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彩電技術咋整? QLED有望搶得先機

圍繞色彩表現力的彩電技術之爭方興未艾. 2018年初, 55英寸OLED電視爆出6999元的超低價位;同時, QLED產品關鍵組件也出現價格下滑的趨勢. 在OLED供給擴張困難的背景下, QLED很可能在2018年搶得價格和規模優勢的先機.

QLED銷量持續穩健增長

2017年國內市場QLED銷量首次站上百萬台關口. 110萬台的規模, 不僅在彩電市場中結構佔比達到2.5%, 而且實現了95%的年度增幅.

行業預計, 在QLED量子膜產品成本不斷下降的背景下, 2018年QLED產品增幅很可能再創新高, 全年市場預估在200-250萬台之間. 2019年這一數值甚至有望達到320萬台. 同時, QLED和OLED電視之間的市場銷量比例, 也會從2016年-2017年初的縮小態勢, 再次擴張. 市場差距從最小的3倍, 向保持在5倍的方向發展.

導致QLED電視銷量增長的原因主要來自於成本下降. QLED電視成本高於普通電視的原因有兩個. 第一是, QLED作為高端產品, 整體配置成本更高. 第二是QLED量子膜成本一直比較高, 大幅高於傳統的熒光粉轉換膜.

不過, 2017年開始QLED量子膜的價格已經開始下滑. 有數據顯示, 目前海外量子點膜價格為80-100美元/平方米, 國產量子點膜單價在60美元/平方米左右. 群智諮詢(Sigmaintell)預計, 2018年量子膜的成本將下降20%左右, 國內品牌對國產膜的採購比重也在增加. 在2020年左右, 國產膜片成本渴望下降到20美元每平方米——後者相當於60英寸液晶電視增加130元的物料成本. 這個成本雖然與傳統熒光粉膜片比較, 依然接近後者2倍, 但是, 實際造成的產品成本增加已經不多.

另一方面, 隨著QLED量子膜的價格下降, 更多的中端彩電產品會配備量子點技術. 這將進一步有利於三年之後QLED電視在規模市場的增長, 並將讓qled電視與OLED電視的銷量差距持續擴大.

技術等級差異決定qled率先普及

與OLED的普及緩慢不同, QLED正在表現出空前爆發力. 因為, 從技術角度看, 目前的QLED依然是LCD液晶電視的改進品種.

準確講, 現在市場上的QLED電視主要是改造了液晶電視背光源產生白光的方式: 傳統液晶電視採用藍色LED光源+綠色和紅色熒光粉膜的方式, 實現白光;QLED電視則採用藍色LED光源+綠色和紅色QLED量子點材料膜的方式, 實現白色光源. 用QLED材料代替熒光粉的好處在於 '提升3成色彩寬度' , 因為QLED將藍色光波向紅色和綠色轉換後, 紅色和綠色的波長分布更為集中.

由此可見, 今天的QLED電視繼承了液晶電視的全部產業體系. 其新技術主要是如何製備QLED材料, 以及用QLED代替傳統轉化膜中的熒光粉.

比較而言, OLED電視則是一種全新的, 不同於液晶的顯示技術. 二者的共同之處主要在於TFT這種前端工序. 在後端上, OLED既不需要背光模組這種結構, 亦需要採用新的技術實現新材料的點陣成膜. 顯然, 作為全新技術OLED需要的產業革新更多. 這也導致OLED在產能擴張和技術成熟速度上遠遜於QLED產品.

不過, 作為全新的技術OLED不僅具有色彩上對液晶產品的優勢, 也具有對比度, 超薄, 柔性化和反應速度等方面的優勢. 後者是現階段的QLED電視無法比擬的. 即, QLED用更少的效果進步, 更少的技術更迭需求, 實現了更快的產品普及速度.

後QLED時代已經開啟, 新技術呼之欲出

當然, 作為液晶的升級迭代產品QLED電視的普及, 不是液晶顯示技術市場的終點. 在實現QLED技術大發展的同時, 2018年下半年, 液晶產品渴望進入mini-led背光時代.

日前, 有消息稱華為, OPPO以及小米計劃在2018年下半年推出mini LED背光面板的液晶顯示手機產品. 原因主要在於OLED面板供應不足.

Mini-led技術是指用100微米級別的LED顆粒, 替代目前毫米和亞毫米級別的LED顆粒, 作為液晶顯示背光源的核心組件. 更小的LED晶體顆粒, 使得背光源必須整合更多的顆粒晶體, 才能達到足夠的亮度. 而更多的LED顆粒晶體, 就可以在背光源實現更多分區的HDR精確亮度調節.

高動態範圍映像(High-Dynamic Range, 簡稱HDR), 相比普通的映像和視頻, 可以提供更多的動態範圍和映像細節. 產業內認為, 與qled技術結合, mini LED背光可以讓液晶電視在色彩和動態對比度HDR調節方面持平OLED電視. mini LED背光產品, 是目前液晶顯示技術效果改善上最火爆的前沿研究方向, 也是LED產業押注的未來需求增長點之一.

目前, 液晶電視最好的產品能夠實現1000分區的HDR獨立調節能力. 未來的mini LED產品則可以實現10倍於此的獨立分區數量, 大大加強液晶電視在高動態顯示上的性能.

業內認為, 最快2018年底, 最慢2019年中, mini LED產品會進入市場, 並成為萬元以上液晶電視的標配. Qled mini LED背光, 將是中期願景上, 液晶在高端市場和OLED競爭的主要法寶之一. 除了HDR性能外, mini LED也會帶來更薄的產品設計, 甚至一定的柔性設計能力. mini LED將是後QLED時代, 液晶技術發展的主要方向.

印刷顯示持續發力, 黑馬將至

與QLED電視發展的趨勢明確性不同, 彩電行業的另一個新技術 '印刷顯示' 則存在巨大的不確定性.

噴墨印刷顯示技術被認為是未來OLED大尺寸面板最理想的生產工藝, 也是電致發光的QLED顯示面板的最佳生產工藝, 甚至還是液晶電視背光模組中很多光學薄膜的理想生產工藝(代替傳統雷射工藝). 某種意義上, 噴墨印刷顯示技術的突破, 會帶來整個顯示行業數十年歷史時期內最關鍵的一次技術變革.

1月初, 國家印刷及柔性顯示創新中心啟動會在廣州舉行. 中心採取 '企業法人+聯盟' 的形式, 以廣東聚華印刷顯示技術有限公司為載體, 整合深圳華星光電, 華南理工大學, 華中科技大學, 中國科學院福建物質結構研究所等22家業內的骨幹企業, 高校及科研院所, 與多家國外知名材料, 設備企業達成戰略合作協議.

目前, 聚華印刷目前已經建成G4.5和200mm印刷顯示平台, 最大可以開展30英寸級別印刷AM-OLED或者QLED器件結構開發技術的驗證試驗. 同時, 亦在籌備二期建設G8.5以上印刷顯示平台. 除了聚華印刷外, 2017年京東方亦在合肥建立了印刷顯示研究院試驗基地. 其設備最大可進行50英寸級別的產品工藝試製.

國外, 印刷技術投入比較大的主要有三星和LG兩家企業. LG已經建立一條8.5代印刷實驗性;三星也在開展基於8.5代線的噴墨印刷顯示工藝驗證. 日本JOLED則已經實現利用中試線小規模供應21.6英寸4K OLED面板. 不過產能規模非常小, 同時JOLED進一步擴產面臨巨額融資問題. 業內對其2019年量產的計劃持有懷疑.

另據噴墨印刷顯示設備供應商Kateeva消息, 2017年其共向客戶提供了4套試驗設備, 2018年上半年已經有三套設備的供應計劃. 值得一提的是京東方, TCL和三星都是Kateeva公司的投資人. 除了Kateeva公司外, 日本東京電子(Tokyo Electron)也向業內提供噴墨印刷顯示設備. LG即是其客戶之一.

整體看, 2017年到2018年上半年, 業內在噴墨印刷顯示上的投入雖然是實驗性的, 但投資額也在10億美元級別——這說明, 印刷顯示已經處於 '臨門一腳' 的最後階段. 最快2018年底, 即會有更多的小批量產品供給的消息. 2020年前, 大批量製造的生產線應能建立. 這個時間節點亦基本意味著基於液晶體系的顯示產品, 技術上的大規模改進面臨終結.

QLED電視普及箭在弦上, MINI-LED發力倒計時, 印刷顯示將最終撬動OLED板塊的高速增長: 未來三年彩電顯示行業的技術規律基本如此.

2016 GoodChinaBrand | ICP: 12011751 | China Expor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