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勋归来! AMD RTG研发高级副总裁王启尚到底何许人也?

2018年1月24日, AMD正式发文宣布, 任命王启尚担任RTG(Radeon Technologies Group)研发高级副总裁, 直接向AMD 苏姿丰博士(Dr. Lisa Su)汇报.

王启尚在加入AMD后将负责图形工程, 包括AMD图形技术产品战略, 架构, 硬件及软件等方面.

其实说起王启尚, 熟悉AMD显卡的网友们应该都听说过他, 他和AMD渊源颇深.

2006年AMD以54亿美元并购ATI后, 王启尚也一同加入了AMD, 并成功推进了从0.15μm一直到28nm八代芯片的工艺转换, 可谓是功勋卓越.

接下来就请大家跟随笔者一起, 来看看这位芯片界 '大牛' 的传奇经历吧.

王启尚1986年毕业于台湾交通大学, 后留美在华盛顿大学取得了电子工程硕士学位, 硕士论文是有关图形处理的硬件技术. 1990年毕业后来到了LSI Logic任职芯片设计工程师, 负责开发SPARC(可扩充处理器架构)系统芯片.

王启尚在LSI Logic公司工作期间掌握了丰富的芯片开发经验, 两年后入职Axil WorkstATIons公司, 担任高级芯片设计工程师, 职务内容同样是开发SPARC芯片, 并且有了自己的团队.

出于对芯片发展趋势的独到把握, 1993年, 王启尚正式入职大名鼎鼎的SGI(Silicon Graphics)公司, 从芯片设计人员转型为芯片设计经理, 负责Infinity Reality超级3D图形加速器的开发工作, 至此, 王启尚与图形芯片结下了不解之缘.

年的磨砺让王启尚成为了一名优秀的芯片设计开发管理者, 而为了更好地发挥自身的能力, 王启尚1998年离开SGI, 并参与建立ArtX公司, 继续担任芯片设计经理的职务, 负责任天堂第四代家用机Game Cube的SOC的开发工作.

Game Cube中使用的图形处理器代号为 'Flipper' , 采用0.18μm制程, 有着当时先进的图形处理能力, 被业界广泛认可.

2000年, ATI公司以价值4亿美元的股票选择权正式收购ArtX公司, 王启尚也加入ATI公司, 这一干就是12年, 从芯片经理升职为高级经理, 最后成为AMD公司的全球副总裁.

在他的领导下, AMD/ATI成功地开发了八代的产品, 从0.15μm一直到28nm的制程, 其在整个研发过程中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所以接下来我们一起看看, 在AMD/ATI的岁月里, 王启尚究竟取得了哪些瞩目的成就.

帮助ATI成长为行业领头羊

2002年下半年, ATI的R300架构正式问世, 首发产品为全球首块支持DirectX 9.0的显卡——Radeon 9700 PRO.

Radeon 9700 PRO的DirectX 9.0性能, 抗锯齿性能以及各向异性过滤性能异常出色, 一举击溃了当时一家独大并自恃清高的NVIDIA旗下的旗舰级显卡GeForce 4 Ti4600, 就算NVIDIA在半年后被迫拿出自己的首款支持DirectX 9.0的显卡-GeForce FX 5800 Ultra也无法抵挡Radeon 9700 PRO的能耗比优势.

Radeon 9700 PRO拯救了处于困难时期的ATI, 而王启尚在R300的架构设计工作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正是凭借出色的能耗比, R300为ATI赢得了微软的信任, 同年, ATI和微软宣布了一份开发协议: 由ATI来为当时的下一代主机XBOX开发图形单元.

这打破了先前微软和NVIDIA的合作关系, 意味着XBOX下一代主机的图形部分将更换一位新的合伙人.

2004年, 一路高歌的ATI公司的显卡市场占有率已近60%, 可谓是显卡行业当之无愧的 '一哥' .

在年末ATI放出消息, 采用全新的统一渲染架构R500将于次年正式问世, 而在接下来的2005年, 我们终于见到了微软的第二代主机——XBOX 360, 其搭载了代号为 'Xenos' 的图形芯片, 正是基于定制化的ATI R500架构.

Xenos的核心结构与PC的显示芯片截然不同, 其整合了10MB显存, 用于加快抗锯齿的运算; 像素和顶点处理不再分开, 同一处理单元可处理像素或顶点数据.

此时的王启尚已经升职为ATI的高级芯片经理, Xenos从最初的构想到诞生都离不开他的领导与努力, 而GPU更为的强大表现力也是XBOX 360能够战胜PS3的原因之一.

2006年, 游戏业的重大革命性主机任天堂Wii正式问世, 而同之前一样, 其搭载的GPU依旧由ATI设计, 代号 'Hollywood' , 可以说是此前NGC上使用的 'Flipper' 的超级加强版.

'Hollywood' 采用 'Vegas' + 'Napa' 的双芯片设计, 内建3MB eDRAM, 24MB 1-T SRAM和音频DSP集成在一起.

'Hollywood' 中还集成了一颗代号为 'Starlet' 的ARM处理器, 这颗处理器很有意思, 它专门用来运行Wii的操作系统. 这样设计有两个目的, 一是为了提高处理器运行游戏的效率, 二是为了防破解.

任天堂Wii的GPU开发工作依旧由王启尚负责, 虽然 'Hollywood' 的性能并不是很强, 远不及XBOX 360的 'Xeons' , 但其独特的设计充分地诠释了 '量身定制' 的概念, 与Wii可谓是天造地设的一对, 而这正是归功于王启尚及团队与任天堂良好的沟通.

同年, AMD宣布收购ATI公司, 至此AMD成了目前唯一一家同时拥有CPU和独显产品线的芯片厂商, 王启尚自然也是来到了AMD公司, 出任GPU芯片工程高级总监, 全面负责AMD GPU业务线上各类芯片的设计监督工作.

那么王启尚在AMD工作期间究竟起了多大的作用? 可以负责任地说, 从Radeon X1000到Radeon HD 7000系列的每一款AMD GPU的研发工作均凝聚着他的汗水, 其用丰富的经验引领AMD的GPU走向GCN时代.

为AMD GPU业务立下汗马功劳

2007年年中, AMD隆重发布了Radeon HD 2000系列新一代GPU, 该系列产品是AMD成功并购ATI之后在图形显示领域的第一个创新结晶.

Radeon HD 2000系列显卡采用第二代统一渲染架构R600, 全面支持DX10 API, 系列中低端型号还是业界首批使用能耗比更高的65nm制程的显卡.

此外, AMD开创性地将显卡和声卡 '合二为一' , 是当时唯一能在不同档次都可以通过HDMI提供全新的统一视频和音频输出解决方案的产品.

王启尚作为AMD公司图形卡产品部高级总监, 其不仅参与设计了R600这样出色的架构, 还是AMD 'Fusion' 概念的提出人之一, 也就是说将CPU和GPU合二为一, 让具备不同特性的两种芯片相互协作, 而这正是AMD APU的概念雏形.

2008年, AMD发布了基于R700架构的Radeon HD 4000系列的首款产品——Radeon HD 4850, 该卡定位中档千元级, 但却有着前所未有的硬件规格和性能, 是世界上第一款万亿次计算能力的单个芯片(1 TFLOPs).

当然, 还有一些不能忽视的重要特性包括独有的DirectX 10.1支持和先进的PCI-E 2.0总线接口, 这些都让Radeon HD 4850站在时代的前沿.

在和NVIDIA同类产品的对抗中, Radeon HD 4850毫无疑问的完胜GeForce 8800 GT, 再次颠覆了新品上市的性价比极限.

2009年, AMD抓住Windows 7和DirectX 11 API的契机, 率先推出首款支持DX11 API的产品——Radeon HD 5870.

HD 5870采用40nm制程R800架构, 流处理器数量比HD 4890整整翻了一倍, 核心面积仅增加了不到30%, 单精度浮点运算能力大幅提升至2.72 TFLOPs是当时性能最强的单芯显卡, 让AMD重登性能王者的宝座.

更令人惊讶的是, 规格如此之高的HD 5870的待机功耗却仅为27W, 实在是令人难以置信, 充分彰显了AMD的技术实力.

此时的王启尚已经升职为AMD全球绘图产品事业部硅体工程部副总裁, Radeon HD 5000系列正是他与其工程师团队的心血结晶.

2011年, 影响AMD显卡至今的架构诞生, 那就是面向未来的GCN架构, 首发显卡为Radeon HD 7970, 这也是首款28nm制程显卡.

GCN架构在最底层的流处理器管理模式上经历了大幅的优化重组, 内部组织架构更灵活, 更高效. 在指令运行方式上, GCN也改变了AMD自R600以来一直沿用的VLIW打包吞吐模式, 这个改动幅度可以说是对GPU运算模式基础的变更, 对AMD GPU架构发展意义重大.

GCN架构已经不再单纯的追求图形渲染能力, 而是更注重于为高性能运算优化, 这个理念转变, 更符合 '通用计算就是图形计算' 的今后趋势. GCN架构正是AMD加强通用计算性能思路的表现, 而且高性能通用计算也能同时带来更高的图形性能.

GCN架构也是王启尚的优秀作品之一, 其重要作用影响至今, 不用说Polaris系列, 哪怕是Vega系列也是沿用了GCN架构的理念.

除了桌面及笔记本级的GPU产品, 王启尚还参与了Wii U, PS4, XBOX ONE等次世代主机定制化GPU的开发, 还有前面提到的AMD '融聚未来' 的APU的开发工作.

他彼时管理着全球八个IC设计中心, 1700人的IC设计团队, 业务涵盖前端逻辑设计及验证, 晶片整合, 实体设计, 计划管理, 及后硅验证等内容.

王启尚还和TSMC, Global Foundries, SMIC等晶圆厂的高层有着紧密的合作关系, 与他们共同推进芯片工艺路标的开发, 是AMD乃至整个图形行业的关键人物.

2012年, 出于对人机接口是未来重要发展方向的判断, 王启尚离开了老东家AMD, 来到了全球领先的移动计算, 通信和娱乐设备人机界面交互开发解决方案设计制造公司Synaptic, s任芯片系统开发工程高级副总裁, 来探索人机接口的未来.

引领Synaptics成为行业巨擘

来到Synaptics的王启尚主要率领团队进行触控, 显示, 指纹辨识, 声控以及多媒体SOC的开发工作.

除了产品研发, 王启尚还成功地主导了五次并购, 其中最重要的两次莫过于收购指纹识别传感器制造商Validity Sensors以及收购提供显示技术的Renesas SP Drivers.

前者使Synaptics正式进入指纹识别市场, 后者推动触摸和显示驱动集成技术(TDDI)的快速成型, 并强化了Synaptics在移动显示屏市场王者地位.

2017年, Synaptics收购了Conexant和Marvell的多媒体SOC的产品部门, 进入语音处理和智能家居IOT的市场.

经过多次并购后的Synaptics是目前唯一能够实现语音, 生物识别, 触控, 显示, 处理和成像于一体的技术方案商, 这奠定了Synaptic在人机界面交互产业的领先地位.

管理方面, 由于并购了多家公司, 工程师团队分散在世界各地, 不同的文化背景和不同的IC设计流程使得协作开发成为了一个不小的难题.

在王启尚的指导和带领下, 这些工程师团队逐渐整合成为Synaptics芯片设计团队的一部分, 实现了高效协同运作. 王启尚还将各团队的IC开发流程统一化, 大大提升了IC的开发效率.

随着人工智能的强势挺入, 现在的Synaptics正布局AI生态, 目前其已经拥有了自己的DSP, 固件, 语音技术, AI算法和专利, 这些都离不开王启尚及其团队的辛勤努力.

营收是商业公司价值的试金石, 在王启尚任职期间, Synaptics的营收足足成长了三倍, 王启尚作为企业领导人的价值和贡献毋庸置疑.

重回AMD 携老东家再创显卡辉煌

2016-2017年对于AMD来说正式快速发展的两年, AMD推出了Ryzen锐龙和Threadripper系列台式机处理器, 无论在性能和价格上都对竞争对手造成了极大的威胁, 股票也是在两年内涨幅十多倍, 股价达到创历史的15.65美元.

AMD显卡产品线则是在2017年10月推出了备受瞩目的Radeon RX Vega系列, 凭借高频率和庞大运算规模, RX Vega 64最高频率拥有13.7 TFLOPS的超高精度浮点预算能力, 对比上代 R9 Fury X提升了59.3%. 同时, 14nm FinFE工艺, 新一代的HBM2显存, 高带宽缓存控制器HBCC, 'infinity Fabric' 技术, 等等众多新技术融为一体.

但竞争对手NVIDIA的实力也不容低估, 相继发布了GTX 1080TI/Titan X/Titan V一系列旗舰级产品. 在2017年底, 时任RTG总负责人兼首席架构师Raja正式离职.

在处理器业务蒸蒸日上, 显卡业务面临挑战的关键时刻, AMD CEO Dr. Lisa Su(苏姿丰)博士知人善任, 任命曾经的AMD显卡功臣王启尚重回AMD, 并委以RTG研发高级副总裁来领导AMD显卡研发这一重中之重的工作.

凭借王启尚长达25年管理芯片设计开发的经验以及曾经的卓越贡献, 也目前正值移动端Vega芯片的验收阶段以及Navi芯片的开发中期, 希望王启尚将会继续推进AMD GPU的预定路线图, 保证相应产品有条不紊地上市, 也让全球游戏玩家能够用上更多性价比更好的显卡产品.

王启尚究竟能否带领AMD继续收复失地? 从他以往的业绩和贡献来看, 还是非常有可能的. 相信在王启尚与Mike Rayfield先生的通力合作下, AMD将继续在游戏, 沉浸式和GPU计算市场上扩大业务, 收获更多的市场营收.

2016 GoodChinaBrand | ICP: 12011751 | China Expor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