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全球制造业的发展历程, 过去五十年日本制造业无疑是其中的佼佼者. 有数据为证, 曾几何时, 全世界90% 的数码相机是日本制造, 日本持有全球37% 的半导体生产设备, 和66% 的半导体原材料, 这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其独特的管理模式和企业文化, 一种自上而下, 层级分明的管理体制, 以及精益求精的企业氛围, 正是靠制造业的强力驱动, 日本经济也始终走在世界的前列.
日本制造业辉煌不再
当时间来到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 曾经荣耀加身的日本制造业巨头却是另一番景象. 危机中的夏普还在裁员与卖楼自救, 连年亏损的松下想盈利都难, 便携式数码产品的开创者索尼在持续低迷中渐行渐远, 感动常在的佳能危机四伏似乎也没有得到根本缓解, 日立, 东芝也在以往强势的消费电子领域一路溃败, 夕日明星NEC已彻底退出智能手机领域……
在这些明星企业日落西山的背后, 则是冰冷的数据现实. 在德勤发布的《2016全球制造业竞争力指数前十》榜单中, 除了中国大陆一跃而上首位的惊喜, 过往制造强国日本悄然跌到第四位也同样令人瞩目.
全球制造业竞争力指数; 数据来源: Deloitte
其实, 日本制造业的衰落在其国内也引发了巨大的讨论. 日本半导体行业资深从业者, 日本精密加工研究所所长, 半导体产业和电力机械产业顾问汤之上隆在其所著《失去的制造业: 日本制造业的败北》一书中, 以自己IT从业经历为引, 讲述了日本半导体产业从峰顶一步步滑向谷底的过程, 而后逐步拓展至家电领域, 及至整个日本制造业.
在书中作者认为, 日本制造企业的衰落受制于内外双重因素的影响. 外因包括日元的加速升值, 世界经济走势的下行, 以及市场风向的变化. 但同时作者也清醒地指出, 外因永远不是决定因素, 它们是企业为自己失利寻找的借口, 起决定作用的始终是内因.
首先是技术过盛导致产品性价比降低. 日本制造企业对技术有着偏执的追求, 为了让产品提高1% 的性能, 不惜投入30% 的成本, 导致日本制造在价格上失去了国际竞争力. 其二是缺乏合作意识导致企业难破发展瓶颈. 日本有着浓厚的匠人文化, 强悍的研发人员可以在技术领域攻无不克, 这既养成了日本企业的技术自信也导致了他们的盲目自大, 以致缺乏合作意识. 其三是营销意识淡薄导致失场失利. 日本企业重技术而轻市场, 以技术决定市场, 导致产品和市场严重脱节.
然而清醒的认知并不能阻止日本制造业衰落的大趋势, 不光是传统的半导体, 家电等领域, 新兴的太阳能光伏领域, 日本本土企业的颓势也令人关注. 调查报告显示, 2017年日本太阳能相关企业破产件数达88件, 较2016年飙增35. 4% , 连续第3年创下2000年开始进行调查以来历史新高纪录.
日本光伏产业峥嵘无比的昨天
20世纪五十年代, 将太阳光能转换为电能的实用光伏发电 技术已经诞生, 但由于彼时能源危机这一全球性难题尚未凸显出来, 因此在最初的几十年, 光伏发电的产业化进程缓慢. 直至20世纪七十年代第一次全球性的石油危机爆发之后, 以发达国家为首的各国开始重新审视本国的能源战略, 意图寻求改善能源结构之策, 以减轻对石油的依赖.
而正是基于以上背景, 日本的光伏发电 产业开始起步. 凭借其在半导体方面的技术优势和强大的经济实力, 辅以一系列法律法规, 政策和措施, 加上企业和民众的积极参与, 日本有力地促进了太阳能光伏 技术的发展, 光伏 产业规模不断扩大, 光伏发电的成本不断降低, 有效提高了光伏产品的竞争力, 促进了光伏产品的市场应用和推广.
据OFweek行业研究中心提供的数据, 1997年日本光伏系统 的安装量达到 36 万户, 累计装机容量达到1254兆瓦, 位居世界各国之首, 成为光伏产业的领头羊. 时至今日, 日本依然在全球光伏版图中占据重要地位, 吸引各国企业竞相追逐.
而在制造环节, 日本企业更是占据了重要一席. 熟知全球光伏产业发展历程的业内人士一定知道, 在无锡尚德, 英利新能源, 天合光能, 赛维LDK等第一代中国光伏企业初露峥嵘之时, 日本光伏企业已经在全球市场呼风唤雨.
同样是来自OFweek行业研究中心的数据, 2005年和2006年日本的光伏产量均居世界第一, 分别为819. 2兆瓦和920兆瓦. 2005年日本生产光伏产品的 35. 5% 用于国内, 47. 2% , 11. 5% 和 5. 8% 分别出口到欧洲, 美国以及其他国家. 日本光伏产业在国际市场上也具有强大的竞争力. 2006年全球光伏产量为2500兆瓦, 其中日本为920 兆瓦, 占全球总产量的36. 8% . 在光伏产业中夏普, 京瓷, 三洋, 三菱等知名企业起着重要的作用.
日本光伏企业的日落西山
然而, 与终端应用市场的发展路径大相径庭, 日本光伏企业的发展之路则是越走越窄. 2011年全球十大光伏组件企业的排名表中, 过往占据多个席位的日本企业已经仅剩夏普一家独苗. 取而代之的则是包括包括2家台湾光伏企业在内的总共7家中国企业的强势登榜.
而最新的消息则显示, 2017年全球光伏组件十大供应商总出货量达到57吉瓦, 分别是晶科能源, 天合光能, 阿特斯太阳能, 晶澳太阳能, 韩华Q- CELLS, 协鑫集成, 隆基太阳能, 东方日升, 顺风光电, 英利绿色能源. 中国企业对前十大太阳能组件供应商排名的贡献度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大. 这10家公司中有9家是中国公司, 除了韩华Q- CELLS. 日本光伏企业已经不见了踪影.
取而代之的则是日本光伏企业的频繁破产. 在前文提到的2017年日本光伏企业88件破产案件中, 有42件起因于 '销售不振' . 2017年日本太阳能相关破产企业负债总额为285. 17亿日元, 较2016年大增17. 6% , 负债额连续第4年呈现扩大, 且创下历史新高纪录. 自2015年起, 日本太阳能相关企业加快淘汰速度, 且太阳能设置工程降价压力持续攀升, 无法做出应对的业者今后恐无法避免将面临淘汰的命运. 预估2018年日本太阳能相关企业破产件数恐将持续维持于高水准.
高维咨询分析认为, 其实纵观全球光伏产业发展格局, 即使是现阶段一枝独秀的中国光伏企业, 也尚有无锡尚德, 赛维LDK等巨头破产的案例传出, 更不必说欧美日等老牌光伏企业. 但与德国等制造强国不同, 日本光伏制造企业的频繁破产, 是在日本制造业大衰退的大背景下发生, 因此, 想要东山再起势必会难上加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