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電巨頭陷 | '造車' | 迷陣 | 瘋狂跨界還是理性布局?

去年11月底, 黑電巨頭創維集團旗下港股上市公司創維數位發布公告, 擬收購開沃新能源汽車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 '開沃汽車' )及其附屬公司的權益. 這是繼2016年3月, 白電巨頭格力發公告擬收購主營新能源汽車的珠海銀隆新能源有限公司之後, 又一宗家電巨頭收購新能源車企案. 一時間, 家電企業跨界造車的話題再度甚囂塵上.

十年前, 家電業曾掀起過一波轟轟烈烈的 '造車' 運動. 當時, 春蘭, 奧克斯, 美的等家電企業紛紛試水造車, 但大部分跨界者在短短三兩年便紛紛以失敗告終. 十年之後, 在國家大力提倡節能減排和使用新能源的政策下, 以家電為首的國內企業似乎再度捲土重來. 這一輪新的造車運動究竟是門外漢巨頭們的 '瘋狂跨界' 還是轉型之下的 '理性布局' ?

◎創維收購開沃汽車夢碎

去年11月底, 創維就發布公告稱, 擬收買控股股東黃宏生或其控股公司持有的開沃新能源汽車團體有限公司及其從屬公司的權益, 以此開啟了收購和談.

公開資料顯示, 開沃汽車建立於2011年, 以大, 中, 輕型客車, 乘用車及相干零部件的製作與販賣為主體, 是中國新能源汽車行業的領軍企業, 公司總資產約80億.

開沃汽車旗下具有南京金龍客車製作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南京金龍), 武漢開沃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 深圳開沃汽車有限公司, 南京創源六合動力科技有限公司和青島開沃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 其產品主要為3.6米~18米全系列新能源客車, 乘用車. 作為開沃汽車的主力, 南京金龍2016全年新能源客車總銷量市場佔有率僅為4%, 另外, 南京金龍2016年純電動客車總產量為7921輛, 在國內排名第四.

創維顯示了對此次收購的較高期望, 其表示, 若收購達成, 將調整及優化本集團的業務結構, 但也有分析人士稱, 創維意欲跨界, 或許與創維彩電近年來業績下滑有關. 然而讓人意想不到的是, 短短兩個月後, 創維數位發布公告稱, 收購開沃汽車一事, 繼本公司與目標集團進行初步磋商後, 由於潛在收購的若干主要收購條款雙方未能達成協議, 故董事會決定終止有關的磋商. 這意味著, 創維 '蓄謀' 已久的收購, 最終以失敗告終.

家電行業觀察人士劉步塵表示, '如果收購成功可以擴大創維數位營收, 但能增加多少, 也確實不好講. 不知道是不是因為資本市場擔心(開沃汽車)不是一塊優質資產, 擔心注入進去會影響創維數位股價表現. '

◎格力, 銀隆再站風口浪尖

身陷造車漩渦的不只有創維, 還有信心勃勃入局新能源業的格力. 2016年底, 格力收購銀隆失敗, 去年上半年, 格力董事長董明珠通過加持, 成為珠海銀隆第二大股東. 近一年時間, 銀隆高速擴張, 共計建立了11個產業園基地, 其中7項新基地投資總額達800億元.

珠海銀隆成立於2009年12月, 所在領域是新能源相關技術的研發, 鋰離子動力電池和儲能電池的生產銷售, 以及混合動力, 純電動車汽車的開發. 2010年, 銀隆斥資約4億人民幣, 收購了美國奧鈦53.3%的股份, 掌握了石法納米制球技術, 隨後獲得儲能技術和鈦酸鋰電池技術.

一度高速發展的珠海銀隆今年伊始被曝出拖欠供應商貨款的重重傳聞, 據悉, 該公司正與珠海思齊電動汽車設備公司 '對簿公堂' , 雙方在買賣合同糾紛上 '糾纏' , 而其未來何去何從似乎與格力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

就在這關鍵檔口, 珠海銀隆董事長魏銀倉辭職, 而珠海銀隆一些管理職位也空缺出來, 一時間, '格裡系將全面進入' 的傳言在坊間流傳.

對此, 格力電器相關負責人表示: '外界的說法過於誇張, 此前只是少數人跳槽至銀隆. ' 據悉, 從去年開始, 就陸續有格力高層跳槽到銀隆, 多位原本在格力工作的員工出任了銀隆核心業務的分管副總裁. '新的管理團隊用家電思路做汽車, 並不大懂這一行的一貫規律, 債務矛盾漸漸尖銳. ' 部分珠海銀隆的供應商如此反映.

◎企業多元化擴張的渴望

對於創維的 '造車意圖' , 家電分析師劉步塵表示, 以黑電為主的家電企業裡, 創維對彩電的依賴水平很高. 創維數位想收購開沃汽車, 是為了營業結果多樣化, 讓企業有多一個營收點, 而與此同時, 開沃汽車旗下的南京金龍也是一個優良資產.

正如劉步塵所言, 創維的營收結構目前仍比較單一, 彩電的整機銷售佔據了營收絕大多數比重. 而無獨有偶, 格力也有著類似的特點, 格力空調佔據格力營收的絕對比重.

去年第四季度, 在一次論壇中, 董明珠曾再爆 '語錄' : '這麼多人找我拍照, 但你們沒人用格力手機. ' 這無論如何在一定程度上顯示出格力培育新業務支柱的焦慮心態.

時至今日, 談起格力, 人們的印象仍是格力空調. 然而, 實際上, 格力的產品還包括冰箱, 電飯煲, 淨水器, 手機等.

日前, 在廣州白雲區江夏片區的格力門店升級中, 記者看到, 格力的冰箱, 電飯煲, 淨水器都被擺在了格力門店就顯眼的位置, 在銷售區域, 門店工作人員還安排了大量的互動體驗活動, 而其目的, 就是加大力度推廣格力其他產品, 改變格力門店就是賣空調的印象.

◎決策者個人意志還是企業未來

'董事長几年前就 '看上了' 新能源汽車和智能裝備這兩個 '點' , 這些年就朝著這方面邁進. ' 格力內部人士向記者表示.

銀隆高速擴張的道路上, 時不時都會出現格力的影子. 如在去年春天, 格力電器對外公告稱, 與珠海銀隆將在智能裝備, 模具, 鑄造, 汽車空調, 電機電控, 新能源汽車, 儲能等領域進行合作. 在同等條件下, 一方優先採購對方產品, 購買對方服務. 以一個年度為一個周期, 甲乙雙方相互的優先採購和總金額不超過人民幣200億元.

格力的智能裝備主要包括機器人, 自動化系統工程等加工設備, 工業製品則主要包括車用空調, 模具, 電容, 漆包線等產品, 這次合作, 實際上確立了銀隆獲得格力智能裝備產品支援的 '捷徑' .

而在去年銀隆的產業園建設考察和各類合作洽談中, 掛著格力電器董事長, 珠海銀隆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名譽董事長這兩個身份, 董明珠的表現也時刻積極.

今年年中, 董明珠任期將滿, 其是否會連任, 現在仍不得而知, 而關於其將到銀隆擔任董事長的推測近來盛傳.

'希望大家坐著格力造的車, 打著格力的手機, 控制家裡的空調溫度, 享受格力給你們帶來的美味佳肴. ' 董明珠曾這樣描述. 不過, 一旦董明珠不再擔任董事長, 格力是否將出現較大變化, 目前仍未可知.

除了格力, 意欲 '造車' 的創維背後, 其實也有著個人重大影響的影子. 作為創維集團的創始人, 黃宏生及其控股公司是創維數位的控股股東, 間接持有創維數位已發行股本總額約38.89%, 其配偶林衛平是創維數位的執行董事.

與此同時, 黃宏生2009年保釋出獄後轉型投資汽車產業, 開沃汽車是其二次創業的最新成果, 其持有開沃汽車的大多數權益.

◎巨頭入場, 強者生存

創維數字去年度業績預告顯示, 創維數字預計去年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8000萬元-1.1億元, 比上年同期下降83.55%-77.38%, 基本每股盈利0.08元-0.11元. 創維表示, 雖然報告期公司主營業務市場銷量及營業收入同比均實現較高的增長, 公司主營業務市場佔有率, 覆蓋率行業中的競爭力進一步提升. 但受關鍵原材料成本上漲及全球供給緊張, 原材料採購中的存儲晶片DDR3, EMMC Flash及NOR Flash價格同比大幅上漲, 公司採購成本大幅上升, 致使毛利率同比大幅下降.

格力目前仍未給出去年業績報告, 但其三季報, 中報都顯示, 格力目前營業收入落後於美的, 按照這樣的增幅, 格力能否在今年底實現2000億營收目標, 仍然存疑. 但在資本市場上, 格力是今年A股市場上的大贏家, 股票價格全年呈較大漲幅, 一路 '躥升' .

一年股票表現, 業績情況完全不同的黑白電兩大巨頭, 如今卻同樣陷入新能源 '造車' 迷陣, 這不由地讓人心生感慨: 難道家電企業轉型就只這一條路嗎?實際上, 在上世紀90年代末21世紀初, 春蘭, 奧克斯, 美的等家電企業曾經試水造車, 大部分跨界者在短短三兩年便紛紛以失敗告終.

汽車行業分析師鐘師認為, 中國新能源汽車正處於發展良機, 當前, 在汽車工業中, 除了提升傳統燃油車的效率之外, 通過加大新能源車的開發生產從而減低車企平均油耗成為一種趨勢.

證券分析師陳俊斌解讀, 企業跨界踴躍造車, 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電動車會讓汽車供應鏈體系變得更加開放. '傳統車裡最核心的是發動機和變速箱. 放眼全球, 找不到一家獨立的絕對領先的乘用車發動機公司, 技術都掌控在各個公司裡. 然而對於電動車來說, 可以找到最好的電機, 最好的電池. 換角度來看, 不是誰一定來顛覆誰, 但是新能源車給人們造車的機會. '

不過, 機會並不意味著 '就會' . 汽車從業人員向記者表示, 汽車絕不是簡單的零件拼湊, 這隻能稱為一個生產的過程, 卻不是汽車企業的核心. 研發, 生產, 銷售, 售後, 這些生態的建立需要積累和沉澱, 而不是一年兩年就能建立起來的.

'想造車, 首先前提必須是尊重造車客觀規律. ' 鐘師說, '資本大鱷雖然資金雄厚, 但很多時候會形成錢有了, 人不行的局面. 畢竟組織整合方面需要高手來處理. '

◆連結

家電企業十年一覺造車夢

●安徽揚子集團

安徽揚子集團早在上世紀90年代中期就逐步降低家電業比重, 集中精力開發汽車. 中國揚子集團揚子汽車總廠成立於1991年, 是由中國揚子集團有限公司和香港中銀集團投資有限公司共同投資興建的從事汽車整車及其零配件開發, 製造, 銷售的大型合資企業. 1996年, 主導產品冰箱 '外嫁' , 主攻方向定在國內大型汽車企業相對較薄弱的皮卡和客車產業. 1998年9月, 揚子集團對生產皮卡的安徽中銀揚子汽車工業有限公司進行改組, 最終從家電行業抽身跨入汽車行業. 揚子集團已擁有32個子公司, 生產的產品大到汽車, 小到廚具等多達2000多種, 不過汽車業務也做得不算很大.

●浙江奧克斯

2003年7月, 奧克斯以4000萬元收購瀋陽農機集團雙馬汽車95%的股權, 獲得SUV和皮卡等車種的生產許可, 之後便宣布 '投入80億元資金進入汽車業, 最終實現45萬輛的年產能' . 然而, 品牌知名度和營銷經驗方面的優勢, 並不能掩蓋奧克斯在專業技術方面的先天不足. 方向盤亂抖, 車窗漏雨等小毛病層出不窮, 甚至發生了車軲轆在高速公路上跑掉的 '大笑話' . 2005年3月, 瀋陽奧克斯汽車有限公司將一紙申請遞交到奧克斯集團, 終止SUV和皮卡的生產.

●河南新飛

2003年非典肆虐, 地處中原的冰箱巨頭新飛集團正式殺進專用汽車製造行業. 目前, 新飛專用車公司還在運營, 主導產品有冷藏車, 保溫車, 醫療廢物轉運車, 軍用通信車, 軍用文體車等冷藏, 廂式, 軍工三大系列200餘個品種, 經國家發改委批準的公告車型數量在行業內位居前列. 其中, 冷藏保溫車的產銷量做到中國行業前列, 遠銷至歐洲, 美洲, 亞洲, 非洲10多個國家和地區, 也算是家電企業成功一例.

●美的集團

2004年-2006年初, 美的集團先後收購中國西南第一家客車製造企業雲南客車廠和雲南航天神州汽車有限公司, 以及擁有54年歷史的湖南省三湘客車集團有限公司三家企業. 並且建立昆明, 長沙兩大客車基地, 具有萬台客車整車和專用底盤製造能力, 並豪言通過3-5年努力躋身中國客車行業品牌前三強. 然而, 2008年12月被爆停產, 2009年美的客車長沙基地以1.08億由長沙當地政府收購, 而後又被比亞迪收購. 雲南美的客車製造有限公司目前還在經營中, 規模較小.

●江蘇春蘭

春蘭集團似乎看到春蘭重卡的大好前途, 2004年初, 春蘭積極與汽車製造商日本日野公司洽談, 以雙方各佔50%的股份的形式, 組建一家年產6萬輛重卡的合資企業, 生產當前國際市場仍暢銷的25噸以上重卡, 然而該合資項目沒有獲得國家有關部門批准. 同年, 日野正式從春蘭集團所在地泰州撤離. 2008年7月, 春蘭集團苦撐11年後, 終於結束在汽車領域的摸爬滾打, 其持有的春蘭汽車60%股權由徐工科技接手.

2016 GoodChinaBrand | ICP: 12011751 | China Expor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