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微網推出整合電路微信公共號: '天天IC' , 重大新聞即時發布, 天天IC, 天天集微網, 積微成著! 掃描文末二維碼添加關注.
1, 紫光展銳深化AP自主研發及國際化布局;
紫光展銳日前已正式完成展訊與RDA合并, 及組織架構調整, 今年將在手機晶片市場展現銳氣, 自主研發CPU推出產品; 同時同步推進4G晶片與大陸, 國際一線電信營運商合作, 預計5G手機2020年下半上市, 2021年能實現億台級別的出貨量. 紫光展銳市場部資深副總裁吳慧雄表示, 紫光展銳過去累積的技術實力終獲突破, 今年自主研發成功的CPU將與營運商推出一款終端產品, 成為大陸首家擁有自主嵌入式CPU核心技術的手機晶片設計廠家. 此外, 從2G, 3G, 4G一直到5G紫光也都進行綿密布局. 吳慧雄說, 紫光展銳2017年2G晶片發貨仍達億片水準; 再者, 3G LTE Modem性能也不斷的提升, 成本不斷優化, 根據中國移動自身的品質報告, SC9853性能超過聯發科, 接近於高通驍龍835, 海思970旗艦級晶片. 而SC9853價格約僅競爭者旗艦晶片的6分之1. 此外展訊從2007年首次推出支援雙卡雙待功能, 在3GPP這個協議基礎上, 創新性的用一套BB/RF晶片架構, 推陳出新2G+3G, 2G+4G及3G+4G產品支援雙卡雙待, 2017年也推出4G+4G雙卡雙待, 都是採用同一套架構實現晶片雙卡雙待功能. 在國際化布局方面, 4G產品在國際市場取得了顯著突破, 例如LTE Modem取得Vodafone認證; 另外SC 9850年通過墨西哥AT&T產品認證測試; 新一代4G功能機晶片國際一線品牌也已經出貨; SC 9820在4G功能機市場於2017年出貨量已超過1,000萬顆, 其背後支援的就是客戶超過1,000萬支出貨的4G功能機. 他特別提及跟中國移動自主品牌合作, 去年A3出貨超過300萬支, 並於2018年初SC9832得標, A4功能機正式出貨. 功能機在高清語音, 數據化業務, 以及本地差異化服務, 例如專攻老人用的功能機可提供方言聽書, 評書等等差異化功能, 存在市場賣點. 儘管2018年開年, 各界對於大陸手機市場出貨量可能下滑的預測, 但紫光展銳認為, 在其相對較集中的190美元手機以下中, 低階市場, 仍持續成長約近6%的年成長率. 另一個紫光展銳成長較大的空間則來自射頻前端業務. 展銳去年射頻前端一躍成為大陸廠商規模第一, 成長率高達70%, 吳慧雄分析, 射頻前端擁有非常大的成長空間, 對濾波器, 功率放大, 開關等需求不斷增多, 每年會有50%以上的成長率. 紫光展銳日前正式完成展訊與RDA合并及組織架構調整, 2018年會從產品和人力布局做較大調整, 並加大戰略性投入, 做到跨產品線, 多產品推出, 並且順應消費升級的潮流. 吳慧雄說, 今年展銳在市場上的聲音會比去年要大, 明年還會比今年更大. 他透露說, 目前紫光展銳以產品為導向進行組織架構的調整, 打造八大主要產品線, 將更靈活, 更有效率的因應市場, 同時也更針對性的面對市場競爭者. 在紫光展銳這個大平台上, 組建各產品線, 進行清晰的產品布局, 每個產品線作為一個獨立的經營單位, 深度掌握自身所在的那個戰場. DIGITIMES 2, 感測器公司申矽淩宣布完成近3000萬人民幣A輪融資;
36氪獲悉, 上海申矽淩微電子科技有限公司宣布近期已完成A輪近3000萬人民幣融資, 由南天盈富泰克創投基金領投, 原天使投資人跟投. 該筆融資計劃用在新產品研發, 團隊建設, 大批量生產備貨準備.
南天盈富泰克創投基金, 成立於2015年, 基金規模5.0億, 專註於投資電子資訊產業領域的初創期和成長期項目.
上海申矽淩微電子科技有限公司主營業務是設計, 開發, 製造和銷售環境感測器 (包括溫度, 濕度, 壓力, 氣體以及複合感測器) 整合電路 (IC, integrated circuit) , 旗下品牌Sensylink包括溫度感測器IC, 溫濕度感測器IC, 以及氣體感測器IC.
中國九成以上的半導體依靠進口. 2015年, 中國半導體需求位居全球第一, 佔比達到29%. 據海關數據統計, 2016年, 中國整合電路進口3425.5億塊, 同比增長9.1%, 進口金額2270.7億美元, 同比下降1.2%. 而同期中國的原油進口僅為6078億, 中國在半導體晶片進口上的花費已經接近原油的兩倍. 因此, 公司創始合伙人王玉認為, 公司大部分的競爭對手來自國外. '壓力感測器,運動感測器國內有人做, 但溫度和濕度感測器國內還沒有做出商用產品的. '
在國際對手壟斷國內市場的情況下, 申矽淩有什麼優勢? 對比其國外競爭對手, 作為中國企業的它有成本優勢, 售價更低; 交付周期更快, '中國企業交付周期約為4-6周, 國外公司是約17周甚至更長' . 同時由於離客戶更近, 可以更好地溝通. 王玉表示, 雖然中國晶片企業在性能上沒有超越國外, 尤其是美國的企業, 但也不比後者差.
不過, 他也承認, 作為一家中國初創公司, 申矽淩不具有品牌優勢, 因此難以拿下華為和聯想這樣的大客戶. 目前它們的客戶主要是中小型國內企業, 比如做體溫儀, 監控板上的溫度, 空調, 智能馬桶等硬體的廠家. 因而, 對申矽淩而言, 如何提高銷量, 建立品牌, 可能是未來需要解決的問題.
截止目前, 多款溫度感測器產品已進入量產. 溫濕度二合一感測器產品已出樣, 將在今年底正式進入量產, 可同時測量溫度與相對濕度數據. 氣體感測器產品, 正在研發中, 預計在明年底進入試產, 首批可檢測的氣體種類包括CO2, CO, VOC以及酒精等, 申矽淩公司利用多像素技術, 可以識別環境中的氣體種類以及每一種氣體的濃度.
王玉介紹, 公司的核心技術包括, 基於半導體工藝開發出來的Transducer(感測單元), 加上特殊優化的ADC(模數轉換器)以及用於批量生產的校準演算法. 截止今天, 圍繞產品本身, 已申請發明專利16項, 其中10項專利已進入實審狀態.
申矽淩的核心團隊在半導體行業都有超過15年工作經驗. 董事長和創始合伙人賴建文有19年矽谷工作經驗, 包括15年在美國美信(Maxim)的MEMS工藝開發經驗, 2010年籌建並出任上海新進半導體公司 Fab2的廠長; 創始合伙人王玉複旦大學微電子碩士, 從事產品設計, 系統工程, 市場工作, 2008年起負責上海新進半導體公司產品市場工作. 36氪
3, 國產技術突破 雲從科技首發3D結構光人臉識別技術;
2月7日, 中國計算機視覺企業雲從科技正式在國內首發 '3D結構光人臉識別技術' , 這也是中國企業首次將結構光技術應用在人臉識別系統上.
雲從發布 '3D結構光人臉識別技術' , 相較以往的2D人臉識別及以紅外活體檢測技術的上有了非常大的飛躍.
此外雲從科技已經有了大量的金融級應用, 包括刷臉取款, 刷臉購物. 新技術的發布, 標誌著雲從科技繼續引領計算機視覺技術的發展.
2016年5月份, 雲從科技就開始了結構光技術的研究, 通過反覆驗證, 實現在銀行, 手機, 家電等各個場景的應用.
雲從科技相關負責人對外表示, '國產結構光軟硬體技術已經攻克難關, 已經開始逐步投入量產. '
雲從科技成立於 2015 年 4 月, 是一家孵化於中國科學院重慶研究院 的高科技企業, 專註於計算機視覺與人工智慧. 目前, 雲從科技是中國銀行業人臉識別第一大供應商, 包括農行, 建行, 中行, 交行等超過100家 金融機構已採用公司產品.
在安防領域推動中科院與公安部全面合作, 通過公安部重大課題研發火眼人臉大數據平台等智能化系統, 公司產品已在 24 個省上線實戰, 引領了公安行業戰法變革.
目前除了iPhone X, 國產手機幾乎都是應用的2D人臉識別技術, 存在對識別環境要求苛刻, 容易被攻破等缺點. 而應用了 '結構光技術' 的3D人臉識別系統在精確度, 響應速度與活體方面得到了革命性突破.
首先, 現在的2D人臉識別技術很容易被照片, 手機等道具攻破, 往往需要加入動作驗證等配合式活體檢測, 檢測時間較長, 用戶體驗也不佳.
而3D結構光人臉識別技術不需要用戶進行任何動作配合, 只需要在攝像頭前被捕捉到面部畫面即可完成活體驗證, 並且能夠有效防守紙張, 面具, 手機屏幕等各類道具的攻擊.
其次就是分析時間從之前的1-2秒壓縮到了毫秒級, 用戶體驗得到質的飛升, 這也是iPhone X人臉解鎖為何如此受到關注的原因.
最後, '3D結構光人臉識別技術' 對於微光環境也能有很好的輸出結果, 不受環境光線強弱的影響, 極大的擴展了人臉識別技術的應用場景.
基於這三個優勢, 3D結構光人臉識別技術能夠廣泛的應用在物聯網, 移動互聯網, 銀行, 安防, 交通等各個需要人臉識別場景, 更好的提升攻擊預防效果, 全面提升人臉識別準確度, 結合雲從最新的演算法, 能夠在一千萬分之一誤識率下達到99%以上的準確率.
雲從科技此次發布該項技術, 標誌著中國終於可以突破結構光人臉識別技術的壁壘, 今後國產技術將全面應用於手機, 電腦, 機具, 設備, 家電等各行各業, 打破先進技術壟斷.
雲從科技相關負責人表示, 現在實現人臉 3D 建模的方式主要有三種, TOF (Time of Flight), 雙目成像(雙攝3D 建模)和結構光, 第二代 Kinect 採用的就是 TOF 方案. 有趣的是, 第一代 Kinect 使用的其實是 PrimeSense 公司的結構光方案, 這個公司被蘋果收購以後做了Face ID. 中新網
4, 無 '芯' 終結者鄧中翰: 中國芯決勝人工智慧;
中國小康網訊 記者劉源隆 他是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建校130年來第一位橫跨理, 工, 商三學科的學者.
他曾在美國國際商業機器公司 (IBM) 工作, 負責超大規模CMOS整合電路設計研究, 並提交了多件美國發明專利申請.
他是最年輕的中國工程院院士, 中國科協副主席, 歐美同學會副會長.
他被稱為 '中國芯之父' . 他的企業, 如今成功佔領了全球計算機映像輸入晶片市場60%以上的份額, 位居世界第一.
對於這些頭銜, 作為當事人的鄧中翰更喜歡被人稱為 '中國科學家' .
'科學沒有國界, 但科學家有祖國. ' 一直將錢學森視為偶像的鄧中翰於1999年10月1日應邀回國參加建國50周年國慶觀禮, 並受到了黨和國家領導人的親切接見和殷切召喚. 為了祖國整合電路事業的起步, 他毅然放棄了在美國的成功事業. 在國家工信部的直接領導下, 承擔並啟動了國家 '星光中國芯工程' , 並在北京中關村建立了中星微電子公司, 開啟了回國創新創業的新曆程.
'當初出去就是為了有一天回來, 愛國是我們共同的情感. '
中國芯填補大空白
2001年3月11日, 年僅33歲的鄧中翰和團隊奮鬥了一年多, 這一天委託加工的第一款晶片將從首都機場接回. 所有參加實驗的人早早來到公司等著, 晚上11時多, 當這款晶片成功地從實驗設備中清晰地展現出數據映像時, 整個實驗室沸騰了: '我們成功了! '
'星光中國芯' 打破了國外晶片生產的壟斷格局, 徹底終結了中國無 '芯' 的曆史. '沒有自己的CPU晶片, 我們的資訊產業大廈就如同建立在沙灘上. '
' '星光中國芯' 工程的定位不是純粹的科學研究, 而是要適應國內外市場需求, 以實現大規模產業化為目標. ' 從創立伊始, 中星微電子的決策層就清醒地意識到, 產品研發並不是單純地填補技術空白, 而是要填補市場空白.
鄧中翰坦言: '瞄準市場空白而不是填補技術空白, 把數字多媒體晶片核心技術推向整個行業, 讓 '中國創造' 真正走向世界, 是 '中國芯' 的一大特色. ' 在這一理念的支援下, 中星微電子果斷地避開了CPU和存儲晶片等主流市場的激烈競爭, 選擇具有廣闊市場前景的數字多媒體晶片作為突破口展開技術攻關.
'高價值核心專利是我們追求的重要目標. ' 創業開始時, 鄧中翰不僅要心系研發工作, 還要從事企業的管理和事務性工作. 往往夜深人靜之時, 才有時間走進實驗室專註于思考和研發. 憑著迎難而上的精神, 鄧中翰帶領研發團隊只用了不到兩年時間, 就研發出我國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 '星光一號' . 憑藉核心技術專利, 在2001年, 鄧中翰第一次將 '中國芯' 大規模打入國際市場, 被蘋果, 三星, 索尼, 惠普, 聯想, 華為等中外企業採用, 如今已佔領了全球計算機映像輸入晶片60%以上的市場份額.
在鄧中翰領銜的 '星光中國芯工程' 中, '星光' 系列晶片接連問世, 讓世界了解了 '中國芯' 的實力. 截至目前, 中星微已經擁有3000餘件高質量的國內外專利. 高價值核心專利, 也使中星微的晶片分別於2004年和2013年兩次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
雖然中國有了中星微, 但是在鄧中翰看來, 國內半導體產業底子薄, 企業還很少, 在人才, 資金方面也很缺乏, 雖然過去進行了很多研究, 但實踐卻很少, 沒有形成有效的產業突破點. '國內半導體產業需要國家和地方政府的扶持, 半導體晶片一年的採購額就達到上千億美元, 不僅造成貿易赤字, 對資訊產業發展, 國家資訊安全都很有影響. '
得晶片者得天下
近年來, 為滿足國家戰略需求, 鄧中翰帶領團隊承擔國家重大攻關任務, 與相關單位一起制定了具有我國自主智慧財產權, 技術達到國際領先水平的 '天網' 安防監控基礎信源SVAC國家標準, 搭建起了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晶片, 演算法, 終端設備, 系統平台到整體解決方案的安防監控產業鏈, 為更好地保障產業發展和資訊安全構築了基礎, 也為全面建成全域覆蓋, 全程可控, 全網共用的城市管理 '天網' 工程奠定了堅實的技術基礎.
將來以該標準實現聯網的攝像頭, 有可能實現以下功能: 在某個飛機場, 一個黑衣人淩晨時分留下某個疑似爆炸物, 超過一分鐘或兩分鐘, 就會自動報警.
鄧中翰表示, 高清視頻安防監控關係到國家安全, 公共安全, 國防建設等諸多重要領域, 而且產業規模巨大, 2012年全球產業規模已超過3000億美元. 公安部, 工信部以及國家標準委要求制定這項國家標準非常及時, '星光中國芯工程' 團隊責無旁貸.
SVAC國家標準正式發佈於2010年12月23日, 已於2011年5月1日正式實施, SVAC 2.0標準也已於2017年6月正式實施. 鄧中翰認為, 長期以來, 我國安防監控系統一直採用國外標準, 核心技術和產品很大程度上依賴國外, 資訊安全存在隱患以及各廠家數據格式也不相容, 存在不同部門, 不同地區之間的監控資訊不能互聯互通等問題. 近7年的實施已表明, SVAC國家標準滿足了我國公共安全管理需求. 在標準研製過程中, '星光中國芯工程' 團隊還解決了國外標準針對視頻媒體節目傳播需求而制定, 不能完全滿足安防監控應用的特殊性等關鍵技術問題, 如視頻映像的即時傳輸性, 全天候監控環境的適應性, 場景視音頻資訊的忠實還原性, 視頻的安全可信等.
數年之前, 鄧中翰就注意到處於萌芽狀態的人工智慧技術, 經過不懈努力, 持續研發, 2016年6月, 鄧中翰帶領團隊攻克了 '基於數據驅動並行計算架構的卷積神經網路處理器技術' , '嵌入式深度學習機器視覺SoC技術' 等五大核心技術, 推出中國首款具備深度學習功能的人工智慧神經網路處理器晶片 '星光智能一號' . 這款晶片率先應用在基於SVAC國家標準的安防監控行業, 使中國安防監控產業由類比時代, 數字時代跨入智能時代.
'晶片是人工智慧的 '大腦' , 而晶片技術對專利的依賴性更強. ' 鄧中翰認為, 未來10年將是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的關鍵時期. 目前, 我國專註於人工智慧晶片開發的企業有限, 且總體水平與發達國家存在一定差距, 需要從資金, 政策等方面加大投入力度, 以核心專利構築競爭實力, 這對於在群雄逐鹿的人工智慧時代搶佔先機至關重要.
'不僅標準與技術研發同步, 更難能可貴的是, 這項標準與產業發展也是同步的. ' 鄧中翰介紹說, 標準發布後, 國內數十家產學研單位迅速成立 'SVAC產業聯盟' , '星光中國芯工程' 團隊率先研發推出相應系列安防監控產品並實現產業化, 提供包括處理晶片, 視頻終端, 監控平台等在內的一站式解決方案, 已經在公共安全, 平安城市, 數字城市, 智能交通, 國家邊海防系統, 安全生產, 物聯網等領域成功示範應用.
在鄧中翰看來, 晶片是人工智慧技術發展的源頭, '得晶片者得天下' , 能否開發出具有超高運算能力, 符合市場需求的晶片, 成為人工智慧領域豪強爭霸的關鍵. 我國在人工智慧領域的研究積累與發達國家差距不大, 若能在戰略層面制訂系統的推進計劃, 會給我國帶來實現彎道超車, 提升綜合國力和影響力的絕佳機會.
本文刊登於《小康》2018年2月下旬刊 5, 高景氣延續 機構看好半導體板塊;
此前經曆連續回調的半導體板塊, 昨日震蕩上行. 受我國智能手機產量出貨量下滑及蘋果手機銷售不佳等資訊的影響, 此前電子板塊整體回調幅度較大. 而其中 '受傷' 最重的無疑就是半導體板塊, 回調幅度達16%, 估值大幅回落.
不過, 從基本面來看, 2017年我國半導體產值估計將達到5140億元的規模, 年增率達到18.6%, 自2010年以來已連續第八年維持雙位數成長, 顯然半導體行業的發展仍處在持續上升的軌道. 而國家針對半導體產業的政策支援力度也在不斷加碼. 在產業高速發展, 政策利好等因素共同助力的背景下, 估值回調充分的半導體板塊正重新被部分機構所看好.
逆勢走強
昨日, 經過前期大幅回調的半導體板塊逆勢走強, 在兩市整體不振的大背景下震蕩走強, 板塊中多數股票上漲, 受到市場關注.
數據顯示, 昨日半導體板塊以1.80%的漲幅高居67個Wind主題行業中的首位, 板塊中正常交易的45隻股票中的39隻出現上漲, 其中盈方微(4.42 +9.95%,診股)午後更是直線漲停.
分析人士表示, 當前半導體板塊的企穩回升代表的不僅僅只是板塊的充分回調, 而是多方面因素共振的結果. 此前, 受我國智能手機產量出貨量下滑及蘋果手機銷售不佳等資訊的影響, 電子板塊回調幅度較大. 2018年1月以來電子指數延續調整態勢, 與上證50和滬深300指數走勢大幅偏離近15%. 二級板塊中, 半導體板塊調整幅度最大, 達16%, 板塊估值水平大幅回落. 不過, 業內人士普遍認為, 在國家大力支援, 產業高速發展, 技術進步等因素推動下, 半導體行業2018年景氣度將持續回升, 相關上市公司在短期和中長期機會也將更加明顯.
而就在昨日板塊回升的同時, 主力資金也開始呈現淨流入. 隨著本周以來兩市回調的加劇, 資金也開始在獲利較多的藍籌板塊與成長板塊間進行調倉, 從昨日主力資金的流向情況來看, 資金加倉成長股的趨勢進一步顯化. 而在這樣的背景下, 昨日半導體板塊以7281.11萬元的主力資金淨流入金額位居104個申萬二級行業中的次席. 由此可見, 在整體弱勢的氛圍中, 主力資金對於板塊後市仍具有較高期待.
前景看好
近年來, 半導體產業進步及成長速度有目共睹, 針對半導體產業的政策支援力度正在不斷加碼. 在產業高速發展, 政策利好以及技術進步等因素的共同助力下, 我國半導體行業成長勢頭迅猛.
銀河證券表示, 中國半導體產業近年來一直保持較快發展. 根據WSTS及CSIA的數據統計, 2011-2016年中國的複合增速超過17%, 與此同時, 全球的複合增速不足5%. 2017年, 在存儲器需求爆發的拉動下, 全球半導體景氣程度得到了大幅回升. 根據Gartner發布的報告, 2017年全球半導體銷售額達到4197億美元, 同比增長22.2%, 其中供應不足局面推動存儲晶片收入增長64%. 而根據CSIA公布的2017年前三季度數據來看, 2017年前三季度中國整合電路銷售額達到3646.1億元, 同比增長近25%, 環比持續提升, 考慮到半導體行業四季度為旺季的情況, 儘管存儲器景氣回升對我國拉動偏小, 但受益於景氣回升, 預計2017年全年我國半導體行業的銷售增速有望超過25%.
浙商證券(13.58 -0.15%,診股)表示, 我國半導體產業處於上升軌道, 2017年我國半導體產值估計將達到5140億元, 年增率達到18.6%, 維持2010年以來連續第8年雙位數成長的態勢, 顯然我國半導體行業發展持續處於上升的軌道. 而大基金的注資也正在推動國產化的加速, 2017年11月底, 大基金已實際出資約人民幣794億元, 成為IC領域快速投資促進上, 下遊協同發展的重要資金來源. 在大基金的帶動下, 各地提出或已成立子基金, 合計總規模超過3000億元, 相當於實現近1:5的放大效應. 目前大基金二期已經在募資中, 預計大基金二期籌資設立方案總規模為1500-2000億元. 一期, 二期及撬動地方產業基金, 整體規模有望接近萬億級別.
分析人士指出, 半導體被稱為國家工業的明珠, 也是資訊產業的 '心臟' , 因技術門檻高, 前期設備資金需求大, 長期以來成為我國科技的 '痛點' . 從 '十二五' 到 '十三五' , 半導體已被明確列為中國重點發展產業. 在政策的支援之下, 我國半導體產業進展加速, 加上新型計算架構浪潮的推動, 當前我國半導體產業正在迎來彎道超車的曆史機會. 中國證券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