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展】高通天价罚款已陆续汇入台湾, 盼1月21日前缴清;

1, 高通天价罚款已陆续汇入台湾, 盼1月21日前缴清; 2, 安卓不许模仿 苹果给刘海申请专利; 3, 你知道吗? 苹果正在研发具备近眼显示功能的AR/VR眼镜; 4, 专利·回眸——2017大盘点; 5, 专利流氓不好惹! 任天堂上诉失败被判需赔偿1千万美元;

集微网推出集成电路微信公共号: '天天IC' , 重大新闻即时发布, 天天IC, 天天集微网, 积微成著! 复制 laoyaoic 微信公共号搜索添加关注.

1, 高通天价罚款已陆续汇入台湾, 盼1月21日前缴清;

集微网消息, 继2017年高通遭台湾公平会重罚新台币234亿元 (约合人民币50亿元) 后, 提出展延缴纳, 申请停止执行, 行政诉讼等多项救济措施. 最新台媒消息显示, 台湾公平会表示, 高通已陆续把资金汇入台湾, 若智慧财产法院未裁定停止执行, 高通须在1月21日缴清罚锾.

报道指出, 公平交易委员会副主委彭绍瑾接受采访时表示, 公平会去年10月11日宣布重罚高通后, 10月23日处分书送达高通, 依规定, 受罚机构若不服, 可在两个月内提起行政诉讼.

然而, 高通收到处分书后, 于去年11月初向公平会申请罚款延时缴纳, 公平会考量外资大额汇款须先向中央银行专案申请, 且高通内部有一定的作业程序, 准许高通罚锾缴纳展延至今年1月21日.

公平会指出, 高通在向公平会申请罚款延时缴纳的同时, 也于2017年11月10日向智慧财产法院申请停止执行罚款缴纳, 智慧财产法院于12月11日开庭双方答辩.

值得注意的是, 彭绍瑾指出, 高通赶在最后期限, 于去年12月22日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第一次开庭通常是准备程序, 需要比较长的时间, 公平会迄今尚未收到法院传票或起诉状缮本.

2, 安卓不许模仿 苹果给刘海申请专利;

集微网消息, (罗明/文) 安卓模仿苹果, 苹果模仿诺基亚, 仿佛成了智能手机界的共识, 诺基亚好几年就用上的无线充电, 苹果去年才用上, 苹果用了一年的指纹识别, 安卓第二年才用上, 苹果家的iPhone X用上了刘海, 按照模仿定律看, 今年安卓们有望用上苹果的刘海, 然而苹果却对安卓们说 '不' 了.

图片来源: 苹果官网

据美国专利商标局公布的新专利显示, 苹果已经拿到了 iPhone X 的外形专利, 也就说其他厂商如果拿出同样带有刘海的全面屏手机, 都是侵犯了苹果的专利.

图片来源: 科技九州君微博

苹果挥舞着专利的大棒禁止安卓们模仿自己独有的刘海, 这可急坏了手机厂商, 这时身为 '国际大厂' 之一的绿厂OPPO站了出来, 亮出了自己的专利大棒.

一张由OPPO公司所申请的专利现身网络, 从专利文件来看, OPPO此次申请的是与苹果iPhone X显示屏类似的异形屏. 也就是说今后, OPPO也很有可能步苹果的 '后尘' , 为手机采用这一设计.

图片来源: 段锐微博

目前尚不清楚苹果的美式刘海专利能否在中国通用, 如果不通用的话, 其他厂商可能会效仿OPPO去其他国家申请刘海外形专利, 到时候你拿着手机可能会问别人 '请问你的刘海是美式的还是中式的' , 只见另外一个人回答: '都不是, 是德式的' , 那画面别提有多喜感了.

3, 你知道吗? 苹果正在研发具备近眼显示功能的AR/VR眼镜;

集微网综合报道, 欧洲专利局公布了苹果的最新专利申请, 该专利透露了苹果团队正在研发具备近眼显示(near-eye display)功能的AR和虚拟现实(VR)眼镜.

据专利文件显示, 苹果的近眼显示器可在使用者的眼镜上近距离显示影像, 显示器可能是 LCD 面板, 也可用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面板, 眼镜两边各具备一组光学系统, 内建处理器, 数字信号处理器, 基频组件, 特殊应用芯片(ASIC), 闪存等.

据外媒报道称, 研发这个计划的团队, 可能有 6 名主要工程师, 主要是苹果自己组建的团队. 此外, 苹果在 2015 年收购了德国新创企业 Metaio, 正是看中这家企业研发的 AR 技术. 可见这次的眼镜也是由这家公司研发.

实际上, 苹果一直在积极布局 AR 眼镜. 据《金融时报》先前报道, 苹果测试多款具备 AR 功能的智能眼镜原型样品, 苹果在计算机视觉(computer vision)技术, 可支撑 AR 和自主系统(autonomous systems)的发展.

2017 年 10 月, 库克表示 AR 眼镜在开发上存在难度, 目前尚不成熟. 他说: '但我可以告诉你, 今天不存在能够以高品质方式实现它的技术. 所需的显示技术…这存在巨大的挑战. 视场, 显示器本身的质量尚不成熟. '

然而, 苹果显然在努力研发可行的高科技眼戴设备. 另外, 尽管库克正在淡化苹果在开发AR眼镜的热度, 但他曾明确表示苹果不是那种 '大说特说自己所研发的内容的企业' .

4, 专利·回眸——2017大盘点;

不知不觉中走过2017年, 回眸望去, 这一路专利 '风景旖旎' : 人工智能, 区块链, 智能汽车, 柔性屏等创新技术凭专利加身发展得欣欣向荣; 空调大战, 5G标准, '双通' 合并均因涉及专利频频惹人侧目; 专利资产证券化, 国防专利 '军转民' , 重拳整治 '黑代理' , 相关政府部门政策频出, 促进专利事业发展.

2018年伊始, 本刊推出特别策划, 回顾2017年专利领域的热门话题, 希望能带给读者思考和启发.

人工智能: 迎来大发展

如今, 人们生活中的很多产品都被冠以 '智能' 头衔, 如智能家居, 智能可穿戴产品. 产业界, 国内外科技巨头纷纷布局人工智能, 初创企业更是遍地开花, 都希望借这股东风, 在人工智能与各细分领域结合的行业里有所作为.

人工智能不是一个行业, 而是人类通过技术发展进入的一个全新世界, 届时, 一家企业独大的可能性较小, 各界一起创建一个生态应是必然结果. 比如, 谷歌的优势在于数据的信息化整合, 英特尔更侧重于模块化解决方案. 这些各有侧重的企业, 要想在人工智能领域获得突破, 就必须拓展自己的业务领域.

我国人工智能的发展得益于互联网行业的发展, 尤其在电商, 移动支付等领域的发展走在了世界的前端. 需要注意的是, 人工智能以大数据和算法为基础, 而我国大数据的水平, 数据存储量仍落后于欧美等国家, 我国数据库的结构水平和管理能力与国外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人工智能的底层基础技术也大多掌握在国外企业手中.

尽管国外企业在人工智能领域占据了核心技术优势, 但得益于巨大的市场, 我国的企业和产品在实际应用端获得了快速发展. 目前, 语音交互, 图像识别就是我国人工智能发展较快的两个技术领域.

人工智能技术本身如同安卓系统一样, 采取了开源的策略. 业内专家认为, 这些底层的基础技术一般都掌握在行业巨头手中, 相关专利数量并不会出现大幅波动. 但当人工智能获得实际应用后, 相关专利申请数量将会出现海量增长. 例如, 当人工智能与教育, 医疗, 娱乐, 出行, 家居等不同产业相结合, 当不同的算法组合在一起, 产生新的技术效果, 人工智能应用方面的专利数量将会出现爆发式增长.

人工智能的全面发展, 给走在世界科技前沿的企业, 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市场调查公司CB Insights的报告显示, 2011年至2016年, 近140家人工智能初创公司被收购, 2017年第一季度, 兼并和收购案例便超过30起, 为2016年同期的两倍. 其中, 谷歌在人工智能收购交易中表现得最为活跃, 此外, 微软, 亚马逊等公司在人工智能方面的专利申请竞争激烈.

对此, 专家表示, 科技巨头为抢夺人才, 拓展业务领域, 布局业务生态, 对人工智能企业进行收购是必然选择. 我国人工智能领域的初创企业在搭乘这场技术革命的快车时, 还需做好专利布局, '全副武装' 迎接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

点评

很多创业者常说: '我们市场经营得不太好, 专利就先等一等吧. ' 事实上, 这是典型的策略错误. 一家科技企业最重要的价值体现在其核心技术和专利上, 在人工智能领域, 不重视专利布局无异于 '裸奔' . 我国该领域相关企业还需做好专利布局, 跟上全球人工智能发展的潮流. (知识产权报 记者 陈婕)

智能汽车: 构建新生态

2017年, 4台阿尔法巴智能驾驶公交车在深圳开放道路上进行试运行, 引发了广泛关注, 一时间, 自动驾驶技术再次成为热议的焦点. 事实上, 近年来, 发展智能汽车已成为全球汽车产业的共识, 智能汽车全球专利申请总量正快速增加, 不少车企在自动驾驶领域技术积累深厚, 很多科技巨头和互联网企业也以车联技术切入产业.

在智能汽车技术方面, 自动驾驶技术和车联技术是两大主要技术分支. 近年来, 智能汽车全球专利申请总量呈现平稳上升趋势, 自2011年起进入高速发展期, 中国与全球发展趋势基本一致, 但增速稍慢. 从区域看, 中, 美, 日, 德, 韩是全球智能汽车的主要技术来源国, 也是智能汽车专利布局的重点区域.

作为智能汽车领域当之无愧的老大, 谷歌早就展开了专利部署. 一方面, 谷歌采取了专利均衡布局的策略, 专利涉及的技术广泛, 既有路径规划指引, 定位技术, 位置服务, 咨询服务等车联技术, 也有障碍物检测, 驾驶模式切换, 车道检测等自动驾驶技术, 已形成严密的核心和外围专利布局. 另一方面, 谷歌还采取了借力布局策略, 不仅基于自身在第三代无人驾驶技术方面的专利实力, 与产业链上下游进行多层次合作, 强化自己的自动驾驶技术, 还与奥迪, 通用, 本田, 现代, 博世以及英伟达共同组建了开放汽车联盟. 此外, 谷歌还积极开展以 'Android Auto' 车载系统为载体, 地图数据为核心的车联网发展路线横向合作.

据了解, 目前, 我国自动驾驶领域的技术研发主要集中在 '稳定, 线路保持, 巡航' '不同类车辆联合控制' '路况车况检测' 等方面, 奇瑞汽车, 浙江吉利控股, 吉林大学, 百度, 北汽福田的专利申请量名列前茅. 在车联网方面, 技术研发热点主要集中在交通控制, 程序控制, 导航, 数字信息传输设备等方面, 其中东南大学, 奇瑞汽车, 国家电网, 长安汽车, 中国科学院的专利申请量名列前茅.

国内很多传统汽车巨头依托多年积聚的专利优势, 还展开了各种形式的专利运营. 除了经常采用的专利许可外, 近年来汽车行业专利并购活跃, 很多车企花费巨额资金进行企业并购, 实际则是剑指对方的专利. 另外, 组建和加入专利基金或专利联盟, 开放专利等, 也是不少汽车巨头的专利运营新选择.

业内专家认为, 目前, 汽车制造产业链正由纵向单一结构, 变为网状协同创新. 传统车企在自动驾驶技术领域积累深厚, 互联网企业以车联技术切入产业, 爆发力强, 智能汽车产业生态正在构建. 整车厂商依托数据积累和渠道优势, 仍占据主导地位, 但同时, 互联网企业正在加速重构产业生态, 成为新的产业主导.

点评

发展汽车产业, 做好专利布局, 灵活运用专利至关重要. 面对汽车产业生态和竞争格局的重构, 我国相关车企还需抢占专利高地, 将创新成果专利化, 专利权利组合化, 专利布局杠杆化. 通过在智能汽车产业技术关键节点上精准部署专利, 企业可以进行专利控制, 进而控制技术链, 并最终实现控制产业链的杠杆化效应. (知识产权报 记者 陈婕)

区块链: 各方忙 '圈地'

前几年, 听说过区块链技术的人不多, 能够理解其与比特币等数字加密货币关系的人更是少之又少. 但是到了2017年, 区块链技术从幕后走到台前, 成为席卷互联网的一股技术浪潮, 引起了政府部门, 金融机构和互联网企业的广泛关注.

2017年, 中国人民银行正式成立数字货币研究院, 积极探索区块链技术; 中国区块链应用研究中心 (上海) 正式揭牌成立, 加速推动区块链技术在国内的实际应用与发展; 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首个区块链标准《区块链参考架构》; 腾讯公司发布区块链白皮书, 旨在打造区块链共赢生态. 区块链技术之所以如此风靡, 得益于其具有的分布式高冗余存储, 时序数据且不可篡改和伪造, 去中心化信用等特点.

有专家指出, 随着越来越多的初创公司和金融机构开始测试区块链技术的商业化应用, 专利逐渐成为一个必须考虑的问题.

根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知识产权中心 (下称信通院) 最新研究成果显示, 近几年, 国内外众多投资项目都在关注区块链技术领域, 区块链专利申请持续快速增长, 截至2017年8月, 全球区块链发明专利申请和实用新型专利申请累计已达1200余件, 合并同族专利后为995项, 主要申请人集中在美国, 中国, 日本等. 业内普遍认为, 涉及区块链技术的专利申请在今后还会呈现持续快速增长趋势.

与此同时, 随着区块链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专利申请的持续累积, 国内外创新主体开始尝试将该技术应用到不同场景, 与票据交易, 私募股权交易等金融领域以及物联网, 电子政务等非金融领域有机结合.

随着区块链应用场景的不断拓展, 产业链的多方介入, 专利储备的持续累积, 不可避免地将会导致市场竞争加剧. 专家认为, 根据现有专利布局趋势和市场发展来看, 中国和美国都是潜在的区块链专利诉讼高发地. 对此, 专家提醒, 区块链领域的开源技术并不意味着不需要专利保护, 目前已有不少主导开源的公司一边积极推进开源, 一边提交大量区块链专利申请, 中国相关企业也应尽早布局区块链专利, 以便在今后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 (知识产权报 记者 胡姝阳)

点评

近年来, 区块链技术火热发展, 逐渐成为金融等领域主流的创新技术, 围绕该技术的物联网, 智慧医疗等一系列应用探索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 目前, 越来越多的企业和个人开始提交区块链相关专利申请, 不少企业巨头也在区块链场景应用方面跑马圈地. 在这种情况下, 我国创新主体还需进一步增强知识产权风险防范意识, 谨防陷入专利纠纷. (知识产权报 记者 胡姝阳)

柔性屏: 打造 '好身材'

作为智能手机的 '脸面' , 人机交互的窗口, 手机屏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如今, 搭载柔性屏已成为智能手机发展的大势所趋.

与传统的液晶显示屏相比, OLED (有机发光二极管) 屏具有广视角, 低耗电, 高对比, 高反应速率, 色彩艳丽等诸多优势, 此外, 其还具有厚度薄和可弯曲等特点. 目前, 利用该特性制作的曲面屏, 折叠屏等柔性屏手机正在进一步研发过程中.

2013年, 三星公司率先推出了全球首款曲面屏手机Galaxy Round, 其采用了一块往里微微凹陷的屏幕, 整机也被设计成凹陷造型. 2015年, 三星公司在曲面屏手机上继续发力, 推出的三星S6 Edge一度提升了整个智能手机行业的 '颜值' , vivo, 华为, 小米等国内手机厂商也开始纷纷入局.

另外, '黑科技' 加身的折叠屏手机已走入现实: 有消息透露, 三星公司将于2018年初正式发布科幻感十足的折叠屏手机Galaxy X. 中兴通讯已于2017年在美国纽约正式发布了折叠智能手机中兴天机Axon M, 该机配备两块屏幕, 并同时拥有两种形态: 普通形态时两块屏幕独立运作, 展开后会得到一块大屏幕.

在柔性屏领域, 三星公司可谓独占鳌头. 从2007年至2017年, 三星公司在该领域的屏幕累计产量已经突破10亿, 在目前智能手机市场份额中的占比达39%. 开拓市场必然少不了专利之争, 早在2012年, 三星公司就与LG公司展开了一场专利较量, LG公司先是起诉三星公司的5款产品包括Galaxy S系列智能手机和Galaxy Tab平板电脑侵犯了自己的OLED专利; 接着, 三星公司又对LG公司提起诉讼, 要求法院判决后者围绕OLED面板技术的7件专利权无效. 最终, 在历时11个月后, 双方握手言和.

柔性屏产业链分为上游原材料, 中游面板和模组组装以及下游显示应用, 其中上游的材料制造是产业链技术的核心, 存在较高的专利壁垒, 相关技术主要掌握在日韩企业手中. 目前, 相关企业都在加快OLED技术的专利布局. 截至2016年底, 全球在OLED领域的相关专利申请已达8.6万余件, 专利申请量排名前15位的专利申请人中包括了11家日本企业, 2家韩国企业, 2家中国企业. 日本企业占据绝对优势, 韩国的两家企业三星公司及LG公司占据排行榜的前两名, 申请量分别为8300余件和5200余件. 而我国只有海洋王和京东方两家企业入榜, 分别排在第4名和第14名, 这显示出我国企业正在加大该领域的技术研发, 但与日韩企业相比仍有一定差距.

点评

尽管我国OLED产业起步较晚, 产业链尚不完善, 上游环节比较薄弱, 但目前国内企业正在加快技术追赶的步伐, 如京东方柔性屏即将实现量产, 华星光电, 天马微电子等国内企业也在加强产能建设. 面对柔性屏发展的大好机遇, 国内相关企业在突破技术壁垒, 加强产能建设的同时, 切莫忽视了专利布局, 应手握专利争取更多市场竞争的砝码. (知识产权报 记者 陈婕)

5G标准: 提早备 '粮草'

5G技术还未实现商用, 相关企业的专利许可费就已提前出炉. 2017年, 瑞典通信巨头爱立信公布了其5G专利许可费标准, 这是通信领域首次公开5G专利许可费. 目前, 全球各大通信厂商都在共同推进下一代通信技术标准的形成, 预计5G的正式商用将于2020年左右实现.

据了解, 对于高端手持设备, 爱立信的5G专利许可费设定为每部5美元; 对于低端手持设备, 专利许可费最低低至每部2.5美元. '我们希望通过公开设定合理的价格, 以给其他专利的持有人和企业提供参考. ' 爱立信相关负责人表示, 这一专利许可价格的设定主要考虑两方面的因素: 一方面是爱立信遵循了FRAND条款 (公平, 合理, 无歧视) ; 另一方面是考虑爱立信作为标准必要专利开发者之一的身份.

此消息一出, 引起业内的广泛关注. 不少人在问, 4G网络方兴未艾, 现在就制定5G技术的专利许可费率, 是不是太早了? 业内专家认为, 事实上, 并非为时尚早. 专利许可谈判一般需要较长时间, 虽然5G到2020年左右才会实现商用, 但相关通信企业都要提前和各大手机厂商进行专利许可谈判. 谈判前, 通信企业自然要制定一套较为完善的方案.

如今, 在5G技术标准制定过程中, 相应的技术方案正在逐步成型. 华为, 中兴通讯等企业积极参与5G国际技术标准制定的消息频现, 更是展示了我国通信企业的技术实力. 此外, 高通, 苹果等企业也都在纷纷布局5G领域, 试图在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上抢占市场先机, 各企业相关的专利布局也都在稳步推进.

值得注意的是, 爱立信在此次公布的方案中, 设定了固定的专利许可费, 这不同于以往以整机售价为基础的许可费率模式. 据悉, 此前爱立信在3G专利上收取的许可费标准就是整机价格的1%.

专家认为, 如今, 爱立信推出按照固定价格收取许可费的方案, 对于相应手机厂商而言, 其可接受度或许会相对更高, 也有利于爱立信尽快与相关厂商达成专利许可合作. 当然, 每家厂商偏好的专利许可费率模式可能略有不同, 爱立信此次抛出的固定费率模式, 势必会对其他掌握5G相关标准必要专利的厂商产生一些影响. 但是, 由于各家企业的技术在5G相关标准中所占比重不同, 最终收取的费用还需看相关厂商各自的议价能力.

虽然, 爱立信早前在印度对小米进行了专利 '围堵' , 但目前来看, 针对5G专利许可方案, 爱立信主要针对的目标应该是苹果, 三星等大型企业. 5G时代近在眼前, 未来, 我国相关企业还需及早部署5G发展策略, 规避专利风险.

点评

目前来看, 爱立信此次公布的专利许可费并不高, 且按固定价格收取专利许可费的方案有利于其与设备厂商更快达成合作. 随着国外企业对中国手机厂商的专利许可 '野心' 不断加大, 我国相关企业还需早做准备, 降低专利风险. (知识产权报 记者 李俊霖)

'双通' 并购: 结局尚难定

2017年, 沸沸扬扬的博通并购高通案引得各界广泛关注. 2017年11月, 博通向高通发出收购要约, 以每股70美元的价格收购高通, 每股将包括60美元现金和10美元博通Broadcom股票. 此外, 交易还将包括博通愿意继续完成高通斥资380亿美元收购恩智浦半导体 (NXP Semiconductors) 的交易. 随后, 高通拒绝了博通的收购请求. 高通对外宣布, 博通发出的收购提议严重低估了高通的价值, 其董事会成员一致拒绝了博通单方面的收购提议. 不过, 博通并不死心, 表示 '收购要约仍然有效' .

据了解, 创立于1991年的博通是全球领先的有线和无线通信半导体公司, 拥有2600多项美国专利和1200多项其他国家专利, 还有超过7450项专利申请, 能够解决语音, 视频, 数据和多媒体的有线和无线传输, 年收入超过25亿美元. 创立于1985年的高通也同样实力雄厚, 作为全球最大的手机芯片厂商之一, 高通公布了大量3G和4G移动通信相关专利. 据报道, 高通拥有超过3900项CDMA及相关技术的美国专利和专利申请, 已经向全球逾130家电信设备制造商发放了CDMA专利许可.

高通的明确拒绝, 基本吻合了此前很多业界专家的猜测. 大连理工大学知识产权学院院长陶鑫良表示, 考虑到高通在半导体芯片领域内几乎 '一统天下' 的情况, 再加上博通本身在该领域内也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两者合一, 极易造成明显的经营者过度集中的事实, 并容易产生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违法垄断现象. 根据美国或者其他国家关于预防, 管制和禁止经营者过度集中的反垄断规范, 博通此番意欲收购高通的目标, 很可能 '胎死腹中' , 或者弃于中途, 成功的概率较小.

事实上, 业界一直担心的就是此次并购可能会对芯片产业带来巨大影响. 专家认为, 如果博通锲而不舍, 最终成功收购了高通, 则不但在通信半导体芯片市场上造成 '新博通' 的压倒性垄断优势, 而且在支撑通信半导体芯片产业及其市场的知识产权高地上, 成就了 '新博通' 的绝对制高点和威慑力, 将会对国际通信芯片产业的竞争格局产生 '新博通' 一家独大的非竞争形势和局面. 我国手机企业对通信半导体芯片的巨大需求, 也将从原来主要受制于高通, 进而转变为主要受制于已经更为集中, 更显优势因而可能更趋垄断的 '新博通' .

点评

虽然此次高通明确拒绝了博通的企业并购要约, 但博通很可能采取其他措施寻求收购空间, 因此对于双方来说这可能将会是一个长期的博弈过程. 笔者认为, 中国通信企业还是应按照既定政策大力发展芯片技术, 加强技术研发, 积聚专利实力, 毕竟依靠外来资源供给的情况不能长久. (知识产权报 记者 李俊霖)

空调大战: '抱团' 走四方

2017年, 空调市场可谓纷争不断, 先是格力电器先后对奥克斯空调, 广东美的提起专利诉讼, 随后格力电器又以专利侵权为由, 再次将奥克斯空调与广州晶东贸易有限公司起诉至广州知识产权法院, 并索赔4000万元.

近年来, 空调领域的快速发展, 引得国内众多企业相互厮杀. 对此, 中国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李俊慧表示, 一方面是由于我国家电行业正面临技术的革新与转型升级, 业界都在打造各种智能产品, 突出 '互联网+' 特点, 高额专利索赔不乏有秀 '专利肌肉' 的因素, 通过诉讼向外界展示自身的技术研发实力; 另一方面, 随着国内知识产权保护环境的持续改善, 业界不断呼吁提

2016 GoodChinaBrand | ICP: 12011751 | China Expor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