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入千萬已成曆史 | 但比特幣產業鏈還在發燒

自從步入2月, 從事比特幣 '搬磚' 工作的林曉 (化名) 感覺度日如年. 經曆了美國, 韓國, 中國, 日本等主要國家監管部門對數字貨幣一連串的密集打壓, 數字貨幣投資者們正倉皇出逃.

2018年開年以來, 比特幣等數字貨幣遭遇斷崖式下跌, 在過去兩周的時間內, 比特幣價格下跌了30%. 距離去年12月的2萬美元高點, 已下跌逾50%. 截至北京時間4日23時, Bitfinex報8640美元 (約合5.44萬元人民幣) .

林曉在一年前通過一個電台節目了解了比特幣, 很快他就發現, 比特幣交易所有很多, 而且不少都存在價格差異. 如果在某個交易所便宜買入比特幣, 再在其他交易所高價賣出, 輕鬆就能賺取差價套利——這種賺錢方法在行內俗稱 '搬磚' . 由於比特幣的價格波動和差異非常大, 林曉和他的小夥伴們很快就累積了一大筆財富.

但是, 2017年9月開始, 隨著比特幣等虛擬貨幣的人民幣交易被中國人民銀行等監管部門叫停, 林曉的日子變得不太好過. 很快, 林曉就決定到中國香港開設銀行賬戶.

'一口氣開了4至5個銀行賬戶, 方便比特幣交易. ' 林曉對第一財經說, 他的 '搬磚' 生涯得以繼續.

香港不少貨幣兌換點接受比特幣交易. (圖片來源: 網路)

儘管香港特區政府並未明令禁止炒賣虛擬貨幣, 但比特幣價格這兩個月的大跌令持幣觀望的林曉損失慘重. 無奈之下, 他想到香港了解 '挖礦' 生活, '聽說之前很賺錢' .

'挖礦' 成本高不賺錢

身在香港的王華 (化名) 就曾是一名有些資曆的 '礦工' . 約兩年前, 他與朋友一起合夥買入了幾十台 '挖礦機' , 正式開啟了 '挖礦' 生活. 王華稱, 簡單點說, '挖礦' 就是當交易出現時, 網路上正在執行這個運算程序的電腦, 就會紛紛開始進行運算, 最先算出結果的電腦, 會主動在網路上廣播自己已經計算完成, 結果經過驗證無誤後, 就可以獲得新的虛擬幣和交易費作為獎勵. '礦工' 的主要收入來源, 就是虛擬幣和交易費.

王華告訴第一財經, 在 '挖礦' 第一年間, 手中持有的虛擬幣市值就翻了很多倍. 王華透露, 大部分的 '礦工' 都不會大量拋售手中的虛擬幣, 因此也只能以市值衡量財富了, '但感覺自己年收入至少8位數' . 王華說.

八位數, 也就是上千萬.

王華趕上了好時候. 但隨著越來越多的人加入 '礦工' 大軍, '挖礦' 的成本也變得越來越高. 另一名 '礦工' 李奇 (化名) 入行有些遲了, 他在半年前才開始 '挖礦' 生涯. 李奇告訴第一財經, 香港的 '礦機' 價格現在水漲船高, 比如比特幣礦機S9, 成本從半年前的25000港元 (約合2萬元人民幣) 升至現在的33000港元 (約合2.66萬元人民幣) , 漲幅已經達到了32%; 而電費和網費等維護費用每月需要1000港元以上, 基本上一台 '礦機' 一年的開銷至少要4萬多港元.

由於 '挖礦' 很大程度依賴幾率, 所以大部分的 '礦工' 都會加入 '礦池' (mining pool) , 以提高挖到虛擬幣的幾率; 同時, 加入礦池也需要向 '池主' 繳納相應的管理費, 這也是推高 '挖礦' 成本的原因之一.

另一推高 '礦機' 成本的, 是顯卡供不應求. 遊戲媒體Polygon報告稱, 英偉達 (Nvidia) 某些型號的GeForce GTX 1070顯卡價格本應在380美元左右, 但是由於庫存短缺, 現售價已經超過700美元, 漲幅超過80%.

比特幣資訊新聞平台Bitcoin.hk的聯合創辦人胡竣揚對第一財經稱, 顯卡價格從原來的1700港元漲到了4200港元, 而且還在長期缺貨狀態, 目前如果要買顯卡, 已經訂不到第一季度的大廠貨源, 只能訂第二季度的貨源, 還需要透過各種關係才能訂到.

'現在所有的 '礦工' 都缺顯卡. ' 胡竣揚說.

顯卡即財富. 現在等著要的人太多, 等大廠發貨要到二季度了. (圖片來源: Bitcoin.hk官網)

在成本不斷上升的過程中, '礦工' 們只能另闢蹊徑, 很多 '礦工' 索性開 '挖礦' 公司, 創造新的商業模式. 胡竣揚表示, '挖礦' 公司可以有很多種商業模式, 可以幫投資者託管 '礦機' , 收取託管費, 管理費的提成基本可以達到雙位數. 但隨著香港本地的成本越來越高, 很多 '挖礦' 公司已經把 '礦場' 搬到東南亞, 以節約電力成本.

事實上, 截至2018年1月13日, 已經有1680萬枚比特幣被開採. 根據中本聰設置的比特幣原演算法, 比特幣總量大約為2100萬枚, 照此計算, 比特幣總供應量已經用掉了80%, 也就是說, 目前只剩下20%, 合計420萬枚的比特幣可供開採.

因此, 雖然遭遇全球監管的重壓以及大機構的不看好, 在這個剩餘數量有限的前提下, 依然有人正在為這待採的420萬枚比特幣開足馬力.

交易平台Coinhills數據顯示, 過去24小時, 全球數字貨幣交易量總計為184.9萬枚比特幣, 約合168.5億美元.

由於交易量的大幅增加, 目前比特幣轉賬 (即交易) 的 '礦工費' 已上漲至千分之三至千分之五枚比特幣.

比特幣前景堪憂?

而號稱 '可能是最聰明的挖礦公司' 的Coulla, 則主要出售自己的運算能力. 比如, 他們在一份合約中承諾, 給客戶以每秒150Mh的速度 '挖礦' , 每天把挖到的虛擬幣以報告形式發給客戶看, 讓很多投資者可以不需要自己買入 '礦機' , 就直接享受 '挖礦' 的過程. 不過, Coulla市場營銷官吳紫威告訴第一財經, '挖礦' 真的不賺錢, 尤其是他們成立時間並不長, 他們真正看好的領域是ICO (首次代幣發行) .

與IPO (首次公開募股) 類似, ICO是用區塊鏈把使用權和加密貨幣合二為一, 來為開發, 維護, 交換相關產品或服務的項目進行融資的方式. 如果挖礦公司有優秀的技術團隊, 那麼可以參與ICO. 成功融資後, 可以賺取不菲的服務費.

值得注意的是, ICO在中國大陸早已被監管部門叫停.

第一財經在與多家 '挖礦' 公司交流後發現, 比特幣已經不再是它們首要想挖的 '礦' . 很多公司都開始轉戰其他虛擬貨幣, 比如以太幣 (Ethereum) , 瑞波幣 (Ripple) 等.

李奇儘管入行晚了, 但是他主要挖的是以太幣, 所以受影響也不太大. 就在比特幣大升之時, 以太幣的市值也水漲船高, 李奇稱當時以太幣的價格大升, 自己都 '看傻了眼' .

吳紫威向第一財經表示, 從技術層面來說, 他並不太看好比特幣的前景. 例如, 比特幣的交易時間太長, 最快需要10分鐘, 有時甚至需要2個小時以上.

實際上, 早在5年前, 香港就有人開始涉足虛擬貨幣市場, 很多資深炒家都是從比特幣開始, 而且以前是沒有交易平台的, 只有場外交易.

胡竣揚告訴第一財經, 他在2010年就開始留意比特幣的價格走勢, 他發現比特幣每年都會大跌一次, 但是當時很多投資者都沒有經驗, 甚至有投資者在暴跌的時候, 選擇一次性把手中的比特幣全部拋售. 但到現在, 隨著投資者越來越成熟, 市場也穩定下來, 儘管最近比特幣價格波動劇烈, 但在胡竣揚看來, 現在的波幅遠遠小過以前.

胡竣揚認為, 比特幣短期處在一個調整階段, 支援點在7582美元左右, 如果跌穿, 比特幣的價格可能會跌至3900美元. 從中期來看, 比特幣在4月份可能會回至15000美元至17000美元左右, 今年晚些時候甚至可能回到24000美元的水平.

比特幣從去年3月至今的走勢, 從陡峭淩厲到大幅回落. (數據來源: 雅虎財經) 交易所成熱土

除了挖礦者在全力奮戰, 虛擬貨幣交易所一直也被視為幣圈中重要的產業之一, 因此雖然全球監管正在對虛擬貨幣交易做出嚴格管控, 但依然有很多機構向這一市場奔湧.

日本聊天軟體公司Line近日宣布計劃推出虛擬貨幣交易所. Line上周三在一份聲明中稱, 日本金融監管當局正在審查公司提交的營運虛擬貨幣交易所的申請.

記者也從業內人士處獲悉, 此前國內兩大虛擬貨幣交易所, 火幣網和OKCoin也將在今年第一季度進軍日韓, 搶佔虛擬貨幣交易市場.

火幣網此前已宣布, 將與日本SBI (思佰益) 集團成立兩家交易所: SBI Virtual Currency和Huobi Japan, 共同開拓亞洲與全球數字資產市場. 新交易所將於2018年年初上線, 提供幣幣交易, 日元交易. 此外, 據火幣內部人士透露, 目前正在計劃設立舊金山辦事處.

OKCoin則自去年10月關閉其在中國的業務後, 通過投資, 合作等方式拿到了世界多國數字資產交易的牌照, 並上線OKEx平台正式進軍海外市場.

OKEx的最新動態是將於下月起在韓國推出數字貨幣交易所. 目前, OKCoin已經建立了OKCoin Korea網站, 正式開始接受數字貨幣預購, 該交易所計劃提供60多種數字貨幣兌換韓元的服務.

不過, 日韓交易所市場近日也是雜音不斷, 虛擬貨幣交易所的風險急劇上升. 例如就在1月26日, 日本發生 '史上最大數字貨幣盜竊案' , 日本第二大數字貨幣交易所Coincheck被黑客盜取價值近5億美元的新經幣 (NEM) , 消息引發市場巨震.

韓國於1月30日起已在國內開始實施虛擬貨幣交易實名制, 但韓國監管依然還是對境內交易所進行了嚴格整頓. 例如, 韓國Bithumb交易所官網顯示, 由於違反韓國相關法律, 交易所收到了韓國通信委員會下發的更正命令.

被監管機構盯上的虛擬貨幣

然而, 隨著比特幣價格的大幅下跌, 美國銀行, 花旗銀行和摩根大通自2月起不再允許客戶使用信用卡交易任何虛擬貨幣, 對資金的湧入加以限制. 上述銀行均表示, 主要原因是擔心那些使用信用卡購買數字貨幣客戶的信用風險.

而美國銀行此舉還有另外一個意圖, 即為了遵守反洗錢相關法規, 防止一些非法分子盜竊客戶信用卡, 然後直接購買數字貨幣.

此外, 芝商所 (CME) 近日也明確了不再繼續推出數字資產衍生品. 芝商所CEO表示, 眼下並沒有推出比特幣之外的其他加密貨幣衍生品.

近日, 香港特區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和香港證監會附屬機構投資者教育中心, 聯合展開了關於ICO (首次代幣發行) 及加密貨幣的公眾教育活動, 幫助公眾正確和更全面地了解參與ICO及加密貨幣買賣的潛在風險.

香港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副局長陳浩濂對第一財經稱, 媒體對於ICO以及加密貨幣的報道, 主要圍繞價格暴漲暴跌, 反而令投資者對加密貨幣的興趣增加, 但實際上, 很多投資者未必清楚加密貨幣的本質以及背後的潛在風險.

香港證監會中介機構部執行董事梁鳳儀稱, 儘管ICO的形式與IPO類似, 但是目前並沒有受到監管, 參與ICO的初創企業沒有盈利, 收入及營業記錄, 而且ICO並沒有資產作為支援, 很難進行估值. 另一方面, ICO會附有一本白皮書, 裡面闡述該項目的概念, 技術, 前景等, 但這些白皮書通常涉及很多專業術語, 讓普通投資者很難看懂, 也沒有獨立第三方客觀審核這類白皮書的真實性, 這對投資者將會造成很大的混淆.

早在2017年9月, 香港證監會曾發出通函, 稱如果ICO所涉及的數位代幣符合' 證券 '的定義, 就該類數位代幣提供交易服務或提供意見, 或者管理或推廣投資數位代幣的基金, 都可能構成' 受規管活動 '. 從事' '受規管活動' 的人士或機構, 不論是否處於香港, 只要其業務活動是以香港公眾為對象, 便須獲香港證監會發牌或向證監會註冊.

不止是中國大陸和香港地區, 加拿大, 美國和日本對於ICO都在去年開始收緊了監管的籬笆: 加拿大證券管理局 (CSA) 在去年8月發布了關於ICO代幣發行的通知, ICO需要參照加拿大證券法規監管加密貨幣發行; 去年7月, 美國證監會則聲明, ICO代幣可能會被視為證券, 需要符合相關規定, 並提醒投資者謹慎投資, 而日本在去年3月, 要求從事虛擬貨幣買賣和虛擬貨幣間交換業務的公司需登記申請並提供有關資訊.

2016 GoodChinaBrand | ICP: 12011751 | China Expor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