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旗IPO申請再度被否, 小米入股竟成失敗原因之一;

1, 龍旗IPO申請再度被否, 小米入股竟成失敗原因之一; 2, 集邦看衰今年智能手機市場 華為想達成2億台目標有點難; 3, 華為成功進軍美國市場需跨過這三道坎兒; 4, 傳常程將全權負責聯想智能終端業務 ZUK複活有望? 5, 深陷資金困局的酷派, 2018 年靠什麼翻身? ; 6, vivo新機 X20Plus UD 曝光! 或是全球首款屏內指紋手機; 7, 消費者手機品牌忠誠度排行榜 華為榮登榜首;

集微網推出整合電路微信公共號: '天天IC' , 重大新聞即時發布, 天天IC, 天天集微網, 積微成著! 複製 laoyaoic 微信公共號搜索添加關注.

1, 龍旗IPO申請再度被否, 小米入股竟成失敗原因之一;

(集微網/文標) 國內ODM廠商龍旗科技IPO再度折戟. 今天 (1月3日) , 證監會發審委過會審核2018年首批IPO上會的企業, 其中就包括助力小米, 魅族等手機品牌崛起的上海龍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據集微網從證監會官網最新獲悉, 龍旗科技IPO過會被否.

對於龍旗科技IPO被否的原因, 證監會反饋意見稱, 涉及龍旗科技新加坡公司分拆上市; 報告期內關聯交易較多, 客戶小米為公司股東的關聯方; 毛利偏低以及客戶違約等原因否決.

過去幾年, 隨著手機品牌廠商之間競爭不斷加劇和智能手機的演變, 對ODM公司產品的研發設計, 技術創新, 產品質量都提出更高的要求, 國內ODM廠商聞泰科技, 龍旗科技, 天瓏移動, 德景電子等紛紛籌划上市之路, 藉助資本力量推動ODM廠商向前發展; 但ODM廠商因業績驅動集中和關聯方等因素, 上市之路往往一波三折.

二度被否, 毛利低於行業平均水平

作為移動終端設備設計製造服務商, 龍旗科技提供移動終端設備設計方案和生產服務, 產品包括智能及非智能移動終端設備, 具體包括無線網卡, 功能手機, 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

據龍旗科技IPO招股書顯示, 本次IPO擬募集資金4.27億元, 主要用於年產智能手機400萬台及平板電腦100萬台產業化項目, 研發中心建設項目, 境外營銷網路建設項目, 資訊化管理系統建設項目.

龍旗科技表示, 公司本次發行募集資金投資項目是依據公司發展戰略制定的, 募集資金投資項目的實施有利於進一步擴大服務規模, 降低運營成本, 提高研發實力, 提升公司核心競爭力, 對開拓新市場和抵禦市場風險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但在證監會2018年首批IPO上會的企業審核中, 龍旗科技IPO過會已經被否, 擬募資的項目也便戛然而止.

事實上, 早在2015年, 龍旗科技IPO過會就曾被否, 那麼龍旗科技IPO再度折戟, 會有哪些原因?

招股書披露, 報告期內, 2014-2016年及2017年1-6月份, 龍旗科技實現營業收入68.94億元, 81.57億元, 83.45億元和34.84億元, 同期淨利潤為1.68億元, 1.68億元, 1.38億元和2511.95萬元, 其中2016年淨利潤下滑了17.85%.

數據還顯示, 2014-2016年及2017年1-6月份, 龍旗科技的毛利率分別為6.48%, 6.53%, 6.35%和7.57%, 在同行業可比公司中很差. 據了解, 龍旗科技同行業可比公司毛利率平均值分別為12.7%, 11.55%, 14.5%和13.19%, 其中天瓏移動分別為18.75%, 18.5%, 25.41%和24.75%.

值得注意的是, 2014-2016年末及2017年6月底, 公司存貨賬麵價值分別為5.83億元, 6.26億元, 5.44億元和5.92億元; 報告期內, 龍旗科技出現了五筆訂單無法履行的情形, 涉及損益金額分別為9.5萬美元, 127.98萬元, 189.24萬元, 7.78萬元及113.6萬元.

一直以來, 龍旗科技的營收驅動主要是靠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業務, 不過, 在報告期內, 智能手機業務營收佔比在持續下滑, 平板電腦業務佔比也出現下滑的態勢.

證監會在反饋意見還稱, IPO被否還涉及到龍旗科技新加坡公司分拆上市, 龍旗科技前身龍旗有限於2004年8月搭建新加坡上市的紅籌架構, 後於2005年5月通過龍旗控股實現新加坡上市, 2014年9月, 龍旗控股通過股權轉讓間接地將龍旗有限自龍旗控股剝離.

小米系持股20%, 矛頭指向小米關聯方交易

2015年小米系入股龍旗科技, 持股比例達20%, 小米系入股後, 同龍旗科技之間的關聯交易持續上升, 2017年1-6月營收佔比更是達到12.20%, 為龍旗科技第二大客戶.

公開資料顯示, 在股權方面, 崑山龍旗投資管理中心 (有限合夥) 持有公司股份120,960,000股, 佔總股本的比例為33.60%; 崑山龍飛投資管理中心持股4,464,00萬股, 持股12.4%. 龍旗科技董事長杜軍紅通過崑山龍旗和崑山龍飛, 間接控制公司46.00%的股份, 為公司的實際控制人, 同時通過崑山旗雲間接持有公司1.13%的股份.

而在2015年3月, 天津金米投資合夥企業 (以下簡稱 '天津金米' ) 和蘇州工業園區順為科技創業投資合夥企業 (以下簡稱 '蘇州順為' ) (均為雷軍的小米系公司) 各自以貨幣形式出資4,500 萬元對龍旗有限進行增資, 各自持股10%, 雷軍系公司共持股佔比20%.

可見, 在龍旗科技的大股東中, 小米系公司成為龍旗科技的第二大股東, 持股佔比20%, 僅次於實際控制人杜軍紅.

在小米系入股後, 同龍旗科技之間的關聯交易持續上升, 2017年1-6月營收佔比更是達到12.20%, 為龍旗科技第二大客戶. 而在2016年, 龍旗科技的最大客戶是聯想 (營收佔比43.94%) , 其次是HTC (22.51%) , 土耳其手機製造商Telpa集團 (9.91%) , 奇酷 (7.45%) 和Mundo Reader S.L (5.7%) , 小米還在前5名之外.

證監會反饋意見稱, 報告期內關聯交易較多, 客戶小米為公司股東的關聯方是過會被否的一大原因. 除已披露的相關合作協議外, 龍旗科技和小米是否還有其他利益安排, 是否存在利益輸送情形, 並說明是否存在其他客戶為關聯方情形, 尚未不得而知.

此外, 考慮到龍旗科技同第一大客戶聯想集團銷售模式為B/S模式, 扣除該模式對收入成本的擴大作用後, 龍旗科技同關聯方間的交易佔比實際上佔比應該更高. 招股說明書未對各主要客戶對公司利潤貢獻程度進行分析, 關聯交易給公司利潤貢獻程度, 將在很大程度決定公司財務真實性.

ODM廠商上市艱難, 龍旗科技未來或選擇借殼

隨著手機品牌集中化, 市場格局不斷變幻, 也給ODM廠商發展帶來極大的風險, ODM廠商IPO的也將更具挑戰. 而國內ODM廠商IPO被否也不只有龍旗科技.

2012年, 天瓏移動曾申請在深交所上市, 擬公開發行3000萬股, 但被證監會主板發審委以涉及過度依靠稅收返還, 關聯交易, 可能涉嫌虛假披露等原因否決.

2015年, 中茵股份通過兩次資產置換與資產購買, 取得國內ODM龍頭聞泰科技100%股權. 隨後中茵股份原控股股東中茵集團與聞泰科技CEO張學政簽署《股權轉讓協議》, 聞泰科技得以曲線的方式入主A股.

2016年, 三聯商社收購收購ODM廠商德景電子100%股權, 重組完成後, 三聯商社將主營業務將轉變為智能移動通訊終端的研發, 製造業務, 同樣以曲線的方式實現了德景電子的上市征途.

可以看到, ODM廠商已經在資本市場動作頻頻, 這無疑折射出資本之於手機ODM廠商而言至關重要. 因為國內ODM廠商正處於業務迅速擴張階段, 需要大量的資本投入, 以實現大規模的擴展和持續的研發投入. 但ODM廠商融資渠道較為單一, 難以滿足公司業務快速發展的需要, 走向上市之路也就成了必由之路.

而通過聞泰科技, 德景電子曲線上市的方式, 說明手機ODM廠商自身在IPO之路較為艱難, 尤其是龍旗科技在小米系入股後, 持股佔比僅次於實際控制人, 關聯交易將很難排除, 若想成功實現上市, 恐怕仍需走曲線上市的 '捷徑' .

附證監會發審委提出詢問的主要問題:

2, 集邦看衰今年智能手機市場 華為想達成2億台目標有點難;

集微網消息, 咱們之前說道華為對於今年的手機銷售目標是2億台, 小編也分析了是否能達成目標, 從華為要進軍美國市場的動作, 重返低端機市場以及榮耀開啟全球化戰略三方面看, 華為是有可能達成2億台的銷售目標, 不過很快就有調研機構出來潑冷水了.

圖片來源: 華為終端官方微博

這個調研機構便是全球市場研究機構集邦諮詢, 根據它的調查研究顯示: 2017年在中國品牌延續2016年的強勢成長力道, 帶動全球智能手機生產總數較2016年成長6.5%, 達14.6億台;展望2018年, 考慮既有智能手機市場需求動能弱化, 下遊手機品牌商銷售成本壓力受到上遊零組件價格不斷攀升的影響, 預估全球智能手機的生產成長率將只有5%, 總數來到15.3億台.

此外集邦諮詢指出, 2017年全球智能手機的生產成長動能主要來自於中國電信商對4G 的營運補貼政策帶動, 以及中國品牌積極主打新興市場加持. 然而, 2018年從不同區域的發展來看, 中國品牌雖然維持相對強勁的動能, 但由於智能手機市場已進入成長高原期, 在缺乏創新題材下, 預估在2018年將不複見過往動輒二位數以上的成長力道.

大家可能看集邦諮詢巴拉巴拉的說了一大堆, 可能不是很理解, 小編來把它翻譯一下:

1. 今年手機零部件的成本上漲了, 導致手機價格攀升了, 買手機的人就變少了, 手機銷量增速自然下滑了

2. 去年大家都忙著海外跑馬圈地, 所以國產手機海外銷量數據亮眼, 今年的話, 地盤都被搶的差不多, 很難擴張了, 銷量自然上不去, 於是手機銷量增速下滑.

從集邦的觀點看, 華為要想從去年的1.53億增長到今年的2億台, 還真是有點難度. 3, 華為成功進軍美國市場需跨過這三道坎兒;

鳳凰網科技訊 據Android Authority北京時間1月3日報道, 相當長一段時期以來, 美國消費者購買手機一般不是蘋果就是三星, 偶爾也會考慮LG, HTC或索尼. 這種情況或很快會發生變化.

中國Android手機廠商增長很快, 現在卯足勁兒要進入美國市場, 其中華為成功進入美國市場的希望最大, 但仍然需要跨過三道坎兒.

第一道坎: 銷售渠道有限

圖: 華為Mate 10, Mate 10Pro相機

華為在美國市場銷售部分手機, 只是由於沒有打廣告, 很多消費者都不知道. 另外, 目前華為只通過線上渠道在美國銷售手機, 沒有線下銷售渠道.

這是一個大問題. 手機在人們生活中的重要性日趨提升, 閱讀新聞, 了解天氣情況, 看視頻都離不開手機. 另外, 目前一部高端手機的價格接近1000美元, 人們在購買時肯定想先親自試用一下.

為解決這一問題, 華為將與美國兩大移動運營商AT&T和Verizon合作, 通過它們的營業廳銷售Mate 10 Pro. Mate 10 Pro是一款非常出色的手機, 電池續航時間, 相機, 性能都表現出極高水準.

華為尚未正式公布哪些移動運營商將在美國銷售Mate 10, 它可能在即將開幕的國際消費電子展上公布相關消息.

華為需要首先在美國市場推出以Mate 10 Pro為代表的高端機型, 然後推出中, 低檔機型, 滿足不同預算消費者的需求.

第二道坎: 信任因素

進入移動運營商營業廳將解決華為最重要的問題, 但這並非是華為唯一的問題. 華為是一家中國手機廠商, 無論承認與否, 許多美國人都戴著有色眼鏡看中國以及中國公司.

華為需要在美國樹立良好的公眾形象, 打消消費者的疑慮. 一般而言, 人們更容易信任自己了解的公司.

第三道坎: 手機市場飽和

目前在美國市場, 幾乎人人都有手機, 市場日趨飽和, 對於像華為這樣的公司, 這是一個問題.

誠然, 人們會換購新機, 但讓消費者放棄原來的品牌, 選擇新品牌的難度要大得多. 吸引iPhone用戶換用其他品牌手機尤其困難. 一旦投資一種應用生態鏈, 要放棄購買的應用還是很困難的.

面臨這一問題的不只有華為, 已經有數家公司打進美國市場, 三星可以借鑒它們的成功經驗.

一加成功進入了美國市場, 靠的就是價格戰. 一加首款旗艦智能手機售價僅約為300美元, 但配置只有穀歌Nexus手機能與之相提並論.

隨著推出更多產品, 一加手機的價格也在上漲, 但仍然被認為物美價廉. 與三星GalaxyNote 8相比, 一加5T配置相當 (甚至更好) , 但價格只相當於前者的一半. 價格是許多人選擇一加手機的原因.

雖然銷量可能低於預期, Essential Phone在美國市場還是產生了一定影響. 它受到部分消費者青睞的原因就在設計. 幾乎無邊框的設計和陶瓷機身, 使得Essential Phone成為市場上外觀最獨特的手機之一

華為會向一加或Essential學習嗎? Mate 10 Pro的價格資訊尚未公布, 但華為消費業務集團CEO餘承東最近表示, 這款手機在美國的 '價格將非常有競爭力' . 設計是一個主觀性很強的問題, 但Mate 10 Pro看起來確實漂亮.

具備成功進入美國市場的有利因素

華為擁有成為手機巨頭的所有必備元素, 手機設計精美, 運行速度快, 價格親民. 華為擁有雄厚的財務資源, 因為它已經是全球第三大手機廠商. 這些有利因素能轉化為華為在美國市場的成功嗎?

早期在美國市場的失誤, 可能使華為對美國市場有更深入的了解, 成為再戰美國市場的有利因素. 通常, 企業很少有多次機會在一個市場樹立 '第一印象' , 但華為就有這樣的機會. 早期進入美國市場的努力, 並沒有破壞華為的形象.

只要足夠努力, 華為這次成功進入美國市場的可能性還是很高的. 不過, 華為不能只線上下渠道推出一款產品, 依靠線上渠道拉動銷售, 而應當線上下渠道推出多款產品, 並輔以大規模廣告宣傳. (編譯/霜葉)

4, 傳常程將全權負責聯想智能終端業務 ZUK複活有望?

集微網消息, (羅明/文) 有的手機品牌雖然活著, 但是在人們的心中已死, 有的手機品牌雖然死了, 但是在他人的心中依舊活著, 前者有太多的手機廠商能夠躺槍, 但是後者躺槍的屈指可數, ZUK便是其中之一.

圖片來源: ZUK官方微博

當傳出ZUK團隊解散併入其他團隊時, 很多人是不相信的ZUK就這麼完了, 當ZUK官網跳轉至moto官網時, 一些人依舊堅信著ZUK還活著, 當ZUK官微在12月24日之後就停更了, 一小撮人在堅持著.

停更的ZUK官方微博

當手持ZUK Z2Pro的小編進入ZUK貼吧看到一個帖子時, 讓人精神為之一振, 上面的圖片寫著:

2018

聯想手機回歸中國

2018

聯想樂粉聯盟已做好準備

2018

打造全新的線上粉絲服務機構

2018

zuk掌柜常程回歸

全權負責移動智能終端

尤其是 'zuk掌柜常程回歸, 全權負責移動智能終端' 一事, 讓小編看到了ZUK複活的希望, 於是小編照著圖片找到了透露消息的QQ群, 幾經輾轉求證了一下(被群主邀請到另外一個群中), 得到了以下回複:

小編: 請問zuk掌柜常程回歸, 全權負責移動智能終端圖片是真的嗎?

群主: 是真的, (去年)12月28日回歸的, 內部開了歡迎會, 應該是全權負責智能終端業務了, 但ZUK現在還沒法確定.

小編: 常程全權負責移動智能終端?

群主: 嗯, 我們是通過渠道了解到的.

經過一番求證, 常程全權負責聯想移動智能終端一事是確有其事, 至於ZUK品牌複活的話, 是尚未確定的. 5, 深陷資金困局的酷派, 2018 年靠什麼翻身? ;

提到酷派生存現狀, 手機中國聯盟秘書長王豔輝給出過這樣的評價, '資金是酷派活下去的基礎, 但資金也不能解決一切. 除了要擁有足夠的運作資金外, 酷派的問題還涉及渠道重建等, 現在手機市場份額越來越集中, 酷派想搶回之前的份額很難. '

在中國手機圈, '中華酷聯(中興, 華為, 酷派, 聯想)' 在國內市場曾有過佔據高達75%市場份額的輝煌, 但如今這四大廠商只有華為依舊風光, 其中最慘的則莫過於酷派. 由於運營商補貼下降, 以及與樂視360合演了一出 '三角戀' , 酷派在2016年成為樂視控股的子公司, 並虧損18.9億港元.

然而, 成為樂視 '生態化反' 一員後的燒錢不斷, 以及樂視資金危機, 導致酷派手機業務的資金斷裂, 並處於持續虧損狀態, 這也讓劉江峰在此前不斷感歎, '用了洪荒之力, 卻只有一個儘力活下去的目的. ' 那麼受制於資金短缺, 酷派在2018年能迎來轉機, 實現自救嗎? 我們不妨複盤一下酷派的2017年.

產品線: 手機銷量慘淡, 布局人工智慧

今年5月, 酷派以線上形式發布售價1499元的 '酷玩6' 新機, 一款搭載驍龍653處理器, 6GB+64GB存儲和4060mAh電池的遊戲手機. 酷派CEO劉江峰表示, 推這款手機是 '為了滿足剛出社會年輕人, 大學生的需求並實現產品差異化' , 以及 '獲得更多用戶滿意度和口碑, 讓酷派在激烈的競爭中殺出重圍. '

遺憾的是, 雖然擁有不錯的配置, 但酷玩6這款手機依然無人問津. 事實上, 由於酷派虧損連連, 長久無新品問世, 有網友甚至如此評價, '確實不敢買, 如果這是酷派最後一款產品, 豈不是售後也無法保障? '

更令酷派尷尬的是, 新機酷玩6並未吸引多少關注, 但一周后酷派解約300餘名應屆畢業生的消息卻在互聯網掀起波瀾. 據當時爆料, 酷派以這麼做是 '由於公司業績一落千丈' . 這一舉措也被業界視為酷派在重度虧損下的無奈之舉.

8月份, 酷派推出Cool M7, 一款採用驍龍625處理器, 售價2699元的智能手機. 雖然依舊主攻線下, 但定位向年輕人市場進行轉移. 劉江峰接受採訪時無奈的表示, '今年資金很困難, 因為跟樂視的關係, 今年銀行的資金只還不貸' , 酷派因此甚至無法湊齊Cool M7預計50萬台出貨量的物料和供應鏈資金.

可以說Cool M7肩負了酷派品牌複興重任, 然而發布會後, 這款手機的營銷和線下布局並未跟上. 雖然酷派表稱 '品牌影響力仍在, 該機經常賣斷貨' , 但從銷售情況來看, 這一說法很難得到共鳴——有記者走訪聯通運營廳去了解酷派手機銷售情況, 得到的回答是 '銷量太低便沒有展示出來, 也沒有入庫' , 再次見證了酷派手機的銷售困局.

10月, 酷派發布一款千元新機酷玩6C, 採用雙面2.5D玻璃鏡面和雙攝像頭, 售價849元, 以 '前置雙攝, 群拍更美' 為宣傳點, 迎合用戶對自拍等體驗的需求. 11月, 酷派在中國移動全球合作夥伴大會推出雙攝新品Coolpad N2D, 以及Dynobot迪嚕兒童智能手錶, 一款具備4G視頻通話, 前後雙攝像頭和AI功能(語音識別等)的兒童可穿戴設備.

隨著Dynobot迪嚕兒童智能手錶的推出, 酷派也對外表達了未來在AI戰略上的發展意圖. 按照前酷派集團常務副總裁杜金彪此前的表態, '酷派布局AI, 不僅會把手錶, 智能音箱乃至家居和智能手機聯繫起來, 還會進一步讓智能家居都具有獨立的AI. 讓AI的便利深入生活的方方面面, 讓更多的人享受到這種便利. '

動蕩的一年: 資金危機, 高管離職

可以說, 酷派在2017年的處境非常艱難: 截至目前, 酷派2017年的季度財報僅有第一財季(Q1經營虧損約為4.6億港元); 另據8月15日酷派在港交所發布的公告, 目前公司處於持續虧損狀態, 截至2017年7月31日的營業收入約為港幣27.16億元, 同比下滑約52%, 且流動資產已低於流動負債, 償債壓力加大.

酷派還於8月18日, 8月21日分別發布兩份公告, 內容為 '涉及本集團的法律訴訟' . 公告顯示, 酷派集團接到寧波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分行, 上海浦東發展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分行請求償還欠款的民事起訴狀. 以上種種, 均指向了不斷加劇的資金危機.

由於資金問題, 酷派減少了在中國市場投入——劉江峰在八月份時稱 '全國促銷員已從3000~4000人縮減到700~800人' ——進一步影響酷派本就糟糕的線下銷售. 事實上, 因為資金壓力問題, 酷派既沒有足夠資金投入線下營銷, 也無力尋找當紅明星成為產品代言人.

調查結果也印證了酷派線下銷售的重重困難. 每經記者曾撰文指出, 從賣場到運營商, 華強北已經難覓酷派手機. 賣場銷售人員說, '酷派手機已經很久沒有貨, 大多數的賣場都不賣酷派手機了. ' 中國移動終端公司相關人士則表示, '我們Boss系統裡面沒有cool M7這個機器, 估計沒有入庫, 我看量應該不會太大. '

至於其它運營商, 聯通方面稱 '目前在售的都是酷派老型號的手機, 而且賣完就沒了. ' 電信方面則表示 '已經不存在定製機了, 相應的也不存在補貼. ' 全部指向了一個嚴峻的事實, 酷派手機的線下銷售, 很難因為 '酷派和運營商長期合作的基礎' 出現較大改觀.

酷派的 '壞消息' 還有高層離職和人才流失. 今年8月31日, 酷派正式宣布劉江峰辭去CEO一職, 由董事會副主席蔣超接任CEO, 令酷派捲入更大漩渦之中. 有媒體在11月末指出, 酷派手機海外市場的操盤手前酷派集團常務副總裁杜金彪也已確認離職, 更令人擔憂酷派手機的未來.

酷派還進行了一輪大刀闊斧的裁員, 負責國內市場的酷派中國區人員縮減得最為厲害, 有的部門被'一鍋端', 只留下運營部(負責運營商渠道), 地產部等部門員工, 業內人士稱 '酷派的研發人員都流失殆盡' . 以上種種, 無疑給酷派的未來蒙上了新陰影.

酷派的未來: 海外, AI還是?

那麼酷派在2018年能實現自救嗎? 又有哪些領域能助其突圍? 酷派此前已經表示, 智能手機 '業務重點將面向海外市場' . 考慮到國內手機業競爭格局短期之內很難改變, 或許海外市場, 5G技術以及盤活土地資源將成為酷派最可行的自救路徑.

海外方面, 酷派在美國市場屢屢傳出利好消息. 前酷派集團常務副總裁杜金彪接盤酷派海外業務後, 成功攻克了美國四大運營商中的三家(AT&T, T-Mobile和Sprint); 此外, 與T-Mobile合作的機型Catalyst已成功售出200萬台, 完滿收官; 與T-Mobile合作的繼任產品Defiant周銷量破萬台, 整體銷量有望突破300萬台.

在美國市場, 酷派還推出搭載亞馬遜AI助手Alexa 的Splatter智能手機, 正式跨入了亞馬遜AI智能體系. 目前, 酷派的海外業務已覆蓋全球33個國家, 建立了美國, 南亞, 東南亞, 歐洲等大區業務單元. 按照酷派的說法, '未來酷派集團將著力聚焦美國市場, 同時在國內主打精品手機策略, 通過穩定的訂單, 讓大家看到酷派的市場拓展能力. '

從曆史來看, 酷派非常擅長與運營商打交道, 從中國聯通, 再到中國電信和中國移動, 酷派在運營商市場摸爬滾打了10餘年, 對運營商市場的理解要比其他手機品牌深厚的多. 美國90%的手機市場是運營商市場, 可以說非常切合酷派的運營商基因, 有望繼續成為酷派海外業務的最大增長點. 不過在國內市場方面, 華為, OPPO, 小米等廠商的競爭力和影響力正日益壯大, 酷派手機恐怕難以短時間內重獲消費者青睞.

酷派的專利積累也非常深厚, 擁有集中在LTE, 手機安全, UI交互, 移動互聯網等領域的國內外專利技術10000多件, 是為數不多能在歐美站穩腳跟的中國手機廠商. 在3G時代, 酷派最早投入TD-SCDMA產業, 獲得第一張TD手機入網許可證, 第一張TD+CMMB終端入網證; 4G時代, 酷派是第一批掌握4G-LTE手機生產技術的企業, 率先推出國內第一批支援TD-LTE的4G手機.

酷派還從2012年就投入了5G預研和標準化研究, 作為5G全球技術和標準研究活動的主要參與者, 以及國家IMT-2020(5G)推進組專家組首批終端企業, 酷派在5G技術的研發方面走在產業前沿. 與小米等部分依靠營銷為主, 缺乏專利積累的手機廠商相比, 酷派可憑藉運營商經驗和專利優勢加持, 在5G爆發後再次迎來自己的發展機會.

為了布局未來, 酷派也瞄準了人工智慧領域. 酷派集團副總裁劉銘卓表示, '在智能硬體, 軟體以及雲計算方面都會緊密布局. 目前酷派已經組建AI研究院, 廣泛吸納AI研發人才. ' 但我們注意到, 眾多巨頭, 以及國內外廠商都在加碼AI, 其中不少公司更是財大氣粗, 導致AI領域的競爭愈發激烈——從人才, 技術和資金等多方面因素來看, AI恐怕難以成為酷派的救命稻草.

賣地翻身: 酷派有的是資本

對酷派而言, 最大的自救資本依然是賣地——其百億土地資源有大大小小的地產商感興趣. 據悉, 酷派在深圳南山高新產業園北區擁有面積超過3萬平方米的酷派資訊港, 酷派位於東莞松山湖的天安雲穀生產基地則佔地面積超過10萬平方米. 作為參照, 康佳此前對南山舊廠區進行的改造被認為價值上百億. 此外, 酷派還在西安高新區規划了佔地面積8.7萬平方米的宇龍通信長安產業園項目一期. 而在2016年, 酷派還與弘稼科技規劃投資200億元在廣東河源建設農業生態園項目, 開發麵積1800畝. 僅此幾項來看, 換算後遠超2000畝.

有懂行的人曾經計算過, 如果真把酷派全國的各類用地(包括工業園儲備用地)全部算上, 其估值應付當下的債務簡直是輕輕鬆鬆, 而且還有幾十億級的盈餘. 若賣地成功將幫助酷派很好的彌補資金缺口, 從而真正賣出 '自救' 第一步. 易觀智庫研究院研究總監嚴躍進指出, '對於目前的酷派來說, 與地產商進行合作有其積極的意義. '

不過也有分析師指出, 在失去了業界地位和許多運營商渠道關係後, 或許被巨頭收購會更有利於酷派的發展. 終端分析師趙子明表示, '如果酷派手機能夠被一家巨頭廠商收購, 加上5G新技術的普及, 也許酷派手機東山再起還有可能. '

從目前來看, 酷派想迅速重回昔日輝煌恐怕很難, 但依靠海外市場和5G技術, 酷派能夠獲得較好的發展機會. 特別是海外市場, 酷派目前還有很大的優勢和市場份額, 年利潤也在億級水準, 可謂是唯一亮點. 但至於未來的前景如何, 則有待時間給出答案.

寫在最後:

在本文結束之前, 我們採訪了多名曾任酷派集團高管層面的老員工, 這些老員工統一回複的中心思想就是: 對酷派有很深的感情, 相信酷派還有翻身的機會, 現在欠缺的就是時間和正確的方向, 或者說理清當下的各種關係. 至於2018, 酷派會怎麼樣? 和我們的想法一致, 他們認為: 海外和 IOT 會是翻身最好的機會. 第一觀點

6, vivo新機 X20Plus UD 曝光! 或是全球首款屏內指紋手機;

集微網 1月3日報道

此前, 一直有傳聞稱vivo 將全球首發屏下指紋手機. 最新消息顯示, 該機具體資訊已經在工信部網站曝光.

2016 GoodChinaBrand | ICP: 12011751 | China Expor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