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微网推出集成电路微信公共号: '天天IC' , 重大新闻即时发布, 天天IC, 天天集微网, 积微成著! 复制 laoyaoic 微信公共号搜索添加关注.
1, 2020年智能手机逾75%具指纹识别功能, 移动支付趋普及;
集微网消息, DIGITIMES Research观察, 指纹识别已经成为中, 高端智能手机基本配备, 去(2017)年尽管苹果(Apple)旗舰机型iPhone X未采用指纹传感器(fingerprint sensor), 改用人脸识别方式, 但全球配有指纹传感器的智能手机出货量仍达9.2亿支, 渗透率约64%, 预估随智能手机出货量逐年成长及行动支付等需求升温, 2020年搭载指纹传感器智能手机出货量可达12.5亿支, 渗透率将超越75%.
2, Counterpoint数据: 亚洲手机市场OPPO占有率排第一;
根据Counterpoint的数据, 亚洲手机市场大部分被国产手机占据. 其中, OPPO以15%的市场份额位居第一, 紧随其后的品牌是市场份额为13%的vivo, 小米和三星以12%的市场份额并列第三, 排在第四位的是华为, 其手机在亚洲的市场份额为11%.
总的来说, 以OPPO为首的国产手机品牌在亚洲占据了大部分的市场份额.
另有数据显示, OPPO智能手机在出货量方面占据了全球市场份额的8%. 三星以21%的市场份额领跑全球智能手机市场, 苹果占有12%的市场份额, 华为占据了10%的市场份额. Counterpoint指出2017年全球范围内, 每三款手机中就有一款是中国品牌.
虽然大多数智能手机制造商更专注于线上零售渠道, 但是OPPO从进入印度市场第一天起就扩大了其线下零售业务. OPPO表示他们已经进一步扩大了销售点和售后服务范围, 以便为消费者提供更好的定制体验.
宝莱坞和娱乐产业等领域的强劲广告也促进了销售额的增长. Counterpoint报告指出, OPPO Mobiles India在上个财年的销售额增长了750%. 同时, 在政府的 '印度制造' 计划下, OPPO还在诺伊达设立了工厂.
3, 智能手机增速放缓 芯片巨头跨界智能汽车新生意; 全球智能手机增速的放缓正在深刻地影响着上游产业链, 其中, 对于手机芯片厂商来说, 寻找下一个 '类手机' 的生意已经成为近年来业务扩展中的重点.
盘点2017年的手机芯片市场, 老大哥高通虽然身陷博通的并购追击中, 但与荷兰芯片制造商恩智浦NXP的 '讨价还价' 还在持续进行, 后者是汽车处理器企业中的佼佼者. 而高通在手机领域的老对手联发科也在汽车电子领域持续发力, 并把战场瞄准了欧洲重点车企和国内的互联网 '造车新势力' . 据官方称, 联发科目前对汽车电子领域的投资约占整体投资30%, 仅次于手机芯片方向.
此外, 虽然华为海思并没有公开公布过任何有关智能汽车的计划, 但从过往官方宣布 '每年都将投资上亿元人民币用于车联网领域的研发' 姿态来看, 华为在汽车芯片上的技术储备不会缺失.
'汽车电子芯片的机会点很多, 就目前来看, 不论是电动车或是自驾车等, 都会需要质量优良且安全等级高的半导体元器件, 来满足电动车与自驾车的发展需求. ' 集邦拓墣产业研究院分析师姚嘉洋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 以自驾车为例, 像是车用雷达, 车联网, 车载资通讯, 车用传感器等, 都会是半导体厂商很重要的机会点.
但对于这些手机芯片玩家来说, 新入局的挑战并不仅仅来自于 '跨界' . '与智能汽车相关的半导体供应商已经非常多, 包括高通看中的恩智浦, 英飞凌, 意法半导体, 瑞萨等公司, 且在市场有坚实的客户关系, 手机芯片在初期进入时, 原则上并不会有太多优势. ' 姚嘉洋对记者说.
但在一个如此大的行业蛋糕面前, 相信没有人不全力以赴.
寻找合作伙伴
汽车行业正在发生一场深刻的变革, 当汽车变成带有四个轮子的电脑之时, 汽车产业链的价值序列也将改变.
从产业格局来看, 过往把持车用半导体市场的主要为恩智浦, 英飞凌, 意法半导体, 瑞萨等公司, 由于市场较为稳定, 外来者鲜有机会进入. 但随着ADAS, 自动驾驶技术的兴起, 智能汽车对于计算和数据处理能力的需求暴增, 让本来就对这块市场有兴趣的科技公司又有了进击的理由.
'随着智能型手机市场的成长动能开始趋缓, 手机芯片业者开始采取多角化经营, 早已是必然之事, 以高通为例, 早在三至四年前, 就已经开始投放资源到物联网, 安全监控与无人机等领域, 车联网更是一块巨大的市场. ' 姚嘉洋对记者表示, 从汽车电子看, 手机芯片企业现阶段所拥有的LTE与WiFi等技术, 可以视为优势之一.
事实上, 早在2016年的美国电子消费展上, 高通就推出了汽车版的骁龙820A处理器, 虽然也叫820, 但这是一款专门给汽车设计的系统芯片. 其性能与移动版骁龙820相当, 并且还拥有LTE连接模块. 而在2017年9月, 高通正式发布9150C-V2X芯片, 让汽车可以相互 '对话' , 到了年底, 配有高通芯片的无人驾驶汽车已经被允许在美国上路测试.
技术的堆叠并不能保证在市场上就能大获成功. 联发科副总经理徐敬全对记者表示, 和手机生意不同的是, 汽车目前依然是一个B2B属性较强的行业, 一款手机搞砸了, 六个月之后可以再来, 但汽车可能是两到三年. 言外之意, 撬开传统汽车市场并不是一个容易的事情.
并且, 汽车的前装市场是一个门槛高, 信任度强, 需要与方案商共同介入车企前期产品开发的市场, 对于手机芯片厂商来说, 这并不容易. 这时候, 寻找更多可靠的合作伙伴成为摆在企业面前的必然选项.
此前, 德国车企奥迪, 宝马和戴姆勒宣布与爱立信, 华为, 英特尔, 诺基亚和高通结盟, 组成5G汽车联盟, 加快研发自动驾驶汽车所需的互联设备. 而在国内, 也有 '中国汽车电子产业生态联盟' , 高通, 华为等入局.
'联发科也在寻找更多的合作伙伴, 包括重点与欧洲重点车企和头部方案公司展开合作, 另外在内地也在与BAT等互联网企业尝试更多的合作. ' 徐敬全对记者表示, 目前联发科已经与BAT中的企业有所接触. 至于在智能汽车发布进展上, 他透露预计车厂级的产品会在2018年交付.
姚嘉洋认为, 除了车企的合作, 手机芯片厂商能否取得AEC-Q100的认证也是车用安全中相当重要的条件, 如果能取得该认证, 就更容易获得一线零组件供应商的青睐.
能否撬动车用芯片市场?
车用半导体市场近年来增速惊人.
市场研究机构ICInsights发布的全球半导体行业研究显示, 在2013年~2018年, 车用半导体的产值以每年10.8%的速度快速增长. 但对于这样的市场, 高通, 联发科等希望再复制其在消费电子领域的辉煌并不会一帆风顺.
传统芯片公司正在反击.
比如瑞萨, 意法半导体等传统车用芯片公司也在推出自家的解决方案, 而博世早年就成立了驾驶员服务驾驶事业部, 除了为多家公司提供了全套ADAS解决方案之外, 也在与地图供应商进行合作.
据博世方面介绍, 配备博世道路特征定位功能的高精地图可成功集成于自动驾驶汽车内, 并实现精准定位, 而针对高速公路路况的测试与验证工作, 即将在2018年初与图商开始进行.
还有从数据端切入的英伟达和英特尔. 英伟达得益于其GPU技术, 2017年推出了多款适合深度学习等AI技术的车载计算平台, 并拉上奥迪等公司准备在2020年前后将其量产装车. 而英特尔也在加大对自动驾驶的投资, 并拉上宝马与ADAS寡头Mobileye一起成立了汽车联盟, 随后, 又将Mobileye收入囊中.
与此同时, 全球也涌现出了几十家的创业公司希望分一杯羹, 包括地平线, 禾多科技, 智行者, 驭势, 图森, 景驰, nuTonomy, Plus.ai, drive.ai, AutoX等公司.
更重要的是, 手机芯片厂商也有着自身的困顿.
目前高通收购恩智浦半导体的交易除了价格未谈妥外, 还需要得到相关反垄断机构的批准, 由于双方都未能提供相关的文件, 欧盟反垄断机构已在2017年6月份暂停这一收购的反垄断审查, 在提供了相关的材料之后, 欧盟的反垄断审查才会重启. 但欧盟的反垄断审查能否通过还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 欧盟此前担心高通收购恩智浦半导体之后将改变恩智浦半导体目前的专利授权方式, 提高专利授权费用, 削弱竞争对手的创新能力.
而对于联发科来说, 汽车业务作为新兴业务需要更加持久的投入, 在眼下手机芯片市场进入转折期的关键时刻, 是否采取更加激进的市场动作需要考验的是管理者的智慧.
姚嘉洋对记者表示, 手机芯片企业转向汽车芯片行业追求的是企业营收等财务指标的成长, 但也需要考虑市场中隐藏的风险. 第一财经
4, 任正非强调低端机重要性 华为终端要 '过冬' ?
2017年, 华为消费者终端业务取得重大突破. 华为消费者业务CEO余承东在2018年新年致辞中预计, 华为手机2017年销售收入2360亿人民币左右, 规模较2016年同比增长约30%. 华为与荣耀品牌智能手机全年发货1.53亿台, 中国市场份额保持第一, 全球份额突破10%, 稳居TOP3. 其中代表华为高端品牌的Mate 9, P10系列全球发货量分别突破1000万台.
在市场份额与高端产品均交出亮丽成绩单的时候, 任正非为何旧话重提, 强调低端? 新京报记者发现, 在华为终端亮眼成绩的背后, 华为消费者业务的营收增长率最近两年不断下滑, 从2015年同比增长70%一路下滑至2017年的30%.
华为消费者业务增速连续两年下滑
'未来消费者业务面临的压力比运营商业务更大, 我们要在成长最好的时间里拿出精力来应对未来. ' 1月2日, 华为传出的任正非讲话符合他一贯的思考模式, 即在公司取得傲人成绩的那一刻, 泼出一桶冷水, 指出潜在的危险.
业界著名的《华为的冬天》一文, 就是任正非在华为2000财年销售额达220亿元, 以29亿元利润位居全国电子百强首位的时候, 大谈危机和失败.
2017年前三季度, 华为终端 (含荣耀) 全球出货量达1.2亿台, 市场份额超过苹果, 位列全球第二. 2017年1月到11月, 荣耀手机累计销量达到4968万台, 销售额为716亿元, 销量, 销售额居中国互联网手机份额第一.
任正非承认这个成绩, 他表示在华为整个大平台支撑下, 华为终端业务后发优势逐渐凸显, 并将会在未来一两年突飞猛进. 苹果没有网络系统, 爱立信没有终端, 但华为横跨了这两个体系, 因此是华为终端进步的一个重要原因.
不过, 成为国内手机市场出货量老大, 并没有让华为放松. 苹果依靠在2017年四季度的新品发布, 轻而易举地超过华为, 重新成为全球第二.
同时在中国市场, 2017年的小米满血复活, 在线上和线下不断攻城掠地. 老对手OPPO和vivo则依靠营销和渠道优势一直对国内老大虎视眈眈.
新京报记者查阅近几年华为消费者业务数据发现其营收增长率在下滑.
2014年华为消费者业务销售收入122亿美元, 弯道超车首次突破百亿美元的里程碑, 同比增长30%. 2015年华为消费者业务快速增长, 全年收入超过200亿美元, 同比大幅增长接近70%. 2016年, 华为消费者业务实现销售收入1780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42%. 2017年, 根据余承东宣布的数据, 华为消费者业务销售收入2360亿人民币左右, 同比增长约30%.
华为终端依然在高歌猛进, 不过前进势头正在放缓.
任正非曾要求余承东以利润为中心
一直以来, 国产手机厂商都面临增量不增利的尴尬.
2017年年初, 余承东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提到, '如果非要说任总批评了什么, 那就是批评我们盈利能力还是不足, 利润增长太慢, 太多利润都被渠道商赚走了, 我们成了为渠道商打工的了. 这是任总比较不满意的. ' 网上有消息称, 华为在产品线上做出调整, 减少低端机型, 主攻利润空间较大的高端机型.
华为副董事长徐直军曾向媒体表示, 2016年华为加大了对未来的投入, 研究创新, 面向未来打造手机的品牌连锁体系. (在具体数据上) 终端的毛利没超过30%, to B的业务毛利超过40%, 由于终端占比结构增大自然而然会带来结构性的影响. 徐直军称, 终端这块业务未来不以追求规模为中心, 而是利润为中心, 也就是保证合理的利润最重要.
在以利润为中心的理念指导下, 依靠持续不断地 '小步创新' , 华为在高端市场稳步前进. 依靠徕卡技术双摄像头, 与麒麟芯片深度结合优化系统解决安卓卡顿问题, 人工智能技术优化全面体验, 华为从P9, Mate 9, 荣耀8等开始发力, 在高端市场取得一席之地, 并在P10和Mate 10系列推出后巩固了高端地位.
与此同时, 华为终端的盈利能力有所提升. Counterpoint报告数据指出, 2017年第三季度, 苹果手机销售利润占同期全球智能手机总利润的近60%, 同比下滑26%, 在中国智能手机厂商中, 华为的利润增长率最高, 占据全球智能手机市场利润的4.9%, 排名全球第三.
根据Counterpoint报告, 华为利润增幅达到67%, 创下历史纪录, 主要受益于各价位产品的急剧扩张, 尤其值得关注的是, 在Mate和P系列的提振下, 华为智能手机平均售价同比增加6%.
对标三星苹果 华为 '用低端保卫高端'
华为在高端市场得意, 在以荣耀为主的低端市场则面临现实威胁. 其中最大的威胁是在2017年 '满血复活' 的小米. 小米MIX系列全面屏手机体现出了更加咄咄逼人的创新攻势, 同时其低端机市场也靠不断蚕食, 提升了市场份额, 一举扭转了前两年的颓势. 此外, OPPO, vivo等在中低端市场也是强劲的对手.
华为消费者业务的CEO余承东一直把三星和苹果定位为华为手机的目标. 业内有观点认为, 余承东在这个职务上稳坐多年, 其背后是任正非对他这个目标的赞赏与支持. 不过任正非现在认为, 要想战胜三星和苹果, 华为需要做得更多.
例如在人口基数巨大的印度市场上, 华为罕见地出现了疲软. 小米, OPPO, vivo, 甚至联想都在印度市场取得不错的成绩. 华为却在印度默默无闻. 这对超过一半营收都来自于国际市场的华为来说, 可谓失败. 业内分析原因在于, 印度市场仍然是低端机的天下, 华为在这个市场重视程度不够.
在1月2日传出的讲话中, 任正非表示不能忽视低端产品的价值, 低端产品要做到质量好, 成本低, 生命周期内免维护. 而且, 低端产品是用来保卫高端产品盈利的, 因此很重要. 此前2017年10月, 任正非在内部讲话中表示, '这个世界百分之九十几都是穷人, 友商低端手机有穷人市场, 不要轻视他们. 华为也要做低端机, 我们的老产品沉淀下来可能就是做低端机. '
'低端机的成功, (应) 定位为商业的成功' , 任正非表示, '我们要正确对待低端机的商业价值, 不要认为从事低端机业务的就是低端人才, 高端机就是高端人才' .
此前不久, 华为签发了荣耀品牌手机单台提成奖金方案, 销售台数和奖金直接挂钩, 荣耀品牌手机奖金值=单台提成*销售台数*加速激励系数*贡献利润额完成额. 13级员工就可以拿23级的奖金, 据相关媒体报道华为23级员工的季度奖金可达近百万元. 业内普遍认为, 华为将在荣耀品牌下发起新一轮的攻防战.
荣耀CEO赵明在接受新京报等媒体采访时透露, 从2017年年中就在思考全面布局海外, '从中国的互联网手机竞争, 中国市场的竞争来看, 未来的成长空间中国会遇到很多瓶颈, 不可能每年都维持高速的增长, 荣耀一直在海外有重点的国家和区域, 我们对荣耀的产品和商业模式进行布局, 这些尝试给了我们很大的信心. '
华为要构筑消费者业务的 '战略纵深'
华为2016年年报显示, 华为全球销售收入达到了5216亿元, 同比增长32%, 净利润371亿元, 同比增长0.4%. 其中运营商业务收入2906亿元, 占总收入的55.7%, 同比增长24%; 企业业务领域收入407亿元, 同比增长47%; 智能手机收入1798亿元, 同比增长44%.
可以看出, 华为的主要收入来源运营商业务增速不及另外两大业务. 这与近年来通信市场进入平缓过渡期有很大关系, 华为的运营商业务主要依赖全球运营商的设备采购, 全球运营商受互联网冲击, 有所下调设备采购预算.
通信专家刘启诚认为, 通信行业10年一个周期, 4G都已经建完了, 所以设备厂商的日子就不好过了. 和所有通信设备厂商一样, 华为也在等待5G的到来.
华为的另一项业务是企业业务. 在华为全联接大会HC2017上, 华为发布企业服务云化转型战略, 持续投入云专业服务产品的开发及云平台和云生态的建设, 为行业客户提供端到端的云转型服务解决方案. 不过企业业务虽然增速最快, 但基数小, 未来几年难以担当大任.
因此, 以智能手机为主题的消费者业务最有希望在未来3-5年内成为华为业绩增长的顶梁柱. 对此, 任正非表示, '我们要逐步构筑战略纵深, 这几年虽然在部分领域构筑起了我们的核心能力, 比如产品竞争力, 渠道, 零售, 服务……但与三星和苹果相比, 还有一定差距. 在确定性事务的战略纵深方面, 我们做得还不够, 那么在不确定性的战略纵深上就更不够了. 我们要坚定不移地持续努力, 从中国开始打造生态链, 逐步向全球去构筑' .
■ 行业观察
手机业渐入 '寒冬'
2017年年末, 智能手机产业链传出消息称, 包括华为, OPPO和vivo在内的手机品牌厂商订单缩水10%以上.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 2017年11月国内手机市场出货量4325.1万部, 同比下降20.7%. 与此同时, 手机换机周期已经拉长到20个月以上, 种种迹象都表明手机行业即将进入新一轮寒冬.
中国用户换机周期拉长到22个月
调研机构Counterpoint的报告显示, 全球平均更换手机的周期是21个月, 中国平均更换手机的周期为22个月, 低于平均值. 近年来, 智能手机遭遇行业瓶颈, 缺乏创新的产品很难打动消费者. 1月4日, 北京西城区一名魅族专卖店员工告诉新京报记者, 受到整体线下店铺客流量疲软的影响, 跟两年前相比, 现在的手机不好卖了.
一名手机线下渠道代理商表示, 用户甄别手机的能力在提升, 不仅要好看, 还要看配置. 因为现在手机配置普遍都比较高, 拉长了换机周期, 人们的选择更理智了.
去年下半年, 全面屏产品集中爆发, 几乎所有国产厂商都发布了自己的全面屏产品. 夏普手机全球CEO罗忠生认为, 全面屏是5G来临之前最大的风口. 全面屏快速走红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厂商认为它是一个差异化卖点, 会带来新的增长点和换机潮, 消费电子产业观察家梁振鹏表示, '各大手机厂商比较追捧这个概念, 对于喜欢新潮的年轻消费者来说, 全面屏手机是一个新生事物, 比较有吸引力. '
不过全面屏手机并未起到预期的作用,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2017年11月国内手机市场运行分析报告》表明, 2017年11月, 国内手机市场出货量4325.1万部, 同比下降20.7%; 上市新机型77款, 同比下降22.2%.
一名手机线下渠道代理商告诉记者, 线下销售情况不容乐观, 今年形势会更为严峻. '中国用户买新不买旧, 大家都说好, 但产品出来多半年了, 就不会买. 市场从T1 (一线城市) , T2, 再到T3, T4, 直到T5, T6那些地方, 也就是比较落后的市, 县, 农村, 乡镇, 对手机哪年出的敏感度才会下降. '
手机厂商普遍会采用降价的方式来刺激用户购买. iPhone 8发售两个月后, 记者在京东, 苏宁平台上发现iPhone 8手机降价超千元, 国行版折后甚至比港版还划算. 市场研究公司Consumer Intelligence Research Partners发布的购买数据显示, iPhone 8的销量还不如两年前的iPhone 6s.
在去年双十二购物节上, 魅族旗舰机Pro 7系列直降600元, 售价1999元起. 这款手机发布时售价2880元起, 到11月中旬的时候, 已经降价300多元, 被网友戏称2017年智能手机 '跳水王' . 记者在淘宝上看到, 部分店家售卖Pro 7合约机, 最低标价1499元.
厂商纷纷瞄准海外
鉴于国内手机市场接近天花板, 国产手机厂商纷纷布局海外市场. 特别是在全球第二大手机市场印度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在2017年3月底截止的2016-2017财年, 中国三大智能手机品牌小米, vivo, OPPO在印度的销售额大幅增长至2252.7亿卢比, 市场占有率进一步扩大.
越来越多的公司将海外业务作为衡量公司能走多远的标准, 荣耀CEO赵明表示, '在2018年, 荣耀除了保持国内增长, 我们的目标将是海外市场, 通过持续输出有价值的产品, 以及使用轻资产的互联网模式, 在5年之内打造一个全球手机市场份额前五的品牌, 在2020年, 海外市场的销售占比将会达到50%. '
据相关媒体报道, 雷军称2017年小米的国际业务成长了300%, 预计2018年也会达到100%. '这几年我们的国际化之路突出了重点, 比如印度一定要拿到第一, 我们用了三年做到了, 并且也进入了欧洲等市场, 我们在东欧已经排到了第四位. '
调研机构Counterpoint发布的最新数据报告显示, OPPO已经成为了亚洲手机市场份额第一的手机品牌, 占据了多达15%的市场份额. OPPO在全球智能手机行业出货量排名第四.
国内手机市场被几大厂商掌握, 排名靠后的企业前往处在 '蓝海' 的海外市场淘金.
魅族日前进行组织架构调整, 增设海外事业部, 负责公司产品的海外业务. 原海外营销部职能移至海外事业部, 郭万喜担任魅族副总裁兼任海外事业部总裁, 负责海外事业部相关业务及团队管理, 向董事长/CEO黄章汇报工作. 公开信息显示, 海外事业部原本隶属于魅族事业部, 如今独立出来很大程度上表明了魅族征战海外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