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進農民增收是解決 '三農' 問題的關鍵. 農民收入上不去, 影響農民生活水平提高, 影響糧食生產和農產品供給;不僅制約農村經濟發展, 而且制約國民經濟增長;不僅關係農村社會進步, 而且關係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的實現.
近年來, 農民增收放緩所引發的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多米諾效應, 已成為關乎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的根本性矛盾和問題. 為此, 我們聯合華中農業大學開展了調查, 得出初步結論是: 農機化對農業產出貢獻率達26%, 農機化水平每提高1個百分點, 農民人均純收入增加270.27元, 農機化是促進農民增收的重要技術手段.
農機是農民節本增收的手段之一
2015年, 湖北省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11844元, 主要由工資性收入, 家庭經營性收入, 轉移性收入和財產性收入四部分構成.
其中, 工資性收入為3683元, 占農民總收入的31.1%;家庭經營性收入為5281元, 占農民總收入的44.6%;財產性收入為161元, 占農民總收入的1.4%;轉移性收入為2719元, 占農民總收入的22.9%. 2004年~ 2015年, 湖北省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了3.1倍. 其中, 工資性收入增長3.88倍, 家庭經營性收入增長1.57倍, 轉移性收入增長39.6倍, 財產性收入增長9.06倍. 相對而言,農民家庭經營性收入增長緩慢, 其在農民總收入的比重也在下降, 已由2004年的71%下降到2015年的44.6%.
農民家庭經營性收入是農民收入的主要來源, 確保農民增收勢頭不逆轉, 需要從多方面提高效益, 需要依託農業機械等現代科技手段在農業生產中的廣泛運用, 從節水, 節肥, 節藥, 節能入手, 降低生產成本, 提高農業經營效益和全要素生產率, 增加農民收入.
農機化提高1% 農民人均增收270.27元
影響農民收入的因素很多, 調查組選擇現代農業生產物質條件中的農業機械應用這個因素, 分析其對農民增收的貢獻情況. 通過採用遺傳演算法分析2004年~2015年間的湖北統計年鑒和湖北農機化年報數據顯示, 農機化對農業產出的年均貢獻率達26%;通過建立2004年~ 2015年間湖北省農機化水平與農民人均純收入之間的回歸模型, 顯示農民人均純收入與農機化水平之間呈顯著正相關, 農機化水平每提高1個百分點, 農民人均純收入增加270.27元. 若湖北農機化水平每年提升1個百分點, 全省4000萬農民將增收逾108億元.
農機化可以降低農業生產成本, 提高農作物產量, 轉移農民就業, 助推規模經營發展和提升農產品品質, 能夠促進農民增收.
調查顯示, 農作物實行機械化生產, 可大幅度降低生產成本, 並在多個環節有增產效果, 增產幅度一般在1%~ 15%之間. 水稻播栽和收穫兩個環節實現機械化生產每畝可節約成本110元, 油菜機播同人工相比每畝增產19.7公斤, 深松過的小麥每畝可增產9%. 同時, 農機化的發展使機械替代了人力, 填補了農村 '空心化' 帶來的後顧之憂, 解決了農村 '誰來種地' 的難題, 為土地適度規模經營提供了可能, 為農村更多勞動力轉移到其它產業創造了條件. 此外, 農機精準施藥施肥施水技術的應用, 還有效減少了化肥, 農藥和水資源的使用, 促進了農業綠色發展. 機械烘乾可有效提高糧食品質, 產後加工可有效延伸農業產業鏈條, 增加農產品附加值.
農機化發展的問題與建議
截至2016年, 湖北省主要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達到67.4%, 總體上進入中級發展階段, 但農機化區域之間, 環節之間, 作物之間發展很不平衡, 尤其是佔全省國土面積70%的丘陵山區農機化水平僅為40%左右, 且適應該區域的農機裝備, 技術, 政策, 人才和服務等有效供給嚴重不足, 農機化進一步推進困難. 農機化水平上不去, 就會影響農業產出效益和農民增收.
統計顯示, 2016年湖北省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29386元, 增長8.6%, 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12725元, 增長7.4%. 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無論在增長速度上還是在絕對值上都慢於或少於城鎮居民, 說明城鄉居民收入差距在拉大, 支撐農民增收的動能在衰竭, 需要引起我們高度關注. 農機化作為農村先進生產力的代表, 在促進農民持續增收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新時代要促進農民持續增收, 必須大力發展農機化.
發展農機化要圍繞農業產業結構調整, 以結構調整促農民增收. 要針對農業結構調整方向和大田作物機械化生產的短板, 分作物, 分區域, 打造全面全程機械化示範樣板, 著力提高經濟作物和特色農產品生產機械化, 協調推進糧經飼, 種養加, 農林牧漁機械化, 為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提供堅實的機械化支撐.
發展農機化要圍繞強機惠農政策實施, 以政策支援促農民增收. 堅持綠色生態導向, 規範執行農機購置補貼政策, 調整優化農機裝備結構和布局, 積極引導淘汰 '變型曳引車' 和能耗高, 汙染重的老舊機械, 促進農機節能減排和安全生產;同時, 深入實施農機深松整地, 秸稈還田作業補助, 使地力得提升, 農民得實惠.
發展農機化要圍繞高效節約技術推廣, 以科技支撐促農民增收. 實施關鍵農機裝備和技術科技攻關, 加快研發適宜丘陵山區, 設施農業, 畜禽水產養殖的設施設備, 提升農機核心零部件自主研發能力;加快農機化科技成果轉化應用, 扭轉不同程度存在的 '無機可用, 無好機用, 有機難用' 的困局;強化農機農藝農事農信融合, 良田良機良種良法協調配套, 提升農業全程機械化系統解決能力.
發展農機化要圍繞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培育, 以服務共用促農民增收. 加快培育一批骨幹農機專業合作社, 提升農業抗災救災和應急保障能力;引導種糧大戶, 農機大戶, 農業企業, 利用土地, 資金, 技術, 機具等生產要素組建合作社, 開展代耕代種代收, 大田託管, 統防統治, 烘乾儲藏等市場化和專業化服務, 使廣大農民更好分享農機化發展成果.
發展農機化要圍繞鄉村振興戰略實施, 以全面發展促農民增收. 拓寬農機服務領域, 延伸服務鏈條, 提高農機化對涉農產業發展的支撐能力;推廣秸稈粉碎還田離田, 畜禽糞汙處理等綠色生態農機化技術, 為生態宜居鄉村建設貢獻農機力量;強化農機化職業教育和技術培訓, 打造一支懂農機, 愛農業, 愛農村的專業隊伍, 使農機從業者成為鄉風文明的踐行者和農村致富的帶頭人;強化農機公共和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 提高農機行業組織化程度, 為鄉村有效治理提供農機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