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卡吃U, A卡偷電, 這一說法在DIY圈內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而這裡說的吃U, 是說對CPU的佔用.
事實上也曾有無數人去求證過這一說法, 假如我們還來實驗一次, 相信各位看官也覺得沒什麼意思, 那麼今天我們就來驗證另一種 '吃U' 的情況, A卡和N卡, 會不會有一方對CPU頻率要求更高呢?
此次實驗的目的, 也是希望給各位DIY玩家一個組建主機時搭配的參考, 大家都知道自從AMD的Ryzen強勢推出後, CPU消費市場的格局已經大不相同, 在同等預算下, 我們可以購買頻率相對更高的Intel CPU或者核心線程數更多的AMD CPU.
消費者有更多的選擇, 我們能按需購買產品, 是好事, 但是消費者也會有更多的困惑, 什麼樣的產品才是適合我的呢?
假如我們發現A卡和N卡其中有一方對CPU頻率要求更高, 那我們自然會建議你們搭配頻率更高的CPU使用; 假如我們發現其中有一方使CPU佔用率更高, 那麼顯然搭配核心線程數更多的CPU使用會更好 . 話不多說, 下面我們就開始測試.
實驗方法
我們將會使用 性能相近 的A卡和N卡, 分別搭配頻率不同的CPU, 並測試他們在不同頻率下的遊戲表現. 然後, 我們會分別 計算他們在CPU高頻到低頻的遊戲性能下降幅度, 最後比較他們遊戲性能下降的幅度, 性能損失較大一方, 我們可以認為它會比較依賴高頻CPU.
為使遊戲表現差異盡量大, 測試都盡量在 720p解析度, 全低特效 下進行.
因為低解析度, 低特效下, 一方面能排除顯卡瓶頸的幹擾, 另一方面由於低解析度低特效下遊戲幀數非常高, 1%的差距都能體現相差了多少幀, 假如使用高解析度高特效, 這1%的差距就會變成小數點後被四捨五入的數字, 從而顯得沒有差異.
顯卡
為保證實驗客觀, 顯卡應該採用性能相近的A卡和N卡, 又因為需要避免顯卡成為瓶頸, 所以經過筆者仔細思考, 冷靜分析, 最終選擇了RX Vega 56和GTX 1070 Ti這一對冤家.
而且這兩張顯卡分別是AMD和Nvidia 最新發布 的兩張遊戲顯卡, 非常具有代表性.
迪蘭 RX VEGA 56 8GB HBM2
RX Vega 56是AMD新一代次旗艦顯卡, 採用Vega 10核心, 擁有3584個流處理器, 單精度達到10.5T, 規格十分高. 這次參測的產品是 迪蘭惡魔RX Vega 56. 迪蘭惡魔RX Vega 56擁有迪蘭惡魔家族傳統的配色和外觀, 加上誇張的散熱規模, 頻率和性能都比公版高很多, 而且大幅降低了產品的拷機溫度和噪音.
華碩 CERBERUS-GTX 1070 TI-A8G
GTX1070Ti是十系顯卡高端產品, 採用16nm工藝和Pascal架構的GP104核心打造, 能耗比出色, 性能非常接近於GTX1080. 此次參測的產品是 華碩STRIX GTX 107 0Ti-A8G , 產品配備了新一代DirectCU Ⅲ散熱器, 拷機溫度溫度在70°以下, 給消費者優秀的用戶體驗, 並且擁有ROG血統和信仰燈, 質量過硬.
RX Vega 56和GTX1070Ti性能強悍, 在跑3DMARK FSE場景下圖形分都能接近10000分, 甚至能滿足玩家2K遊戲需求, 對付720p解析度是殺雞用牛刀了.
CPU
在CPU選擇方面, 為保證處理器在頻率一致時性能是一樣的, 我們採用了來自Intel的i 3-8100和i3-8350K , 兩顆同樣具有物理四核, 除了頻率不同沒有差別的CPU, 對於720p解析度的遊戲自然也不會發生CPU佔用太高的情況.
I3-8100屬於第八代酷睿家族, 採用Kaby Lake Refresh架構和14nm++工藝打造四核四線程, 頻率可到 3.6GHz 是新一代酷睿入門級CPU.
Intel Core i3-8350K
I3-8350K同樣屬於第八代酷睿家族, 基礎頻率達到驚人的 4.0GHz , 而且是不鎖頻設計, 我們可以對它進行超頻.
測試平台
測試平台說明:
測試平台採用主流的技嘉 (GIGABYTE) Z370 AROUS Ultra gaming主板搭配芝奇記憶體, 振華電源組成, 也是評測室較常使用的測試平台.
性能測試
參與測試的遊戲包括了時下熱門的《絕地求生》還有DX12遊戲的代表《古墓麗影10》, 在CPU頻率方面我們會選擇用I3-8100, I3-8350K默頻和I3-8350K@4.7GHz進行比較.
測試說明及小結:
由於 《絕地求生》和《NBA 2K18》都有幀數上限的限制, 為了避免測試結果都是滿幀, 不能拉開不同頻率CPU之間的遊戲表現差距, 這兩個遊戲都開了中高特效, 其它遊戲特效都為全低.
在 《絕地求生》遊戲測試中我們可以看到CPU頻率帶來的變化非常小, 假如大家為了吃雞組裝一台電腦, 或許不用把CPU的主頻看的太過重要, 但除了這個遊戲以外, 綜合來說在720p解析度下, CPU頻率不同帶來的差異還是很明顯的.
為此我們做了總結, 以i 3-8350K@4.7GHz為基準 , 看看他們在低頻下的性能損失有多少.
最終結果其實A卡和N卡在低頻CPU下性能損失是差不多的, 硬是要說的話, RX Vega 56對CPU頻率的要求會高那麼一點點 , 這可不可以說A卡也有那麼一點吃U呢? 而且我們也可以看到, 當CPU從3.6GHz的頻率提升到4.0GHz頻率時, 遊戲表現提升較大, 但是從4.0GHz到4.7GHz, 超頻後帶來的收益就變小了.
所以, 對於大多數消費者而言, 當我們的 CPU主頻超過4.0GHz時, 或許極限超頻後帶來性能的提升對比散熱成本和功耗的增加 , 是稍微有點得不償失的.
總結
本次試驗我們是在720p解析度下進行, 並且大多數遊戲開全低特效, 測試結果會是我們實際使用情況的放大.
實際上我們在日常使用時, 在1080p甚至2K解析度使用中高特效玩遊戲的情況下, 這1%的差別可以忽略不計 , 因此我們在 購買頻率較低的CPU後, 盡可放心去購買心儀的顯卡, 而不需要擔心搭配A卡或者N卡會不會導致性能損失更大 , 這兩者在低頻CPU下的性能損失是基本一致的.
原本筆者在沒測試前會以為N卡在低頻CPU下性能損失會比較多, 假如這樣的話像Ryzen這類相對低頻的CPU搭配A卡會比搭配N卡表現更好, 但此次測試過後, 傳說中的3A平台神秘加成, 從這個角度來看, 是不存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