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知科技的溫柔: 你從沒發現的手機感性

不管去哪, 我們都習慣性的攥著一部手機. 我們習慣性的把手機當成工具, 但卻很少有人對它賦予感情. 我們說一部手機, 也習慣性的把它的設計描繪成長短圓扁, 聊它的配置和硬體, 卻從未關注過它的感性. 我們已經經曆了工業科技稀釋人文的時代, 卻不知道, 科技的最終方向還是要催化人文生長的.

探知科技的溫柔: 你從沒發現的手機感性

所以我們今天來聊一聊, 那些你或許從未發現的手機感性.

除了設備 我們與未來還差一個思想轉變

科幻電影裡, 人可以對機器產生感情, 友誼, 親情, 甚至是愛情. 我們折服於未來或者是想象中科技的神奇, 感歎這輩子或是趕不上這樣的情景. 但其實, 我們離未來差的不僅僅是設備, 重要的是我們還缺少一個給科技產品賦予更多人文色彩的思想.

未來人工智慧 (圖片引自網路)

當然, 這種思想轉變並不是在說讓大家也對機器產生感情, 我們需要的是對科技產品本身的人文重視, 而不僅僅是對設備的重視. 這也是現實的我們和科幻電影存在的差距. 可以肯定的是, 科技的最終目的就是為了體現人文, 而不僅僅是彰顯技術有多先進.

隨時隨地的手機使用 (圖片引自網路)

一個比較普遍的現象, 不管何時何地, 很多人都會習慣性的掏出手機, 用手機獲取資訊, 與人交流, 或者單純的打發時間. 我們似乎進入了一個沒有手機就會渾身難受, 甚至無法生存的時代. 但其實這是一個細思極恐的現象, 說句比較誇張的話, 手機搖身一變成了電子海洛因, 我們沉浸其中無法自拔.

手機使用的幼齡化 (圖片引自網路)

究其原因, 或許根結就在於我們只看到了手機的工具屬性, 科技本該擁有的人文屬性反倒沒有被重視起來. 我們都以為我們支配了工具, 但我們其實已經進入了一個被工具牽著鼻子走的怪圈. 身處其境的我們很難去評判對錯, 但不可否認的是, 這樣使用的手機確實改變了我們原有生活軌跡.

其實發現手機科技裡的溫柔並不難, 第一步就是要做出一個思想轉變: 手機不僅僅是工具, 更是人文發展的體現.

本文屬於原創文章, 如若轉載, 請註明來源: 探知科技的溫柔: 你從沒發現的手機感性http://mobile.zol.com.cn/676/6763351.html


或許你沒發現 你的手機原來如此感性

手機成癮已經成為普遍現象, 我們無須去糾結它的好壞. 作為手機用戶的我們, 只要發現科技並不冰冷就可以了. 手機的感性其實很好發現, 從最基礎的外觀設計, 到深入一些的功能整合, 都是手機感性的體現.

未來的摺疊手機 (圖片引自網路)

當手機與藝術沾邊時, 手機就超脫了工具的範疇. 就拿屏幕來說, 從最先只有使用意義的4:3, 到後來向著窄邊框高屏佔比發展的16:9, 再到現在全面屏的18:9, 以及未來的雙屏或者摺疊屏, 屏幕的意義不在局限於使用, 越來越多的美學因素納入其中.

手機設計兼顧美學和體驗

除了美學, 用料和設計也成為手機感性的底層因素, 最直觀的就體現在外觀上. 當下流行的材質有金屬, 玻璃, 還有小眾的陶瓷和皮革, 相比於之前的塑料, 在質感上可以說有了很大的提升. 而且, 手機外型設計不再只注重於視覺觀感, 更貼合手型的弧度成了越來越多手機外型設計的要素.

手機屏幕指紋

順手不順手往往都是一部手機給我們的第一體驗印象. 從生物識別的進化中我們就可以看到, 手機設計一直都在向著更貼合用戶使用習慣的方向發展: 從最初廣泛應用的背部指紋, 到後來基本都實現了向著前面板的轉移, 再到全面屏時代的面部識別功能替補, 以及後來的屏幕下指紋出現, 這些設計都在迎合用戶最便捷的使用需求, 而這恰恰是手機感性的一部分.

從手機冠以 '智能' 二字開始, 手機就已經不單純是一部工具, 而是一個更貼近感性需求的生命體. 我們用手機聽歌, 看書, 其實並不單單是進行時間消磨, 更深一層次說, 這屬於一種精神享受, 手機在這個過程中充當了渠道的角色.

手機會越來越智能 (圖片引自網路)

發展到現在手機顯然不僅是一個渠道, 而是越來越像一個擁有智慧的生命體, 也就是各大廠商都在推的人工智慧, 大傢伙兒都在說的手機更 '懂你' . 它會像人一樣與你交流, 像助手一樣提醒你行程時間, 幫你規划出行路線, 安排用餐內容.

而我們還在把手裡的手機只當做工具時, 其實我們就忽略了它的感性因素, 其實它是一款被人文熏陶進化的裝備.

本文屬於原創文章, 如若轉載, 請註明來源: 探知科技的溫柔: 你從沒發現的手機感性http://mobile.zol.com.cn/676/6763351.html

以上是關於vivoX20Plus屏幕指紋版產品評測的報道, 有關vivoX20Plus屏幕指紋版的外觀, 屏幕, 拍照, 續航, 性能等後續內容, 請持續關注中關村線上關於vivoX20Plus屏幕指紋版評測的報道.


理性評定當道 如何看待手機感性

我們常說的手機好不好用, 往往判斷點就在於手機流不流暢, 功能全不全, 手機耐不耐用. 但以一個常規用戶的使用角度來說, 這樣的評定其實並不完全算是好的. 因為說的這些在沒有轉化成確切的需求使用時, 都只能算是對客觀事實的一種描述, 而真正的使用恰恰都是感性感知的.

木桶效應從某種意義上並不適合手機選擇 (圖片引自網路)

正因為理性評定當道, 所以往往我們去選購一部手機, 很容易進入誤區: 這手機這不行, 不能買, 那手機那個功能不擅長, 也不能買. 其實說的這些功能, 很有可能都用不到. 對於我們消費者來說, 其實購買手機不必糾結於手機是否面面俱到, 了解自己的感性需求, 買一部能夠滿足這些需求的手機即是最具性價比的選擇.

在第一部分我們提到, 我們對待手機其實還差一個思想轉變. 的確, 我們所說的手機感性, 不僅僅是手機本身攜帶的感性因素, 也包含手機感性帶來的人文變化. 未來的手機感性讓我們期盼, 但現階段的手機人文現象卻又不得不讓我們擔憂. 那麼, 我們該如何對待這種現象呢?

針對未來, 未來科技的集大成其實也是人文的集大成, 智能手機無疑會成為我們的夥伴, 對科技報以信心且對現有科技充分認知並不是一件可笑的事. 針對現在, 不否認手機帶來的人文現象改變, 但不能過分依賴手機這個獲取人文生活的渠道.

寫在最後

我們都在惋惜這是一個創新匱乏的時代. 從理性的角度來說, 情況確實如此: 手機硬體變來變去變化都不大, 發展缺少創意; 但當我們站在感性的角度後, 我們會發現這是一個多彩的時代: 設計細節千變萬化, 而且都在指向一個最終目的——最優的用戶體驗.

同樣, 發現手機的感性並不只是用戶的專屬, 對手機廠商來說, 當理性角度難以推進時, 不妨從感性的角度去思考去設計, 也許我們就會看見引領時代的產品.

本文屬於原創文章, 如若轉載, 請註明來源: 探知科技的溫柔: 你從沒發現的手機感性http://mobile.zol.com.cn/676/6763351.html

以上是關於vivoX20Plus屏幕指紋版產品評測的報道, 有關vivoX20Plus屏幕指紋版的外觀, 屏幕, 拍照, 續航, 性能等後續內容, 請持續關注中關村線上關於vivoX20Plus屏幕指紋版評測的報道.


mobile.zol.com.cn true http://mobile.zol.com.cn/676/6763351.html report 1558 不管去哪, 我們都習慣性的攥著一部手機. 我們習慣性的把手機當成工具, 但卻很少有人對它賦予感情. 我們說一部手機, 也習慣性的把它的設計描繪成長短圓扁, 聊它的配置和硬體, 卻從未關注過它的感性. 我們已經經曆了工業科技稀釋人文的時代, 卻不知道, 科技的最終方向還是...
2016 GoodChinaBrand | ICP: 12011751 | China Expor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