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車廠與科技公司投入巨資研發自駕技術, 日產汽車則有另類思考, 一方面則欲保存手動駕車的意義, 發展能預測駕駛人動作的專屬技術, 並提升車輛的靈敏度與操控性, 增進正面的手動駕車體驗與樂趣. 據彭博(Bloomberg)報導, 包括BMW與豐田(Toyota)在內的許多車廠表示, 不會完全由電腦控制車輛, 並計劃持續製造具有鮮明駕馭特色的車輛. 日產亦認為人類仍應保有駕駛的樂趣, 並於CES 2018展示B2V(Brain-to-Vehicle)技術, 預計5~10年內上市, 未來將配備於旗下品牌的全自駕車. 在手動駕駛模式中, 車輛仍由駕駛人操控方向盤與油門. 駕駛人需戴上配置有線感測器的特殊頭盔, 以偵測其進行自主動作前約2秒鐘的腦波活動, 經過B2V系統解讀, 推測, 能在駕駛人實際動作前提早0.2~0.5秒即開始做出反應. 在幾乎不被駕駛人察覺的情況下, 可縮短操控加速, 煞車或轉向等系統的反應時間. B2V系統可能會讓駕駛人感到駕駛技術提升, 車輛變得更靈活, 反應更快, 將重新定義人車互動模式. 而透過熟悉與學習駕駛人的腦波活動與自主動作的關聯, B2V系統可持續調適, 將讓手動駕駛更有趣. 駕駛人可隨心所欲切換駕駛模式, 在自駕模式時, B2V系統能偵測與評估駕駛人的偏好, 並運用人工智慧(AI)系統即時調整行車設定與風格, 以滿足駕駛人需求, 提升行車舒適. B2V技術可能的應用相當廣泛, 未來將觸發更多應用於日產自有品牌車輛的創新, 包括調整車內環境, 例如運用擴增實境(AR)調整駕駛人的視野與創造更放鬆的環境. 此外, 全球最大的礦業公司澳商BHP Billiton Ltd.也運用腦波偵測技術, 監看卡車司機是否疲勞. Waymo與蘋果(Apple)等科技公司, 意欲以全自駕(Fully Autonomous)技術顛覆汽車產業, IHS Markit預估到2035年時, 全球每年將售出2,100萬輛自駕車, 相當於目前汽車銷量的4分之1. 日產2016會計年度的研發費用44億美元約佔營收4.2%, 在自駕車發展時程上比豐田與本田(Honda)更積極, 計劃2018年讓車輛在公路上自主變換車道, 2020年不需人類介入即可行駛雩都市道路與交叉路口, 2022年推出全自駕車. 近年來汽車製造商競相展示各自在智能車輛(Smart Car)方面的最先進技術. CES 2017年時, Daimler AG展示一部電動箱型車, 車頂配備能自動收取與遞送包裹的無人機(Drone), 而豐田則展示能感知駕駛人情緒的概念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