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立短期無還款計劃, 手機供應商廠商紛紛 | '躺槍' ;

1, 金立短期無還款計劃, 手機供應商廠商紛紛 '躺槍' ; 2, 2018中國智能手機產業焦慮中的海外機會; 3, 雷軍霸氣喊話華為OV: 給我10個季度, 重回國內市場第一; 4, 繼貴州之後, 蘋果公司在中國第二個iCloud數據中心落地內蒙; 5, 風口上的AI晶片, 只是國外巨頭的遊戲嗎? 6, 不敵千元機! 華為P20 Lite被曝不支援5G WiFi頻段; 7, 外媒曝一加X2正在研發 劉作虎回應: 假的;

集微網推出整合電路微信公共號: '天天IC' , 重大新聞即時發布, 天天IC, 天天集微網, 積微成著! 掃描文末二維碼添加關注.

1, 金立短期無還款計劃, 手機供應商廠商紛紛 '躺槍' ;

集微網消息, 在國內智能手機市場遭遇的這場寒流中, 由金立資金鏈緊張引發的危機正持續發酵, 加劇行業悲觀情緒, 手機供應鏈廠商紛紛 '躺槍' . 從電池供應商維科精華, 到模組供應商歐菲科技, 再到面板供應商深天馬等均被拖欠貨款, 其中歐菲科技被拖欠數額最大, 截至 2018 年 2 月 6 日, 歐菲科技對金立的應收賬款餘額為 62,601.76萬元, 賬齡都在半年之內.

金立短期對歐菲科技沒有還款計劃

2月7日, 歐菲科技發布關於對交易所問詢函回複的公告稱, 自金立出現資金問題並導致公司的應收賬款出現逾期以來, 公司與金立多次開會協商, 積極催收賬款, 但金立一直未能安排付款, 並聲稱短期對公司沒有還款計劃.

鑒於此, 歐菲科技已停止對金立供貨, 並對金立應收賬款採取財產保全措施, 包括:

(1) 查封金立在微眾銀行, 南粵銀行的股權, 劉立榮持有的深圳市金立通訊設備有限公司的股權;

(2) 首封金立公司商標30餘項;

(3) 輪候查封金立部分房產和工業園土地;

(4) 查封劉立榮本人及其配偶名下數家公司股權和房產等.

金立董事長劉立榮在接受媒體採訪時也坦誠, 金立確實存在資金鏈危機, 導致貨款周轉困難, 在拖欠貨款後被供貨商申請資產保全.

不過, 劉立榮對歐菲科技停止供貨一事態度明顯不滿, 並稱, 對歐菲科技的債務暫不處理. 劉立榮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 '整個資金鏈危機的過程中, 只有歐菲科技一家重要供應商停止供貨, 受其影響2017年12月和今年1月份貨款回籠下降較大, 歐菲科技斷供45天影響了至少30億元貨款回籠, 歐菲科技同時申請保全了我和我太太名下的個人資產. '

而據歐菲科技透露, 金立因資金鏈緊張, 導致公司在金立應收超6億元的賬款已經逾期兩月以上, 出于謹慎原則, 停止供貨, 同時對公司2017年營收利潤計提壞賬損失3億元. 1月31日, 歐菲科技披露《2017年度業績預告修正公告》也正是因為金立應收賬款沒到位.

歐菲科技表示, 經公司總經理辦公會議討論, 公司認為金立的應收賬款是否能全部收回存在較大的不確定性; 考慮到除非發生金立申請破產重整的極端情況, 公司申請保全的財產市場價值可以覆蓋公司的應收賬款, 因此金立應收賬款的壞賬計提風險能控制在 50%以內, 計提壞賬3億元.

受影響的供應商還有信維通信等

眾所周期, 歐菲科技是攝像頭, 觸控, 指紋識別的模組供應商, 此前一直是金立的供應商. 那麼2017年歐菲科技對金立供貨占其營收比重有多大?

歐菲科技表示, 2017年前三季度, 金立對公司營業收入的貢獻占公司總營業收入的比重不足 4%.

根據歐菲科技發布的2017年三季度業績營收報告顯示, 2017年1-9月份, 公司營收244.57億元; 淨利潤達10.22億元. 其中, 4%的營收佔比為9.78億元. 這也就是說, 2017年前三季度金立對歐菲科技的營收不到9.78億元.

另據歐菲科技透露, 自 2017 年 11 月以來, 歐菲科技已停止對金立發貨, 預計金立對公司 2017年營收佔比的比重會進一步降低.

歐菲科技表示, 由於歐菲科技為國內外的一線智能手機廠商供貨, 且客戶結構相對分散, 金立事件對公司業務實際影響並不大, 同時受益雙攝模組市場份額提升和滲透率加速, 公司業務一季度淡季不淡, 當前生產經營情況一切正常.

相比之下, 金立的電池供應商維科精華就沒有那麼幸運了. 1月26日, 維科精華髮布公告, 由於子公司維科電池第一大客戶金立拖欠應收貨款8409.99萬元, 公司可能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

據維科精華公告稱, 維科電池2017年度預計產生淨利潤約5997萬元, 但因維科電池遭到金立拖欠8409.99萬元應收貨款, 如最終無法收回, 最大程度可能導致維科電池虧損2413萬元. 因為維科精華在2016年已經發生虧損, 若今年仍繼續虧損, 維科精華股票將被 '戴帽' .

此外, 已經披露受影響的供應商還有深天馬. 深天馬日前在公告中表示, 公司對單項金額重大的訂單, 單獨進行減值測試計提壞賬準備約1.76億元(未經審計), 主要因為個別客戶未能按照與公司約定的付款日履行付款義務. 深天馬一直是金立顯示屏供應商, 該個別客戶業內認為是金立.

事實上, 手機廠商與供應鏈廠商之間往往一損俱損一榮俱榮, 整機涉及到諸多環節的供應商也遠不止上述幾家. 一旦某一環節出現資金鏈問題, 往往會引發連鎖反應.

而據業內人士透露, 除了上述這幾家外, 金立資金鏈危機還影響到其天線供應商信維通信和電池供應商欣旺達, 金屬殼供應商東方亮彩也在其中. 此外, 金立手機核心供應商還包括觸控IC廠商敦泰, 電聲器件廠商瑞聲科技, 晶片供應商聯發科, 攝像頭廠商信利/舜宇等.

不過, 好在即便受此危機, 金立目前的生產和銷售處於基本正常狀態, 內部較為穩定. 劉立榮表示, 目前公司在做出售資產的工作, 一邊償債一邊生產, 公司正在尋找出售資產的途徑來渡過這次危機. 或許, 對於金立而言, 寒冬過後的春天就在來年. (校對/範蓉)

2, 2018中國智能手機產業焦慮中的海外機會;

集微網 文/徐倫

'電子股票現在是抄底良機, 還是下跌中繼? '

最近, 這類問題在各個手機概念股的股吧裡討論的熱火朝天. 從討論的過程看, 大家爭論的核心焦點仍然智能手機產業到底還有沒有未來?

這個問題討論背後, 實際上是過去一年手機概念股出現冰火兩重天的景象. 2017年上半年, 以舜宇光學, 比亞迪電子, 歐菲科技, 京東方, 信維通信等為代表手機概念股暴漲2~4倍. 而2017年下半年至今, 信維通信, 安潔科技, 長盈精密等超過10支以上的手機概念股, 股價遭到腰斬. 其中很多股票甚至創下了近幾年的新低.

圖: 過去一年信維通信的走勢

二級市場的反應是行業真實體現, 還是悲觀過度? 最近筆者也走訪了包括終端廠商, 供應鏈, 行業分析師等後, 總結他們的意見, 得到一個比較理性的答案: '大盤穩定, 結構化行情, 增量可期' .

智能手機銷量不會雪崩, 結構化行情持續

'智能手機不是流行商品, 它已經每個人的剛需, 這就意味智能手機產業不會出現雪崩. ' 一個行業分析師向筆者說道, '目前看, 在5G來臨之前中國智能市場將維持在4.5億部上下波動是大機率事件. '

實際上這個觀點可以從最近公布的一批調研數據中得到佐證. 2月6日, 國際知名調研機構IDC發布數據顯示, 2017年中國智能手機市場出貨量達到4.443億部, 較2016年的4.673億部下滑4.9%.

雖然出現了下滑, 但是這個下滑數字遠遠小於市場的悲觀情緒. 
而2015年這一數據為4.299億部, 2014年為4.233億部. 從數據看, 近四年中國智能手機總體都維持在4億部以上水平.

圖: 中國市場智能手機出貨量 (單位億)

對於整個智能手機市場未來走勢, 分析師表示, 大盤穩定不必擔心智能手機產業會突然崩盤. 他的理由也很簡單, 從2015年下半年開始, 中國智能手機市場就已經進入了存量階段, 影響出貨量最大因素之一就是智能手機保有量. 而據此前美國Zenith 研究報告, 到2018年, 中國智能手機用戶數量將達到13億人次, 位居全球第一. 在如此龐大的用戶群情況下, 市場會有一個最低的換機需求市場. 而目前看在5G來臨之前中國智能市場將維持在4.5億部上下波動.

雖然上述數據和觀點被廣泛認可, 但是筆者發現, 產業鏈感受到的下滑似乎更嚴重. 這又是什麼原因造成的?

分析師表示, '大多數人的悲觀情緒濃厚, 根於在於目前市場出現了非常嚴重的結構化行情. '

從IDC 提供的數據看, 2017年中國市場華為, OPPO, vivo, 小米, 蘋果排名前五, 它們的合計市場份額超過了75%, 留給剩下所有廠商僅24.3%的市場份額. 這其中, 剩下廠商同比去年下滑了31%, 行業二八效應越來越明顯.

如此嚴重的分化, 又疊加存量市場博弈, 於是市場出現了多殺多的殘酷現象. 前五名手機廠商為了保持增長, 開始大量擠壓二, 三線品牌市場份額. 例如, 有人認為, 2017年樂視, 酷派的崩盤為小米讓出了不少空間, 類似這樣的情況預計還將在2018年繼續上演.

欲求增量, 品牌廠商2018年開啟大航海時代

不過, 大家都很清楚, 國內市場天花板效應已經很明顯, 要真正找到增量必須到海外. 這一點已經成為目前中國品牌廠商的共識. 華為, OPPO, vivo, 小米, 聯想等品牌都已經公布了今年出海的計劃.

首先看華為方面, 此前有媒體報道稱, 華為將今年的出貨目標定在了2億部. 隨後華為終端董事長餘承東在微信朋友圈否認, 他表示華為不特別追求銷量.

華為到底有沒有制定2億目標? 從分析看, 該目標的真實性還是相當高的. 一方面, 餘承東曾說過, 到2018年華為手機要成為全球第二. 而IDC 數據顯示, 2017年蘋果手機銷量約2.16億部, 這樣意味著要超越蘋果, 2018年華為手機必須要超過2億部. 另一方面, 去年12月, 榮耀總裁趙明稱, 榮耀作為獨立品牌未來三年要進入全球前五. 而全球前五的目前的標準是年出貨量達到1億部.

如何完成2億, 包括餘承東和趙明其實都已經給出了明確的答案: 出海. 趙明表示, 未來三年榮耀海外市場銷售佔比從15%提高至50%. 這意味著海外出貨量將增長4000萬部以上, 達到5000萬部的出貨規模.

這顯然對任何一家手機企業而言都是一個難度很大的挑戰. 但趙明稱, 國外市場是坑還是蛋糕, 都要親身去試試才知道, 海外市場是未來榮耀增長的基礎. 在策略上, 他還指出, '將繼續強化歐洲等優勢市場, 同時完成對全球主要人口大國的全面突破, 包括在印度, 印尼, 埃及等國家都要進入TOP 5手機品牌. '

OPPO 和vivo 方面也正在加緊海外布局. 以OPPO為例, 今年一月底正式宣布進軍日本市場. 據悉, OPPO 早在2009年就開啟全球布局, 於同年4月進入泰國市場, 踏上國際化之路. 目前, OPPO手機業務在全球已經覆蓋了中國, 東南亞, 南亞, 中東, 非洲和大洋洲各個區域共計30個國家和地區市場.

OPPO在東南亞, 印度等市場均保持著高速增長. 數據顯示, 在印度市場上, 2017年第三季度OPPO迎來了出貨量最大的一季度, 環比增長40%, 同比增長81%.

圖: OPPO 在全球的研發布局

另外, 在上個月高通中國技術峰會上, OPPO CEO陳明永表示, 接下來, OPPO還將會進入歐洲市場, 為全球更多用戶提供極致科技體驗.

小米方面更不必說, 2017年總出貨量中海外佔比超40%. 特別是印度已經成為其重中之重. 據調研公司Canalys數據顯示, 小米2017年第四季度在印度市場出貨量達到820萬部, 市場份額為27%, 超過三星的730萬部出貨量, 成為印度第一. 1月25日, 小米公司總裁林斌表示, 從小米手機目前的發展來看, 國際市場如果持續目前發展勢頭, 小米手機海外手機市場份額超國內最早明年可實現. 集微網了解, 小米今年還將組織供應鏈廠商去印度考察, 投資建廠等.

在行業一片悲觀情況下, 今年華為, OPPO, 小米的目標都已經確定在一億部以上. 這也主要依靠海外帶來的增量.

供應鏈的機遇與挑戰

在手機廠商人士看來, '與前試探性海外布局不同, 這一輪中國手機廠商的出海將更深度, 更徹底. ' 他認為, 一方面國內市場增長停滯, 倒逼廠商必須出海. 另一方面, 敢於出海背後的底氣是, 中國已經具備全球最完善的手機上下遊供應鏈.

過去幾年, 隨著智能手機產業的爆發, 全球電子產業加速向中國轉移. 目前在國內也成長起了世界級的手機供應鏈廠商. 例如全球最大的智能手機ODM廠商聞泰科技, 全球安卓手機最大的指紋晶片廠商匯頂科技, 全球最大手機玻璃蓋板廠商藍思科技等, 還有大量封裝, 模組, 元器件廠商等, 它們都已經成為了這個行業頂級供應商.

一位產業鏈人士表示, '目前中國品牌廠商已經開啟了大航海時代, 他們在外衝鋒陷陣拿市場, 我們供應鏈廠商在國內準備糧草, 支援征戰. 分工明確, 最終實現中國手機產業統治全球的局面. '

這個過程中品牌廠商將帶給供應鏈更多的機會. 以ODM產業為例, 品牌廠商海外的大部分訂單都會交給DOM廠商去做. 一方面海外市場碎片嚴重, 而ODM可以整合多家訂單, 供應鏈成本更有優勢. 另一方面, 像華為, OPPO 等這樣大品牌, 如果為每一個市場組建一個研發團隊, 其成本會相當高, 所以交給ODM廠商也是最優方案.

此前, 聞泰科技董事長張學政表示, 看好這一輪海外市場帶來的巨大增長空間. 聞泰也與幾乎與全球所有運營商都有合作關係, 非常清楚全球各個國家和地區的入網門檻和差異化需求, 可以幫助客戶設計出針對不同市場的定製化產品, 幫助客戶快速進入不同國家和地區.

當然, 有機遇也有挑戰. 碎片化的市場, 多種語言多版本適配, 複雜的地域環境, 政治稅收以及不同地區人的不同需求等都給供應鏈帶來新的挑戰.

另外, 不管是國內還是國外, 手機市場份額都將繼續的高度集中, 這一現象也將傳導到供應鏈廠商中. 唯有與大品牌合作才會有更多的機會, 而眾多中小供應鏈廠商也將迎來洗牌.

總之, 以理性角度看, 雖然目前中國智能手機市場增長陷入停滯, 但是也不必過於悲觀, 由於龐大的保有量和剛需在, 智能手機產業大盤仍將保持穩定. 而積極拓展海外, 將給產業鏈帶來新的增長點. 經過這一輪的深度的國際化, 中國智能手機有可能成為真正代表中國品牌, 中國品質的產品, 徹底改變全球人對中國製造的認識. (集微網/徐倫)

3, 雷軍霸氣喊話華為OV: 給我10個季度, 重回國內市場第一;

集微網消息 (文/羅明) 去年對於小米來說是值得慶祝的一年, 得益於全球市場表現搶眼, 印度連續兩個季度第一, 全球十六個國家進入前五, 10月提前實現年初提出的營收過千億目標. 雷軍在小米年會中表示其市場份額已從去年第二季度的世界前五, 提升至第四季度的世界第四. 雷軍除了總結小米過去一年取得的一系列成就, 還指出新的一年要大力開拓海外市場, 同時提出一個讓米粉沸騰, 讓花粉, OV粉顫抖的目標, 那就是要在10個季度以內, 重回國內市場第一.

他強調, '在國內市場我們要全面展開反擊, 積小勝成大勝, 全力備戰2019年本土決勝. '

2018年, 中國手機市場規模將出現十多年來首次下降的趨勢, 同時品牌集中度也將進一步加劇, 行業競爭將會更加慘烈. 雷軍表示, 我們沒有退路, 不能停留, 只能向前! 中國市場是小米的根基, 是全球最大的消費電子市場, 也是全球行業競爭的高地. 只有本土勝出, 才能持續支撐國際業務穩步發展. 只有贏在中國, 才能贏得世界.

所以, 2018年小米的新目標: 10個季度內, 國內市場重回第一!

此外, 小米通過龐大而先進的智能硬體生態鏈布局和持續投入的雲服務, 建起全球最大的IoT平台, 並在國內AI領域率先取得成功.

在專利儲備方面, 小米也不甘落後. 目前, 其全球累計專利申請總量已達24000多件, 授權總量達5920件, 其中約一半是全球專利.

該怎麼做呢?

我們要堅定地戰場前移, 指揮部設在前線. 我們要以省為單位, 以城市為單位, 以每個縣鄉甚至社區網格為單位, 在戰場的每一處始終保持勇猛機敏, 寸土必爭, 血戰到底.

這就要求我們在各條戰線上都必須提供強有力的組織保障和管理護航. 所以, 從現在開始, 我們要培養, 提拔一大批年輕的管理幹部, 構建更具活力, 更有進取心的各級前線指揮團隊. 讓每一個有能力, 有抱負, 有衝勁, 敢擔當的年輕人, 都能在戰爭中學習戰鬥, 在戰鬥中快速成長.

從雷軍所說的省市鄉社區的布局看, 看樣子這兩年小米的線下店要激增了. 過去一年半時間小米連開150家門店, 覆蓋四五十個城市. 未來三年還要開到1000家. 面對雷軍的霸氣喊話, 目前身為國內市場前三強的華為, OPPO, vivo就會坐以待斃嗎? 我們拭目以待吧. (校對/範蓉) 4, 繼貴州之後, 蘋果公司在中國第二個iCloud數據中心落地內蒙;

集微網消息, 日前, 蘋果公司宣布自2月28日起將中國大陸地區的iCloud服務交由本土服務商 '雲上貴州' 負責運營, 用戶的iCloud檔案將被遷移至中國本地伺服器. 相信如果你的Apple ID的國家或地區為中國的用戶, 已經收到通知會受到此次調整.

這一消息發布不久, 蘋果於近日與位於內蒙古自治區的烏蘭察布市舉行 'iCloud中國北方數據中心項目合作協議' 簽約儀式. 這一項目將是蘋果在中國北方建立的第一個數據中心, 也是在中國建立的第二個數據中心.

根據協議, 蘋果將在烏蘭察布建立iCloud北方數據中心, 並註冊實體公司來負責這一項目的建設和運營. 該數據中心預計在2020年投入運營, 為中國蘋果用戶提供iCloud服務.

想知道為什麼選在烏蘭察布? 該城市位於國際公認雲計算產業發展的 '黃金緯度' , 擁有充足電力, 全年平均氣溫在4.3℃, 在不採取任何措施的情況下PUE值在1.26以下, 能夠讓數據中心效率發揮到機制.

iCloud是蘋果公司所提供的雲端服務, 讓使用者可以免費儲存5GB的資料. 此前, 這些數據都被蘋果傳輸到海外的伺服器上. 依據中國2017年6月1日最新實施的《網路安全法》規定: 所有與寬泛定義的國家安全問題有關的中國公民或地區數據, 必須存儲於中國境內的伺服器上, 而且雲服務的運營方必須為本地企業.

即此, 蘋果公司從去年7月開始, 先後與貴州省政府和內蒙古自治區烏蘭察布市簽訂iCoud合作協議, 運營支撐中國全國的iCloud服務數據, 意味著所有中國用戶的iCloud檔案都被遷移到這裡. 與數據中心距離的縮短, 可提供更高更快的下載速度, 另一方面, 數據中心落地中國, 中國用戶的iCloud數據將得到更安全的隱私保障. (校對/小秋)

5, 風口上的AI晶片, 只是國外巨頭的遊戲嗎?

'你們準備做AI晶片嗎? '

可能這是很多AI公司都會遇到的一個問題.

根據IT桔子的數據統計, 2017年國內AI領域的投資事件高達384起, 投資總額已經超過622億元人民幣. 值得注意的是, 這其中, 計算機視覺領域共有139家公司獲得融資, 總投資額已經達到了225億元. 比如去年接二連三刷新融資記錄的商湯, 曠視.

同時, 高額融資的背後也透露出一個新的趨勢: 技術層的公司正在往下沉, 開始將目光轉向基礎層的晶片開發領域. 僅僅是2017年, 粗略估算就有數十家初創公司對外宣布要做AI晶片.

另外, 有數據顯示, 2016年AI晶片全球市場規模為23.88億美元, 預計到2020年AI晶片全球市場規模將達到146.16億美元.

AI終端晶片崛起的背後: 邊緣計算

傳統的處理器主要是CPU, 隨著算力的要求提高, GPU成為現階段AI行業的香餑餑. 這也是英偉達這幾年股價持續上揚的一大重要因素.

而我們現在所說的AI晶片指的是是專門針對AI演算法做了特殊加速設計的晶片.

基於通用性以及計算性能的差異, 我們通常可以把AI晶片分為三大類: FPGA, ASIC, 類腦晶片等.

計算機視覺公司曠視曾在採訪中透露公司正在開發FPGA晶片, 而依圖科技也對外表示未來有做晶片的計劃, 巧的是, 他們在去年投了人工智慧晶片公司ThinkForce. 商湯在去年年末獲得來自高通的戰略投資, 其相關人士表示, 晶片方面, 商湯主要是和高通合作.

目前, AI晶片主要的使用場景又可以分為雲端 (伺服器端) 和終端兩大類. 在雲端上, 以英偉達的GPU為主導, 而英特爾, 穀歌的TPU以及國內的比特大陸也相繼推出了各自的專用晶片.

但是隨著AI的崛起, 對計算能力的需求越來越高, 雲端也有了更多的數據壓力.

如果所有的數據處理都放在雲端, 首先會給通信的頻寬以及即時傳輸帶來壓力, 其次涉及到資訊安全以及隱私問題, 所以高性能和低功耗的終端智能被提上日程: 把更多的數據處理放在靠近數據源的設備端, 將一些AI計算量的壓力從雲端轉移到邊緣端.

也就是我們一直在說的邊緣計算:

邊緣計算指在靠近物或數據源頭的網路邊緣側, 融合網路, 計算, 存儲, 應用核心能力的開放平台, 就近提供邊緣智能服務, 滿足行業數字化在敏捷連接, 即時業務, 數據優化, 應用智能, 安全與隱私保護等方面的關鍵需求. 這也是為什麼會湧現出越來越多AI專用晶片廠商的一大因素.

另外, '雲端的伺服器晶片不是誰都能做的, 一些伺服器是要一個核電站來供電的, 自然我們普通人就只能集中做AI終端 '介面' 晶片. ' 國家 '千人計劃' 特聘專家,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微電子學院副院長林福江表示.

在這樣的態勢下, 適用於終端側設備的AI晶片也應運而生. 那麼, 在傳統晶片市場一直被國外巨頭壟斷的當下, AI晶片會繼續重蹈覆轍嗎?

這次風口上的AI晶片, 是國外巨頭的遊戲嗎? 在鎂客網《做晶片的不如做項鏈的? 國內高端IC晶片破局已刻不容緩|專訪中科大副院長, 浙大教授》一文中提到:

雖然我國已消化了近1/3市場需求而成為全球最大的晶片消費國, 但繁榮背後卻有一個殘酷的事實: 我國國產晶片的自給率不到30%, 產值不足全球的7%, 市場份額更是不到10%, 也就是說中國 '芯' 90%以上依賴進口.

2016 GoodChinaBrand | ICP: 12011751 | China Expor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