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聯發科宣布併購晨星, 因雙方在大陸電視晶片市場份額超過七成, 在面對商務部的審查時, 得到了限制性的批准. 據商務部當時要求, 聯發科和晨星兩家公司雖可百分之百股權合并, 晨星的手機晶片部門亦可移轉至聯發科, 但雙方旗下電視晶片部門在三年內必須維持獨立營運, 給予電視客戶另尋晶片供貨商的緩衝期.
此後, 原晨星手機部門約800多位員工併入聯發科, 原晨星電視晶片和機上盒約2000多名員工則留在台灣晨星.
在商務部的三年禁令下, 聯發科選擇讓晨星以子公司的方式營運, 本身的電視晶片團隊亦維持運作, 各自發展產品規劃, 客戶和市場, 雙方至今保持競爭關係.
商務部對二者合并的三年禁令於去年8 月期滿. 據了解, 聯發科於次月便提出正式合并的申請, 但重新提送合并申請後, 至今仍未獲得商務部通過.
業內人士指出, 對「大小M」來說, 能不能進入第二階段合并, 主要差異在於兩邊電視晶片團隊和資源的整合效益; 若能整並, 將可減少兩邊的重複投資, 並降低營運成本, 進而拉升效益.
MStar (晨星半導體, 簡稱晨星) 成立於2002年, 總部位於台灣新竹科技園. 晨星曾經挑戰顯示器晶片市佔率超過六成的市場龍頭捷尼 (Genesis Microchip) , 也曾在技術上杠上當時資本額大它近20倍的瑞昱半導體; 接著, 它奪下聯發科電視晶片的寶座; 如今, 這些領域它都已成為當之無愧的第一.
彼時MStar對MTK的殺手鐧正是價格, 以下拉價格帶來起貨. 2012年, 在晨星逐漸威脅到聯發科手機晶片時, 聯發科出手將其收購.
晨星旗下的智能手機晶片和其他與無線通信有關的業務併入到聯發科, 由聯發科主攻手機晶片. MStar的重心回到電視晶片, 經營LCD電視晶片業務的晨星半導體的子公司保持獨立實體身份, 繼續在智能電視市場攻城略地.
此舉在當時對電視廠商的影響非常大, 聯發科和晨星是大陸大多數電視機廠的主要供應商, 二者合并意味著大陸廠商的議價能力降低. 在電視和機頂盒領域, 二者市場佔有率將超過75%. 時至今日晨星依然是智能電視晶片的霸主.
市場研究機構IC Insights數據顯示, 全球半導體產業每年收購案合計金額在2015年創下曆史新高1,073億美元後開始下滑. 2016年全球半導體併購交易合計金額為998億美元, 2017年則大幅下滑至277億美元.
近年來來, 半導體行業洗牌整合趨緩, 成熟交易標的減少, 監管審查方面也日益嚴格. 從台灣地區的聯發科併購晨星, 到紫光對西部數據, 台灣三大封測廠商發起併購, 以及日月光收購矽品, 包括美國, 中國, 以及中國台灣地區等管理部門在面對重大行業併購採取謹慎的態度.
目前, 包括台灣地區的日月光矽品, 以及聯發科晨星在內的兩起併購案仍處於審核當中, 商務部對於日月光和矽品的併購也參考了聯發科晨星併購模式, 有條件放行.
去年7月, 蔡力行正式接任聯發科CEO. 消息人士指出, 蔡力行對於泛聯發科集糰子公司策略也更弦易轍, 子公司操作上會更具有彈性, 首先會評估子公司獲利表現. 如毛利率低於集團公司平均, 不排除切出來獨立運作, 好讓別的公司來進行投資, 一起承擔風險, 而聯發科還是擁有絕對的主導權.
本月初聯發科CFO暨發言人顧大為表示, 若有重大人事案或子公司的變動, 聯發科都會依法對外公布. 目前各事業部主管並無變動, 旗下子公司晨星也還受限於反壟斷相關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