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车厂与科技公司投入巨资研发自驾技术, 日产汽车则有另类思考, 一方面则欲保存手动驾车的意义, 发展能预测驾驶人动作的专属技术, 并提升车辆的灵敏度与操控性, 增进正面的手动驾车体验与乐趣. 据彭博(Bloomberg)报导, 包括BMW与丰田(Toyota)在内的许多车厂表示, 不会完全由电脑控制车辆, 并计划持续制造具有鲜明驾驭特色的车辆. 日产亦认为人类仍应保有驾驶的乐趣, 并于CES 2018展示B2V(Brain-to-Vehicle)技术, 预计5~10年内上市, 未来将配备于旗下品牌的全自驾车. 在手动驾驶模式中, 车辆仍由驾驶人操控方向盘与油门. 驾驶人需戴上配置有线传感器的特殊头盔, 以侦测其进行自主动作前约2秒钟的脑波活动, 经过B2V系统解读, 推测, 能在驾驶人实际动作前提早0.2~0.5秒即开始做出反应. 在几乎不被驾驶人察觉的情况下, 可缩短操控加速, 煞车或转向等系统的反应时间. B2V系统可能会让驾驶人感到驾驶技术提升, 车辆变得更灵活, 反应更快, 将重新定义人车互动模式. 而透过熟悉与学习驾驶人的脑波活动与自主动作的关联, B2V系统可持续调适, 将让手动驾驶更有趣. 驾驶人可随心所欲切换驾驶模式, 在自驾模式时, B2V系统能侦测与评估驾驶人的偏好, 并运用人工智能(AI)系统即时调整行车设定与风格, 以满足驾驶人需求, 提升行车舒适. B2V技术可能的应用相当广泛, 未来将触发更多应用于日产自有品牌车辆的创新, 包括调整车内环境, 例如运用扩增实境(AR)调整驾驶人的视野与创造更放松的环境. 此外, 全球最大的矿业公司澳商BHP Billiton Ltd.也运用脑波侦测技术, 监看卡车司机是否疲劳. Waymo与苹果(Apple)等科技公司, 意欲以全自驾(Fully Autonomous)技术颠覆汽车产业, IHS Markit预估到2035年时, 全球每年将售出2,100万辆自驾车, 相当于目前汽车销量的4分之1. 日产2016会计年度的研发费用44亿美元约占营收4.2%, 在自驾车发展时程上比丰田与本田(Honda)更积极, 计划2018年让车辆在公路上自主变换车道, 2020年不需人类介入即可行驶于都市道路与交叉路口, 2022年推出全自驾车. 近年来汽车制造商竞相展示各自在智能车辆(Smart Car)方面的最先进技术. CES 2017年时, Daimler AG展示一部电动箱型车, 车顶配备能自动收取与递送包裹的无人机(Drone), 而丰田则展示能感知驾驶人情绪的概念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