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為文章全文:
幾年前, 王翌還在為美國夢而奮鬥. 他從普林斯頓大學畢業, 在穀歌找到一份工作, 在矽谷買了一套寬敞的公寓.
但是, 在2011年的一天, 他讓妻子坐在廚房桌邊, 告訴她, 他想搬回中國. 他厭倦了在搜索巨頭公司擔任產品經理的工作, 心裡有一種回家鄉創辦公司的衝動. 儘管如此, 勸說妻子放棄加利福尼亞而回上海, 仍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我們剛剛發現她懷孕了, ' 37歲的王翌回憶說, 當時他在公寓裡來來回回走了幾個小時. '在作出決定前的幾個星期裡, 我們感到非常不安, 但最後她還是來了. '
他的賭注獲得了回報: 他所創辦的英語教學應用 '英語流利說' 大受歡迎, 去年7月籌得1億美元, 使他進入越來越長的歸國矽谷成功校友名單, 未來將更加美好. 從Facebook到Alphabet旗下的穀歌公司, 矽谷巨頭正在面臨中國科技人才流失的局面, 王翌的決定是這種趨勢的一個縮影.
美國培養的中國人才正在成為推動中國企業全球擴張的關鍵力量, 也是中國努力主導人工智慧, 機器學習等下一代技術的中堅力量. 中國大學畢業生以前覬覦海外名校, 工作和外國國籍, 現在, 有很多人傾向於抓住回國工作的機會, 因為在當今中國, 風險資本充足, 政府願意為尖端研究提供財政獎勵.
'越來越多的人才正在回歸, 因為中國在創新領域確實具有良好的發展勢頭, ' 史賓沙公司 (Spencer Stuart) 獵頭及技術實踐主管祁瑞峰 (Ken Qi) 說, '這僅僅是個開始. '
對於長期在國外工作或學習後回國的人, 人們稱之為 '海龜' ( '海歸' 的諧音) . 儘管就職於美國科技巨頭能夠帶來無與倫比的地位, 但現在, 服務於本土企業——從互聯網巨頭騰訊控股公司到新聞巨頭頭條等後起之秀——也能讓人豔羨不已. 以前, 百度公司在人們心目中只是一家中國搜索巨頭, 其他業務鮮為人知, 自從前微軟執行副總裁陸奇加入百度執掌人工智慧 (AI) 部門後, 他已成為近幾年最引人注目的海歸.
阿里巴巴集團的異軍突起成為出國人員回歸的催化劑. 這家電子商務巨頭於2014年在美國完成了世界上最大規模的首次公開募股, 推動了國內企業的規模和創新能力. 阿里巴巴和騰訊現在已躋身全球最有價值的10家公司之列, 與亞馬遜和Facebook等公司並駕齊驅. 中國的風險資本與美國同行展開競爭: 在世界上五個最有價值的初創公司中, 三個位於北京, 而非加利福尼亞.
2017年, 由智庫中國與全球化中心和招聘網站智聯招聘聯合發起了一次調查, 1821人蔘與其中. 結果顯示, 科技已經取代金融, 成為令海外歸國人員趨之若鶩的最大吸引力, 在回國動機中所佔的比例為15.5%, 比2015年的民意調查數據上升了10%.
並非所有人都選擇放棄矽谷. 領英 (LinkedIn) 2017年一份報告顯示, 在美國超過85萬名人工智慧工程師中, 7.9%是中國人. 其中當然包括許多與大陸沒有牢固聯繫的華裔, 或者對在那裡工作感興趣的人. 然而在美國的AI領域, 華裔工程師的數量多於中國同行, 儘管前者只佔美國人口的1.6%.
然而, 尋找海外回國人員為獵頭行業帶來了繁榮. 在微信和Facebook的移民群組中, 獵頭和工程師互相講段子, 發動圖. 陸奇的招聘資訊言簡意賅: 如果你已取得永久居留權, 沒有孩子或孩子準備上大學, 不妨在網上發來簡曆.
在過去的三年中, Jay Wu已經為中國公司挖來了100多名工程師. 這位矽谷獵頭公司Global Career Path合伙人尚未成為職業獵頭之前, 就在網上為學生開設了線上社區. 眼下他住在舊金山, 使用著十幾個微信群來挖掘線索.
'如果要密切關注圈內發生的事情, 以及廣播線下活動, 微信是非常好的渠道, ' 他說. 作為一名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畢業生, Jay Wu已經為阿里巴巴集團, 京東以及攜程舉辦過招聘活動.
把庫比蒂諾或是山景城的技術人員挖到北京並非易事. 不過, 這裡的科技巨頭擁有三大法寶: 快速增長的工資, 機遇, 以及一種家的感覺.
中國的網路空間正處於泡沫時期, 互聯網公司提供的薪酬往往會超過美國同行. 據說有一家初創公司僱傭了一名人工智慧工程師, 在四年內, 一共向他提供了價值3000萬美元的現金和股票.
對於不願放棄美國舒適性的工程師來說, 中國公司正在走向他們. 阿里巴巴, 騰訊, Uber的競爭對手滴滴出行和百度公司都在矽谷建設或擴建實驗室.
不過, 歸國後的職業機會更多. 儘管中國的工程師在矽谷很多, 但晉陞的難度非常大, 這一現象被稱為 '竹子天花板' 效應 (Bamboo Ceiling) .
'越來越多在矽谷任職一段時間的中國技術人員最終會發現, 對他們來說, 加盟一家快速成長的中國公司是明智的選擇, ' 風投公司紀源資本管理合伙人童士豪 (Hans Tung) 說. '無論是在穀歌, LinkedIn, Uber還是Airbnb公司, 都有一些中國技術人員正在考慮 '留下還是回去' 的問題. '
亞裔佔有約30%的專業崗位, 但晉陞高管和經理的人少很多亞裔佔有約30%的專業崗位, 但晉陞高管和經理的人少很多 相對於職業前景而言, 一些人單純對中國私密數據的規模和空間實驗的便利性更感興趣. 如今, 騰訊旗下的微信無處不在, 但它是由一支小團隊在幾個月內打造出來的, 這已成為企業內部創造力的有力證據. 現代計算需要大量數據的驅動, 與西方人相比, 中國公眾不太關心資訊分享情況. 例如, 初創企業商湯科技 (SenseTime) 與公安部門聯手, 可對面部, 種族等所有資訊進行跟蹤.
中國的7.51億互聯網用戶已經成為一個巨大的培養皿. 對於那些渴望把理論變成現實的人來說, 大筆資金和海量數據是無法抗拒的誘惑.
'我不是為了擁有一幢大房子才去美國的. 我去是為了解決一些有趣的問題, ' 他說.
還有一些人際關係問題: 技術人員都不否認的一個事實——橫亙在上海和舊金山之間的, 除了11小時的飛行距離, 還有更大的文化鴻溝.
在重慶土生土長的楊水世 (Yang Shuishi, 音譯) 在微軟的雷德蒙德園區找到了夢寐以求的工作, 成為了一名軟體工程師. 但人口稀少的美國郊區並不適合單身漢, 儘管在穀歌和Facebook工作多年, 但無聊至極的生活讓他最終選擇了回國.
'你只是那台龐大機器當中一個無足輕重的鈍齒, 永遠也看不到光明的未來. 我的朋友紛紛回國, 他們看好中國的經濟和龐大的社交趨勢, ' 他說, '哪怕我因為空氣汙染減壽十年, 回到中國也好過留在美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