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 可以說是人類最偉大的發明之一了.
從幫我們擋風遮雨的窗戶玻璃到電子資訊領域的重要材料, 玻璃都閃耀著不可代替的光芒.
可是, 你見過能自己發電的玻璃嗎?
近日, 海歸博士, 成都中建材光電材料有限公司總經理潘錦功和他帶領的團隊就將其變為現實:
一塊1.92平方米重30公斤的 '發電玻璃' , 每年可以發電近300度, 如果用上兩三塊, 就基本能滿足一個家庭全年用電!
掛在牆上的油田
發電玻璃又叫碲化鎘薄膜太陽能電池, 被譽為 '掛在牆上的油田' !
每經小編了解到, 生產一塊長1.6米, 寬1.2米的發電玻璃, 只需要55秒的時間, 而它的光電轉化效率卻高達17.8%, 媲美普通的傳統矽太陽能板. 即便是光線很弱的情況下, 也能通過光電轉化產生電能. 換句話說, 三四千塊這種玻璃產生的電量, 就相當於一口普通的油井一整年產的油所能轉化的電量.
1月17日, 成都中建材光電材料有限公司黨委書記殷新建在接受蓉城政事 (微訊號: znaitz) 採訪時候表示, 玻璃由無色變成黃色再變成黑色的過程就是安裝上電池發電的過程. 而電池的形成, 是因為鍍上了發電層. 殷新建解釋道:
薄膜弱光發電玻璃產品是在普通玻璃上鍍上碲化鎘光電材料, 讓普通玻璃從絕緣體變成可導電的導體, 進而變成可發電的建築材料, 實現了玻璃與材料的有機結合. 每塊發電玻璃的發電層經過雷射的刻蝕, 形成214個串聯的小電池, 也就是黑色玻璃上肉眼可見的白色線條. 兩塊玻璃合一, 通過背電極的接線盒收集電, 便能發電, 導入逆變器後就能直接使用了.
此前, 國際上最大的單片碲化鎘薄膜發電玻璃是0.72平方米, 一直未能獲得突破. 要把4微米厚, 相當於百分之一頭髮絲粗細的碲化鎘薄膜均勻地, 不間斷地鍍在玻璃上, 難度非常大.
據四川日報此前報道, 潘錦功正是用6年多時間推動了一次傳統玻璃工業的供給變革: 打破國外巨頭壟斷, 把平板玻璃從建築材料變成可發電可濾光的功能材料, 把建築外牆變成了 '發電站' .
中國工程院院士顧真安評價, 這為中國從建材玻璃大國提升為電子玻璃強國, 半導體材料強國打下了技術和材料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