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印度手機市場觸礁 | 量身打造印度策略扮最終決勝關鍵

印度已成為兵家必爭的全球第二大智能手機市場, 然近期蘋果經營印度手機市場卻狀況連連, 可謂是屋漏偏逢連夜雨, 並迫使蘋果調整掌管印度市場的高階人事, 然蘋果若要真正解決印度市場的困境, 恐怕需要更大幅度的策略調整, 才有機會突圍. 印度先前上調10多項電子產品進口關稅, 其中, 手機稅率從原本10%上調至15%, 迫使外國手機業者紛加速推升在印度的製造能量, 這項政策對於88%手機是從海外進口至印度的蘋果打擊很大, 這也許是蘋果近期改任命Michel Coulomb擔任南亞主管的原因之一. 蘋果策略與印度市場屬性南轅北轍 蘋果在印度手機市場布局一直面臨百般波折, 相較於經營印度市場20多年的三星電子(Samsung Electronics), 早已與印度零售業者建立穩定關係, 勢力遍及都市和鄉村, 而小米採取三層零售體系, 包括小米之家, 攜手12家大型連鎖電子零售店, 並與小型店家建立合作關係, 讓小米不到1年時間在印度手機市佔率從原本10%增至逾23%. 蘋果在印度手機市場卻仍僅靠電商及第三方零售店銷售, 儘管蘋果為壓低價格, 以迎合所得偏低的印度消費者, 積極推動印度製造, 緯創亦已在印度生產iPhone SE, 然iPhone SE卻難以打動印度消費者, 導致緯創在印度生產線的產能利用率偏低. 蘋果認為印度政府樂見其在當地設廠, 因此, 希望印度政府給予優惠待遇, 專案放寬3成自製率規定, 加速其專門門市設置, 並對蘋果手機所需的進口零組件及機器設備, 給予15年的免稅優惠, 讓蘋果供應鏈可以大舉進軍印度, 然這些提案有悖於印度商品服務稅(GST)新制及相關優惠政策, 使得印度政府不願買單. 蘋果iPhone在印度當地市佔率只有3%, 凸顯存在的問題不小, 蘋果在印度面臨結構性劣勢, 因為智能手機需要軟, 硬體整合及相互補強的生態圈, 在網路效應下更容易出現大者愈大情況, 由於Android陣營從入門到旗艦機型的各區塊價格齊全, 有助於Android手機陣營開拓印度市場, 蘋果相對居於不利的地位. 印度市場需要的不是最佳科技 不過, 蘋果更大的問題是源自於戰略決定, 印度消費市場非常重視價值主張, 儘管蘋果亦認同這點, 並強調iPhone不是奢侈品, 認為iPhone X物有所值, 但蘋果認定的價值, 仍不是多數印度民眾所能夠負擔的. 相較之下, Android平價機型推陳出新, 且Google相當重視印度的專屬問題, 當前印度消費者需要的不是最先進的商用技術, 而是在合理價格下可以解決現有問題的技術. Google的Next Billion團隊於9月推出支付軟體Google Tez, 而不是以現有的Android Pay搶攻印度市場, 因為Google Tez是基於frugal innovation為印度等新興市場量身打造的產品, 支援UPI, Android及iOS系統, 多種印度語言, 且具備當面互相轉帳的功能. 考量到印度手機規格相對落後, 網速有限, Google Tez的Android版安裝容量為8MB, 而iOS版容量卻高達50MB, 充份反映Android與iOS迥異的設計思惟, 並影響消費者偏好選擇. 近期Google X實驗室更在Andhra Pradesh試推雷射網路技術, 希望打破印度固網或移動基地台鋪設速度有限且成本不貲的瓶頸, 為印度消費者帶來更廉價的網路. Facebook亦曾有類似思惟的免費網路Free Basics, 後來因為違反網路中立性而遭到印度喊停; 微軟(Microsoft)也一直在試圖解決印度的問題, 並結合Aadhaar推出Skype Lite; 至於亞馬遜(Amazon)在進軍印度市場時, 針對印度市場量身打造多種策略, 包括Udaan計劃. 反觀蘋果除了與印度政府討價還價, 希望擴大市佔版圖外, 卻始終沒有在印度設置研發中心或進行相關創新研究, 以解決印度及其他新興市場的問題. 儘管iPhone市佔率不高, 可能是因為網路效應及印度消費者所得有限導致, 但蘋果對其產品的價值主張, 難容於印度市場, 蘋果在解決印度特有問題上必須更積極, 而不僅是爭取印度政府放寬規定而已.

2016 GoodChinaBrand | ICP: 12011751 | China Expor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