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回眸——2017大盘点

不知不觉中走过2017年, 回眸望去, 这一路专利 '风景旖旎' : 人工智能, 区块链, 智能汽车, 柔性屏等创新技术凭专利加身发展得欣欣向荣; 空调大战, 5G标准, '双通' 合并均因涉及专利频频惹人侧目; 专利资产证券化, 国防专利 '军转民' , 重拳整治 '黑代理' , 相关政府部门政策频出, 促进专利事业发展.

2018年伊始, 本刊推出特别策划, 回顾2017年专利领域的热门话题, 希望能带给读者思考和启发.

人工智能: 迎来大发展

如今, 人们生活中的很多产品都被冠以 '智能' 头衔, 如智能家居, 智能可穿戴产品. 产业界, 国内外科技巨头纷纷布局人工智能, 初创企业更是遍地开花, 都希望借这股东风, 在人工智能与各细分领域结合的行业里有所作为.

人工智能不是一个行业, 而是人类通过技术发展进入的一个全新世界, 届时, 一家企业独大的可能性较小, 各界一起创建一个生态应是必然结果. 比如, 谷歌的优势在于数据的信息化整合, 英特尔更侧重于模块化解决方案. 这些各有侧重的企业, 要想在人工智能领域获得突破, 就必须拓展自己的业务领域.

我国人工智能的发展得益于互联网行业的发展, 尤其在电商, 移动支付等领域的发展走在了世界的前端. 需要注意的是, 人工智能以大数据和算法为基础, 而我国大数据的水平, 数据存储量仍落后于欧美等国家, 我国数据库的结构水平和管理能力与国外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人工智能的底层基础技术也大多掌握在国外企业手中.

尽管国外企业在人工智能领域占据了核心技术优势, 但得益于巨大的市场, 我国的企业和产品在实际应用端获得了快速发展. 目前, 语音交互, 图像识别就是我国人工智能发展较快的两个技术领域.

人工智能技术本身如同安卓系统一样, 采取了开源的策略. 业内专家认为, 这些底层的基础技术一般都掌握在行业巨头手中, 相关专利数量并不会出现大幅波动. 但当人工智能获得实际应用后, 相关专利申请数量将会出现海量增长. 例如, 当人工智能与教育, 医疗, 娱乐, 出行, 家居等不同产业相结合, 当不同的算法组合在一起, 产生新的技术效果, 人工智能应用方面的专利数量将会出现爆发式增长.

人工智能的全面发展, 给走在世界科技前沿的企业, 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市场调查公司CB Insights的报告显示, 2011年至2016年, 近140家人工智能初创公司被收购, 2017年第一季度, 兼并和收购案例便超过30起, 为2016年同期的两倍. 其中, 谷歌在人工智能收购交易中表现得最为活跃, 此外, 微软, 亚马逊等公司在人工智能方面的专利申请竞争激烈.

对此, 专家表示, 科技巨头为抢夺人才, 拓展业务领域, 布局业务生态, 对人工智能企业进行收购是必然选择. 我国人工智能领域的初创企业在搭乘这场技术革命的快车时, 还需做好专利布局, '全副武装' 迎接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

点评

很多创业者常说: '我们市场经营得不太好, 专利就先等一等吧. ' 事实上, 这是典型的策略错误. 一家科技企业最重要的价值体现在其核心技术和专利上, 在人工智能领域, 不重视专利布局无异于 '裸奔' . 我国该领域相关企业还需做好专利布局, 跟上全球人工智能发展的潮流. (知识产权报 记者 陈婕)

智能汽车: 构建新生态

2017年, 4台阿尔法巴智能驾驶公交车在深圳开放道路上进行试运行, 引发了广泛关注, 一时间, 自动驾驶技术再次成为热议的焦点. 事实上, 近年来, 发展智能汽车已成为全球汽车产业的共识, 智能汽车全球专利申请总量正快速增加, 不少车企在自动驾驶领域技术积累深厚, 很多科技巨头和互联网企业也以车联技术切入产业.

在智能汽车技术方面, 自动驾驶技术和车联技术是两大主要技术分支. 近年来, 智能汽车全球专利申请总量呈现平稳上升趋势, 自2011年起进入高速发展期, 中国与全球发展趋势基本一致, 但增速稍慢. 从区域看, 中, 美, 日, 德, 韩是全球智能汽车的主要技术来源国, 也是智能汽车专利布局的重点区域.

作为智能汽车领域当之无愧的老大, 谷歌早就展开了专利部署. 一方面, 谷歌采取了专利均衡布局的策略, 专利涉及的技术广泛, 既有路径规划指引, 定位技术, 位置服务, 咨询服务等车联技术, 也有障碍物检测, 驾驶模式切换, 车道检测等自动驾驶技术, 已形成严密的核心和外围专利布局. 另一方面, 谷歌还采取了借力布局策略, 不仅基于自身在第三代无人驾驶技术方面的专利实力, 与产业链上下游进行多层次合作, 强化自己的自动驾驶技术, 还与奥迪, 通用, 本田, 现代, 博世以及英伟达共同组建了开放汽车联盟. 此外, 谷歌还积极开展以 'Android Auto' 车载系统为载体, 地图数据为核心的车联网发展路线横向合作.

据了解, 目前, 我国自动驾驶领域的技术研发主要集中在 '稳定, 线路保持, 巡航' '不同类车辆联合控制' '路况车况检测' 等方面, 奇瑞汽车, 浙江吉利控股, 吉林大学, 百度, 北汽福田的专利申请量名列前茅. 在车联网方面, 技术研发热点主要集中在交通控制, 程序控制, 导航, 数字信息传输设备等方面, 其中东南大学, 奇瑞汽车, 国家电网, 长安汽车, 中国科学院的专利申请量名列前茅.

国内很多传统汽车巨头依托多年积聚的专利优势, 还展开了各种形式的专利运营. 除了经常采用的专利许可外, 近年来汽车行业专利并购活跃, 很多车企花费巨额资金进行企业并购, 实际则是剑指对方的专利. 另外, 组建和加入专利基金或专利联盟, 开放专利等, 也是不少汽车巨头的专利运营新选择.

业内专家认为, 目前, 汽车制造产业链正由纵向单一结构, 变为网状协同创新. 传统车企在自动驾驶技术领域积累深厚, 互联网企业以车联技术切入产业, 爆发力强, 智能汽车产业生态正在构建. 整车厂商依托数据积累和渠道优势, 仍占据主导地位, 但同时, 互联网企业正在加速重构产业生态, 成为新的产业主导.

点评

发展汽车产业, 做好专利布局, 灵活运用专利至关重要. 面对汽车产业生态和竞争格局的重构, 我国相关车企还需抢占专利高地, 将创新成果专利化, 专利权利组合化, 专利布局杠杆化. 通过在智能汽车产业技术关键节点上精准部署专利, 企业可以进行专利控制, 进而控制技术链, 并最终实现控制产业链的杠杆化效应. (知识产权报 记者 陈婕)

区块链: 各方忙 '圈地'

前几年, 听说过区块链技术的人不多, 能够理解其与比特币等数字加密货币关系的人更是少之又少. 但是到了2017年, 区块链技术从幕后走到台前, 成为席卷互联网的一股技术浪潮, 引起了政府部门, 金融机构和互联网企业的广泛关注.

2017年, 中国人民银行正式成立数字货币研究院, 积极探索区块链技术; 中国区块链应用研究中心 (上海) 正式揭牌成立, 加速推动区块链技术在国内的实际应用与发展; 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首个区块链标准《区块链参考架构》; 腾讯公司发布区块链白皮书, 旨在打造区块链共赢生态. 区块链技术之所以如此风靡, 得益于其具有的分布式高冗余存储, 时序数据且不可篡改和伪造, 去中心化信用等特点.

有专家指出, 随着越来越多的初创公司和金融机构开始测试区块链技术的商业化应用, 专利逐渐成为一个必须考虑的问题.

根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知识产权中心 (下称信通院) 最新研究成果显示, 近几年, 国内外众多投资项目都在关注区块链技术领域, 区块链专利申请持续快速增长, 截至2017年8月, 全球区块链发明专利申请和实用新型专利申请累计已达1200余件, 合并同族专利后为995项, 主要申请人集中在美国, 中国, 日本等. 业内普遍认为, 涉及区块链技术的专利申请在今后还会呈现持续快速增长趋势.

与此同时, 随着区块链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专利申请的持续累积, 国内外创新主体开始尝试将该技术应用到不同场景, 与票据交易, 私募股权交易等金融领域以及物联网, 电子政务等非金融领域有机结合.

随着区块链应用场景的不断拓展, 产业链的多方介入, 专利储备的持续累积, 不可避免地将会导致市场竞争加剧. 专家认为, 根据现有专利布局趋势和市场发展来看, 中国和美国都是潜在的区块链专利诉讼高发地. 对此, 专家提醒, 区块链领域的开源技术并不意味着不需要专利保护, 目前已有不少主导开源的公司一边积极推进开源, 一边提交大量区块链专利申请, 中国相关企业也应尽早布局区块链专利, 以便在今后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 (知识产权报 记者 胡姝阳)

点评

近年来, 区块链技术火热发展, 逐渐成为金融等领域主流的创新技术, 围绕该技术的物联网, 智慧医疗等一系列应用探索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 目前, 越来越多的企业和个人开始提交区块链相关专利申请, 不少企业巨头也在区块链场景应用方面跑马圈地. 在这种情况下, 我国创新主体还需进一步增强知识产权风险防范意识, 谨防陷入专利纠纷. (知识产权报 记者 胡姝阳)

柔性屏: 打造 '好身材'

作为智能手机的 '脸面' , 人机交互的窗口, 手机屏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如今, 搭载柔性屏已成为智能手机发展的大势所趋.

与传统的液晶显示屏相比, OLED (有机发光二极管) 屏具有广视角, 低耗电, 高对比, 高反应速率, 色彩艳丽等诸多优势, 此外, 其还具有厚度薄和可弯曲等特点. 目前, 利用该特性制作的曲面屏, 折叠屏等柔性屏手机正在进一步研发过程中.

2013年, 三星公司率先推出了全球首款曲面屏手机Galaxy Round, 其采用了一块往里微微凹陷的屏幕, 整机也被设计成凹陷造型. 2015年, 三星公司在曲面屏手机上继续发力, 推出的三星S6 Edge一度提升了整个智能手机行业的 '颜值' , vivo, 华为, 小米等国内手机厂商也开始纷纷入局.

另外, '黑科技' 加身的折叠屏手机已走入现实: 有消息透露, 三星公司将于2018年初正式发布科幻感十足的折叠屏手机Galaxy X. 中兴通讯已于2017年在美国纽约正式发布了折叠智能手机中兴天机Axon M, 该机配备两块屏幕, 并同时拥有两种形态: 普通形态时两块屏幕独立运作, 展开后会得到一块大屏幕.

在柔性屏领域, 三星公司可谓独占鳌头. 从2007年至2017年, 三星公司在该领域的屏幕累计产量已经突破10亿, 在目前智能手机市场份额中的占比达39%. 开拓市场必然少不了专利之争, 早在2012年, 三星公司就与LG公司展开了一场专利较量, LG公司先是起诉三星公司的5款产品包括Galaxy S系列智能手机和Galaxy Tab平板电脑侵犯了自己的OLED专利; 接着, 三星公司又对LG公司提起诉讼, 要求法院判决后者围绕OLED面板技术的7件专利权无效. 最终, 在历时11个月后, 双方握手言和.

柔性屏产业链分为上游原材料, 中游面板和模组组装以及下游显示应用, 其中上游的材料制造是产业链技术的核心, 存在较高的专利壁垒, 相关技术主要掌握在日韩企业手中. 目前, 相关企业都在加快OLED技术的专利布局. 截至2016年底, 全球在OLED领域的相关专利申请已达8.6万余件, 专利申请量排名前15位的专利申请人中包括了11家日本企业, 2家韩国企业, 2家中国企业. 日本企业占据绝对优势, 韩国的两家企业三星公司及LG公司占据排行榜的前两名, 申请量分别为8300余件和5200余件. 而我国只有海洋王和京东方两家企业入榜, 分别排在第4名和第14名, 这显示出我国企业正在加大该领域的技术研发, 但与日韩企业相比仍有一定差距.

点评

尽管我国OLED产业起步较晚, 产业链尚不完善, 上游环节比较薄弱, 但目前国内企业正在加快技术追赶的步伐, 如京东方柔性屏即将实现量产, 华星光电, 天马微电子等国内企业也在加强产能建设. 面对柔性屏发展的大好机遇, 国内相关企业在突破技术壁垒, 加强产能建设的同时, 切莫忽视了专利布局, 应手握专利争取更多市场竞争的砝码. (知识产权报 记者 陈婕)

5G标准: 提早备 '粮草'

5G技术还未实现商用, 相关企业的专利许可费就已提前出炉. 2017年, 瑞典通信巨头爱立信公布了其5G专利许可费标准, 这是通信领域首次公开5G专利许可费. 目前, 全球各大通信厂商都在共同推进下一代通信技术标准的形成, 预计5G的正式商用将于2020年左右实现.

据了解, 对于高端手持设备, 爱立信的5G专利许可费设定为每部5美元; 对于低端手持设备, 专利许可费最低低至每部2.5美元. '我们希望通过公开设定合理的价格, 以给其他专利的持有人和企业提供参考. ' 爱立信相关负责人表示, 这一专利许可价格的设定主要考虑两方面的因素: 一方面是爱立信遵循了FRAND条款 (公平, 合理, 无歧视) ; 另一方面是考虑爱立信作为标准必要专利开发者之一的身份.

此消息一出, 引起业内的广泛关注. 不少人在问, 4G网络方兴未艾, 现在就制定5G技术的专利许可费率, 是不是太早了? 业内专家认为, 事实上, 并非为时尚早. 专利许可谈判一般需要较长时间, 虽然5G到2020年左右才会实现商用, 但相关通信企业都要提前和各大手机厂商进行专利许可谈判. 谈判前, 通信企业自然要制定一套较为完善的方案.

如今, 在5G技术标准制定过程中, 相应的技术方案正在逐步成型. 华为, 中兴通讯等企业积极参与5G国际技术标准制定的消息频现, 更是展示了我国通信企业的技术实力. 此外, 高通, 苹果等企业也都在纷纷布局5G领域, 试图在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上抢占市场先机, 各企业相关的专利布局也都在稳步推进.

值得注意的是, 爱立信在此次公布的方案中, 设定了固定的专利许可费, 这不同于以往以整机售价为基础的许可费率模式. 据悉, 此前爱立信在3G专利上收取的许可费标准就是整机价格的1%.

专家认为, 如今, 爱立信推出按照固定价格收取许可费的方案, 对于相应手机厂商而言, 其可接受度或许会相对更高, 也有利于爱立信尽快与相关厂商达成专利许可合作. 当然, 每家厂商偏好的专利许可费率模式可能略有不同, 爱立信此次抛出的固定费率模式, 势必会对其他掌握5G相关标准必要专利的厂商产生一些影响. 但是, 由于各家企业的技术在5G相关标准中所占比重不同, 最终收取的费用还需看相关厂商各自的议价能力.

虽然, 爱立信早前在印度对小米进行了专利 '围堵' , 但目前来看, 针对5G专利许可方案, 爱立信主要针对的目标应该是苹果, 三星等大型企业. 5G时代近在眼前, 未来, 我国相关企业还需及早部署5G发展策略, 规避专利风险.

点评

目前来看, 爱立信此次公布的专利许可费并不高, 且按固定价格收取专利许可费的方案有利于其与设备厂商更快达成合作. 随着国外企业对中国手机厂商的专利许可 '野心' 不断加大, 我国相关企业还需早做准备, 降低专利风险. (知识产权报 记者 李俊霖)

'双通' 并购: 结局尚难定

2017年, 沸沸扬扬的博通并购高通案引得各界广泛关注. 2017年11月, 博通向高通发出收购要约, 以每股70美元的价格收购高通, 每股将包括60美元现金和10美元博通Broadcom股票. 此外, 交易还将包括博通愿意继续完成高通斥资380亿美元收购恩智浦半导体 (NXP Semiconductors) 的交易. 随后, 高通拒绝了博通的收购请求. 高通对外宣布, 博通发出的收购提议严重低估了高通的价值, 其董事会成员一致拒绝了博通单方面的收购提议. 不过, 博通并不死心, 表示 '收购要约仍然有效' .

据了解, 创立于1991年的博通是全球领先的有线和无线通信半导体公司, 拥有2600多项美国专利和1200多项其他国家专利, 还有超过7450项专利申请, 能够解决语音, 视频, 数据和多媒体的有线和无线传输, 年收入超过25亿美元. 创立于1985年的高通也同样实力雄厚, 作为全球最大的手机芯片厂商之一, 高通公布了大量3G和4G移动通信相关专利. 据报道, 高通拥有超过3900项CDMA及相关技术的美国专利和专利申请, 已经向全球逾130家电信设备制造商发放了CDMA专利许可.

高通的明确拒绝, 基本吻合了此前很多业界专家的猜测. 大连理工大学知识产权学院院长陶鑫良表示, 考虑到高通在半导体芯片领域内几乎 '一统天下' 的情况, 再加上博通本身在该领域内也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两者合一, 极易造成明显的经营者过度集中的事实, 并容易产生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违法垄断现象. 根据美国或者其他国家关于预防, 管制和禁止经营者过度集中的反垄断规范, 博通此番意欲收购高通的目标, 很可能 '胎死腹中' , 或者弃于中途, 成功的概率较小.

事实上, 业界一直担心的就是此次并购可能会对芯片产业带来巨大影响. 专家认为, 如果博通锲而不舍, 最终成功收购了高通, 则不但在通信半导体芯片市场上造成 '新博通' 的压倒性垄断优势, 而且在支撑通信半导体芯片产业及其市场的知识产权高地上, 成就了 '新博通' 的绝对制高点和威慑力, 将会对国际通信芯片产业的竞争格局产生 '新博通' 一家独大的非竞争形势和局面. 我国手机企业对通信半导体芯片的巨大需求, 也将从原来主要受制于高通, 进而转变为主要受制于已经更为集中, 更显优势因而可能更趋垄断的 '新博通' .

点评

虽然此次高通明确拒绝了博通的企业并购要约, 但博通很可能采取其他措施寻求收购空间, 因此对于双方来说这可能将会是一个长期的博弈过程. 笔者认为, 中国通信企业还是应按照既定政策大力发展芯片技术, 加强技术研发, 积聚专利实力, 毕竟依靠外来资源供给的情况不能长久. (知识产权报 记者 李俊霖)

空调大战: '抱团' 走四方

2017年, 空调市场可谓纷争不断, 先是格力电器先后对奥克斯空调, 广东美的提起专利诉讼, 随后格力电器又以专利侵权为由, 再次将奥克斯空调与广州晶东贸易有限公司起诉至广州知识产权法院, 并索赔4000万元.

近年来, 空调领域的快速发展, 引得国内众多企业相互厮杀. 对此, 中国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李俊慧表示, 一方面是由于我国家电行业正面临技术的革新与转型升级, 业界都在打造各种智能产品, 突出 '互联网+' 特点, 高额专利索赔不乏有秀 '专利肌肉' 的因素, 通过诉讼向外界展示自身的技术研发实力; 另一方面, 随着国内知识产权保护环境的持续改善, 业界不断呼吁提高判赔额, 这给家电企业提供了通过技术许可或专利许可获得商业回报的环境. 因此, 包括空调企业在内的家电行业展开专利较量, 也是一种市场竞争手段, 其目的是希望通过诉讼占据竞争优势.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 为了有效缓解空调市场专利诉讼高发的现象, 2017年10月, 中国空调产业知识产权联盟正式成立, 成员包括格力电器, 横琴知交中心联合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海信 (山东) 空调有限公司, 广东美的, 奥克斯空调等8家企业, 其是面向中国空调领域所有企业, 高等院校和机构等开放的非盈利性组织.

'中国空调产业知识产权联盟对外应对知识产权纠纷和谈判, 对内整合知识产权资源, 以知识产权为纽带, 引导, 促进我国空调产业跨界创新, 全链融通. 联盟内企业将相互尊重劳动成果, 相互关切商业利益, 积极开展良性竞争, 实现互利共赢. ' 该联盟负责人表示, 相信联盟的成立, 有助于在空调产业建立一定秩序, 有效缓解该领域频发的专利诉讼.

点评

作为技术密集型产业, 近几年, 空调企业之间的专利诉讼从未停止过. 而中国空调产业知识产权联盟的诞生, 可以说将从一定程度上缓解空调领域的专利纠纷. 未来, 该产业联盟将从打造专利池, 实行专利共享机制, 开展海外市场专利侵权风险预警工作等入手, 进一步加快我国自主品牌空调产品 '走出去' 的步伐. (知识产权报 记者 李俊霖)

国防专利: 唤醒 '睡美人'

'天舟上天, 航母下水' , 我国国防科技实力显著增强. 在高精尖的国防科技领域, 自然少不了专利的身影. 国防专利包含了国防科技领域大量优秀的技术成果, 具有重要的国防价值, 经济价值与社会价值, 但在知识产权圈里, 国防专利如同 '蒙娜丽莎的微笑' , 神秘莫测.

对于那些在国防专利权保护期限内, 由于情况变化不需要继续保密的国防专利, 及时作出解密决定, 将有助于促进军民之间的信息分享, 让更多的科研工作者能 '站在前人的肩膀上' 开展科研工作, 更好地发挥国防专利的价值.

2017年, 中央军事委员会装备发展部国防知识产权局集中解密了3001件国防专利, 并首次发布解密国防专利信息2346条. 据悉, 解密的国防专利涵盖六大工业领域, 涉及的技术也较新, 近三成为2010年后提交的专利申请. 前不久, 中央军事委员会装备发展部将2452件解密的国防专利汇编成册, 并将进一步公开发布, 以推动这些原保密军用技术积极转向民用领域并尽快开花结果.

2017年, 国家知识产权运营公共服务平台军民融合 (西安) 试点平台受国防知识产权局的委托, 对解密的3000余件专利进行了初步加工. 经过分析发现, 在这些国防专利中, 军民重复研发, 重复申请的情况较多. 而且, 很多专利都需要进行二次开发, 重新提交专利申请. 如某件国防专利涉及炮管技术, 炮管在民用市场上难以应用, 需要转化为输油管道, 输气管道等, 并进一步控制投入成本, 这就需要对国防专利进行二次开发, 转为民用.

对于如何打通国防知识产权转化的障碍, 业内专家建议, 我国需要建立国防专利解密与普通专利跟进保护无缝衔接的机制.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 可继续沿用国防专利与普通专利现行的政策, 对于解密的国防专利不对外公开, 在对其进行二次开发后, 以普通专利的形式重新出现. 这样在规避了泄秘风险的同时, 有利于国防专利的转化.

在 '军转民' 方面, 应加强国防专利的适应性开发, 工艺研究, 工程化应用等后续工作, 并对二次开发成果提交高质量的专利申请以期获得保护, 为国防技术民用化提供保障. 此外, 还应改变军工科研院所现有的军工产品, 民用产品相对独立的发展道路, 推广军民融合优势企业的经验. 在 '民参军' 方面, 应进一步完善信息交流机制, 促进军民技术, 资源, 数据和需求的共享对接, 吸引优势企业参与.

当然, 在国防专利转化过程中, 收益分配问题也尤其重要. 相关部门应科学制定权属关系和收益分配比例, 确保在开展国防专利转民用过程中, 能够像其他科技成果转化那样, 使权利人享有收益权.

点评

国防科技成果转向民用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 其转化为民用首先需要跨过 '专利解密' 这道关口. 面对国防专利目前存在 '重定密, 轻解密' 的现状, 我国应建立国防专利解密与普通专利跟进保护机制, 加强国防专利的二次开发, 工艺研究等, 完善民用和军用的信息交流共享机制, 促进国防专利转化. (知识产权报 记者 陈婕)

打击 '挂证' : 监管出重拳

按照我国专利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为维护创新主体的合法权益, 保障专利代理服务质量, 依法设立专利代理机构时, 必须满足一定的条件. 但如果达不到条件怎么办? 现实中, 有少数人受利益驱动, 动起了歪脑筋, 通过 '挂证' 达到获利的目的. 据了解, '挂证' 主要是指借用, 租用他人专利代理人资格证申请设立专利代理机构, 或者将专利代理机构注册证出租, 出借给他人承接专利代理业务等违法违规行为.

对于这种专利代理行业中存在的违法违规行为, 国家知识产权局一直严厉查处和整治, 随着行业监管体系越来越完善, 打击力度更是进一步加大. 2017年初, 国家知识产权局作出专利代理惩戒决定, 对江苏省镇江市某专利代理事务所3名发起人出租专利代理资质, 违法申请设立专利代理机构的 '挂证' 行为, 作出了吊销其专利代理人资格证书的处罚.

专利代理是技术与法律相结合的专业性工作, 是高端法律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有着很高的要求. 专利代理服务在创新成果转化为知识产权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挂证' 行为的存在, 使得以牟利为目的, 不具有从业资格的人违规开设专利代理机构, 扰乱了正常市场秩序, 必然导致不规范专利代理行为的产生, 无法保障专利代理服务质量, 直接侵害发明创造权利人的合法利益.

正是因此, 国家知识产权局作为专利代理行业主管部门, 按照国务院的部署要求, 充分发挥监管职能, 严格履行监管职责, 进一步加强了事中事后监管, 全面推动 '双随机一公开' 工作走向深入, 助力 '双创' 工作, 满足创新主体快速增长的专利代理服务需求. 针对少数专利代理人抱有侥幸心理, 受利益驱动作出的违法违规 '挂证' 行为, 近年来, 国家知识产权局加大整治工作力度, 多措并举, 重拳出击, 严厉查处, 将治理 '挂证' 等违法行为作为优化行业发展环境, 进一步深入推动 '放管服' 工作的重要内容, 取得了积极成效.

在加强监管的同时, 国家知识产权局还同步出台了促进专利代理行业健康发展的综合性政策措施, 进一步完善了专利代理人资格考试等制度, 力求从根源上铲除 '挂证' 行为滋生的土壤. 另外, 通过公布弄虚作假行为, 加大对失信行为的曝光力度, 以及诚信信息共享等措施, 形成对违法违规行为人的震慑.

此外, 据了解, 为充分发挥行业自律职能, 中华全国专利代理人协会按照国家知识产权局的相关要求, 也开展了打击专利代理 '挂证' 行为的工作, 主要措施包括代理机构自查自纠, 社会公众监督举报, 协会督查抽查等.

点评

近年来, 我国专利代理机构和专利代理人数量不断增长, 越来越多的优秀人才投身知识产权事业. 为更好地服务创新主体, 相关专利代理机构还需保障服务质量, 遵守法律法规, 底线莫越, 红线莫碰, 营造良好的专利代理市场环境. (知识产权报 记者 陈婕)

专利资产证券化: 撬动大 '金山'

一面守着专利这座 '金山银矿' 无从下手, 一面为融资难叫苦不迭, 这似乎已成为广大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常态. 如何有效利用这一数量庞大的专利无形资产, 开发其隐藏的内在交易价值, 为企业发展提供更多的流动性资金支持, 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目前, 我国每年都产生大量专利, 但很多仍处于闲置状态. 如何运用有效的运营手段盘活这些专利资产, 实现专利的市场价值, 解决企业尤其是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题迫在眉睫. 近年来, 随着资产证券化在知识产权领域的深化发展, 知识产权证券化应运而生, 并逐渐受到业界关注.

在专利领域, 知识产权证券化表现为专利资产证券化. 专利资产证券化就是专利权人把专利将来可能产生的收益剥离于企业之外, 作为证券化的基础资产, 转移给特殊目的机构 (SPV) .

专利资产证券化是一种表外融资方式, 融资所得并不计入权利人的资产负债表中, 对其负债没有任何影响. 资产证券化手段实现了专利资产与专利权人的信誉以及其他资产的风险隔离, 有利于降低投资者的投资风险. 资产证券化的过程通常会将基础资产进行结构化设计, 分离出优质资产和次级资产, 增加了优质资产的信用级别, 更加受到投资者的青睐.

尽管专利资产证券化存在诸多优势, 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 却存在不少困难. 业内专家认为, 专利资产证券化的基础资产必须按照特定标准进行严格选择, 需要产权清晰, 权利范围和法律效力明确等, 需要形成规模化的高价值专利资产池. 专利价值不高, 就难以吸引到投资者.

另外, 专利估值难也是影响专利资产证券化的一个重要因素. 专家认为, 如果要确保整个融资的信用, 对于专利的估值是其关键环节. 在证券化的交易过程中, 尤其需要确定各方当事人能认同特定的知识产权在特定时点的价值. 既有的知识产权估值方式与计算方法, 只对某些发明专利具有相对可靠的准确度. 估值难以确定, 会导致人们无法对专利的经济价值做出精准的预估, 评级机构难以对证券发行进行准确评级, 投资者也难以准确地评估该证券的价值并进行投资.

从实操的层面, 由于专利资产稳定性差, 现金流不稳定, 因此, 对专利资产进行信用增级非常有必要. 而对于专利价值难以确定的问题, 由于传统的资产评估手段不能很好地评估专利资产, 设计出更好的评估方式才能更有利于专利资产的证券化实施. 此外, 信息披露制度的完善也是证券行业降低风险的一个有力手段. 目前我国的信息披露制度主要适用于传统资产, 专利这种无形资产有其特殊性, 探索出适合专利资产的信息披露规范, 是吸引投资者, 降低风险, 完成专利资产证券化的一个重要保证.

点评

专利资产证券化是资产证券化的基础资产由实物资本转向知识资本, 是金融证券领域的创新探索. 但专利评估难, 专利价值稳定性差, 信息披露制度不完善等因素制约了专利资产证券化的发展. 相关机构应进一步完善专利资产证券化相关法律法规, 对专利资产进行信用增级, 同时优化专利评估方式, 完善信息披露制度等, 进而有效推进我国专利资产证券化进程.

2016 GoodChinaBrand | ICP: 12011751 | China Expor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