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U中的裡程碑 Intel KBL-G處理器詳細解讀

北京時間2018年1月3號, 也就是上周三, Intel向一小撮媒體介紹了傳聞已久的Intel CPU+AMD GPU的處理器 (沒錯, 就是那個從2017年2月就開始有消息的CPU) .

Intel&AMD聯手打造的這款CPU正式代號為KBL-G, 屬於Intel第八代酷睿處理器家族, 同時也是Intel首款以G為尾碼的處理器.

說實話, 從去年2月筆者聽到Intel和AMD聯合打造CPU這個消息的時候是不太敢相信的, 畢竟Intel和AMD兩家是有競爭關係的, 試想誰會和競爭對手走在一起?

但事實就是這樣, 兩個競爭了多年的晶片寡頭終於在2018年走在一起, 也算是CPU中的裡程碑了.

既然Intel, AMD聯合已成事實, 我們就來看看這個KBL-G究竟有什麼玄機吧.

首先, KBL-G屬於第八代酷睿處理器家族, 不過KBL-G的代號首碼是第七代的Kaby Lake, 筆者猜想KBL-G用的應該還是上代的14nm+工藝 (和8代酷睿低壓U的Kaby Lake Refresh是一個套路) , 這個猜想也得到了Intel技術人員的確認.

其實KBL-G處理器並不是第一次和我們見面, 在這之前就有和它相關的技術解讀, 比如在去年3月28號的技術製造日上Intel就介紹了EMIB技術 (用於連接Radeon RX Vega M顯卡和HBM2顯存) , 之後是11月6號的GPU&HBM介紹.

KBL-G的目標人群是遊戲玩家, 內容創作者以及VR/MR用戶, 這幾個目標人群似乎也是Intel一直以來所看重的.

關於KBL-G處理器的定位Intel也給了比較明確的說明, G系列處理器介於U和H之間, U系列是移動端的主流 (多見於輕薄本) , H系列是高性能 (多見於遊戲本) , G系列兼具U系列的輕薄, 低功耗和H系列高性能的特點, 當然這得歸功於AMD的Vega GPU.

KBL-G處理器的晶片布局之前也都曝光的差不多了, 從PPT上看, 左邊是AMD Radeon RX Vega M顯卡部分, 在顯卡左側是4GB的HBM2顯存, 右側是Intel的8代酷睿CPU.

Intel還提到了多個首次, 包括首個8代酷睿H系列產品 (KBL-G不應該是G系列嗎? ) , 首次在消費級解決方案中使用EMIB技術, 首次在消費級移動解決方案中使用HBM2顯存等.

CPU, GPU, HBM2顯存都提供超頻, 並且有65W和100W兩種規格, 搭載KBL-G處理器的設備將在2018年Q1和大家見面, PPT中提到了戴爾, 惠普和Intel的NUC.

AMD Radeon RX Vega M顯卡和HBM2顯存部分通過EMIB技術連接, GPU和CPU通過8條PCIe 3.0連接, CPU和GPU部分的高度都控制在了1.7mm.

得益於HBM2顯存的使用, KBL-G處理器相比傳統的CPU+GPU+GDDR5顯存的布局可以節約更多的主板面積, Intel給出的數字是1900m㎡.

Intel還提到了一個關鍵技術, KBL-G處理器之所以可以做的這麼輕薄是因為使用了動態功耗分配技術 (Dynamic Power Sharing) , 這個技術允許OEM廠商根據產品定位自行調整CPU, GPU部分的功耗佔比.

比如產品定位是玩遊戲, GPU部分的功耗就可以高一點, 如果定位是內容創作, CPU部分的功耗就可以高一點, 當然處理器的總功耗是不變的.

與此同時, Intel的動態調節還可以降低處理器的功耗, 相同性能下最高可以提升18%的效率.

KBL-G處理器整合AMD Radeon RX Vega M顯卡的同時還保留了CPU的HD 630核顯部分, Intel技術人員給出的解釋是不用重新設計CPU了.

在GPU這張PPT裡, Intel用比較多的篇幅介紹了Radeon RX Vega M和HBM2顯存, 除了之前提到的4GB HBM2顯存外還給出了一些關鍵特性, 比如 顯存頻寬為1024bit, GPU部分最高24組計算單元, Radeon顯示引擎提供6個視頻輸出介面, Intel Gfx顯示引擎提供3個.

KBL-G處理器被劃分成i7/i5兩種, PPT中給出了印有8代酷睿和Radeon RX Vega M顯卡的logo, 這也是CPU和GPU第一次被印在同一個標籤上, 並且雙方是競爭對手的關係.

Intel還把搭載KBL-G處理器的筆記本和3年前的筆記本做了對比, 搭載KBL-G處理器的筆記本顯然在輕薄程度, 重量, 續航時間以及對4K視頻的支援上有著更好的表現. (3年前的設備是一款厚重的筆記本, PPT裡的圖片掛了……)

NUC也被拿出來和3年前的台式機做了對比, 新款的NUC在體積, 功耗, 安靜和輕便程度上都要優於台式機. (感覺這個對比毫無意義, 即便是ITX的主機在這幾項上也不是NUC的對手)

KBL-G處理器在Radeon RX Vega M顯卡部分也做了劃分, 一個是Radeon RX Vega M GL, 一個是Radeon RX Vega M GH.

搭載Radeon RX Vega M GL顯卡的 CPU頻率最高是4.1GHz, 4核心8線程, 8MB三級緩存, 顯卡的頻率範圍是931-1011MHz, 20組CU單元, 顯存為4GB, 顯存頻寬179GB/s, TDP為65W.

在生產力, 遊戲, 轉碼, 內容創作上, 搭載Radeon RX Vega M GL的KBL-G處理器全面領先3年前的i7-4720HQ+GTX 950M的組合, 並且在和i7-8550U+GTX 1050的對比中依然領先, 性能最高是GTX 1050 4GB的1.4倍, 也就是比GTX 1050 4GB最多高40%.

搭載Vega M GH顯卡的處理器在 CPU頻率上比Vega M GL高100MHz, 為4.2GHz, 核心/線程數量, 緩存大小和搭載Vega M GL顯卡的處理器是一樣的.

Vega M GH比Vega M GL在GPU頻率, 計算單元, 顯存頻寬上更高, Vega M GH的頻率範圍是1063-1190MHz, 24組CU單元, 顯存頻寬為204GB/s, TDP為100W.

搭載Vega M GH顯卡的CPU同樣和3年前的筆記本做了對比, 這回對比的配置升級成了GTX 960M顯卡, 不過KBL-G處理器依然是吊打, 包括殺手, 全面戰爭: 戰錘, 古墓麗影在內的大作都可以獲得60幀以上的表現, 並且在PPT的右下角赫然打上了1080P/60FPS的標籤.

更厲害的是, 搭載Vega M GH顯卡的KBL-G處理器在和i7-7700HQ+GTX 1060 Max-Q的較量中依然佔有優勢, 性能最多是GTX 1060 Max-Q的1.13倍, 也就是比GTX 1060 Max-Q最多高13%.

這就有點恐怖了, 原來需要兩個相互獨立的晶片完成的事, 現在只需要一個KBL-G就能做到, 並且在產品的輕薄程度, 功耗上都要優於前者. 換句話說就是, 更小, 卻更強了.

KBL-G處理器同樣支援VR/MR, 在Oculus以及Windows Mixed Reality上都能獲得不錯的體驗.

另外一個有意思的現象是, KBL-G處理器在驅動上支援AMD最新的腎上腺素驅動 (Radeon Adrenalin Edition) 以及Intel的圖形控制面板, 腎上腺素驅動包括Chill, ReLive和FreeSync功能並不意外.

Intel這邊的驅動不光支援超頻, 還把本屬於Radeon的WattMan電源管理工具搬了過來, 這就有點亂了.

很多玩家期待的骷髏峽穀也將迎來更新, 處理器用上KBL-G肯定是沒跑了, 具體型號是i7-8809G, 不僅遊戲玩得爽, 在生產力和內容創作方面也是輕鬆勝任, 並且在擴展性上也很強大, 具體包括2個雷電3介面, 2個M.2介面, 2個HDMI介面, 2個DP介面, 2個網口, 7個USB等等.

最後就是KBL-G處理器的型號及參數了, KBL-G共有5款型號, 都是4核心8線程設計, 記憶體支援DDR4-2400MHz, 並且都是BGA封裝.

其中, i7-8809G規格最高, 主頻3.1GHz, 最大睿頻4.2GHz, 搭載Radeon RX Vega M GH顯卡, 是5款處理器中唯一一款支援超頻的型號.

另外, i7-8809G和i7-8709G用的都是24組CU單元的Radeon RX Vega M GH顯卡, 流處理器數量為24*64=1536個, i7-8706G, i7-8705G, i5-8305G用的是20組CU單元的Radeon RX Vega M GL顯卡, 流處理器數量為20*64=1280個.

從流處理器數量上來看, Radeon RX Vega M GH/GL是介於RX 560 (16組CU, 1024個流處理器) 和RX 570 (32組CU, 2048個流處理器) 之間的.

寫在最後:

把Intel的CPU和AMD的GPU封裝在一塊晶片中本身就是一件很瘋狂的事, 其中的原因我們不得而知 (不瞞大家說, 筆者到現在都沒想明白AMD為什麼要把Vega GPU和RTG老大Raja拱手送給Intel) .

但是對於玩家來說, 一款足夠輕薄, 同時性能強大到可以以1080P/60FPS暢玩主流遊戲大作的迷你PC (比如即將迎來更新的骷髏峽穀) 就足以讓我們為之興奮.

2016 GoodChinaBrand | ICP: 12011751 | China Expor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