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共享单车整并契机现 | 多元共用是王道

共享经济本是时局艰困下, 充分利用资源的变通办法. 但在环保, 社交脉络与兼顾多元需求的优势下, 逐渐蔚为风潮. 其中共享单车因实惠且机动性高, 还能补足公共运输网路断层, 近年在大陆迅速崛起. 但市场激战下, 条件较差, 经营失利者只能黯然退出, 寡占之势渐趋明显.

据南华早报报导, 大陆的共享经济市场规模, 已达人民币3.09兆元左右, 2017年内共享单车的市场规模成长近乎10倍之多, 使用人数估计将达5,000万人. 实际观察大陆的共享单车市场, 2016年还是百家争鸣, 但因融资失败或周转失灵等问题, 2017年爆发经营困难者就有60多家, 淘汰机制也间接助长购并与产业整合.

究其根本, 共享交通多半需要长期投入, 而共享单车市场在投放数量达一定规模后, 市场往往就已饱和, 资金相对不足的小型厂商, 初期若不及盘踞, 待各家鼎立之势定局后, 多半也只能另谋出路.

此外, 部分共享新创企业砸钱冲高用户数, 借以垫高市值以利募资, 但其营运模式未必有获利前景. 在区隔性不足与市场有限下, 割喉战往往埋下产业整并的远因. 再论共享单车常见的创业机制: 押金集资, 无论就规范面或是资金监管运用都有其限制与不便, 更遑论激烈竞争下许多厂商放弃押金.

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分析师陈礼腾直言, 由于共享单车几乎是以使用便利性定胜负, 初期烧钱在各地放车已成各家最大支出与融资目的之一. 预料未来从一线到其他各线城市, 将见由大而小的分层寡占. 他建议, 厂商应利用大数据, 云端技术等布局并建立特色, 以提高使用率.

共享单车如今的共同难题, 无非是硬体成本偏高, 定位搜寻不够亲善, 违规停放或技术性占用(停放于自家门口或办公大楼), 蓄意破坏, 政策支持等问题.

如何延伸共享单车的可扩充性, 例如结合公共车辆的高使用率来发电, 更新街景地图. 甚至仿效国外, 以停放车辆充当运动教室或公共艺术等, 或许才是共享单车的另类新创契机.

2016 GoodChinaBrand | ICP: 12011751 | China Expor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