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田牽頭 | 日本6大車企組建 | '國家EV聯盟' | 中國企業堪憂

焦慮的日本車企, 在2017年最後一天, 釋放出了一個重磅炸彈.

2017年12月31日, 剛好是個星期天, 此時廣大的中國公民正愜意地享受 '元旦' 長假.

然而, 四家日本汽車的巨頭, 這些 '世界財富500強' 的寵兒們, 在經曆了一場馬拉松式的艱難談判之後, 終於達成了一致, 加入了此前由豐田, 馬自達和電裝主導的電動汽車聯合研發公司EV.Common Architecture Spirit.Co.

這四家公司分別是鈴木, 大發, 斯巴魯和日野, 他們同意加盟由豐田主導的上述公司, 貢獻自己的技術, 共同承擔研發費用, 共用技術成果, 但是不佔有這家技術公司的股份.

這是日本的國家EV聯盟, 勢必影響全球新能源汽車產業格局. 至此, 日本車企已全面加入新能源汽車的 '世界之戰' .

日系EV格局

鈴木, 大發, 斯巴魯和日野, 是最後一批宣布進軍電動車研發的日系車企. 至此, 日本形成了3個陣營的電動車發展聯盟:

1, 雷諾-日產-三菱聯盟. 這三家企業, 幾乎每一家的EV銷量均可進入全球TOP10, 但它的成功得以於法國人卡洛斯•科恩的遠見卓識, 日產是世界上第一個推出純電動量產車的車企.

2, 豐田聯盟. 包括豐田, 馬自達, 鈴木, 斯巴魯, 大發和日野, 幾乎囊括了日本汽車所有的中堅力量, 他們是一波被混合動力+燃料電池技術路線耽誤了的車企, 同時也是一股強大的力量.

3, 本田汽車. 這是日本另外一家營業額過千億美金的巨型企業, 然而本田的塊頭, 放在整個汽車圈, 是弱小的. 一方面, 作為日本傳統 '三大' 巨頭之一, 本田顯然難以收起自尊, 加入到豐田的陣營. 然而, 它又不具備足夠強的號召力, 拉攏一班小弟和自己共同研發電動車.

日本人的現實也令人震撼, 這個國家所有的 '小弟' 居然全部投靠了豐田, 導致本田在它的本土市場, 成了 '世界的孤兒' . 萬般無奈之下的本田, 不得不把目光投向了中國, 試圖在海的對岸找到溫暖.

於是, 在過去數月的時間內, 本田頻頻宣布牽手中國高科技企業: 先是宣布牽手東軟集團, 共同研發電動車, 並聯手東軟開發共用出行業務. 隨後本田又宣布和中國的初創公司——商湯科技合作, 委託這家企業開發L4, L5級別的自動駕駛技術. 就在今天, 本田又宣布聯手中國的科技巨頭阿里, 共同開發車聯網應用.

本田的無奈, 反襯出了豐田聯盟的強大.

日本EV國家聯盟

在百年汽車產業發展曆程中, 出現如此龐大的企業聯盟發展同一種技術, 幾乎沒有先例. 這6家車企, 加上電裝, 年營業額將達到4000億美金.

在新公司裡面, 鈴木和大發將負責小型電動車的研發, 斯巴魯將會對中型車的研發貢獻力量, 日野則負責商用車EV的研發.

按照豐田和馬自達原計劃, 他們電動車的年銷量希望能夠達到30萬輛, 隨著這四家公司的加入, 基於EV Common Architecture Spirit公司電動車的銷量目標恐怕可以上漲50%到45萬輛.

如果這一設想成真, EV C.A.Spirit將立刻成為全球市場上, 最具影響力的電動車產業聯盟, 無論在電池採購, 或其他核心零部件採購上, 研發成本攤銷上, 都變得極具競爭力.

堪憂的中國EV亂戰

和日本車企的抱團取暖形成鮮明對比, 佔據了先發優勢的中國EV企業的亂戰已經到了令人心碎的地步.

在這個銷量僅為70萬輛的市場中, 擠入了數以百計的市場參與者. 而且只有頭兩名的年銷量超過或接近10萬輛. 從第三名開始, 年銷量開始迅速跌落到3萬輛左右.

車評君很難想象, 這樣的銷量規模, 如何能夠保證有充足的資金投入到研發中?

更加令人擔憂的是, 在這個市場中, 還有數十家初創的EV生產商, 它們的銷量為零, 需要持續不斷地往裡面投入研發, 生產和運營資金, 這些資金的來源, 全部來自於融資.

可以預料的是, 這些企業中, 大多數都將會在競爭中死去.

汽車產業, 是一個需要規模的產業, 尤其是與互聯網結合之後, 規模將變得尤為關鍵, 因為可以行成 '網路效應' , 只有一定的數量才能支撐建立生態, 吸引開發者.

中國的EV產業界, 是時候需要猛醒了. 當像豐田這樣的 '巨無霸' 還有集結如此多的同盟, 共同發力新能源汽車時, 處於七零八落狀態下的我們, 沒有任何理由感到樂觀.

試想一下, 到2020年, 當新能源補貼取消的時候, 當EV領域的合資股比取消的時候, 但進口汽車的關稅大幅降低的時候, 彼時的全球汽車巨頭, 全力進攻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時, 現在的 '散兵遊勇' , 能夠抵禦進攻嗎?

2016 GoodChinaBrand | ICP: 12011751 | China Expor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