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微网推出集成电路微信公共号: '天天IC' , 重大新闻即时发布, 天天IC, 天天集微网, 积微成著! 扫描文末二维码添加关注.
1, 紫光展锐深化AP自主研发及国际化布局;
紫光展锐日前已正式完成展讯与RDA合并, 及组织架构调整, 今年将在手机芯片市场展现锐气, 自主研发CPU推出产品; 同时同步推进4G芯片与大陆, 国际一线电信营运商合作, 预计5G手机2020年下半上市, 2021年能实现亿台级别的出货量. 紫光展锐市场部资深副总裁吴慧雄表示, 紫光展锐过去累积的技术实力终获突破, 今年自主研发成功的CPU将与营运商推出一款终端产品, 成为大陆首家拥有自主嵌入式CPU核心技术的手机芯片设计厂家. 此外, 从2G, 3G, 4G一直到5G紫光也都进行绵密布局. 吴慧雄说, 紫光展锐2017年2G芯片发货仍达亿片水准; 再者, 3G LTE Modem性能也不断的提升, 成本不断优化, 根据中国移动自身的品质报告, SC9853性能超过联发科, 接近于高通骁龙835, 海思970旗舰级芯片. 而SC9853价格约仅竞争者旗舰芯片的6分之1. 此外展讯从2007年首次推出支持双卡双待功能, 在3GPP这个协议基础上, 创新性的用一套BB/RF芯片架构, 推陈出新2G+3G, 2G+4G及3G+4G产品支持双卡双待, 2017年也推出4G+4G双卡双待, 都是采用同一套架构实现芯片双卡双待功能. 在国际化布局方面, 4G产品在国际市场取得了显著突破, 例如LTE Modem取得Vodafone认证; 另外SC 9850年通过墨西哥AT&T产品认证测试; 新一代4G功能机芯片国际一线品牌也已经出货; SC 9820在4G功能机市场于2017年出货量已超过1,000万颗, 其背后支持的就是客户超过1,000万支出货的4G功能机. 他特别提及跟中国移动自主品牌合作, 去年A3出货超过300万支, 并于2018年初SC9832得标, A4功能机正式出货. 功能机在高清语音, 数据化业务, 以及本地差异化服务, 例如专攻老人用的功能机可提供方言听书, 评书等等差异化功能, 存在市场卖点. 尽管2018年开年, 各界对于大陆手机市场出货量可能下滑的预测, 但紫光展锐认为, 在其相对较集中的190美元手机以下中, 低阶市场, 仍持续成长约近6%的年成长率. 另一个紫光展锐成长较大的空间则来自射频前端业务. 展锐去年射频前端一跃成为大陆厂商规模第一, 成长率高达70%, 吴慧雄分析, 射频前端拥有非常大的成长空间, 对滤波器, 功率放大, 开关等需求不断增多, 每年会有50%以上的成长率. 紫光展锐日前正式完成展讯与RDA合并及组织架构调整, 2018年会从产品和人力布局做较大调整, 并加大战略性投入, 做到跨产品线, 多产品推出, 并且顺应消费升级的潮流. 吴慧雄说, 今年展锐在市场上的声音会比去年要大, 明年还会比今年更大. 他透露说, 目前紫光展锐以产品为导向进行组织架构的调整, 打造八大主要产品线, 将更灵活, 更有效率的因应市场, 同时也更针对性的面对市场竞争者. 在紫光展锐这个大平台上, 组建各产品线, 进行清晰的产品布局, 每个产品线作为一个独立的经营单位, 深度掌握自身所在的那个战场. DIGITIMES 2, 传感器公司申硅凌宣布完成近3000万人民币A轮融资;
36氪获悉, 上海申硅凌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宣布近期已完成A轮近3000万人民币融资, 由南天盈富泰克创投基金领投, 原天使投资人跟投. 该笔融资计划用在新产品研发, 团队建设, 大批量生产备货准备.
南天盈富泰克创投基金, 成立于2015年, 基金规模5.0亿, 专注于投资电子信息产业领域的初创期和成长期项目.
上海申硅凌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主营业务是设计, 开发, 制造和销售环境传感器 (包括温度, 湿度, 压力, 气体以及复合传感器) 集成电路 (IC, integrated circuit) , 旗下品牌Sensylink包括温度传感器IC, 温湿度传感器IC, 以及气体传感器IC.
中国九成以上的半导体依靠进口. 2015年, 中国半导体需求位居全球第一, 占比达到29%. 据海关数据统计, 2016年, 中国集成电路进口3425.5亿块, 同比增长9.1%, 进口金额2270.7亿美元, 同比下降1.2%. 而同期中国的原油进口仅为6078亿, 中国在半导体芯片进口上的花费已经接近原油的两倍. 因此, 公司创始合伙人王玉认为, 公司大部分的竞争对手来自国外. '压力传感器,运动传感器国内有人做, 但温度和湿度传感器国内还没有做出商用产品的. '
在国际对手垄断国内市场的情况下, 申硅凌有什么优势? 对比其国外竞争对手, 作为中国企业的它有成本优势, 售价更低; 交付周期更快, '中国企业交付周期约为4-6周, 国外公司是约17周甚至更长' . 同时由于离客户更近, 可以更好地沟通. 王玉表示, 虽然中国芯片企业在性能上没有超越国外, 尤其是美国的企业, 但也不比后者差.
不过, 他也承认, 作为一家中国初创公司, 申硅凌不具有品牌优势, 因此难以拿下华为和联想这样的大客户. 目前它们的客户主要是中小型国内企业, 比如做体温仪, 监控板上的温度, 空调, 智能马桶等硬件的厂家. 因而, 对申硅凌而言, 如何提高销量, 建立品牌, 可能是未来需要解决的问题.
截止目前, 多款温度传感器产品已进入量产. 温湿度二合一传感器产品已出样, 将在今年底正式进入量产, 可同时测量温度与相对湿度数据. 气体传感器产品, 正在研发中, 预计在明年底进入试产, 首批可检测的气体种类包括CO2, CO, VOC以及酒精等, 申硅凌公司利用多像素技术, 可以识别环境中的气体种类以及每一种气体的浓度.
王玉介绍, 公司的核心技术包括, 基于半导体工艺开发出来的Transducer(传感单元), 加上特殊优化的ADC(模数转换器)以及用于批量生产的校准算法. 截止今天, 围绕产品本身, 已申请发明专利16项, 其中10项专利已进入实审状态.
申硅凌的核心团队在半导体行业都有超过15年工作经验. 董事长和创始合伙人赖建文有19年硅谷工作经验, 包括15年在美国美信(Maxim)的MEMS工艺开发经验, 2010年筹建并出任上海新进半导体公司 Fab2的厂长; 创始合伙人王玉复旦大学微电子硕士, 从事产品设计, 系统工程, 市场工作, 2008年起负责上海新进半导体公司产品市场工作. 36氪
3, 国产技术突破 云从科技首发3D结构光人脸识别技术;
2月7日, 中国计算机视觉企业云从科技正式在国内首发 '3D结构光人脸识别技术' , 这也是中国企业首次将结构光技术应用在人脸识别系统上.
云从发布 '3D结构光人脸识别技术' , 相较以往的2D人脸识别及以红外活体检测技术的上有了非常大的飞跃.
此外云从科技已经有了大量的金融级应用, 包括刷脸取款, 刷脸购物. 新技术的发布, 标志着云从科技继续引领计算机视觉技术的发展.
2016年5月份, 云从科技就开始了结构光技术的研究, 通过反复验证, 实现在银行, 手机, 家电等各个场景的应用.
云从科技相关负责人对外表示, '国产结构光软硬件技术已经攻克难关, 已经开始逐步投入量产. '
云从科技成立于 2015 年 4 月, 是一家孵化于中国科学院重庆研究院 的高科技企业, 专注于计算机视觉与人工智能. 目前, 云从科技是中国银行业人脸识别第一大供应商, 包括农行, 建行, 中行, 交行等超过100家 金融机构已采用公司产品.
在安防领域推动中科院与公安部全面合作, 通过公安部重大课题研发火眼人脸大数据平台等智能化系统, 公司产品已在 24 个省上线实战, 引领了公安行业战法变革.
目前除了iPhone X, 国产手机几乎都是应用的2D人脸识别技术, 存在对识别环境要求苛刻, 容易被攻破等缺点. 而应用了 '结构光技术' 的3D人脸识别系统在精确度, 响应速度与活体方面得到了革命性突破.
首先, 现在的2D人脸识别技术很容易被照片, 手机等道具攻破, 往往需要加入动作验证等配合式活体检测, 检测时间较长, 用户体验也不佳.
而3D结构光人脸识别技术不需要用户进行任何动作配合, 只需要在摄像头前被捕捉到面部画面即可完成活体验证, 并且能够有效防守纸张, 面具, 手机屏幕等各类道具的攻击.
其次就是分析时间从之前的1-2秒压缩到了毫秒级, 用户体验得到质的飞升, 这也是iPhone X人脸解锁为何如此受到关注的原因.
最后, '3D结构光人脸识别技术' 对于微光环境也能有很好的输出结果, 不受环境光线强弱的影响, 极大的扩展了人脸识别技术的应用场景.
基于这三个优势, 3D结构光人脸识别技术能够广泛的应用在物联网, 移动互联网, 银行, 安防, 交通等各个需要人脸识别场景, 更好的提升攻击预防效果, 全面提升人脸识别准确度, 结合云从最新的算法, 能够在一千万分之一误识率下达到99%以上的准确率.
云从科技此次发布该项技术, 标志着中国终于可以突破结构光人脸识别技术的壁垒, 今后国产技术将全面应用于手机, 电脑, 机具, 设备, 家电等各行各业, 打破先进技术垄断.
云从科技相关负责人表示, 现在实现人脸 3D 建模的方式主要有三种, TOF (Time of Flight), 双目成像(双摄3D 建模)和结构光, 第二代 Kinect 采用的就是 TOF 方案. 有趣的是, 第一代 Kinect 使用的其实是 PrimeSense 公司的结构光方案, 这个公司被苹果收购以后做了Face ID. 中新网
4, 无 '芯' 终结者邓中翰: 中国芯决胜人工智能;
中国小康网讯 记者刘源隆 他是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建校130年来第一位横跨理, 工, 商三学科的学者.
他曾在美国国际商业机器公司 (IBM) 工作, 负责超大规模CMOS集成电路设计研究, 并提交了多件美国发明专利申请.
他是最年轻的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科协副主席, 欧美同学会副会长.
他被称为 '中国芯之父' . 他的企业, 如今成功占领了全球计算机图像输入芯片市场60%以上的份额, 位居世界第一.
对于这些头衔, 作为当事人的邓中翰更喜欢被人称为 '中国科学家' .
'科学没有国界, 但科学家有祖国. ' 一直将钱学森视为偶像的邓中翰于1999年10月1日应邀回国参加建国50周年国庆观礼, 并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和殷切召唤. 为了祖国集成电路事业的起步, 他毅然放弃了在美国的成功事业. 在国家工信部的直接领导下, 承担并启动了国家 '星光中国芯工程' , 并在北京中关村创建了中星微电子公司, 开启了回国创新创业的新历程.
'当初出去就是为了有一天回来, 爱国是我们共同的情感. '
中国芯填补大空白
2001年3月11日, 年仅33岁的邓中翰和团队奋斗了一年多, 这一天委托加工的第一款芯片将从首都机场接回. 所有参加实验的人早早来到公司等着, 晚上11时多, 当这款芯片成功地从实验设备中清晰地展现出数据图像时, 整个实验室沸腾了: '我们成功了! '
'星光中国芯' 打破了国外芯片生产的垄断格局, 彻底终结了中国无 '芯' 的历史. '没有自己的CPU芯片, 我们的信息产业大厦就如同建立在沙滩上. '
' '星光中国芯' 工程的定位不是纯粹的科学研究, 而是要适应国内外市场需求, 以实现大规模产业化为目标. ' 从创立伊始, 中星微电子的决策层就清醒地意识到, 产品研发并不是单纯地填补技术空白, 而是要填补市场空白.
邓中翰坦言: '瞄准市场空白而不是填补技术空白, 把数字多媒体芯片核心技术推向整个行业, 让 '中国创造' 真正走向世界, 是 '中国芯' 的一大特色. ' 在这一理念的支持下, 中星微电子果断地避开了CPU和存储芯片等主流市场的激烈竞争, 选择具有广阔市场前景的数字多媒体芯片作为突破口展开技术攻关.
'高价值核心专利是我们追求的重要目标. ' 创业开始时, 邓中翰不仅要心系研发工作, 还要从事企业的管理和事务性工作. 往往夜深人静之时, 才有时间走进实验室专注于思考和研发. 凭着迎难而上的精神, 邓中翰带领研发团队只用了不到两年时间, 就研发出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 '星光一号' . 凭借核心技术专利, 在2001年, 邓中翰第一次将 '中国芯' 大规模打入国际市场, 被苹果, 三星, 索尼, 惠普, 联想, 华为等中外企业采用, 如今已占领了全球计算机图像输入芯片60%以上的市场份额.
在邓中翰领衔的 '星光中国芯工程' 中, '星光' 系列芯片接连问世, 让世界了解了 '中国芯' 的实力. 截至目前, 中星微已经拥有3000余件高质量的国内外专利. 高价值核心专利, 也使中星微的芯片分别于2004年和2013年两次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虽然中国有了中星微, 但是在邓中翰看来, 国内半导体产业底子薄, 企业还很少, 在人才, 资金方面也很缺乏, 虽然过去进行了很多研究, 但实践却很少, 没有形成有效的产业突破点. '国内半导体产业需要国家和地方政府的扶持, 半导体芯片一年的采购额就达到上千亿美元, 不仅造成贸易赤字, 对信息产业发展, 国家信息安全都很有影响. '
得芯片者得天下
近年来, 为满足国家战略需求, 邓中翰带领团队承担国家重大攻关任务, 与相关单位一起制定了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 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的 '天网' 安防监控基础信源SVAC国家标准, 搭建起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芯片, 算法, 终端设备, 系统平台到整体解决方案的安防监控产业链, 为更好地保障产业发展和信息安全构筑了基础, 也为全面建成全域覆盖, 全程可控, 全网共享的城市管理 '天网' 工程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将来以该标准实现联网的摄像头, 有可能实现以下功能: 在某个飞机场, 一个黑衣人凌晨时分留下某个疑似爆炸物, 超过一分钟或两分钟, 就会自动报警.
邓中翰表示, 高清视频安防监控关系到国家安全, 公共安全, 国防建设等诸多重要领域, 而且产业规模巨大, 2012年全球产业规模已超过3000亿美元. 公安部, 工信部以及国家标准委要求制定这项国家标准非常及时, '星光中国芯工程' 团队责无旁贷.
SVAC国家标准正式发布于2010年12月23日, 已于2011年5月1日正式实施, SVAC 2.0标准也已于2017年6月正式实施. 邓中翰认为, 长期以来, 我国安防监控系统一直采用国外标准, 核心技术和产品很大程度上依赖国外, 信息安全存在隐患以及各厂家数据格式也不兼容, 存在不同部门, 不同地区之间的监控信息不能互联互通等问题. 近7年的实施已表明, SVAC国家标准满足了我国公共安全管理需求. 在标准研制过程中, '星光中国芯工程' 团队还解决了国外标准针对视频媒体节目传播需求而制定, 不能完全满足安防监控应用的特殊性等关键技术问题, 如视频图像的实时传输性, 全天候监控环境的适应性, 场景视音频信息的忠实还原性, 视频的安全可信等.
数年之前, 邓中翰就注意到处于萌芽状态的人工智能技术, 经过不懈努力, 持续研发, 2016年6月, 邓中翰带领团队攻克了 '基于数据驱动并行计算架构的卷积神经网络处理器技术' , '嵌入式深度学习机器视觉SoC技术' 等五大核心技术, 推出中国首款具备深度学习功能的人工智能神经网络处理器芯片 '星光智能一号' . 这款芯片率先应用在基于SVAC国家标准的安防监控行业, 使中国安防监控产业由模拟时代, 数字时代跨入智能时代.
'芯片是人工智能的 '大脑' , 而芯片技术对专利的依赖性更强. ' 邓中翰认为, 未来10年将是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的关键时期. 目前, 我国专注于人工智能芯片开发的企业有限, 且总体水平与发达国家存在一定差距, 需要从资金, 政策等方面加大投入力度, 以核心专利构筑竞争实力, 这对于在群雄逐鹿的人工智能时代抢占先机至关重要.
'不仅标准与技术研发同步, 更难能可贵的是, 这项标准与产业发展也是同步的. ' 邓中翰介绍说, 标准发布后, 国内数十家产学研单位迅速成立 'SVAC产业联盟' , '星光中国芯工程' 团队率先研发推出相应系列安防监控产品并实现产业化, 提供包括处理芯片, 视频终端, 监控平台等在内的一站式解决方案, 已经在公共安全, 平安城市, 数字城市, 智能交通, 国家边海防系统, 安全生产, 物联网等领域成功示范应用.
在邓中翰看来, 芯片是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的源头, '得芯片者得天下' , 能否开发出具有超高运算能力, 符合市场需求的芯片, 成为人工智能领域豪强争霸的关键. 我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研究积累与发达国家差距不大, 若能在战略层面制订系统的推进计划, 会给我国带来实现弯道超车, 提升综合国力和影响力的绝佳机会.
本文刊登于《小康》2018年2月下旬刊 5, 高景气延续 机构看好半导体板块;
此前经历连续回调的半导体板块, 昨日震荡上行. 受我国智能手机产量出货量下滑及苹果手机销售不佳等信息的影响, 此前电子板块整体回调幅度较大. 而其中 '受伤' 最重的无疑就是半导体板块, 回调幅度达16%, 估值大幅回落.
不过, 从基本面来看, 2017年我国半导体产值估计将达到5140亿元的规模, 年增率达到18.6%, 自2010年以来已连续第八年维持双位数成长, 显然半导体行业的发展仍处在持续上升的轨道. 而国家针对半导体产业的政策支持力度也在不断加码. 在产业高速发展, 政策利好等因素共同助力的背景下, 估值回调充分的半导体板块正重新被部分机构所看好.
逆势走强
昨日, 经过前期大幅回调的半导体板块逆势走强, 在两市整体不振的大背景下震荡走强, 板块中多数股票上涨, 受到市场关注.
数据显示, 昨日半导体板块以1.80%的涨幅高居67个Wind主题行业中的首位, 板块中正常交易的45只股票中的39只出现上涨, 其中盈方微(4.42 +9.95%,诊股)午后更是直线涨停.
分析人士表示, 当前半导体板块的企稳回升代表的不仅仅只是板块的充分回调, 而是多方面因素共振的结果. 此前, 受我国智能手机产量出货量下滑及苹果手机销售不佳等信息的影响, 电子板块回调幅度较大. 2018年1月以来电子指数延续调整态势, 与上证50和沪深300指数走势大幅偏离近15%. 二级板块中, 半导体板块调整幅度最大, 达16%, 板块估值水平大幅回落. 不过,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 在国家大力支持, 产业高速发展, 技术进步等因素推动下, 半导体行业2018年景气度将持续回升, 相关上市公司在短期和中长期机会也将更加明显.
而就在昨日板块回升的同时, 主力资金也开始呈现净流入. 随着本周以来两市回调的加剧, 资金也开始在获利较多的蓝筹板块与成长板块间进行调仓, 从昨日主力资金的流向情况来看, 资金加仓成长股的趋势进一步显化. 而在这样的背景下, 昨日半导体板块以7281.11万元的主力资金净流入金额位居104个申万二级行业中的次席. 由此可见, 在整体弱势的氛围中, 主力资金对于板块后市仍具有较高期待.
前景看好
近年来, 半导体产业进步及成长速度有目共睹, 针对半导体产业的政策支持力度正在不断加码. 在产业高速发展, 政策利好以及技术进步等因素的共同助力下, 我国半导体行业成长势头迅猛.
银河证券表示, 中国半导体产业近年来一直保持较快发展. 根据WSTS及CSIA的数据统计, 2011-2016年中国的复合增速超过17%, 与此同时, 全球的复合增速不足5%. 2017年, 在存储器需求爆发的拉动下, 全球半导体景气程度得到了大幅回升. 根据Gartner发布的报告, 2017年全球半导体销售额达到4197亿美元, 同比增长22.2%, 其中供应不足局面推动存储芯片收入增长64%. 而根据CSIA公布的2017年前三季度数据来看, 2017年前三季度中国集成电路销售额达到3646.1亿元, 同比增长近25%, 环比持续提升, 考虑到半导体行业四季度为旺季的情况, 尽管存储器景气回升对我国拉动偏小, 但受益于景气回升, 预计2017年全年我国半导体行业的销售增速有望超过25%.
浙商证券(13.58 -0.15%,诊股)表示, 我国半导体产业处于上升轨道, 2017年我国半导体产值估计将达到5140亿元, 年增率达到18.6%, 维持2010年以来连续第8年双位数成长的态势, 显然我国半导体行业发展持续处于上升的轨道. 而大基金的注资也正在推动国产化的加速, 2017年11月底, 大基金已实际出资约人民币794亿元, 成为IC领域快速投资促进上, 下游协同发展的重要资金来源. 在大基金的带动下, 各地提出或已成立子基金, 合计总规模超过3000亿元, 相当于实现近1:5的放大效应. 目前大基金二期已经在募资中, 预计大基金二期筹资设立方案总规模为1500-2000亿元. 一期, 二期及撬动地方产业基金, 整体规模有望接近万亿级别.
分析人士指出, 半导体被称为国家工业的明珠, 也是信息产业的 '心脏' , 因技术门槛高, 前期设备资金需求大, 长期以来成为我国科技的 '痛点' . 从 '十二五' 到 '十三五' , 半导体已被明确列为中国重点发展产业. 在政策的支持之下, 我国半导体产业进展加速, 加上新型计算架构浪潮的推动, 当前我国半导体产业正在迎来弯道超车的历史机会. 中国证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