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十大金融科技趨勢預測

根據LTP報導, 2018年的金融科技發展趨勢, 將有以下十大走向:

一, 比特幣加密貨幣

比特幣(Bitcoin)等加密貨幣的價格在2017年屢創新高, 也不斷創造大眾話題, 引起公眾興趣. 2018年此趨勢將持續, 許多潛在的公共機構投資人也可能會宣布對加密貨幣投資, 或設立加密貨幣基金, 一些經紀商, 銀行等傳統金融機構, 也會加入戰局.

不過屢創紀錄並不代表投資起來輕鬆, 不像銀行帳戶一樣遺失了PIN碼仍可隨時重新進入, 加密貨幣資產的私鑰一旦遺失, 就可能導致資產永遠遺失.

二, 監管機構執法

許多監管機構對加密貨幣採取放任與嚴管並行的做法, 並表明會在安全事件發生時介入處置, 如在The DAO遭駭後, 美國證券委員會(SEC)宣布DAO代幣為有價證券, 適用美國證券法相關規定就是一例; 未來監管機構對安全事件的執法將會更高調, 以樹立加密貨幣的負面教材.

稅務機關也會變得更加主動, 尤其針對加密貨幣價格狂飆的部分, 如近期美國稅務局要求該國一大型加密貨幣交易所, 提供交易帳戶持有者的姓名, 可視為稅務機關主動介入的跡象.

三, ICO制度化

首次代幣發行(ICO)在2016年的募資金額超過30億美元, 成為媒體新寵兒, 吸引公眾莫大關注, 不過業界將進一步制度化, 尤其是在 '了解你的客戶' (KYC), '反洗錢' (AML), 治理與透明化標準等, 因此2018年ICO狂熱可能會稍稍冷卻下來.

四, 合規科技

著眼於更有效率地遵守法規義務, 以及降低風險及成本, 合規科技(RegTech)將引起金融機構更高的興趣, 不過法律及法遵團隊對合規科技的不熟悉, 也成為合規科技發展的阻礙; 此外合規科技領域缺乏具主宰能力的參與者, 將會促使該領域進一步的整合, 合規科技的新創企業很可能會被一些不想落於趨勢之後的傳統科技公司購併.

五, 新創團隊

銀行內部的創新團隊在金融科技發展初期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並促成銀行與金融科技新創企業合作. 但隨著銀行高層逐漸熟悉金融科技, 許多金融科技新創企業可能會避開與創新團隊接觸, 逕自處理相關業務, 從而可省下時間與精力, 並繼續將創新當作整個組織的思維模式, 無須受限於創新團隊.

六, 監管科技

監管科技(Supervisory Technology, SupTech)是監管機關有效執行法規, 減輕合規負擔的手段, 許多監管機構已在測試資料分析與AI工具, 不僅用來偵測市場操控行為, 也用來處理數量龐大的合規檔案, 如新加坡金融管理局正進行機器可判讀的模板化合規報告研究.

七, API

開放應用程式介面(API)仍然是2018年金融科技首重之事, 歐盟支付服務指令(PSD2)或香港金融管理局的開放API架構都值得關注, 傳統銀行的地位仍受到挑戰, 但消費者對科技公司的信任, 是否與傳統銀行相同, 仍值得觀察.

八, 智能語音助理

Juniper Research研究指出, 2022年全美將有55%家庭擁有智能語音助理, 目前以語音作為用戶端介面已有逐漸被接受的趨勢, 智能語音助理如亞馬遜(Amazon)的Echo, Google Home, 百度的 '小魚在家' , 阿里巴巴的 '天貓精靈X1' 已逐漸走入日常生活.

近年金融業運用聊天機器人(Chatbot)的案例不斷出現, 預計金融機構將會持續試驗對顧客而言最好的整合解決方案, 融合語音助理的解決方案或會是下一個趨勢.

九, 亞洲市場

亞洲在B2C金融科技引領世界, 主要是由於大陸科技三強百度, 阿里巴巴與騰訊不斷向大眾創造新的金融服務方式; 在B2B方面亞洲也有潛力, 卻不必然與創新有關, 而是亞洲金融機構對整合金融科技的接納度高, 因此B2B金融科技公司非常有機會, 將在西方研發的產品或服務帶到東方, 以香港或新加坡等作為跳板.

十, 資訊安全

金融科技發展遭遇的最大阻礙可能會是重大事件的發生, 如針對消費者個資的網路攻擊, 或造成銀行或大眾對金融科技信賴度下降的詐騙行為, 如日本比特幣交換所Mt. Gox在2014年約有85萬枚比特幣(約4.5億美元)被盜.

不僅近期銀行遭網路攻擊事件頻傳, 駭客也愛找較新的ICO下手, 因為它們可能更缺乏安全基礎設施.

2016 GoodChinaBrand | ICP: 12011751 | China Expor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