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當地時間1月22日, 'Haier' 牌登上美國頭條. 被譽為全球空調的發源地, 世界上最大的空調市場之一的美國空調市場數據顯示, 海爾以絕對優勢位列當地第一位, 也是當地中國自主空調品牌的第一名.
2017年美國市場空調市場品牌份額數據
長久以來, 中國企業出海無非分為切入快, 保收益但缺品牌的代工模式, 以及投入大, 收益未知卻能樹立用戶口碑的創牌模式. 在大多數空調企業選擇貼牌的當下, 海爾空調用成績證明了, 中國空調能靠創牌戰勝代工, 也成為以 '中國牌' 贏得海外用戶認可的佐證.
'世界工廠' 時代的 '無名牌' 困擾
過去憑藉勞動力多及土地成本低等優勢, 中國成為聞名全球的 '世界工廠' . 許多家電企業以承接國外品牌代工訂單為主要業務, 生產出產品後, 貼上對方的商標, 銷往全球.
要知道, 代工企業身處產業價值鏈的下遊, 在利潤分配上毫無發言權. 哪怕給全球手機利潤最高的iPhone代工, 在售價每台數千美元的情況下, 代工廠們能拿到的利潤也就每台不到30元人民幣. 更鮮明的數據是, 2016年儘管蘋果某代工廠營收同比增長0.8%, 不過淨利潤卻同比下滑8.7%, 也正是蘋果壓低代工價格所致.
當時行業中的主流聲音, 多是 '做品牌肯定要虧損, 做代工無論現金流還是利潤都有保證, 少點無所謂' . 盈利快的代工模式吸引了大批企業蜂擁而上, 但依舊有部分企業意識到了 '國門之內無名牌' 的困境. 被譽為 '家電王國' 的海爾成為當時品牌意識覺醒企業的代表, 率先採取 '先難後易' 的國際市場拓展策略, 海爾空調也開始由 '中國品牌' 向 '全球化品牌' 轉變.
'品牌芯' 已成海爾空調角逐美國的新動力
在全球創牌的想法當時看來可能有點 '傻' , 不過現在來看卻極具前瞻性. 在 '創牌' 的主邏輯下, 1999年海爾空調踏入了美國市場, 開始出口空調. 在研發, 製造, 營銷 '三位一體' 的本土化發展模式指導下, 2002年起海爾便向美國市場供應攜帶型空調及能源之星空調等多種符合美國用戶需求的產品. 隨著多年的深耕, 越來越多的美國用戶空調上有了醒目的 'Haier' 品牌標誌.
美國麻省某警察局裡的海爾空調
都說貼牌比創牌 '路好走' , 海爾空調也證明了中國企業抓住用戶需求, 完全可以用創牌戰勝 '貼牌' . 2016年GE appliances的加入, 讓得以採用 '雙品牌運營' 的海爾空調迎來新的增長點. 近期美國空調行業市場數據顯示, 海爾空調美國市場位居行業第一, 當地用戶認識的中國空調品牌也只有 'Haier' . 從中國自主品牌第一到美國市場第一, 海爾空調用了13年.
1月22日, 全球空調行業的盛會——美國製冷展(AHR EXPO)再度邀請海爾空調到場參加, 海爾空調在現場展出的主題正是 'Haier Comfort, Higher Living(舒適生活, 海爾創造)' . 其中針對低溫, 不同區域補貼能效要求以及小空間窗機的空氣解決方案, 都是針對美國當地地理, 氣候等條件, 與用戶交互後輸出的海爾牌差異化空氣解決方案.
如今, GE Appliances智能窗機協同海爾共創共贏生態圈中的亞馬遜Alexa音箱, 穀歌和蘋果HomeKit等資源方, 共同為用戶提供便捷體驗. 例如, 用戶僅需對Alexa音響等說 'Geneva, 開啟空調' , 就能在與空調的 '溝通' 中享受舒適的空調溫度.
用一種模式打造全球用戶認可的 '中國牌'
海爾探索 '人單合一' 模式12年來, 致力於成為物聯網範式的引領者, 其在全球採用 '本土化' 模式也讓海爾空調在全球市場 '開花結果' . 除了美國市場, 俄羅斯, 巴基斯坦等多國都成了海爾空調的主舞台, 在印度, 泰國等做到了中國自主品牌第一.
歐睿國際頒發海爾互聯空調全球銷量第一證書
由于海外用戶對 'Haier' 牌空調的認可, 來自海外用戶的定單紛至遝來, 讓海爾空調成了全球實力最強的互聯空調品牌. 為了能夠滿足用戶和經銷商對海爾空調的迫切需求, 海爾全球10大研發基地, 24個工業園, 108個製造中心, 66個營銷中心和143330個銷售網路, 已實現協同滿足各地用戶的需求.
全球化浪潮的機遇與挑戰當前, 每一家中國企業都在尋找突圍之路. 其實從那些成功的企業能看出, 往往是基於品牌自身將用戶需求做精, 做細. 海爾的 '人單合一' 模式讓海爾連續九年蟬聯家電零售全球第一, 也讓海爾空調成為全球互聯空調第一品牌. 能將品牌落在全球用戶心中的企業, 也註定了成功不是一種偶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