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明珠投資銀隆一年後:創始人退位 | 多位格力高管接手

圖片來源: CFP

一個讓董明珠堅定看好且賭上全部身家, 迅速躥紅成為各地政府座上賓的企業, 卻上演了創始人退位的一幕.

採訪 | 《中國企業家》記者 梁宵 嚴凱

文 | 梁宵 編輯 | 馬吉英

計劃之中還是意料之外?

在董明珠以個人名義投資銀隆新能源一年之後, 這家公司開始從上到下的人事更迭: 創始人魏銀倉辭任董事長, 多位有格力背景的高管接手了採購, 財務, 品質, 生產技術等核心業務, 佔據了銀隆七位副總裁之中的四席.

格力和銀隆方面都表示, 前格力員工跳槽銀隆屬於個人行為, 但在眼下這個特殊的時點依然不免引發外界的進一步解讀——距離2018年5月格力電器董事會換屆不到半年, 董明珠是否會連任格力電器的董事長? 如若有變, 銀隆會接續成就她的下一段商業征程嗎?

儘管這恐怕不是董明珠的初衷.

現在看來, 2016年10月底的那次臨時股東大會是一個轉折點. 彼時, 很多媒體以 '董明珠因為現場沒有鼓掌而當場發飆' 來還原了當時的情景.

實際上, 真正讓董明珠動氣的是, 這次大會否決了她籌劃已久的格力收購銀隆的籌資方案, 即定向增股的方案——如果通過的話, 董明珠將會出資近10億元增持格力電器的股票, 將個人持股比例從當時的0.74%上升到1.3%, 躍升為第四大股東, 這無疑會進一步強化其在格力的話語權, 當然, 也就不會有她以個人全部身家, 舉債進入銀隆的後續故事了.

是的, 如果是這樣, 故事就是另一副模樣.

反客為主

1月17日, 據媒體報道, 魏銀倉已經辭去珠海銀隆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一職, 由原總裁孫國華接任, 魏已不直接參与公司經營管理. 該報道還指出, 銀隆的核心業務分管副總裁多由有格力背景的員工接手, '格力系全面進入銀隆' .

對此, 銀隆內部人士向《中國企業家》證實, 上述屬實. 而格力方面則回複, '全面的說法肯定不屬實' , '這是個人行為, 跟格力無關' .

而後, 孫國華在接受《人民日報》採訪的時候, 回應了魏銀倉辭任以及格力系員工進駐的問題, 指出自2017年5月份以來, 魏因身體原因多次入院治療, 不能夠正常工作, 不適合再履行董事長職責, 為此, 魏銀倉向董事會提出辭任董事長職務; 而有著格力背景的高管加入屬於正常的人才流動.

不過, 他將董明珠對銀隆的影響力一筆帶過, 只是輕描淡寫地表示 '新引入了如董明珠, 萬達, 京東等知名人士和企業作為戰略股東, 每位股東在每次董事會上均為銀隆的發展建言獻策, 提供不同資源支援銀隆發展' .

董明珠對銀隆的影響, 顯然遠勝於一般股東.

珠海市商事主體登記許可及信用資訊公示平台顯示, 銀隆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認繳註冊資本為11億元, 第一大股東珠海市銀隆投資控股集團持股25.98%, 董明珠個人持股17.46%, 為第二大股東. 而且, 根據媒體報道, 2017年4月, 董明珠到訪深圳巴士集團, 其身份不僅為格力電器董事長, 還是珠海銀隆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名譽董事長, 一起陪同訪問的還有珠海銀隆的副總裁和總經理.

當時, 《中國企業家》曾問過董明珠這個問題, '如今雙重身份, 是不是需要避嫌? '

'有什麼嫌不嫌, 不要幹偷雞摸狗的事情, 不要替個人牟利就行了是吧? ' 董明珠回複道.

實際上, 從第一天投資銀隆開始, 董明珠就已經拿出了 '主人' 姿態. 在宣布入股消息的2016年中國製造高峰論壇上, 董明珠就當仁不讓地代表銀隆喊話, '我今天在這裡代表銀隆說一句話, 你用了銀隆車, 十年保證不換. ' 而同時到場的魏銀倉則呼應道, '以後聽董總的. '

在外界看來, 魏銀倉也是位個性十足的企業家, 面對外界對鈦酸鋰電池技術的質疑時, 他會情緒激動到拍案而起. 提到電池的安全問題, 他甚至有些口無遮攔地指出 '三星一直爆炸, 蘋果也快了' .

但這樣一個氣勢和雄心十足的人, 在氣場強大, 光環加身的董明珠面前, 則選擇收斂了自己的稜角. 2017年在央視《對話》節目發生的一幕, 足以說明.

當時, 董明珠指出, 不僅是銀隆, 汽車業普遍存在粗製濫造的缺陷. '有一天我們倆還吵了一架, 就因為車的事情. 我一看, 縫隙那麼大, 他 (魏銀倉) 說, 你去看別人的車, 都是這樣. 我說, 那不行, 你必須給我做到無縫對接, 沒有理由說做不到. '

'日本的車90萬, 我這車才多少錢? ' 魏銀倉試圖解釋.

'就是這個錢, 你能做到90萬的品質, 那就是你的水平. ' 董明珠堅持.

魏銀倉有些無奈, '我 (造車) 才幾年的時間? 你總要給我一點時間. '

但董明珠覺得這個時間不能給, '現在必須是奔跑. 我們在每一個細節管理上, 一定要有嚴格甚至是苛刻的標準以及檢測手段, 不漏掉任何瑕疵. '

主持人問魏銀倉: '要把從前的走路變成跑步甚至衝刺, 能勝任嗎? '

魏銀倉答: '儘力而為. '

台上的董明珠馬上 '懟' 了回去: '什麼叫儘力而為? 作為公司的一把手, 必須 (勝任) . 除非你不在其位. 在其位, 謀其政, 必須用極致的眼光要求你的隊伍. 這沒有什麼儘力而為的事情. '

此時魏銀倉的表情略顯尷尬. 但他並不否認, 董明珠的到來, 給銀隆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特別在產品質量上, 我們真正領略到格力的管理手段, 對工業產品追求的完美性. '

而董明珠帶給銀隆的改變, 或許才剛剛開始.

'董明珠是銀隆第二大股東, 肯定要對自己投資的企業負責, 也會把她對供應商質量, 內部管理的要求帶進去, 所以 (銀隆) 從供應商質量控制, 內部人員架構, 銷售等流程上都會做出調整. ' 一位格力內部人士表示.

供應商與銀隆之間的債務 '羅生門' 恰如 '冰山一角' . 目前雙方各執一詞, 供應商珠海思齊電動汽車設備公司聲稱銀隆惡意拖欠貨款, 但孫國華則指出是由於2017年以來銀隆的質量控制開始加強, 在這個過程中對不合格供應商和配件進行了全面排查, 思齊屬於其中之一, 所以銀隆拒付部分貨款.

誰是誰非尚無定論, 但可以預見的是, 未來在董氏作風的影響下, 銀隆在供應商管理, 內部管理上會更加嚴格, 或許也會帶來更多衝突, 而事已至此, 已經是魏銀倉所無法左右了, 或許, 也是其有意放手. 一位採訪過魏銀倉的記者曾透露, 後者非常低調, 而且身體欠佳, 或許無心戀戰.

'同意接受董明珠的投資, 並使之成為銀隆的第二大股東, 魏銀倉對今天的變化應該是有心理準備的. ' 一位行業人士指出.

董氏加速度

誰都不能否認, 董明珠的到來, 確實給銀隆帶來了新的希望.

首先就是資本. 對於銀隆的投資, 董明珠可以說是出錢出力, 不僅是押上全部資產, 更是全部的信用背書. 與她一起入股銀隆的, 還有中集下屬企業, 北京燕趙匯金國際投資有限責任公司, 大連萬達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江蘇京東邦能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四家企業.

當時魏銀倉就透露, '萬達集團並沒有做盡職調查, 完全是看在董總的面子. ' 而王健林在接受採訪時也證實, '沒有經過什麼深思熟慮, 就是相信董總. '

把全部身家押注於此, 董明珠為銀隆的發展鋪路搭橋, 搖旗呐喊, 更是不遺餘力.

剛剛過去的2017年, 在珠海銀隆的大多數重要場合, 都會有董明珠的身影.

2017年5月9日, 南京溧水經濟開發區的銀隆新能源 (南京) 產業園項目開工儀式上, 除了董明珠和魏銀倉, 參加的嘉賓還有蘇寧雲商董事長張近東, 江蘇省委副書記, 南京市委書記吳政隆, 江蘇省副省長馬秋林等政府官員. 據稱, 董明珠在半年內先後四次前往溧水, 最終促成該項目落地.

之後, 董明珠更是帶著銀隆開啟了馬不停蹄的狂奔模式, 2017年7月份, 金灣區的銀隆新能源產業園項目正式開工建設, 計劃新增總投資約200億元, 同月, 銀隆與四川攀枝花簽署了至少50億元的新能源產業園的投資計劃, 並宣布收購南京客車公司項目; 8月, 銀隆跟洛陽市合作簽約, 在洛陽打造銀隆新能源 (洛陽) 產城融合產業園, 總投資150億元; 而天津的銀隆產業園, 據說總投資將達到350億元——不完全統計下, 銀隆2017年簽署的投資意向就近千億元.

'利用董明珠的名氣和資源謀求銀隆發展, 這應該是兩人 (魏銀倉和董明珠) 的共識. ' 有知情人士稱.

孫國華提供的數字表明了過去一年的成績, 2017年銀隆新能源汽車交付數量為6356輛, 相比於2016年的4771輛, 同比增長了33.2%. 與此同時, 銀隆還拿到了京東物流的訂單.

加速快跑的銀隆, 意在衝刺IPO.

早在董明珠聯合萬達等企業入股之際, 就有傳言指出, 那次增資入股其實是Pre-IPO, 銀隆已經開始著手準備上市事宜; 不過, 這個消息直到2017年5月份才得到證實, 當月, 珠海銀隆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在廣東證監局辦理了輔導備案登記, 並進行受理公示. 不過目前變局頻出, 也給銀隆的上市之路進一步增加了不確定性.

兩手準備

銀隆IPO另一個不利因素, 則與一直推動其全速奔跑的董明珠有關. 某證券分析師表示, '證監會在上市前就審核這一問題, 除非她 (董明珠) 辭去格力的職務, 否則不排除會因此導致珠海銀隆上市擱淺. '

要做出選擇的, 不僅是董明珠, 還有格力.

格力電器顯示, 作為董事長的董明珠本屆任期從2012年5月25日至2018年5月31日. 一直以來, 大股東格力集團與格力電器之間的關係就很微妙, '父子' 矛盾更是不斷升級.

2016年11月, 董明珠辭去珠海格力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 董事, 法定代表人職務, 有人猜測, 這可能是董離開格力電器的序幕. 但也有格力內部員工指出, 出事情的時候, 大家都會罵董明珠, 但是要選擇誰來主持格力大局, 還是會選她.

尤其是這兩年, 格力電器的業績正在穩步回升, 2017年三季度財報顯示, 格力電器營收1108.75億元, 同比增長34.51%, 淨利潤154.61億元, 同比增長37.68%. 用董明珠自己的話來說, 從2012年她獨自執掌的五年裡, 格力的營收是過去21年的1.9倍, 利潤則是過去21年的近4倍——這種盈利能力無疑會增強董明珠連任的籌碼.

不過目前倒董派和挺董派的角力態勢尚未明朗化, 董明珠則要為她的下一步做出準備. 如果不再連任, 董明珠27年的格力生涯將畫上句號. 而銀隆已有股東公開表示了對董明珠入主銀隆的樂觀態度.

銀隆, 或許就是董明珠為自己預留的退路. 不過, 為什麼做了近三十年空調的董明珠, 對新能源汽車如此情有獨鐘呢?

'很多人笑我在豪賭, 每個人有自己的權利, 只能說我這個賭的大一點, 不惜借債來投入. 我投入的不僅是一個企業, 而是一個產業. ' 在接受採訪時, 董明珠態度堅決, '我覺得新能源是中國製造業轉型的一次絕好的機會, 所以我願意賭, 我要投. '

從某種程度上, 銀隆也承載了董明珠在格力尚未實現的壯志. 2012年, 格力電器營收首次突破千億, 董明珠也在當時提出了 '2018年2000億' 的目標, 此後兩年, 格力順利實現了每年200億的增長任務, 卻在2015年經曆行業重整而導致營收收縮, 2016年也未能在收入上有大的突破, 2000億的目標或將流產. 而在董明珠看來, 銀隆完全可以做成一個千億級的企業.

但現在或許言之尚早. 孫國華透露, 2017年銀隆營收80多億. 這與之前提出的2017年300億的銷售目標相去甚遠.

而且, 目前新能源汽車除了技術瓶頸之外, 還面臨政策上的不確定性. 以上市公司宇通客車為例, 2016年的新能源汽車收入中, 政府補貼佔到一半. 2017年新能源客車的整體市場並不樂觀, 而業內人士表示2018年情況不會好轉, 或許還會更嚴重.

拋開這些不太有利的客觀環境, 銀隆還面臨著內外部利益相關方的重新梳理.

有部分銀隆供應商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 被拖欠貨款和新管理團隊有關, 現在接觸到的銀隆的生產, 技術, 採購人員多是空調行業出身, 很難在短時間內了解電動車行業的特點. 實際工作中則照搬空調行業管理供應商的辦法, 要求供應商簽質量保證協議, 亂開罰單. 但空調製造具有一致性要求, 而客車行業不同客戶需求各不相同, 以空調的質量檢驗標準要求客車供應商並不合適.

內憂外患——這讓人聯想到董明珠在格力電器初掌權柄時, 也曾遭遇同樣的境地——一方面經銷商劃地為王, 興風作浪, 脫離了格力的控制體系, 而在內部, 董明珠一貫的鐵腕手段和霸道的性格也頗受爭議, 她自稱在格力幹了二十多年, 與市場鬥, 與人鬥, 與自己鬥. 在她看來, 和諧都是鬥爭出來的. 她在《行棋無悔》一書中說, 自己喜歡劍拔弩張, 生死較量的場景.

可那是10年前, 甚至20年前的董明珠, 而今她已經64歲, 是否還能以她一貫的堅決和堅韌撬動銀隆, 複製在格力的成功?

至少從表面上來看, 這位雷厲風行的 '鐵娘子' 依然戰鬥力不減. 在前不久的中國企業領袖年會上, 董明珠像往常一樣神采奕奕, 炮火十足, 並且再次加上了她慣用的結束語, '用格力的空調之外, 還要用格力的電飯煲, 打格力的手機, 坐上銀隆的汽車, 這是格力的未來. '

不過, 在台上一直為格力搖旗呐喊的董明珠, 或許內心也不免遺憾.

在很多場合, 董明珠都談到自己與格力 '生死相依' 的關係, 對她而言, 董明珠就是格力, 格力就是董明珠, 但實際上, 董明珠在格力僅佔0.74%的股份, 珠海國資委100%持有的格力集團佔據18.22%的控股地位——從這個層面上來說, 格力永遠都不可能與董明珠划上等號.

在未來的某一天, 也許銀隆可以.

2016 GoodChinaBrand | ICP: 12011751 | China Expor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