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关刚过, 北京市环保局就晒出了2017年北京空气质量 '清单' , 2017全年, pm2.5有9个月月均浓度为近5年同期最低水平, 而pm2.5年均浓度为58微克/立方米, 较上年同比下降20.5%, 完成国家 '大气十条' 下达的60微克/立方米左右的目标.
另外从空气质量各级分布情况来看, 2013-2017年北京市空气质量达标天数也显著增加. 其中, 2013年达标天数为176天, 2017年优良天数为226天, 增加了50天. 1级优天数从2013年的41天, 增加到2017年的66天, 增加了25天. 空气重污染天数方面, 2013-2017年, 北京市空气重污染天数分别为58, 47, 46, 39, 23天, 呈现逐年减少特征, 重污染发生率明显降低, 给人们带来的直观感受就是蓝天越来越多.
几年来, 随着全社会对空气环境关注的提升以及环境治理力度的加大, 我国整体空气质量已初步转好. 而伴随着空气质量的持续好转, 往年冬季火爆热销的空气净化器却被打入冷宫, 尽管市民偶尔还会用它净化家里的空气, 但使用频次开始明显下降, 消费者对空净产品的购买欲望也大幅降低.
业内人士表示, 以往我国空气净化器市场过于 '看天吃饭' , 很难摆脱雾霾经济的帽子, 空气质量转好, 势必会终结非理性的爆发式增长. 从供给端来看, 增速放缓会促使2017年空气净化器剩余的库存压力提升, 预计2018年短期内市场都将为消化所剩库存而努力. 需求端方面, 消费者对空净产品的需求升级, 使得单一净化功能已很难满足当下消费者对产品的要求, 智能化, 场景化的高层次需求逐步提升. 如此供与给双方面决定, 未来空净市场将迎 '大考' , 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 低端劣质品牌会加速出局.
产品升级拉高平均单价, 品牌集中度逐渐回升
从市场数据来看, 2017年中国空净市场虽然增速放缓, 但仍处于正增长, 且在新国标的推动下, 产品迎升级换代. 据捷孚凯数据显示, 不同于近年来产品均价震荡下滑的大趋势, 2017年空气净化器线上市场产品均价得到明显提升, 均价提至3838元. 线下市场产品均价也从1900元左右提升到2000元以上. 可见, 经过几年的野蛮式增长, 2017年开始, 空净整体市场逐步趋于理性, 消费者更多的关注点转向高品质产品.
此外, 从品牌数量来看, 2017年空净市场品牌数据也开始出现缩减, 品牌集中度逐渐回升. 根据捷孚凯统计数据, 空净市场品牌数量从2016年高点的397个减少到2017年的346个, 其中3000元以下产品的品牌当中, 有93个品牌进入, 127个品牌退出, 净流出34个, 中低端市场竞争尤为激烈.
不能 '看天吃饭' , 产品创新仍是王道
业内分析人士表示, 成熟的市场不该是 '看天吃饭' , 比如日本pm2.5年平均浓度仅在15微克/立方米左右, 空气净化器普及率却远高于国内市场水平. 实际上, 空气净化不仅仅是针对雾霾, 除了pm2.5和颗粒物有关污染物之外, 室内的污染情况更加复杂, 有甲醛, 苯等有害气体以及细菌, 病毒等各类污染物. 如何满足全场景的空气净化, 摆脱 '看天吃饭' 的规律, 是当下国内空净企业需要发力的主要方向.
值得注意的是, 在政策方面, 国家对于空净市场的管控力度也在持续加强, 继新国标之后, 今年全国家用电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也已经开始推动净化器核心零部件标准的制定. 其中, 《空气净化器用滤网过滤器》, 《空气净化器用静电式集尘过滤器》两个行业标准已进入收尾阶段, 预计2018年将正式出台. 这两大行业标准实施后, 无疑将为消费者提供更为直观的参考, 进一步规范空气净化器市场.
综合2017年整个空净市场来看, 随着空气治理力度的加深, '看天吃饭' 的雾霾经济终将过去. 而无论天气环境如何多变, 通过产品创新带给消费者更极致的用户体验, 恒是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