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風研究趙曉光: 未來三年, 哪些行業會興起?

站在現在的這個時點, 自下而上的角度如果做一個預測的話, 有兩點: 第一, 對三年周期的預測比對一年的周期預測更為容易. 第二, 對產業的預測比對投資的預測更容易.

我們先從比較容易的事情談起, 就是未來三年整個產業是一個什麼圖景?既然本人是研究製造業出身, 十九大我們最重要的一個課題就是製造立國, 所以我就從製造業談起, 基本上從三個維度: 第一個維度從製造業的角度看未來的機會, 第二個維度從整個製造業的下遊, 就是從硬體的角度談未來的機會. 第三個就是從整個TMT的角度, 我們能看到的未來的機會.

1.製造業

過去5-8年基本上有一個行業, 如果你就配置這個行業的話, 你的收益會在全市場排名非常靠前, 那就是整個電子模組行業. 拿出一個手機, 幾乎所有的模組現在全球第一, 第二都是中國人. 所以我們必須對大趨勢作判斷, 今年在中期大連策略會上講預測的本質和改變的意義. 短期的預測變成交易, 中期變成大數據的工作, 長期實際上是對趨勢的預測. 如果現在回頭講, 過去5-8年, 把所有電子模組公司全部配一遍, 收益率非常好, 上周我參加信維通信交流會, 過去4年A股漲幅第一名, 2013年的時候只有十幾個億的市值, 虧幾個億, 現在500億市值, 也是模組行業的代表. 未來, 當模組產業中國做到數一數二的位置的時候, 我覺得會有三個方向.

第一個方向就是模組的上遊(材料, 設備, 晶片), 我們在過去可能大家對晶片給予非常高的關注, 因為這是大國重器, 但是我認為大家對材料行業的研究是嚴重不到位的. 當每一個行業的下遊都變成中國企業的時候, 材料行業一定是應運而生, 無論是面板材料, 模組的材料, 半導體材料, 5G的材料, 你會發現隨著5G未來中國的崛起, 很多優秀的公司都會起來. 材料, 設備, 晶片在過去一年持續有業績的還是設備行業, 因為設備行業比較容易走出業績, 卡位成功後, 可以很快地做出利潤來. 過去一年表現最好的之一是大族雷射, 材料行業我覺得各位可以高度重視, 兩部分, 一部分是各種新型材料, 比如石墨烯, 碳化矽, 3D列印, 作為工具型材料, 幫助各種傳統材料提升性能. 另一部分是傳統材料的替代. 他們的發展在軍工醞釀, 在往汽車滲透, 從而往消費電子開始轉移, 我覺得這個趨勢已經看得非常明確. 臨界點的時候是我們需要最敏感的, 如同2013年到2014年看到新能源電池, 臨界點出來的時候, 雖然量不大, 但是環比的趨勢已經出現.

第二個方向, 我今年在大連已經講了, 從電子橫向擴張, 一個是軍民融合, 一個就是汽車零部件. 前天晚上有一個飯局, 汽車大佬聚會, 我發現左邊的人是百億身家, 右邊的人也是百億身家, 一個是在兩年前1.7億估值投了智能汽車, 一個就是去年做了軍民融合石墨烯新材料, 都是第一大股東. 軍民融合最大的意義是通過生產關係的改變, 把生產力釋放出來. 汽車產業最大的意義就是我們看到全球汽車零部件前100強, 七萬億的收入, 有95家是歐洲人跟日本人為主, 只有5家是中國企業. 這七萬億應該對應著15000億的利潤, 20-30萬億的市值, 我相信未來5年應該能夠複製智能手機中國製造業的崛起的路徑. 所以這是我們講的第一個層面.

第三個機會在其他智能硬體, 智能手機時代, 中國企業應該說是在不斷的追趕過程, 現在智能手機做到全球數一數二. 未來你會看到在其他的智能硬體上, 中國企業就不是追趕了, 而是領先全球. 比如說等一下講到AR/VR, 你會發現全是中國企業跟國際的巨頭們合作, 這跟過去是完全不一樣的. 這是講的第一個維度.

第二個維度站在整個硬體的維度, 我們依然看到三個機會:

第一, 以社交為目的的硬體, 它應該是我們所有互聯網最本質的東西, 就是社交, 所以我們可以看到與視頻相關的技術依然是未來從下遊看最為空間遠大的, 無論是目前的手機上看到的技術, 還是AR/VR, 我最近不止一次跟產業的人聊, 告訴我AR/VR已經到了臨界點. 甚至說我們傳統的電視屏, 它會不會變成一個社交的入口. 2013年到2015年講的所謂的互聯網教育, 互聯網電視, 互聯網醫療, 最終其實只是教育的資訊化, 醫療的資訊化跟電視內容的資訊化, 它沒有互聯, 沒有實行社交. 所以AR/VR 要做的是實現視頻的互聯. Vipkid只是視頻互聯, 已經40億到50億的收入了, 而且會更快地成長. 所以要站在比較高的高度理解視頻. 你只有理解了視頻才會知道為什麼今年海康, 大華這兩個安防兩個巨頭漲這麼多, 因為站在更高的維度看這些公司.

第二, 哪些行業生產關係和生產力不匹配的, 最典型的就是汽車跟音箱這兩個行業, 落後的生產關係導致你花很高的價格買一些沒什麼創新, 沒什麼進步的產品, 這個是一個很重要的維度.

第三, 未來哪些領域能夠把硬體產品轉化為服務的. 這是我想講的第二個維度, 整個站在硬體的角度. 前兩點是特別重要的.

第三個維度就是未來站在TMT的角度我們都要去思考, 未來的世界是什麼?

現在最熱的主題就是關於人工智慧, 但是不知道各位有沒有想過, 人工智慧一定是來自於數據, 這個數據怎麼來?這個問題沒有解決, 第一層樓沒蓋好, 先蓋第二層樓, 這個事情就會垮掉的. 我們要討論的是第一層的問題, 未來的科技行業是什麼?就一句話, 精準化數據時代, 未來無論是To C的世界還是To B的世界都是要拿到數據進行人工智慧的分析處理, 然後提高整個商業效率, 改變你的商業模型.

在To C的世界中我們已經看到非常清楚, 比如以搜索這個行業為例, 搜索最早是微軟做搜索以技術為核心, Google認為搜索不是技術的工作, 應該是一個數據的工作. 100萬人搜索天風證券, 20萬人開啟的是這個資訊, 就應該把這個資訊擺在第一位, 這是Google的做法, 但是不是搜索的本質. 真正的搜索是什麼, 比如都搜天風證券, 如果你是大學生是要找工作, 就把天風證券的招聘數據告訴你, 如果你是做投資的, 你可能要開戶, 我就把開戶資訊放在第一個. 如果你是一個產業的, 你可能要上市, 要融資, 我就把我們的投行資訊推薦給你, 它是基於精準化數據.

所以你看到未來有兩個公司是會非常牛的, 一個是今日頭條, 因為它掌握你的精準化的數據, 它知道你喜歡看什麼. 第二個是搜狗, 它掌握你天天打什麼字. 這裡麵包含的資訊, 你自己都不知道的. 所以這時候百度發現沒有精準化數據, 因為我的數據都來自於搜索這個場景產生的. 而今日頭條是來自於你天天在看新聞, 搜狗是來自於你天天打字, 場景產生的維度遠遠超過搜索. 所以最近百度就幹一個事, 語音免費, 免費的目的是拿到你的數據. 拿到數據才能變成商業模式, 亞馬遜的音箱就是因為拿到你語音的數據, 他就知道你要買什麼.

所以我們反過來想, 在我們To C的領域, 我們的需求是什麼?吃喝玩樂, 衣食住行, 教育醫療, 社交, 辦公, 這裡面哪個是最早起來的?是行. 行為什麼最早起來的?因為行可以掌握你的精準化數據, 因為行這個事就是兩個, 你現在在哪裡, 你要到哪裡去. 所以行是無論是共用單車, 滴滴打車, Uber, 各種都是最早起來的. 但是未來我相信, 在我們的衣食住行, 吃喝玩樂, 教育, 醫療這些領域中, 它都會進入一個精準化數據的時代, 而比較遺憾的是我們會發現這些精準化的數據越來越集中在少數互聯網巨頭手中. 所以它一個非常大的機會, 但是它主要會被互聯網巨頭壟斷.

同時, 在To B的領域充滿機會, 未來應該是有三個技術, 第一個就是物聯網, 第二個是視頻, 第三個就是人工智慧. 前兩者是拿到數據, 人工智慧是處理數據. 這三個數據排列組合結合起來形成工具性的技術來幫助各種行業轉型升級. 我們做一個對比, 2013年到2015年我們聽到的互聯網的故事是什麼?是顛覆, 2013年到2015年牛市的邏輯就是 '顛覆+跨產業併購' , 未來我覺得第一就是工具和幫助, 第二就是全球產業併購, 特別是全球製造業的併購, 我覺得這個苗頭已經非常明顯.

那麼當這三個技術跟商業結合我們已經明確看到了無人超市, 無人超市最終的目的是什麼?就是我們各位在開著會, 開啟某個APP, 你可以身臨其境地逛國貿某個店, 可以下單購物, 可以幫助單店的銷售量增加幾十倍到幾百倍. 所以它有攝像頭和物聯網, 拿到精準化的數據, 它知道每個人要什麼, 他比你自己還知道你要什麼. 在能源的物聯網, 工業的物聯網, 在各行各業, 在交通運輸, 在物流, 它都會進入一個精準化數據時代, 而精準化數據的重要的前提就是物聯網和視頻, 而物聯網和視頻重要的前提是5G.

我們在去年6月份推出5G的報告, 那時候你跟產業的人聊, 他們都認為會低於預期, 因為專利很多掌握在華為和中國手中, 覺得國外企業會不配合. 但最後發現5G比預期發展快. 當一個產業鏈滿足所有人, 用戶上網速度快了50倍, 運營商可以賺更多的錢, 更高的ARPU值, 應用廠商可以做出更多的應用賣更多的錢, 手機廠商可以換機, 零部件廠商可以賣更高的單價, 所有人都會很配合, 所以5G只會高於預期. 所以我們現在的無人駕駛是基於單車的GPU的預算, 這個一定是不科學的, 原因就在於通信技術是不穩定, 不夠快, 但是5G時代無人駕駛就會進入雲計算時代.

遠程的一個巨大的計算中心比單個CPU不知道要強大多少倍. 所以我覺得在To B的世界中就是物聯網+視頻, 視頻很重要, 大腦中70%的時間在處理眼睛看到的事情. 這些工具性的技術, 無論是新材料, 視頻, 物聯網, 人工智慧, 它是幫助各個傳統行業. 所以這就是我們站在第三個維度, 就是我們認為各位可以認真地去思考, 當用精準化數據這個邏輯, 我們可以把科技行業未來發生的所有的事情都串在一起能想明白了, 想明白之後你會堅定不移地配置一些未來3年的趨勢. 以上就是我對整個站在產業的角度對未來3年的一個判斷.

如果轉化為投資的話, 其實最終我們研究的是股價跟盈利的關係, 去年年底會堅定不移地看好這些白馬股, 因為他們的估值太低了, 當你什麼都看不清楚的時候, 要相信低估值是王道, 現在我們依然可以看到很多很多50億到100億市值的公司明年只有20倍出頭, 所以同樣的道理, 過去一年發生的是一個什麼?白馬股和中小市值的成長股估值的相向運動, 以前白馬股十幾倍, 有業績成長的成長股50倍, 現在都二十幾倍, 光榮地會師了, 但是會師之後, 你會發現依然有很多公司, 包括我最近看計算機, 傳媒的公司都在20倍出頭的估值, 所以當你什麼都看不清楚的時候, 你仍然相信低估值高成長帶來的確定性的投資機會.

我們看到在機械, 在環保, 在化工, 在材料, 在軍工, 在醫藥, 在消費, 在電力設備等等, 都會有很多20多倍的估值, 這是很重要的, 所以應該拋開, 到底是創業板, 非創業板, 要掌握有業績的公司, 未來一年還是股價跟業績正相關的階段, 就如同去年的階段, 白馬股把估值的標杆帶上去了, 今天的會議目的也是通過邀請300多家上市公司, 我們耐心地尋找明年20倍估值的公司.

2016 GoodChinaBrand | ICP: 12011751 | China Expor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