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勳歸來! AMD RTG研發高級副總裁王啟尚到底何許人也?

2018年1月24日, AMD正式發文宣布, 任命王啟尚擔任RTG(Radeon Technologies Group)研發高級副總裁, 直接向AMD 蘇姿豐博士(Dr. Lisa Su)彙報.

王啟尚在加入AMD後將負責圖形工程, 包括AMD圖形技術產品戰略, 架構, 硬體及軟體等方面.

其實說起王啟尚, 熟悉AMD顯卡的網友們應該都聽說過他, 他和AMD淵源頗深.

2006年AMD以54億美元併購ATI後, 王啟尚也一同加入了AMD, 並成功推進了從0.15μm一直到28nm八代晶片的工藝轉換, 可謂是功勳卓越.

接下來就請大家跟隨筆者一起, 來看看這位晶片界 '大牛' 的傳奇經曆吧.

王啟尚1986年畢業於台灣交通大學, 後留美在華盛頓大學取得了電子工程碩士學位, 碩士論文是有關圖形處理的硬體技術. 1990年畢業後來到了LSI Logic任職晶片設計工程師, 負責開發SPARC(可擴充處理器架構)系統晶片.

王啟尚在LSI Logic公司工作期間掌握了豐富的晶片開發經驗, 兩年後入職Axil WorkstATIons公司, 擔任高級晶片設計工程師, 職務內容同樣是開發SPARC晶片, 並且有了自己的團隊.

出於對晶片發展趨勢的獨到把握, 1993年, 王啟尚正式入職大名鼎鼎的SGI(Silicon Graphics)公司, 從晶片設計人員轉型為晶片設計經理, 負責Infinity Reality超級3D圖形加速器的開發工作, 至此, 王啟尚與圖形晶片結下了不解之緣.

年的磨礪讓王啟尚成為了一名優秀的晶片設計開發管理者, 而為了更好地發揮自身的能力, 王啟尚1998年離開SGI, 並參與建立ArtX公司, 繼續擔任晶片設計經理的職務, 負責任天堂第四代家用機Game Cube的SOC的開發工作.

Game Cube中使用的圖形處理器代號為 'Flipper' , 採用0.18μm製程, 有著當時先進的圖形處理能力, 被業界廣泛認可.

2000年, ATI公司以價值4億美元的股票選擇權正式收購ArtX公司, 王啟尚也加入ATI公司, 這一幹就是12年, 從晶片經理升職為高級經理, 最後成為AMD公司的全球副總裁.

在他的領導下, AMD/ATI成功地開發了八代的產品, 從0.15μm一直到28nm的製程, 其在整個研發過程中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所以接下來我們一起看看, 在AMD/ATI的歲月裡, 王啟尚究竟取得了哪些矚目的成就.

幫助ATI成長為行業領頭羊

2002年下半年, ATI的R300架構正式問世, 首發產品為全球首塊支援DirectX 9.0的顯卡——Radeon 9700 PRO.

Radeon 9700 PRO的DirectX 9.0性能, 抗鋸齒性能以及各向異性過濾性能異常出色, 一舉擊潰了當時一家獨大並自恃清高的NVIDIA旗下的旗艦級顯卡GeForce 4 Ti4600, 就算NVIDIA在半年後被迫拿出自己的首款支援DirectX 9.0的顯卡-GeForce FX 5800 Ultra也無法抵擋Radeon 9700 PRO的能耗比優勢.

Radeon 9700 PRO拯救了處於困難時期的ATI, 而王啟尚在R300的架構設計工作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正是憑藉出色的能耗比, R300為ATI贏得了微軟的信任, 同年, ATI和微軟宣布了一份開發協議: 由ATI來為當時的下一代主機XBOX開發圖形單元.

這打破了先前微軟和NVIDIA的合作關係, 意味著XBOX下一代主機的圖形部分將更換一位新的合伙人.

2004年, 一路高歌的ATI公司的顯卡市場佔有率已近60%, 可謂是顯卡行業當之無愧的 '一哥' .

在年末ATI放出消息, 採用全新的統一渲染架構R500將於次年正式問世, 而在接下來的2005年, 我們終於見到了微軟的第二代主機——XBOX 360, 其搭載了代號為 'Xenos' 的圖形晶片, 正是基於定製化的ATI R500架構.

Xenos的核心結構與PC的顯示晶片截然不同, 其整合了10MB顯存, 用於加快抗鋸齒的運算; 像素和頂點處理不再分開, 同一處理單元可處理像素或頂點數據.

此時的王啟尚已經升職為ATI的高級晶片經理, Xenos從最初的構想到誕生都離不開他的領導與努力, 而GPU更為的強大表現力也是XBOX 360能夠戰勝PS3的原因之一.

2006年, 遊戲業的重大革命性主機任天堂Wii正式問世, 而同之前一樣, 其搭載的GPU依舊由ATI設計, 代號 'Hollywood' , 可以說是此前NGC上使用的 'Flipper' 的超級加強版.

'Hollywood' 採用 'Vegas' + 'Napa' 的雙晶片設計, 內建3MB eDRAM, 24MB 1-T SRAM和音頻DSP整合在一起.

'Hollywood' 中還整合了一顆代號為 'Starlet' 的ARM處理器, 這顆處理器很有意思, 它專門用來運行Wii的作業系統. 這樣設計有兩個目的, 一是為了提高處理器運行遊戲的效率, 二是為了防破解.

任天堂Wii的GPU開發工作依舊由王啟尚負責, 雖然 'Hollywood' 的性能並不是很強, 遠不及XBOX 360的 'Xeons' , 但其獨特的設計充分地詮釋了 '量身定製' 的概念, 與Wii可謂是天造地設的一對, 而這正是歸功於王啟尚及團隊與任天堂良好的溝通.

同年, AMD宣布收購ATI公司, 至此AMD成了目前唯一一家同時擁有CPU和獨顯產品線的晶片廠商, 王啟尚自然也是來到了AMD公司, 出任GPU晶片工程高級總監, 全面負責AMD GPU業務線上各類晶片的設計監督工作.

那麼王啟尚在AMD工作期間究竟起了多大的作用? 可以負責任地說, 從Radeon X1000到Radeon HD 7000系列的每一款AMD GPU的研發工作均凝聚著他的汗水, 其用豐富的經驗引領AMD的GPU走向GCN時代.

為AMD GPU業務立下汗馬功勞

2007年年中, AMD隆重發布了Radeon HD 2000系列新一代GPU, 該系列產品是AMD成功併購ATI之後在圖形顯示領域的第一個創新結晶.

Radeon HD 2000系列顯卡採用第二代統一渲染架構R600, 全面支援DX10 API, 系列中低端型號還是業界首批使用能耗比更高的65nm製程的顯卡.

此外, AMD開創性地將顯卡和音效卡 '合二為一' , 是當時唯一能在不同檔次都可以通過HDMI提供全新的統一視頻和音頻輸出解決方案的產品.

王啟尚作為AMD公司圖形卡產品部高級總監, 其不僅參與設計了R600這樣出色的架構, 還是AMD 'Fusion' 概念的提出人之一, 也就是說將CPU和GPU合二為一, 讓具備不同特性的兩種晶片相互協作, 而這正是AMD APU的概念雛形.

2008年, AMD發布了基於R700架構的Radeon HD 4000系列的首款產品——Radeon HD 4850, 該卡定位中檔千元級, 但卻有著前所未有的硬體規格和性能, 是世界上第一款萬億次計算能力的單個晶片(1 TFLOPs).

當然, 還有一些不能忽視的重要特性包括獨有的DirectX 10.1支援和先進的PCI-E 2.0匯流排介面, 這些都讓Radeon HD 4850站在時代的前沿.

在和NVIDIA同類產品的對抗中, Radeon HD 4850毫無疑問的完勝GeForce 8800 GT, 再次顛覆了新品上市的性價比極限.

2009年, AMD抓住Windows 7和DirectX 11 API的契機, 率先推出首款支援DX11 API的產品——Radeon HD 5870.

HD 5870採用40nm製程R800架構, 流處理器數量比HD 4890整整翻了一倍, 核心面積僅增加了不到30%, 單精度浮點運算能力大幅提升至2.72 TFLOPs是當時性能最強的單芯顯卡, 讓AMD重登性能王者的寶座.

更令人驚訝的是, 規格如此之高的HD 5870的待機功耗卻僅為27W, 實在是令人難以置信, 充分彰顯了AMD的技術實力.

此時的王啟尚已經升職為AMD全球繪圖產品事業部矽體工程部副總裁, Radeon HD 5000系列正是他與其工程師團隊的心血結晶.

2011年, 影響AMD顯卡至今的架構誕生, 那就是面向未來的GCN架構, 首發顯卡為Radeon HD 7970, 這也是首款28nm製程顯卡.

GCN架構在最底層的流處理器管理模式上經曆了大幅的優化重組, 內部組織架構更靈活, 更高效. 在指令運行方式上, GCN也改變了AMD自R600以來一直沿用的VLIW打包吞吐模式, 這個改動幅度可以說是對GPU運算模式基礎的變更, 對AMD GPU架構發展意義重大.

GCN架構已經不再單純的追求圖形渲染能力, 而是更注重於為高性能運算優化, 這個理念轉變, 更符合 '通用計算就是圖形計算' 的今後趨勢. GCN架構正是AMD加強通用計算性能思路的表現, 而且高性能通用計算也能同時帶來更高的圖形性能.

GCN架構也是王啟尚的優秀作品之一, 其重要作用影響至今, 不用說Polaris系列, 哪怕是Vega系列也是沿用了GCN架構的理念.

除了案頭及筆記本級的GPU產品, 王啟尚還參與了Wii U, PS4, XBOX ONE等次世代主機定製化GPU的開發, 還有前面提到的AMD '融聚未來' 的APU的開發工作.

他彼時管理著全球八個IC設計中心, 1700人的IC設計團隊, 業務涵蓋前端邏輯設計及驗證, 晶片整合, 實體設計, 計劃管理, 及後矽驗證等內容.

王啟尚還和TSMC, Global Foundries, SMIC等晶圓廠的高層有著緊密的合作關係, 與他們共同推進晶片工藝路標的開發, 是AMD乃至整個圖形行業的關鍵人物.

2012年, 出於對人機介面是未來重要發展方向的判斷, 王啟尚離開了老東家AMD, 來到了全球領先的移動計算, 通信和娛樂設備人機界面交互開發解決方案設計製造公司Synaptic, s任晶片系統開發工程高級副總裁, 來探索人機介面的未來.

引領Synaptics成為行業巨擘

來到Synaptics的王啟尚主要率領團隊進行觸控, 顯示, 指紋辨識, 聲控以及多媒體SOC的開發工作.

除了產品研發, 王啟尚還成功地主導了五次併購, 其中最重要的兩次莫過於收購指紋識別感測器製造商Validity Sensors以及收購提供顯示技術的Renesas SP Drivers.

前者使Synaptics正式進入指紋識別市場, 後者推動觸摸和顯示驅動整合技術(TDDI)的快速成型, 並強化了Synaptics在移動顯示屏市場王者地位.

2017年, Synaptics收購了Conexant和Marvell的多媒體SOC的產品部門, 進入語音處理和智能家居IOT的市場.

經過多次併購後的Synaptics是目前唯一能夠實現語音, 生物識別, 觸控, 顯示, 處理和成像於一體的技術方案商, 這奠定了Synaptic在人機界面交互產業的領先地位.

管理方面, 由於併購了多家公司, 工程師團隊分散在世界各地, 不同的文化背景和不同的IC設計流程使得協作開發成為了一個不小的難題.

在王啟尚的指導和帶領下, 這些工程師團隊逐漸整合成為Synaptics晶片設計團隊的一部分, 實現了高效協同運作. 王啟尚還將各團隊的IC開發流程統一化, 大大提升了IC的開發效率.

隨著人工智慧的強勢挺入, 現在的Synaptics正布局AI生態, 目前其已經擁有了自己的DSP, 韌體, 語音技術, AI演算法和專利, 這些都離不開王啟尚及其團隊的辛勤努力.

營收是商業公司價值的試金石, 在王啟尚任職期間, Synaptics的營收足足成長了三倍, 王啟尚作為企業領導人的價值和貢獻毋庸置疑.

重回AMD 攜老東家再創顯卡輝煌

2016-2017年對於AMD來說正式快速發展的兩年, AMD推出了Ryzen銳龍和Threadripper系列台式機處理器, 無論在性能和價格上都對競爭對手造成了極大的威脅, 股票也是在兩年內漲幅十多倍, 股價達到創曆史的15.65美元.

AMD顯卡產品線則是在2017年10月推出了備受矚目的Radeon RX Vega系列, 憑藉高頻率和龐大運算規模, RX Vega 64最高頻率擁有13.7 TFLOPS的超高精度浮點預算能力, 對比上代 R9 Fury X提升了59.3%. 同時, 14nm FinFE工藝, 新一代的HBM2顯存, 高頻寬緩存控制器HBCC, 'infinity Fabric' 技術, 等等眾多新技術融為一體.

但競爭對手NVIDIA的實力也不容低估, 相繼發布了GTX 1080TI/Titan X/Titan V一系列旗艦級產品. 在2017年底, 時任RTG總負責人兼首席架構師Raja正式離職.

在處理器業務蒸蒸日上, 顯卡業務面臨挑戰的關鍵時刻, AMD CEO Dr. Lisa Su(蘇姿豐)博士知人善任, 任命曾經的AMD顯卡功臣王啟尚重回AMD, 並委以RTG研發高級副總裁來領導AMD顯卡研發這一重中之重的工作.

憑藉王啟尚長達25年管理晶片設計開發的經驗以及曾經的卓越貢獻, 也目前正值移動端Vega晶片的驗收階段以及Navi晶片的開發中期, 希望王啟尚將會繼續推進AMD GPU的預定路線圖, 保證相應產品有條不紊地上市, 也讓全球遊戲玩家能夠用上更多性價比更好的顯卡產品.

王啟尚究竟能否帶領AMD繼續收複失地? 從他以往的業績和貢獻來看, 還是非常有可能的. 相信在王啟尚與Mike Rayfield先生的通力合作下, AMD將繼續在遊戲, 沉浸式和GPU計算市場上擴大業務, 收穫更多的市場營收.

2016 GoodChinaBrand | ICP: 12011751 | China Expor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