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展】高通天價罰款已陸續匯入台灣, 盼1月21日前繳清;

1, 高通天價罰款已陸續匯入台灣, 盼1月21日前繳清; 2, 安卓不許模仿 蘋果給劉海申請專利; 3, 你知道嗎? 蘋果正在研發具備近眼顯示功能的AR/VR眼鏡; 4, 專利·回眸——2017大盤點; 5, 專利流氓不好惹! 任天堂上訴失敗被判需賠償1千萬美元;

集微網推出整合電路微信公共號: '天天IC' , 重大新聞即時發布, 天天IC, 天天集微網, 積微成著! 複製 laoyaoic 微信公共號搜索添加關注.

1, 高通天價罰款已陸續匯入台灣, 盼1月21日前繳清;

集微網消息, 繼2017年高通遭台灣公平會重罰新台幣234億元 (約合人民幣50億元) 後, 提出展延繳納, 申請停止執行, 行政訴訟等多項救濟措施. 最新台媒消息顯示, 台灣公平會表示, 高通已陸續把資金匯入台灣, 若智慧財產法院未裁定停止執行, 高通須在1月21日繳清罰鍰.

報道指出, 公平交易委員會副主委彭紹瑾接受採訪時表示, 公平會去年10月11日宣布重罰高通後, 10月23日處分書送達高通, 依規定, 受罰機構若不服, 可在兩個月內提起行政訴訟.

然而, 高通收到處分書後, 於去年11月初向公平會申請罰款延時繳納, 公平會考量外資大額匯款須先向中央銀行專案申請, 且高通內部有一定的作業程序, 准許高通罰鍰繳納展延至今年1月21日.

公平會指出, 高通在向公平會申請罰款延時繳納的同時, 也於2017年11月10日向智慧財產法院申請停止執行罰款繳納, 智慧財產法院於12月11日開庭雙方答辯.

值得注意的是, 彭紹瑾指出, 高通趕在最後期限, 於去年12月22日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 第一次開庭通常是準備程序, 需要比較長的時間, 公平會迄今尚未收到法院傳票或起訴狀繕本.

2, 安卓不許模仿 蘋果給劉海申請專利;

集微網消息, (羅明/文) 安卓模仿蘋果, 蘋果模仿諾基亞, 彷彿成了智能手機界的共識, 諾基亞好幾年就用上的無線充電, 蘋果去年才用上, 蘋果用了一年的指紋識別, 安卓第二年才用上, 蘋果家的iPhone X用上了劉海, 按照模仿定律看, 今年安卓們有望用上蘋果的劉海, 然而蘋果卻對安卓們說 '不' 了.

圖片來源: 蘋果官網

據美國專利商標局公布的新專利顯示, 蘋果已經拿到了 iPhone X 的外形專利, 也就說其他廠商如果拿出同樣帶有劉海的全面屏手機, 都是侵犯了蘋果的專利.

圖片來源: 科技九州君微博

蘋果揮舞著專利的大棒禁止安卓們模仿自己獨有的劉海, 這可急壞了手機廠商, 這時身為 '國際大廠' 之一的綠廠OPPO站了出來, 亮出了自己的專利大棒.

一張由OPPO公司所申請的專利現身網路, 從專利檔案來看, OPPO此次申請的是與蘋果iPhone X顯示屏類似的異形屏. 也就是說今後, OPPO也很有可能步蘋果的 '後塵' , 為手機採用這一設計.

圖片來源: 段銳微博

目前尚不清楚蘋果的美式劉海專利能否在中國通用, 如果不通用的話, 其他廠商可能會效仿OPPO去其他國家申請劉海外形專利, 到時候你拿著手機可能會問別人 '請問你的劉海是美式的還是中式的' , 只見另外一個人回答: '都不是, 是德式的' , 那畫面別提有多喜感了.

3, 你知道嗎? 蘋果正在研發具備近眼顯示功能的AR/VR眼鏡;

集微網綜合報道, 歐洲專利局公布了蘋果的最新專利申請, 該專利透露了蘋果團隊正在研發具備近眼顯示(near-eye display)功能的AR和虛擬現實(VR)眼鏡.

據專利檔案顯示, 蘋果的近眼顯示器可在使用者的眼鏡上近距離顯示影像, 顯示器可能是 LCD 面板, 也可用有機發光二極體(OLED)面板, 眼鏡兩邊各具備一組光學系統, 內建處理器, 數字訊號處理器, 基頻組件, 特殊應用晶片(ASIC), 快閃記憶體等.

據外媒報道稱, 研發這個計劃的團隊, 可能有 6 名主要工程師, 主要是蘋果自己組建的團隊. 此外, 蘋果在 2015 年收購了德國新創企業 Metaio, 正是看中這家企業研發的 AR 技術. 可見這次的眼鏡也是由這家公司研發.

實際上, 蘋果一直在積極布局 AR 眼鏡. 據《金融時報》先前報道, 蘋果測試多款具備 AR 功能的智能眼鏡原型樣品, 蘋果在計算機視覺(computer vision)技術, 可支撐 AR 和自主系統(autonomous systems)的發展.

2017 年 10 月, 庫克表示 AR 眼鏡在開發上存在難度, 目前尚不成熟. 他說: '但我可以告訴你, 今天不存在能夠以高品質方式實現它的技術. 所需的顯示技術…這存在巨大的挑戰. 視場, 顯示器本身的質量尚不成熟. '

然而, 蘋果顯然在努力研發可行的高科技眼戴設備. 另外, 儘管庫克正在淡化蘋果在開發AR眼鏡的熱度, 但他曾明確表示蘋果不是那種 '大說特說自己所研發的內容的企業' .

4, 專利·回眸——2017大盤點;

不知不覺中走過2017年, 回眸望去, 這一路專利 '風景旖旎' : 人工智慧, 區塊鏈, 智能汽車, 柔性屏等創新技術憑專利加身發展得欣欣向榮; 空調大戰, 5G標準, '雙通' 合并均因涉及專利頻頻惹人側目; 專利資產證券化, 國防專利 '軍轉民' , 重拳整治 '黑代理' , 相關政府部門政策頻出, 促進專利事業發展.

2018年伊始, 本刊推出特別策劃, 回顧2017年專利領域的熱門話題, 希望能帶給讀者思考和啟發.

人工智慧: 迎來大發展

如今, 人們生活中的很多產品都被冠以 '智能' 頭銜, 如智能家居, 智能可穿戴產品. 產業界, 國內外科技巨頭紛紛布局人工智慧, 初創企業更是遍地開花, 都希望借這股東風, 在人工智慧與各細分領域結合的行業裡有所作為.

人工智慧不是一個行業, 而是人類通過技術發展進入的一個全新世界, 屆時, 一家企業獨大的可能性較小, 各界一起建立一個生態應是必然結果. 比如, 穀歌的優勢在於數據的資訊化整合, 英特爾更側重於模組化解決方案. 這些各有側重的企業, 要想在人工智慧領域獲得突破, 就必須拓展自己的業務領域.

我國人工智慧的發展得益於互聯網行業的發展, 尤其在電商, 移動支付等領域的發展走在了世界的前端. 需要注意的是, 人工智慧以大數據和演算法為基礎, 而我國大數據的水平, 數據存儲量仍落後於歐美等國家, 我國資料庫的結構水平和管理能力與國外相比仍有較大差距, 人工智慧的底層基礎技術也大多掌握在國外企業手中.

儘管國外企業在人工智慧領域佔據了核心技術優勢, 但得益於巨大的市場, 我國的企業和產品在實際應用端獲得了快速發展. 目前, 語音交互, 映像識別就是我國人工智慧發展較快的兩個技術領域.

人工智慧技術本身如同安卓系統一樣, 採取了開源的策略. 業內專家認為, 這些底層的基礎技術一般都掌握在行業巨頭手中, 相關專利數量並不會出現大幅波動. 但當人工智慧獲得實際應用後, 相關專利申請數量將會出現海量增長. 例如, 當人工智慧與教育, 醫療, 娛樂, 出行, 家居等不同產業相結合, 當不同的演算法組合在一起, 產生新的技術效果, 人工智慧應用方面的專利數量將會出現爆髮式增長.

人工智慧的全面發展, 給走在世界科技前沿的企業, 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 市場調查公司CB Insights的報告顯示, 2011年至2016年, 近140家人工智慧初創公司被收購, 2017年第一季度, 兼并和收購案例便超過30起, 為2016年同期的兩倍. 其中, 穀歌在人工智慧收購交易中表現得最為活躍, 此外, 微軟, 亞馬遜等公司在人工智慧方面的專利申請競爭激烈.

對此, 專家表示, 科技巨頭為搶奪人才, 拓展業務領域, 布局業務生態, 對人工智慧企業進行收購是必然選擇. 我國人工智慧領域的初創企業在搭乘這場技術革命的快車時, 還需做好專利布局, '全副武裝' 迎接人工智慧時代的到來.

點評

很多創業者常說: '我們市場經營得不太好, 專利就先等一等吧. ' 事實上, 這是典型的策略錯誤. 一家科技企業最重要的價值體現在其核心技術和專利上, 在人工智慧領域, 不重視專利布局無異於 '裸奔' . 我國該領域相關企業還需做好專利布局, 跟上全球人工智慧發展的潮流. (智慧財產權報 記者 陳婕)

智能汽車: 構建新生態

2017年, 4台阿爾法巴智能駕駛公交車在深圳開放道路上進行試運行, 引發了廣泛關注, 一時間, 自動駕駛技術再次成為熱議的焦點. 事實上, 近年來, 發展智能汽車已成為全球汽車產業的共識, 智能汽車全球專利申請總量正快速增加, 不少車企在自動駕駛領域技術積累深厚, 很多科技巨頭和互聯網企業也以車聯技術切入產業.

在智能汽車技術方面, 自動駕駛技術和車聯技術是兩大主要技術分支. 近年來, 智能汽車全球專利申請總量呈現平穩上升趨勢, 自2011年起進入高速發展期, 中國與全球發展趨勢基本一致, 但增速稍慢. 從區域看, 中, 美, 日, 德, 韓是全球智能汽車的主要技術來源國, 也是智能汽車專利布局的重點區域.

作為智能汽車領域當之無愧的老大, 穀歌早就展開了專利部署. 一方面, 穀歌採取了專利均衡布局的策略, 專利涉及的技術廣泛, 既有路徑規劃指引, 定位技術, 位置服務, 諮詢服務等車聯技術, 也有障礙物檢測, 駕駛模式切換, 車道檢測等自動駕駛技術, 已形成嚴密的核心和外圍專利布局. 另一方面, 穀歌還採取了借力布局策略, 不僅基於自身在第三代無人駕駛技術方面的專利實力, 與產業鏈上下遊進行多層次合作, 強化自己的自動駕駛技術, 還與奧迪, 通用, 本田, 現代, 博世以及英偉達共同組建了開放汽車聯盟. 此外, 穀歌還積極開展以 'Android Auto' 車載系統為載體, 地圖數據為核心的車聯網發展路線橫向合作.

據了解, 目前, 我國自動駕駛領域的技術研發主要集中在 '穩定, 線路保持, 巡航' '不同類車輛聯合控制' '路況車況檢測' 等方面, 奇瑞汽車, 浙江吉利控股, 吉林大學, 百度, 北汽福田的專利申請量名列前茅. 在車聯網方面, 技術研發熱點主要集中在交通控制, 程序控制, 導航, 數字資訊傳輸設備等方面, 其中東南大學, 奇瑞汽車, 國家電網, 長安汽車, 中國科學院的專利申請量名列前茅.

國內很多傳統汽車巨頭依託多年積聚的專利優勢, 還展開了各種形式的專利運營. 除了經常採用的專利許可外, 近年來汽車行業專利併購活躍, 很多車企花費巨額資金進行企業併購, 實際則是劍指對方的專利. 另外, 組建和加入專利基金或專利聯盟, 開放專利等, 也是不少汽車巨頭的專利運營新選擇.

業內專家認為, 目前, 汽車製造產業鏈正由縱向單一結構, 變為網狀協同創新. 傳統車企在自動駕駛技術領域積累深厚, 互聯網企業以車聯技術切入產業, 爆發力強, 智能汽車產業生態正在構建. 整車廠商依託數據積累和渠道優勢, 仍佔據主導地位, 但同時, 互聯網企業正在加速重構產業生態, 成為新的產業主導.

點評

發展汽車產業, 做好專利布局, 靈活運用專利至關重要. 面對汽車產業生態和競爭格局的重構, 我國相關車企還需搶佔專利高地, 將創新成果專利化, 專利權利組合化, 專利布局槓桿化. 通過在智能汽車產業技術關鍵節點上精準部署專利, 企業可以進行專利控制, 進而控制技術鏈, 並最終實現控制產業鏈的槓桿化效應. (智慧財產權報 記者 陳婕)

區塊鏈: 各方忙 '圈地'

前幾年, 聽說過區塊鏈技術的人不多, 能夠理解其與比特幣等數字加密貨幣關係的人更是少之又少. 但是到了2017年, 區塊鏈技術從幕後走到台前, 成為席捲互聯網的一股技術浪潮, 引起了政府部門, 金融機構和互聯網企業的廣泛關注.

2017年, 中國人民銀行正式成立數字貨幣研究院, 積極探索區塊鏈技術; 中國區塊鏈應用研究中心 (上海) 正式揭牌成立, 加速推動區塊鏈技術在國內的實際應用與發展; 工業和資訊化部發布首個區塊鏈標準《區塊鏈參考架構》; 騰訊公司發布區塊鏈白皮書, 旨在打造區塊鏈共贏生態. 區塊鏈技術之所以如此風靡, 得益於其具有的分布式高冗餘存儲, 時序數據且不可篡改和偽造, 去中心化信用等特點.

有專家指出, 隨著越來越多的初創公司和金融機構開始測試區塊鏈技術的商業化應用, 專利逐漸成為一個必須考慮的問題.

根據中國資訊通信研究院智慧財產權中心 (下稱信通院) 最新研究成果顯示, 近幾年, 國內外眾多投資項目都在關注區塊鏈技術領域, 區塊鏈專利申請持續快速增長, 截至2017年8月, 全球區塊鏈發明專利申請和實用新型專利申請累計已達1200餘件, 合并同族專利後為995項, 主要申請人集中在美國, 中國, 日本等. 業內普遍認為, 涉及區塊鏈技術的專利申請在今後還會呈現持續快速增長趨勢.

與此同時, 隨著區塊鏈技術的不斷髮展和專利申請的持續累積, 國內外創新主體開始嘗試將該技術應用到不同場景, 與票據交易, 私募股權交易等金融領域以及物聯網, 電子政務等非金融領域有機結合.

隨著區塊鏈應用場景的不斷拓展, 產業鏈的多方介入, 專利儲備的持續累積, 不可避免地將會導致市場競爭加劇. 專家認為, 根據現有專利布局趨勢和市場發展來看, 中國和美國都是潛在的區塊鏈專利訴訟高發地. 對此, 專家提醒, 區塊鏈領域的開源技術並不意味著不需要專利保護, 目前已有不少主導開源的公司一邊積極推進開源, 一邊提交大量區塊鏈專利申請, 中國相關企業也應儘早布局區塊鏈專利, 以便在今後競爭中佔據一席之地. (智慧財產權報 記者 胡姝陽)

點評

近年來, 區塊鏈技術火熱發展, 逐漸成為金融等領域主流的創新技術, 圍繞該技術的物聯網, 智慧醫療等一系列應用探索也在如火如荼地進行. 目前, 越來越多的企業和個人開始提交區塊鏈相關專利申請, 不少企業巨頭也在區塊鏈場景應用方面跑馬圈地. 在這種情況下, 我國創新主體還需進一步增強智慧財產權風險防範意識, 謹防陷入專利糾紛. (智慧財產權報 記者 胡姝陽)

柔性屏: 打造 '好身材'

作為智能手機的 '臉面' , 人機交互的窗口, 手機屏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如今, 搭載柔性屏已成為智能手機發展的大勢所趨.

與傳統的液晶顯示屏相比, OLED (有機發光二極體) 屏具有廣視角, 低耗電, 高對比, 高反應速率, 色彩豔麗等諸多優勢, 此外, 其還具有厚度薄和可彎曲等特點. 目前, 利用該特性製作的曲面屏, 摺疊屏等柔性屏手機正在進一步研發過程中.

2013年, 三星公司率先推出了全球首款曲面屏手機Galaxy Round, 其採用了一塊往裡微微凹陷的屏幕, 整機也被設計成凹陷造型. 2015年, 三星公司在曲面屏手機上繼續發力, 推出的三星S6 Edge一度提升了整個智能手機行業的 '顏值' , vivo, 華為, 小米等國內手機廠商也開始紛紛入局.

另外, '黑科技' 加身的摺疊屏手機已走入現實: 有消息透露, 三星公司將於2018年初正式發布科幻感十足的摺疊屏手機Galaxy X. 中興通訊已於2017年在美國紐約正式發布了摺疊智能手機中興天機Axon M, 該機配備兩塊屏幕, 並同時擁有兩種形態: 普通形態時兩塊屏幕獨立運作, 展開後會得到一塊大屏幕.

在柔性屏領域, 三星公司可謂獨佔鰲頭. 從2007年至2017年, 三星公司在該領域的屏幕累計產量已經突破10億, 在目前智能手機市場份額中的佔比達39%. 開拓市場必然少不了專利之爭, 早在2012年, 三星公司就與LG公司展開了一場專利較量, LG公司先是起訴三星公司的5款產品包括Galaxy S系列智能手機和Galaxy Tab平板電腦侵犯了自己的OLED專利; 接著, 三星公司又對LG公司提起訴訟, 要求法院判決後者圍繞OLED面板技術的7件專利權無效. 最終, 在曆時11個月後, 雙方握手言和.

柔性屏產業鏈分為上遊原材料, 中遊面板和模組組裝以及下遊顯示應用, 其中上遊的材料製造是產業鏈技術的核心, 存在較高的專利壁壘, 相關技術主要掌握在日韓企業手中. 目前, 相關企業都在加快OLED技術的專利布局. 截至2016年底, 全球在OLED領域的相關專利申請已達8.6萬餘件, 專利申請量排名前15位的專利申請人中包括了11家日本企業, 2家韓國企業, 2家中國企業. 日本企業佔據絕對優勢, 韓國的兩家企業三星公司及LG公司佔據排行榜的前兩名, 申請量分別為8300餘件和5200餘件. 而我國只有海洋王和京東方兩家企業入榜, 分別排在第4名和第14名, 這顯示出我國企業正在加大該領域的技術研發, 但與日韓企業相比仍有一定差距.

點評

儘管我國OLED產業起步較晚, 產業鏈尚不完善, 上遊環節比較薄弱, 但目前國內企業正在加快技術追趕的步伐, 如京東方柔性屏即將實現量產, 華星光電, 天馬微電子等國內企業也在加強產能建設. 面對柔性屏發展的大好機遇, 國內相關企業在突破技術壁壘, 加強產能建設的同時, 切莫忽視了專利布局, 應手握專利爭取更多市場競爭的砝碼. (智慧財產權報 記者 陳婕)

5G標準: 提早備 '糧草'

5G技術還未實現商用, 相關企業的專利許可費就已提前出爐. 2017年, 瑞典通信巨頭愛立信公布了其5G專利許可費標準, 這是通信領域首次公開5G專利許可費. 目前, 全球各大通信廠商都在共同推進下一代通信技術標準的形成, 預計5G的正式商用將於2020年左右實現.

據了解, 對於高端手持設備, 愛立信的5G專利許可費設定為每部5美元; 對於低端手持設備, 專利許可費最低低至每部2.5美元. '我們希望通過公開設定合理的價格, 以給其他專利的持有人和企業提供參考. ' 愛立信相關負責人表示, 這一專利許可價格的設定主要考慮兩方面的因素: 一方面是愛立信遵循了FRAND條款 (公平, 合理, 無歧視) ; 另一方面是考慮愛立信作為標準必要專利開發者之一的身份.

此消息一出, 引起業內的廣泛關注. 不少人在問, 4G網路方興未艾, 現在就制定5G技術的專利許可費率, 是不是太早了? 業內專家認為, 事實上, 並非為時尚早. 專利許可談判一般需要較長時間, 雖然5G到2020年左右才會實現商用, 但相關通信企業都要提前和各大手機廠商進行專利許可談判. 談判前, 通信企業自然要制定一套較為完善的方案.

如今, 在5G技術標準制定過程中, 相應的技術方案正在逐步成型. 華為, 中興通訊等企業積极參与5G國際技術標準制定的消息頻現, 更是展示了我國通信企業的技術實力. 此外, 高通, 蘋果等企業也都在紛紛布局5G領域, 試圖在新一代移動通信技術上搶佔市場先機, 各企業相關的專利布局也都在穩步推進.

值得注意的是, 愛立信在此次公布的方案中, 設定了固定的專利許可費, 這不同於以往以整機售價為基礎的許可費率模式. 據悉, 此前愛立信在3G專利上收取的許可費標準就是整機價格的1%.

專家認為, 如今, 愛立信推出按照固定價格收取許可費的方案, 對於相應手機廠商而言, 其可接受度或許會相對更高, 也有利於愛立信儘快與相關廠商達成專利許可合作. 當然, 每家廠商偏好的專利許可費率模式可能略有不同, 愛立信此次拋出的固定費率模式, 勢必會對其他掌握5G相關標準必要專利的廠商產生一些影響. 但是, 由於各家企業的技術在5G相關標準中所佔比重不同, 最終收取的費用還需看相關廠商各自的議價能力.

雖然, 愛立信早前在印度對小米進行了專利 '圍堵' , 但目前來看, 針對5G專利許可方案, 愛立信主要針對的目標應該是蘋果, 三星等大型企業. 5G時代近在眼前, 未來, 我國相關企業還需及早部署5G發展策略, 規避專利風險.

點評

目前來看, 愛立信此次公布的專利許可費並不高, 且按固定價格收取專利許可費的方案有利於其與設備廠商更快達成合作. 隨著國外企業對中國手機廠商的專利許可 '野心' 不斷加大, 我國相關企業還需早做準備, 降低專利風險. (智慧財產權報 記者 李俊霖)

'雙通' 併購: 結局尚難定

2017年, 沸沸揚揚的博通併購高通案引得各界廣泛關注. 2017年11月, 博通向高通發出收購要約, 以每股70美元的價格收購高通, 每股將包括60美元現金和10美元博通Broadcom股票. 此外, 交易還將包括博通願意繼續完成高通斥資380億美元收購恩智浦半導體 (NXP Semiconductors) 的交易. 隨後, 高通拒絕了博通的收購請求. 高通對外宣布, 博通發出的收購提議嚴重低估了高通的價值, 其董事會成員一致拒絕了博通單方面的收購提議. 不過, 博通並不死心, 表示 '收購要約仍然有效' .

據了解, 創立於1991年的博通是全球領先的有線和無線通信半導體公司, 擁有2600多項美國專利和1200多項其他國家專利, 還有超過7450項專利申請, 能夠解決語音, 視頻, 數據和多媒體的有線和無線傳輸, 年收入超過25億美元. 創立於1985年的高通也同樣實力雄厚, 作為全球最大的手機晶片廠商之一, 高通公布了大量3G和4G移動通信相關專利. 據報道, 高通擁有超過3900項CDMA及相關技術的美國專利和專利申請, 已經向全球逾130家電信設備製造商發放了CDMA專利許可.

高通的明確拒絕, 基本吻合了此前很多業界專家的猜測. 大連理工大學智慧財產權學院院長陶鑫良表示, 考慮到高通在半導體晶片領域內幾乎 '一統天下' 的情況, 再加上博通本身在該領域內也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兩者合一, 極易造成明顯的經營者過度集中的事實, 並容易產生濫用市場支配地位的違法壟斷現象. 根據美國或者其他國家關於預防, 管制和禁止經營者過度集中的反壟斷規範, 博通此番意欲收購高通的目標, 很可能 '胎死腹中' , 或者棄於中途, 成功的機率較小.

事實上, 業界一直擔心的就是此次併購可能會對晶片產業帶來巨大影響. 專家認為, 如果博通鍥而不捨, 最終成功收購了高通, 則不但在通信半導體晶片市場上造成 '新博通' 的壓倒性壟斷優勢, 而且在支撐通信半導體晶片產業及其市場的智慧財產權高地上, 成就了 '新博通' 的絕對制高點和威懾力, 將會對國際通信晶片產業的競爭格局產生 '新博通' 一家獨大的非競爭形勢和局面. 我國手機企業對通信半導體晶片的巨大需求, 也將從原來主要受制於高通, 進而轉變為主要受制於已經更為集中, 更顯優勢因而可能更趨壟斷的 '新博通' .

點評

雖然此次高通明確拒絕了博通的企業併購要約, 但博通很可能採取其他措施尋求收購空間, 因此對於雙方來說這可能將會是一個長期的博弈過程. 筆者認為, 中國通信企業還是應按照既定政策大力發展晶片技術, 加強技術研發, 積聚專利實力, 畢竟依靠外來資源供給的情況不能長久. (智慧財產權報 記者 李俊霖)

空調大戰: '抱團' 走四方

2017年, 空調市場可謂紛爭不斷, 先是格力電器先後對奧克斯空調, 廣東美的提起專利訴訟, 隨後格力電器又以專利侵權為由, 再次將奧克斯空調與廣州晶東貿易有限公司起訴至廣州智慧財產權法院, 並索賠4000萬元.

近年來, 空調領域的快速發展, 引得國內眾多企業相互廝殺. 對此, 中國政法大學智慧財產權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李俊慧表示, 一方面是由於我國家電行業正面臨技術的革新與轉型升級, 業界都在打造各種智能產品, 突出 '互聯網+' 特點, 高額專利索賠不乏有秀 '專利肌肉' 的因素, 通過訴訟向外界展示自身的技術研發實力; 另一方面, 隨著國內智慧財產權保護環境的持續改善, 業界不斷呼籲提

2016 GoodChinaBrand | ICP: 12011751 | China Expor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