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鵬汽車創始人, 總裁 夏 珩
1月20-21日, 以 '把握全球變革趨勢 實現高質量發展' 為主題的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2018)在北京舉行. 活動現場, 小鵬汽車創始人, 總裁夏珩就小鵬互聯網汽車的實踐之路做了精彩發言.
各位領導, 各位來賓, 大家上午好!非常高興有這樣好的機會跟大家分享一下小鵬互聯網汽車的實踐之路. 剛才付理事長介紹的時候介紹了又一位新造車勢力的代表, 我知道這些年 '新造車' 這個詞非常好, 新造車的團隊也是非常火, 小鵬汽車是2014年中成立的, 那時候據我不完全統計, 至少有100來家的新造車團隊. 作為新造車團隊的創始人之一, 我跟很多創始人的背景是有很大的區別的, 第一, 我發現跨領域的非常多, 第二, 純技術背景的工程師做這個的少之又少. 2014年中的時候我說要造車, 當時其實很多朋友來找我說, 跟你這麼熟了, 你說句老實話你到底要幹嗎, 我說我要造車, 他說你自己是學汽車的, 而且你是一線做汽車的研發技術工作的怎麼會生出這樣不切實際的想法呢?實際上我也知道, 2014年不是2004年, 遠遠不是1994年, 在2014年的時間點, 汽車已經是一片紅海, 對於一個初創企業要做這樣的事情是非常不切實際的. 2014年即使你說你要做電動車, 電動汽車跟傳統燃油汽車實際上就是動力總成有一些區別而已, 而整個產業形態, 所需要的高資金, 高資源, 高技術是沒有任何一點區別的.
所以我為什麼當時會萌生這樣一個非常不切實際的想法呢?很大的根源是跟很多互聯網朋友的接觸. 最給我帶來變化的事情是, 2014年我跟何小鵬先生在聊汽車的時候, 他把他剛買的特斯拉給我試開了一段時間, 我就拿著玩, 那件事其實對我震撼蠻大的, 因為在我以前的所有認知裡面, 我身邊的朋友, 汽車行業的工程師, 還有領導, 都跟我講特斯拉其實就是個垃圾, 因為他們講, 特斯拉從各個角度來講不是一個成熟的車型, 它從安全, 車規, 各種性能上並不是很成熟的產品, 市場定位也不值得稱道. 但是我在使用特斯拉的過程中, 因為我是互聯網時代成長起來的年輕人, 經常用智能手機的年輕人, 全連結的場景上成長起來的年輕人, 直覺告訴我這個東西絕對是未來, 雖然很多人講它貴, 有很多的缺陷, 很多東西不一樣, 但是從駕乘體驗, 有趣的功能, 服務體系模式, 體驗營銷來講, 我都感覺這絕對不是一個汽車工程師設計的一個產品, 一定是一個互聯網, 科技圈產品體驗的架構師構架出來的東西. 所以我就覺得2014年依然有機會, 這個機會由誰帶來?一定是由互聯網帶來的. 所以我當時就跟一些小夥伴開始我們的造車路線了.
可以看到, 其實每個時代我們都在感慨, 上一個時代的人多好啊, 比我們年紀稍微大一點的人買房的時候房子便宜, 比我們年紀大一點的人碰到了互聯網浪潮, 比我們年紀大一點的人碰到了移動互聯網的浪潮, 為什麼我們這麼倒黴?其實每個時代都有機遇, 純硬體時代誕生了IBM這樣偉大的公司, 在PC互聯網時代誕生了像微軟, 穀歌, 騰訊這樣的公司, 移動互聯網時代誕生了像蘋果, 小米這樣的公司, 在2014年以來, 互聯網和製造業的融合成為了一個非常大的趨勢, AR和硬體的結合, 一定能在未來的10-20年誕生一些非常偉大的公司, 小鵬汽車創業之後就一定不是要做一家汽車製造公司, 因為我們覺得僅僅做這個對我們來說肯定沒有機會. 我們的定位是什麼?要以科技改變出行為願景, 致力於傳統汽車的技術積澱和互聯網行業技術思維的融合, 我們要做的是全球智慧出行的運營商和製造商. 所以小鵬汽車從誕生之初一定要把互聯網思維和製造業的沉澱結合起來做這件事情.
現在簡單介紹一下小鵬汽車創業以來的整個曆程, 其實這三年半的時間內, 雖然說有了互聯網的變數, 在汽車產業這個門檻的漫漫長跑中該做的事還是得做, 大概2014年中開始, 我們沒有率先開發整車, 而是先開發動力總成和車載娛樂系統, 2014年中到2015年初我們先開發了 '三電一屏' 系統, 2015年初開始做造型設計, 2015年底造型設計凍結, 2016年9月份發布了BETA版車型, 同時所有的工具楷模凍結, 去年2月份大概試製了100多輛的試製車, 在全國各地, 全球各地經曆各樣的測試, 這些測試都是按照傳統汽車出來的小夥伴們制定的嚴格的企業規範來做.
2017年的7月我們也非常榮幸成為所有新造車勢力裡面第一個拿到工信部產品公告的公司, 車能夠推向終端消費者有三座大山, 第一, 要滿足政府所有門檻級的測試法規要求, 電池包安不安全, 要得到認證部門的確認, 車安全不安全, 要滿足所有的要求, 我們7月份就完成了. 第二, 是供應鏈和生產, 小鵬汽車第一步用了一個比較謹慎的方式, 和特斯拉當年一樣, 第一款車選擇跟鄭州海馬合作進行生產, 在供應鏈的建設, 質量體系, 生產上, 選擇合作夥伴緊密結合, 去年10月份我們也成為第一家正式從量產的生產線上完成了第一批車的生產的公司, 而且我們的車在10月底拿到了北京市的車牌, 已經開始可以小範圍的上路了. 第三, 是如何搭建運營體系, 售後體系, 產品營銷, 服務體系, 畢竟汽車跟生命相關, 品質, 安全, 一定是非常在意的事, 所以我們不敢一下子大批量的面向大眾消費者, 首批幾百台車稱為極客版, 我們邀請了很多從造型階段到開發過程中的極客版用戶, 一起體驗這個車, 給我們提出更多的建議, 多出來的時間裡我們會做更多, 更嚴苛, 更強烈的測試, 測試團隊有單獨的電動性能的測試組和自動駕駛的測試組, 對於這兩個性能, 傳統汽車涉及面比較少, 我們會做更加全面, 更加多的測試, 確保在今年年底交付的車輛萬無一失.
在這三年半的時間內, 我們一邊在慢慢長跑, 爬過汽車生產製造非常高的門檻, 一邊也在想, 大家都在說互聯網造車, 互聯網汽車, 互聯網汽車帶來的核心變數是什麼呢?我們總結起來主要是這樣四點.
一是互聯網基因, 這個團隊一定要有互聯網基因, 互聯網基因一定不是通過看幾本書得到的, 而是長期在互聯網行業, 科技行業浸潤的人帶來的, 我們的團隊是跨界融合的團隊, 有汽車領域的技術人員, 也有來自騰訊, 阿里, 華為這些科技互聯網公司的人, 融合起來跨界可以產生創新.
二是自動駕駛技術和車聯網技術, 要自主開發, 從我們創立的第一天就把自動駕駛和網聯技術作為安身立命之本, 一直投入最大的研發力量, 今年之內, 我們的自動駕駛和網聯團隊要超過600人, 全部都是研發人員, 包括在矽谷成立的自動駕駛中心, 並且把特斯拉自動駕駛演算法的負責人古博士招攬到了我們的陣營中來.
三是我們覺得用戶參與非常重要. 汽車公司在提很多想法願景的時候一直圍繞著銷售導向, 我覺得銷售導向沒有問題, 但是銷售導向會讓大家過於關心政策, 過於關心補貼, 過於關心早期的銷量, 我覺得我們最終關心的是什麼?關心的是用戶, 怎樣讓大家真的用好這個車. 所以, 我們的用戶參與不僅是在造型開發中參與其中, 也不僅是搜集大量用戶的意見, 更重要的是, 整個公司的產品開發一定是用戶導向.
四是心存敬畏, 跨界融合. 小鵬汽車跟很多新勢力在變數的理解上有非常大的不同, 我們認為主要變數存在於自動駕駛技術, 純電驅動技術, 網聯技術, 在傳統的車身底盤技術方面, 在傳統的製造工藝方面, 我們覺得盡量採用成熟的技術和工藝, 汽車作為百年工業, 很多東西其實已經經過了很多的思考和考慮, 比如輕量化技術, 我們也了解到奧迪之前採用了很多全鋁車身的技術, 後來又反過來用了鋼鋁混合技術, 很多時候是進行了全方位考量的, 這方面要敬畏傳統使用成熟技術, 成熟工藝.
接下來介紹一下三年半時間內我們在技術方面做的一些創新點.
第一個, 電池成組的技術. 電池的能量密度還是蠻重要的, 當然一定要在安全的前提下, 所以我們自主開發了一套非常安全的液冷技術, 這個前提是借鑒了大量的特斯拉開源專利, 這也是互聯網思維. 我們電池包的能量密度迄今為止是所有送檢工信部的電池包中能量密度最高的, 直到現在, 這個記錄仍然由我們的液冷電池包保持.
第二個, 自動駕駛技術. 自動駕駛技術演算法自主開發, 但是在感測器, 整個執行機構方面, 大量借用了最好的供應商, 比如博世和我們聯合開發, 提供線控的轉向, 線控的刹車.
第三個, 網聯技術. 車載系統的軟硬體自主開發, 立足在攝像, 導航, 語音識別方面, 我們提出了很多有創新性的功能.
在傳統的技術方面, 整車的輕量化也做的非常到位的, 裝了接近50度電能續航300公裡的A級SUV, 車重只有1.5噸多一些, 輕量化非常好, 也通過了C—NCAP 2018五星安全測試.
小鵬汽車G3最近在CES已經發布, 除了剛才的技術, 我們在造型上應用了LED燈組, 國內首創的太空艙駕駛座艙, 360度車頂相機, 本地化的自主研發軟體, 今年年底交付給大家, 相信一定會給大家帶來非常好的客戶體驗.
我也感謝這麼多朋友對於電動汽車, 智能汽車, 網聯汽車的關注和厚愛, 希望跟台下所有新造車的朋友們, 還有主流車廠的朋友們一起努力, 為我們汽車迎接新的挑戰和機遇貢獻力量.
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