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东部用电, 用工成本上升, 土地资源逐步紧张, 以及中西部地区配套设施的逐步完善, 一些汽车, 电子电器以及印包企业逐步向中西部地区转移, 也带动了当地塑料工业的发展.
近年来, 中国积极推进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 不断拓展开放型经济发展空间纵深, 中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和投资环境有了显著改善, 工业发展速度明显提高.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邢志宏指出, 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2017年前三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分别比全国高1.2和0.2个百分点.
随着东部用电, 用工成本上升, 土地资源逐步紧张, 以及中西部地区配套设施的逐步完善, 一些汽车, 电子电器以及印包企业逐步向中西部地区转移, 同时带动了当地塑料工业的发展.
重庆: 打造千亿级中国西部塑料生态产业园
重庆市处于长江沿江地带的上游, 是国家 '一带一路' 和长江经济带的战略交汇点, '渝新欧' 铁路物流通道的起点, 也是中国西部重要的进出口港, 每年大量的塑料机械及原料都是经重庆入口中国内地. 不管是从地理位置上还是从市场角度上来看, 重庆都是西部地区最重要的物料采购中心, 服务及贸易中心, 是客商进军中西部市场的重要据点.
重庆还是全球最大笔记本电脑生产基地, 中国第二大汽车生产基地, 国家新型城镇化的试验区, 为塑料制品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 据预测, 重庆市塑料产业市场需求到2025年将超过2000亿元人民币, 产量需求将超过700万吨;加上重庆周边区域, 整体市场需求规模将超过3300万吨.
对重庆的塑料企业而言, 最大的发展机遇莫过于重庆打造塑料产业园. 近年来, 重庆市政府着手推动塑料产业的集群化发展, 重点打造千亿级中国西部塑料生态产业园, 围绕塑料制品, 塑料模具, 改性塑料, 研发检测, 交易市场等五大领域, 通过集聚发展, 计划到2024年形成一个千亿级产业链的生态塑料产业集群.
武汉: 汽车产业版图持续扩容
武汉是国内首个聚集了法, 日, 美, 自主四大车系, 五大整车企业的城市. 过去5年, 武汉汽车产业版图持续扩容. 2016年, 武汉市生产汽车176.68万辆, 产值3062.53亿元人民币, 占全市工业的比重达到23%. 武汉汽车产业规模在中部汽车产业城市中排名第一, 在全国产值排第六位, 居第一方阵. 汽车制造业的快速发展, 也带动了汽车用塑料零部件企业的发展.
武汉是国内首个聚集了法, 日, 美, 自主四大车系, 五大整车企业的城市
2015年, 改性塑料龙头企业广东金发科技在武汉开发区投资50亿元人民币的新材料园区动工, 主要从事高性能新材料的研发和生产, 产品以改性塑料, 碳纤维复合材料为主, 应用于汽车, 电子电器, 航空航天等领域, 与武汉开发区的优势产业契合. 项目全部投产后, 预计实现年产能52万吨高性能新材料, 年产值150亿元, 预计2018年完成整个项目.
西安: 印包, 汽车产业发展迅猛
西安印刷包装产业发展迅猛, 西安印包基地目前已累计引进各类企业52家, 项目总投资29.9亿元人民币, 预计实现年销售收入34.73亿元人民币. 国药物流枢纽项目, 正大制药, 海欣制药, 山海丹药业, 金花股份, 兆兴制药, 千禾药业等8家大型医药企业已入驻西安高新区生物医药园, 将带动包装行业的突飞猛进. 陕西拥有近千家规模较大的食品生产企业, 食品包装作为与食品生产配套的产业, 发展前景巨大.
陕西现有电子信息企业1300余家, 其中西安高新区共有电子信息企业1000多家, 已形成以中兴, 华为等龙头企业为核心, 科耐特, 华晶电子等一大批中小科技企业为支撑的产业集群, 是全省通讯, 软件服务业, 电子元器件及材料产业的主要集聚区.
西安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发展势头良好, 以陕汽集团, 比亚迪汽车公司, 法士特集团为龙头, 将全面实施 '百万辆汽车工程' , 打造全国重要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 大力发展中轻卡, 专用车等, 扩大发动机, 汽车变速器等关键总成及零部件生产规模. 今年以来, 吉利30万辆新能源轿车项目落户西安, 宝鸡吉利30万台汽车发动机项目即将投产, 法士特10万台中轻卡变速器, 比亚迪5000辆电动大巴项目将于年底建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