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9日, 一年一度的国际消费电子展 (InternationalConsumerElectronicsShow, 简称CES) 在拉斯维加斯如期 '开张' , 三星毫无悬念的再次成为 '夜空中最亮的星' .
不过, 这次的三星有些特别.
身在展会现场的中怡康品牌中心总经理左延鹊表示: '三星的展台很炫酷, 主题概念性的布置使得我们看不到产品的标签, 描绘了一个万物互联, 智慧生活的画面. '
中国家电网总编吕盛华则在展厅感叹道: '三星的展示充满了情怀, 让智能互联生活触手可及, 让连接更简单, 让智能更便捷, 覆盖了不同的生活场景. '
三星的智能物联网战略, 除了征服拉斯维加斯现场的观展人, 也让一众国内消费者叹服不已. 在了解到三星物联网战略要打造 '无界' 互联生活时, 网友们脱口而出: 智能王国!
万物互联照进现实
CES展会正式开幕前的1月8日, 三星正式发布智能物联网 (IOT) 战略愿景, 2020年之前实现旗下所有设备接入物联网, 基于开放, 稳定, 智能的智慧物联 (SmartThings) 平台建立开放的物联网生态系统, 通过家居, 移动, 办公场景的齐头并进, 打造无缝互联新体验.
在家居生活中, 三星智能电视和FamilyHub冰箱将在智慧物联 (SmartThing) 平台上运行, 作为智能交互中心来监控和控制所关联的设备. 比如, 可以通过智能电视调取冰箱内部的实时画面, 可以通过电视或冰箱大屏看到门外的来客等.
在办公生活中, 三星笔记本电脑Notebook9为那些在离开公司却没有结束工作的员工提供了强大的电源保障, 便携功能和性能表现. 55英寸的电子白板Flip, 可以与团队成员的智能手机或笔记本无缝连接, 简化办公协作实现了更便捷的内容共享.
无缝智能互联背后的 '基础设施' 建设
三星的全景式智能互联布局堪称气势恢宏, 从硬件产品到系统平台, 从单品智能到互联生态, 从基础设施到顶层设计, 三星的智能物联网战略绝非一蹴而就.
在刚刚过去的2017年, 三星在研发上的投入超过140亿美元. 今后, 三星还将通过SamsungNEXT加大对突破性技术投资力度, 加速向软硬件综合型企业转型. 2018年, 三星人工智能中心(AICenter)拥有的位于多伦多, 蒙特利尔, 剑桥(英国)和俄罗斯的4个实验室, 将与三星在韩国和美国硅谷正在推进的研发以及并购相关公司等相互配合, 推动三星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发展.
三星电子总裁兼CE部门负责人金炫奭(HyunsukKim)表示, 三星一直致力于加速让物联网惠及全民, 2020年以前三星所有连接设备都将实现智能化,这些技术进步都将让消费者从无缝互联生活中受益.
2018年春季, 三星将整合旗下的物联网应用, 将SamsungConnect, SmartHome, SmartView和更多平台统一到智慧物联 (SmartThings) 应用程序当中, 此外, 三星还宣布将HARMANIgnite平台接入智慧物联 (SmartThings) 云平台, 将物联网体验从智能居家带到汽车设备中. 如此一来, 用户只需一个APP就可以轻松管理智慧互联的家居生活.
同时, 三星还会通过Bixby将个性化的智能服务应用到更多设备. 三星正在与无线运营商和宽带提供商合作, 进行5GLTE网络连接试验, 其速度比目前的4GLTE快100倍.
由于更大规模的连接要求更高的安全性, 三星宣布将值得信赖的三星Knox技术整合到包括智能电视, 智能标牌, 以及更多的移动产品和智能设备在内的物联网设备中. Knox技术包括硬件安全系统和固件更新, 以确保物联网设备处于安全保护中.
除此之外, 三星还携手全球最大物联网标准化机构 '开放互联基金会' (OCF) 在全球的合作伙伴, 建立统一的行业标准. 三星ARTIK芯片, 空调, FamilyHub冰箱均已达到物联网的互联操作标准, 已经顺利通过了该组织认证.
三星的模范生效应
在智能家居发展过程中, 产品或场景的 '碎片化' 已经成为行业的 '顽疾' . 在单品智能不断升级的基础上, 将单个智能产品, 场景通过统一的标准或平台连接起来形成开放的生态系统, 就是三星智能物联战略的核心内容.
目前, 国内智能家居行业和企业还存在明显的短板. 一方面, 单纯的智能家居并不是生活的全部, 智能家居概念有待向智能互联生活的方向延伸. 另一方面, 国内企业的单品智能还有待改善, 企业自主平台的认同和合作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此次, 三星智能物联战略的发布, 将对行业的发展起到三个方面的作用: 第一是重新定义, 把偏安一隅的智能家居发展为无界无缝的智能互联生活. 第二是, 加速聚合, 依靠全球最大的物联网标准化机构形成向心力, 加速主流企业的聚合, 推动全球智能互联生态系统建设. 第三是, 跨界融合, 在无界概念的带动下, 品类与品类之间, 企业与企业之间, 行业与行业之间, 上下游之间的跨界合作将会加速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