, 复杂性, 速度和成本来评估托管环境, 所有这些因素增加了找到满足组织需求的单一解决方案的难度.
但是, 如何利用全球云资源建立企业云成为企业全球化面临的技术挑战之一. 有些企业 '云' 化之后, 基础资源的整合利用效率有所提高, 但不同虚拟化技术之间仍然面临统一管理难题. 如何统一管理这些复杂的混合云环境也造成了当前企业的IT运维困难.
评估和实施多重云环境可帮助确定谁能提供最佳的性能和支持. 根据《波士顿先驱报》报道, GE重新整合了其云托管策略, 同时利用Microsoft Azure和Amazon Web Services, 旨在了解性能最佳的托管环境, 并比较哪一份合同向客户转嫁的成本最低.
但是, 如果没有清楚意识到迁移至此类环境的优点和挑战, 多重云的趋势就不会出现. 虽然灵活性是一个加分项, 但多重云环境将组织的工作负载分散到多个提供商, 增加了间接成本. 而且多重云环境迫使内部开发团队根据其必须支持的不同环境, 去了解多个平台并准备额外的管控流程.
此外, 多重云策略还可能会降低公司或组织的购买力. 如果一家公司从多个提供商处购买所需产品, 那么公司可获得的总量折扣将受到影响. 这会使公司陷入花高价却只能买到更少产品的购买模式.
调查和统计数据(例如上述Gartner数据点)表明多重云采用率正在上升. 但是, 它并未表明某种特定平台的采用量. 在许多的多重云案例中, 组织使用单一提供商满足其大部分需求, 而使用其他提供商满足其少部分的需求. 但是, 这些用例大多数落在了实现次要云托管环境上, 这类环境用作主要云托管环境不可用或故障时的备份.
虽然2018 年的多重云采用率正呈上升态势, 但组织必须通过评估其策略是否能衡量每种云平台的采用量, 内部使用情况, 工作负载需求和实施成本的细微差别来采用策略. 为了最好地得出这些问题的答案, 这些问题都需要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