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勤2017年:总出货9600万台, 营收超38亿美金

1.华勤公布2017年业绩: 营收超38亿美金, 总出货量9600万台; 2.机构: 大陆手机市场悲观时刻不会太久, Q2料见向上拐点; 3.手机市场已饱和 但智能手机平均售价涨幅创纪录; 4.董明珠投资银隆一年后:创始人退位 多位格力高管接手; 5.特斯拉员工自揭家丑 Model3电池生产和品控问题不小

集微网推出集成电路微信公共号: '天天IC' , 重大新闻即时发布, 天天IC, 天天集微网, 积微成著! 扫描文末二维码添加关注.

1.华勤公布2017年业绩: 营收超38亿美金, 总出货量9600万台;

集微网 1月28日消息


近年来, 随着中国智能手机品牌商不断壮大, 也带动了国内ODM产业大发展. 在手机领域, 诞生了多家全球领先的ODM厂商. 其中, 华勤与闻泰目前都处于智能手机ODM第一阵营. 这两家厂商分别承担了华为, 荣耀, 红米, 魅蓝等品牌手机设计, 研发, 生产. 可以说他们是这些成功品牌背后的英雄.

日前, 国内手机与平板电脑ODM公司华勤通讯公布了2017年业绩. 根据公布的数据显示, 2017年公司总出货量9600万台, 其中大部分为手机, 同时还包含平板, 笔电, IoT等产品. 营收方面, 2017年营业额超38亿美金, 同比增长超过20%.

值得注意的是, 2017年9月发货量达到1120万台, 这也是公司首次实现单月发货量千万台. 华勤表示, 目前公司产品涵盖手机, 平板, 笔记本, 服务器等多个领域, 助推公司连续六年30%的复合增长率.

在资本层面2017年华勤也实现了突破. 2017年12月底, 华勤成功完成8.7亿元人民币的A轮融资. 此轮融资由英特尔投资和华创投资共同领投, 其他参投方包括清华控股旗下产业并购基金清控金信资本, 武岳峰资本, 华登国际, 北极光创投和智路资本等. 此外, 华勤在八年前投资的外协工厂光弘科技在2017年底实现了A股上市.

对于公司未来, 华勤通讯总裁邱文生表示, 未来三年要对公司做3个结构优化:

1.产品布局多元化: 拓宽产品线覆盖面, 凸显产品线优势.

2.客户队列全球化: 提高海外客户占比, 优化客户队列结构.

3.人力储备战略布局二线城市: 形成以上海, 西安, 东莞, 无锡四大研发中心加东莞, 南昌两大制造中心的 '4+2' 模式. 优化人力布局, 提升员工幸福感.

对于当前的ODM行业, 邱文生也给出了自己的五个预判: 


1. 目前手机行业, 799-999价位的机型基本被ODM垄断, 预计2018-2019年, 华勤还将进一步上探1299-1499价位机型, 未来的发展空间依然很大.

2. 未来两年, 华为与小米为代表的中国品牌在全球市场上的竞争将会越来越激烈, 华为, 小米可能超越苹果, 成为全球手机销售量前三的品牌公司, 未来手机品牌大者恒大, 寡头趋势明显.

3.手机, 平板ODM行业竞争将进入最后的阶段, 行业格局将日趋明朗.

4. 笔记本ODM从台湾向大陆转移, 这将给笔电业务创造更多的机会.

5.纵观全球经济, 未来将形成中美两足鼎力的格局, 因此, 未来华勤要坚持立足中国, 同时全力以赴投入美国市场, 积极开拓美国客户.

资料显示, 华勤创建于2005年, 产品涵盖智能手机, 平板电脑, 笔记本电脑, 服务器和IoT产品等. 总部位于上海, 并在西安, 深圳, 无锡, 香港, 东莞, 南昌设有研发中心, 运营中心和生产基地. 目前, 华勤拥有员工15000余人, 其中, 办公室人员4000余人, 研发人员占65%. 截止目前, 华勤知识产权申请2531项, 集团知识产权授权1666项, 集团专利申请1898项, 集团专利授权1129项.

2.机构: 大陆手机市场悲观时刻不会太久, Q2料见向上拐点;

证券时报网报导, 新年初始, 大陆曾经火爆的手机产业链却跌跌不休一片惨绿. 在整体出货趋缓的背景下, 苹果等各大手机公司砍单消息不断, A股手机供应链族群现大幅调整, 安洁科技, 长盈精密等手机产业链个股股价甚至呈现腰斩. 据研调获悉, 去年下半年智能手机市场销量下降有结构性因素, 受供应链影响, 多家手机公司将原本在去年第四季发布的新品延至今年上半年, 预计今年上半年市场景气可望提振, 且第二季可望再现向上拐点.

去(2017)年下半年开始, 大陆市场手机销量下滑较为明显, 部分A股手机供应链公司业务进展不如预期的情况也在去年底出现. 据大陆工信部发布资料显示, 大陆去年智能手机出货量为4.61亿支, 年减11.6%; 其中, 12月出货量4,261.2万支, 年减32.5%. OPPO副总裁吴磊表示, 这是近十年来中国手机市场从没见过的. 与苹果砍单消息相比, 作为全球最大手机市场的中国市场销量突然下滑的消息, 加剧了市场悲观情绪.

有手机品牌高层表示, 由于手机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市场资源快速集中, 中国手机市场格局由原来的 '倒三角' 演变为 'T' 型格局, 头部品牌继续扩张产品线, 高中低价位全面洗牌; 随着4G手机换机潮结束, 换机周期拉长至22个月, 与之对应的全球平均换机周期为19个月.

据资料机构发布的2017年线下市场销售报告显示, 中国市场各大品牌销量中, 苹果, 华为出货量保持平稳波动, 小米触底反弹, 其他多数品牌出货量呈现下滑趋势. 其中, OPPO, vivo销量在去年线下市场更呈现螺旋式下降, 1月两家公司线下销量分别约810万支和710万支, 但到了12月已分别下滑至570万支和520万支, 分别下滑约29%和27%. 遭遇资金链问题的金立, 去年12月线下销售量较去年1月下滑约31%, 魅族同期下滑约47%.

对于智能手机成长周期时否到了拐点时刻? 企业与行业分析师看法仍乐观. 市场研究机构Counterpoint高级分析师闫占孟表示, 此轮手机市场下滑主要是中国市场经历2016年高速增长市场容量达到峰值, 自然回档形成的, 先前预计中国市场手机出货量将在2017年第二季开始回档, 实际发生下滑是在下半年, 基本上符合预期.

有券商分析师表示, 今年第一季手机供应链受到苹果及大陆国产品牌手机砍单因素影响, 加上手机市场整体出货量趋缓及部分公司资金链紧张的负面情绪, 触发了先前获利丰厚的投资者离场, 概念股整体进入悲观时刻. 但这种悲观情绪可望在第二季改观, 今年第二季智能手机新品将密集发布, 加上苹果在下半年储备有不少动作, 预期行业将在第二季出现上行拐点.

而对于2018年市场整体走势, 多家上市公司亦表达了乐观的情绪. 手机ODM公司高层表示, 去年底手机销量下滑有结构性的因素, 往年第四季会有大量新产品发售, 但由于供应链等原因, 各家搭载新技术的新机型都推迟至2018年上半年发布, 因此2018年上半年将一反过去常态, 有大量新产品发布, 可望使上半年手机行业呈现 '淡季不淡' . 此外, 中国手机品牌在2018年将大举进军海外市场, 亦可望提振手机产业链. 精实新闻

3.手机市场已饱和 但智能手机平均售价涨幅创纪录;

新浪数码讯 1月26日上午消息, 来自市场研究GfK的数据显示, 在过去一年, 智能手机的平均售价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上涨.

虽然在世界很多地方, 智能手机的销量增长率已经大大减慢, 但根据GfK的数据显示, 去年第三季度, 智能手机的平均售价以创纪录的速度上涨, 第四季度再次上涨. 消费者平均每年支付363美元, 同比增长10%. 这也是季度增长最快的一个季度.

若对比2016年和2017年的第四季度, 全球范围内, 手机的销量仅有1%的增长; 但销售额大幅增长了11%

中国手机销量负增长 但销售额增长了17%

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数据是, 对比这两个季度, 中国的手机销售数量甚至出现的负增长, 销售额却增长了17%.

这意味着, 虽然新手机不再像之前卖的那么多, 但人们会愿意掏更多的的钱买新手机.

GfK将这一特别走势归功于无边框手机的大规模诞生, 这类手机大多是旗舰产品, 并逐渐向中端蔓延, 在2017年第三, 四季度尤其明显. iPhone X是一个明显例子, 它将旗舰手机的售价提升到了万元档.

除了第四季度, 他们还对比2016与2017两个整年的走势: 2017年全世界所有手机销量比去年增长了3%, 但销售额增长了9%, 这再次表明了平均售价的上涨.

2016和17两年, 手机销量与销售额对比

手机市场已经接近饱和, 对厂商们来说, 这不是好消息; 但对用户来说, 更激烈的竞争, 会让制造商们努力研发出更好的产品.

去年我们已经看到了无边框手机开始普及, 或是苹果的面容ID这种新技术的诞生, 厂商们需要绞尽脑汁做出创新和差异化才能吸引用户, 让他们有换机的欲望, 并掏更多的钱来买新产品. (晓光)

4.董明珠投资银隆一年后:创始人退位 多位格力高管接手;

图片来源: CFP

一个让董明珠坚定看好且赌上全部身家, 迅速蹿红成为各地政府座上宾的企业, 却上演了创始人退位的一幕.

采访 | 《中国企业家》记者 梁宵 严凯

文 | 梁宵 编辑 | 马吉英

计划之中还是意料之外?

在董明珠以个人名义投资银隆新能源一年之后, 这家公司开始从上到下的人事更迭: 创始人魏银仓辞任董事长, 多位有格力背景的高管接手了采购, 财务, 品质, 生产技术等核心业务, 占据了银隆七位副总裁之中的四席.

格力和银隆方面都表示, 前格力员工跳槽银隆属于个人行为, 但在眼下这个特殊的时点依然不免引发外界的进一步解读——距离2018年5月格力电器董事会换届不到半年, 董明珠是否会连任格力电器的董事长? 如若有变, 银隆会接续成就她的下一段商业征程吗?

尽管这恐怕不是董明珠的初衷.

现在看来, 2016年10月底的那次临时股东大会是一个转折点. 彼时, 很多媒体以 '董明珠因为现场没有鼓掌而当场发飙' 来还原了当时的情景.

实际上, 真正让董明珠动气的是, 这次大会否决了她筹划已久的格力收购银隆的筹资方案, 即定向增股的方案——如果通过的话, 董明珠将会出资近10亿元增持格力电器的股票, 将个人持股比例从当时的0.74%上升到1.3%, 跃升为第四大股东, 这无疑会进一步强化其在格力的话语权, 当然, 也就不会有她以个人全部身家, 举债进入银隆的后续故事了.

是的, 如果是这样, 故事就是另一副模样.

反客为主

1月17日, 据媒体报道, 魏银仓已经辞去珠海银隆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一职, 由原总裁孙国华接任, 魏已不直接参与公司经营管理. 该报道还指出, 银隆的核心业务分管副总裁多由有格力背景的员工接手, '格力系全面进入银隆' .

对此, 银隆内部人士向《中国企业家》证实, 上述属实. 而格力方面则回复, '全面的说法肯定不属实' , '这是个人行为, 跟格力无关' .

而后, 孙国华在接受《人民日报》采访的时候, 回应了魏银仓辞任以及格力系员工进驻的问题, 指出自2017年5月份以来, 魏因身体原因多次入院治疗, 不能够正常工作, 不适合再履行董事长职责, 为此, 魏银仓向董事会提出辞任董事长职务; 而有着格力背景的高管加入属于正常的人才流动.

不过, 他将董明珠对银隆的影响力一笔带过, 只是轻描淡写地表示 '新引入了如董明珠, 万达, 京东等知名人士和企业作为战略股东, 每位股东在每次董事会上均为银隆的发展建言献策, 提供不同资源支持银隆发展' .

董明珠对银隆的影响, 显然远胜于一般股东.

珠海市商事主体登记许可及信用信息公示平台显示, 银隆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认缴注册资本为11亿元, 第一大股东珠海市银隆投资控股集团持股25.98%, 董明珠个人持股17.46%, 为第二大股东. 而且, 根据媒体报道, 2017年4月, 董明珠到访深圳巴士集团, 其身份不仅为格力电器董事长, 还是珠海银隆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名誉董事长, 一起陪同访问的还有珠海银隆的副总裁和总经理.

当时, 《中国企业家》曾问过董明珠这个问题, '如今双重身份, 是不是需要避嫌? '

'有什么嫌不嫌, 不要干偷鸡摸狗的事情, 不要替个人牟利就行了是吧? ' 董明珠回复道.

实际上, 从第一天投资银隆开始, 董明珠就已经拿出了 '主人' 姿态. 在宣布入股消息的2016年中国制造高峰论坛上, 董明珠就当仁不让地代表银隆喊话, '我今天在这里代表银隆说一句话, 你用了银隆车, 十年保证不换. ' 而同时到场的魏银仓则呼应道, '以后听董总的. '

在外界看来, 魏银仓也是位个性十足的企业家, 面对外界对钛酸锂电池技术的质疑时, 他会情绪激动到拍案而起. 提到电池的安全问题, 他甚至有些口无遮拦地指出 '三星一直爆炸, 苹果也快了' .

但这样一个气势和雄心十足的人, 在气场强大, 光环加身的董明珠面前, 则选择收敛了自己的棱角. 2017年在央视《对话》节目发生的一幕, 足以说明.

当时, 董明珠指出, 不仅是银隆, 汽车业普遍存在粗制滥造的缺陷. '有一天我们俩还吵了一架, 就因为车的事情. 我一看, 缝隙那么大, 他 (魏银仓) 说, 你去看别人的车, 都是这样. 我说, 那不行, 你必须给我做到无缝对接, 没有理由说做不到. '

'日本的车90万, 我这车才多少钱? ' 魏银仓试图解释.

'就是这个钱, 你能做到90万的品质, 那就是你的水平. ' 董明珠坚持.

魏银仓有些无奈, '我 (造车) 才几年的时间? 你总要给我一点时间. '

但董明珠觉得这个时间不能给, '现在必须是奔跑. 我们在每一个细节管理上, 一定要有严格甚至是苛刻的标准以及检测手段, 不漏掉任何瑕疵. '

主持人问魏银仓: '要把从前的走路变成跑步甚至冲刺, 能胜任吗? '

魏银仓答: '尽力而为. '

台上的董明珠马上 '怼' 了回去: '什么叫尽力而为? 作为公司的一把手, 必须 (胜任) . 除非你不在其位. 在其位, 谋其政, 必须用极致的眼光要求你的队伍. 这没有什么尽力而为的事情. '

此时魏银仓的表情略显尴尬. 但他并不否认, 董明珠的到来, 给银隆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特别在产品质量上, 我们真正领略到格力的管理手段, 对工业产品追求的完美性. '

而董明珠带给银隆的改变, 或许才刚刚开始.

'董明珠是银隆第二大股东, 肯定要对自己投资的企业负责, 也会把她对供应商质量, 内部管理的要求带进去, 所以 (银隆) 从供应商质量控制, 内部人员架构, 销售等流程上都会做出调整. ' 一位格力内部人士表示.

供应商与银隆之间的债务 '罗生门' 恰如 '冰山一角' . 目前双方各执一词, 供应商珠海思齐电动汽车设备公司声称银隆恶意拖欠货款, 但孙国华则指出是由于2017年以来银隆的质量控制开始加强, 在这个过程中对不合格供应商和配件进行了全面排查, 思齐属于其中之一, 所以银隆拒付部分货款.

谁是谁非尚无定论, 但可以预见的是, 未来在董氏作风的影响下, 银隆在供应商管理, 内部管理上会更加严格, 或许也会带来更多冲突, 而事已至此, 已经是魏银仓所无法左右了, 或许, 也是其有意放手. 一位采访过魏银仓的记者曾透露, 后者非常低调, 而且身体欠佳, 或许无心恋战.

'同意接受董明珠的投资, 并使之成为银隆的第二大股东, 魏银仓对今天的变化应该是有心理准备的. ' 一位行业人士指出.

董氏加速度

谁都不能否认, 董明珠的到来, 确实给银隆带来了新的希望.

首先就是资本. 对于银隆的投资, 董明珠可以说是出钱出力, 不仅是押上全部资产, 更是全部的信用背书. 与她一起入股银隆的, 还有中集下属企业, 北京燕赵汇金国际投资有限责任公司, 大连万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江苏京东邦能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四家企业.

当时魏银仓就透露, '万达集团并没有做尽职调查, 完全是看在董总的面子. ' 而王健林在接受采访时也证实, '没有经过什么深思熟虑, 就是相信董总. '

把全部身家押注于此, 董明珠为银隆的发展铺路搭桥, 摇旗呐喊, 更是不遗余力.

刚刚过去的2017年, 在珠海银隆的大多数重要场合, 都会有董明珠的身影.

2017年5月9日, 南京溧水经济开发区的银隆新能源 (南京) 产业园项目开工仪式上, 除了董明珠和魏银仓, 参加的嘉宾还有苏宁云商董事长张近东, 江苏省委副书记, 南京市委书记吴政隆, 江苏省副省长马秋林等政府官员. 据称, 董明珠在半年内先后四次前往溧水, 最终促成该项目落地.

之后, 董明珠更是带着银隆开启了马不停蹄的狂奔模式, 2017年7月份, 金湾区的银隆新能源产业园项目正式开工建设, 计划新增总投资约200亿元, 同月, 银隆与四川攀枝花签署了至少50亿元的新能源产业园的投资计划, 并宣布收购南京客车公司项目; 8月, 银隆跟洛阳市合作签约, 在洛阳打造银隆新能源 (洛阳) 产城融合产业园, 总投资150亿元; 而天津的银隆产业园, 据说总投资将达到350亿元——不完全统计下, 银隆2017年签署的投资意向就近千亿元.

'利用董明珠的名气和资源谋求银隆发展, 这应该是两人 (魏银仓和董明珠) 的共识. ' 有知情人士称.

孙国华提供的数字表明了过去一年的成绩, 2017年银隆新能源汽车交付数量为6356辆, 相比于2016年的4771辆, 同比增长了33.2%. 与此同时, 银隆还拿到了京东物流的订单.

加速快跑的银隆, 意在冲刺IPO.

早在董明珠联合万达等企业入股之际, 就有传言指出, 那次增资入股其实是Pre-IPO, 银隆已经开始着手准备上市事宜; 不过, 这个消息直到2017年5月份才得到证实, 当月, 珠海银隆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在广东证监局办理了辅导备案登记, 并进行受理公示. 不过目前变局频出, 也给银隆的上市之路进一步增加了不确定性.

两手准备

银隆IPO另一个不利因素, 则与一直推动其全速奔跑的董明珠有关. 某证券分析师表示, '证监会在上市前就审核这一问题, 除非她 (董明珠) 辞去格力的职务, 否则不排除会因此导致珠海银隆上市搁浅. '

要做出选择的, 不仅是董明珠, 还有格力.

格力电器显示, 作为董事长的董明珠本届任期从2012年5月25日至2018年5月31日. 一直以来, 大股东格力集团与格力电器之间的关系就很微妙, '父子' 矛盾更是不断升级.

2016年11月, 董明珠辞去珠海格力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董事, 法定代表人职务, 有人猜测, 这可能是董离开格力电器的序幕. 但也有格力内部员工指出, 出事情的时候, 大家都会骂董明珠, 但是要选择谁来主持格力大局, 还是会选她.

尤其是这两年, 格力电器的业绩正在稳步回升, 2017年三季度财报显示, 格力电器营收1108.75亿元, 同比增长34.51%, 净利润154.61亿元, 同比增长37.68%. 用董明珠自己的话来说, 从2012年她独自执掌的五年里, 格力的营收是过去21年的1.9倍, 利润则是过去21年的近4倍——这种盈利能力无疑会增强董明珠连任的筹码.

不过目前倒董派和挺董派的角力态势尚未明朗化, 董明珠则要为她的下一步做出准备. 如果不再连任, 董明珠27年的格力生涯将画上句号. 而银隆已有股东公开表示了对董明珠入主银隆的乐观态度.

银隆, 或许就是董明珠为自己预留的退路. 不过, 为什么做了近三十年空调的董明珠, 对新能源汽车如此情有独钟呢?

'很多人笑我在豪赌, 每个人有自己的权利, 只能说我这个赌的大一点, 不惜借债来投入. 我投入的不仅是一个企业, 而是一个产业. ' 在接受采访时, 董明珠态度坚决, '我觉得新能源是中国制造业转型的一次绝好的机会, 所以我愿意赌, 我要投. '

从某种程度上, 银隆也承载了董明珠在格力尚未实现的壮志. 2012年, 格力电器营收首次突破千亿, 董明珠也在当时提出了 '2018年2000亿' 的目标, 此后两年, 格力顺利实现了每年200亿的增长任务, 却在2015年经历行业重整而导致营收收缩, 2016年也未能在收入上有大的突破, 2000亿的目标或将流产. 而在董明珠看来, 银隆完全可以做成一个千亿级的企业.

但现在或许言之尚早. 孙国华透露, 2017年银隆营收80多亿. 这与之前提出的2017年300亿的销售目标相去甚远.

而且, 目前新能源汽车除了技术瓶颈之外, 还面临政策上的不确定性. 以上市公司宇通客车为例, 2016年的新能源汽车收入中, 政府补贴占到一半. 2017年新能源客车的整体市场并不乐观, 而业内人士表示2018年情况不会好转, 或许还会更严重.

抛开这些不太有利的客观环境, 银隆还面临着内外部利益相关方的重新梳理.

有部分银隆供应商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 被拖欠货款和新管理团队有关, 现在接触到的银隆的生产, 技术, 采购人员多是空调行业出身, 很难在短时间内了解电动车行业的特点. 实际工作中则照搬空调行业管理供应商的办法, 要求供应商签质量保证协议, 乱开罚单. 但空调制造具有一致性要求, 而客车行业不同客户需求各不相同, 以空调的质量检验标准要求客车供应商并不合适.

内忧外患——这让人联想到董明珠在格力电器初掌权柄时, 也曾遭遇同样的境地——一方面经销商划地为王, 兴风作浪, 脱离了格力的控制体系, 而在内部, 董明珠一贯的铁腕手段和霸道的性格也颇受争议, 她自称在格力干了二十多年, 与市场斗, 与人斗, 与自己斗. 在她看来, 和谐都是斗争出来的. 她在《行棋无悔》一书中说, 自己喜欢剑拔弩张, 生死较量的场景.

可那是10年前, 甚至20年前的董明珠, 而今她已经64岁, 是否还能以她一贯的坚决和坚韧撬动银隆, 复制在格力的成功?

至少从表面上来看, 这位雷厉风行的 '铁娘子' 依然战斗力不减. 在前不久的中国企业领袖年会上, 董明珠像往常一样神采奕奕, 炮火十足, 并且再次加上了她惯用的结束语, '用格力的空调之外, 还要用格力的电饭煲, 打格力的手机, 坐上银隆的汽车, 这是格力的未来. '

不过, 在台上一直为格力摇旗呐喊的董明珠, 或许内心也不免遗憾.

在很多场合, 董明珠都谈到自己与格力 '生死相依' 的关系, 对她而言, 董明珠就是格力, 格力就是董明珠, 但实际上, 董明珠在格力仅占0.74%的股份, 珠海国资委100%持有的格力集团占据18.22%的控股地位——从这个层面上来说, 格力永远都不可能与董明珠划上等号.

在未来的某一天, 也许银隆可以. 中国企业家

5.特斯拉员工自揭家丑 Model3电池生产和品控问题不小

据CNBC北京时间1月26日报道, 据数名特斯拉员工——包括已经离职和仍然在职的员工——报料, 该公司 '超级工厂' (世界上最大的电池生产工厂) 存在的电池生产问题严重程度超过公司公开承认的水平, 可能会造成Model 3进一步跳票和出现质量问题.

上述特斯拉员工披露, 超级工厂电池生产存在的问题包括部分电池需要手工生产, 借用一家供应商的员工手工组装电池.

特斯拉作为大众化品牌汽车厂商的未来, 取决于Model 3的自动化生产. 逾40万名客户预订了Model 3, 每人交纳了1000美元订金.

特斯拉已经因超级工厂存在的问题为由推迟了生产计划. 去年11月1日, 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Elon Musk)在财报分析师电话会议上信誓旦旦地向投资者表示, 公司在快速解决制造问题, 完成Model 3生产计划.

据最近数月在超级工厂工作的特斯拉员工称, 但1个多月后的去年12月月中, 制造Model 3电池的部分工作仍然由手工完成. 他们还透露, 特斯拉不得不从松下 '借用' 大量员工, 帮助完成手工组装任务. 松下是特斯拉超级工厂项目的合作伙伴, 向特斯拉供应锂离子电池芯.

消息人士透露, 特斯拉距离大批量生产低配版Model 3电池还有相当大距离.

特斯拉发言人向CNBC表示, '在达到最高产能前, 部分生产过程将由人工完成, 马斯克和首席技术官JB·斯特劳斯 (JB Strausel) 在第三财季财报分析师电话会议上已经深入讨论了这一问题, 这不会对我们生产电池的质量和安全产生任何影响. '

投资公司Stanphyl Capital高管马克·施皮格尔 (Mark B. Spiegel) 向CNBC表示, '虽然我不怀疑特斯拉最终会解决Model 3生产面临的问题, 但低配版生产成本至少约为4万美元. 特斯拉只会象征性地交付一些价格低于4.39万美元的车型. 与预期的每年逾40万辆相比, 销售将相当地令人失望. 即使是只销售高价车型, 特斯拉距离承诺的扭亏为盈也遥遥无期. '

特斯拉不能完成生产计划是有历史的. 它曾计划2014年批量交付Model X, 但一直推迟到2016年.

去年马斯克承诺第三季度交付1600辆Model 3, 但实际只交付了220辆. 马斯克去年8月表示, 到2017年年底, Model 3周产量将达到5000辆, 去年11月改口说要到今年3月Model 3周产量只能达到2500辆, 6月份才能达到5000量.

资料显示, 截至2017年年底, 特斯拉交付了不足2000辆Model 3, 而且全是高价型号. 截至今年1月月中, 特斯拉没有交付过一辆价格为3.5万美元的型号.

消息人士透露, 超级工厂的问题可能影响特斯拉实现其缩水目标的能力. 跳票将打击员工的士气, 是对客户耐心的考验, 助雪佛兰, 日产和比亚迪等电动汽车竞争对手一臂之力.

但部分特斯拉投资者认为生产问题并不严重. 投资公司RW Baird分析师本·卡洛 (Ben Kallo) 当地时间星期二表示, '我们仍然相信特斯拉能增加Model 3产量, 早期客户的正面评价会进一步拉动需求加速, 坚信Model 3的潜在市场将大于预期. '

数名前特斯拉工程师同意这一看法, 称制造和质量问题应当能够得到解决, '制造从来都不是件容易的事, 解决存在的问题需要时间' .

消息人士披露, 一旦机器设备生产电池的速度与手工相当甚至更快, 特斯拉将开始 '归还' 松下员工.

目前, 特斯拉在尽可能地减少超级工厂需要手工组装的产品, 这是一个积极的信号.

但一名工程师警告称, 自动化生产线还能全速运转, '没有任何冗余, 因此一个环节出问题了, 整个生产线就得全停. 真正令人担忧的是质量问题' .

据数名已经离职和仍然在职的特斯拉员工称, 特斯拉许多品控员工相对缺乏工作经验, 工作马虎, 看到缺陷也不知道是缺陷. 他们说, 许多质量检查员是临时工, 没有汽车从业经历, 他们是特斯拉通过中介招聘的.

特斯拉承认部分员工相对缺乏经验, 但表示从事电池生产的新招聘员工接受了 '大量培训, 其中包括安全培训' .

两名在职工程师表示, 他们担心锂离子电池芯间距过小, 不符合最低标准. 他们警告称, '相互接触的电池芯' 会造成电池短路, 甚至起火.

这两名工程师表示, 他们在公司内部反映了这一问题, 但管理层不当回事.

特斯拉一名发言人把这些说法驳斥为 '纯属虚构' , 并坚决否认公司发售的电池有问题.

这名发言人在发送给CNBC的电子邮件中写道, '有关特斯拉交付配备有危险电池汽车的说法绝对是不准确的, 不符合所有证据和事实. '

这名发言人进一步解释说, '特斯拉汽车中的每块电池包含有数千个电池芯, 绝大多数相邻电池芯电压相同. 假设有两个电池芯发生接触, 由于电压相同, 绝对不会引发任何危险, 是安全的, 与不带电的两块金属接触一样. '

特斯拉表示, 它通过多种途径对电池进行测试, 其中包括振动和冲击, 高温和高湿度测试, 目的是确保电池芯相互不会接触.

中国证券报

2016 GoodChinaBrand | ICP: 12011751 | China Expor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