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大康: 9300億元亮麗數字的思考

觀察現階段中國半導體業的市場風險度越來越高, 西方技術上繼續圍堵, 國際上兼并設卡, 高端人材嚴格控制, 加上他們的市場壟斷, '仗' 己經打到家門口等, 因此中國半導體業在每個細分領域的突破都是十分艱難, 而未來的市場又是個關鍵因素, 中國的大市場實際上是全球的市場, 但是有錢是不可能獲得先進工藝製程技術, 唯有企業從內在需求出發來加強研發才是根本的出路. -莫大康2017年12月25日

引言

賽廸顧問預測2020年中國半導體業銷售額可達9300億元, 這個亮麗的數字引起熱議與思考.

令人欣慰的是十三五規劃制訂的8700億元目標有望實現, 也表明在大基金引領下中國半導體業正進入最好的發展時代.

9300億元的思考

引起業界思考的是9300億元從何而來? 它有什麼實際意義.

9300億元是年均20%增長率的計算值

顯然9300億元是依據產業年均增長率20%計算的結果, 然而不可否認近幾年的產業的實踐也基本上遵循這個規律, 其中設計業的增長率遠高於20%.

外資占數值近一半

如分析2016年中國半導體業的結果, 其中設計, 製造及封裝的銷售額分別為1644; 1126及1564億元, 總計4334億元. 但是如果統計晶片製造的前十排名中, 國內企業僅占約45%, 同樣在封裝中, 國內企業約佔55%, 反映中國半導體業的亮麗數字之中, 其中約有近一半的產值由外資來擔當.

同樣分析2020年時中國半導體業的增長, 除設計業仍是一馬當先, 預計可高達3900億元之外, 晶片製造業可達2500億元, 它的增值其中很大部分可能來自三星, 台積電, 英特爾, 海力士, 中芯國際等的貢獻, 而長江存儲, 晉華及長鑫等尚處於產能爬坡之中, 數值不太可能會很大.

數據統計定義與口徑非國際化

還有一個己經議論很久的問題是中國半導體業的數據統計, 由於曆史原因, 過去很長時間西方對於中國實行高科技的禁運策略, 導致中囯半導體業的數據統計是自成一套系統, 與國際上的定義與統計口徑不完全相同(除中國的IC設計業數據與國際上較為一致外), 因此缺乏可比性.

之前由於中國半導體業的數據小, 國際上把中國歸入亞太地區中, 但是日本, 韓國及中國台灣地區都是單列. 如今隨著中國半導體業的權重因子日益上升, 長遠看這個矛盾要妥善處理好, 但是由於調整的結果可能會導致數據的斷崖式下降, 所以這個問題很難在近期內得到解決.

設計業的代工仍依賴台積電為主

據IC Insight提供的數據, 2016年在中國的純代工前十排名中, 共計約60億美元, 其中台積電一家獨大佔44%, 達26.55億美元, 它相比於中芯國際的14.85; 華虹的3.75, 及華力的1.95三家的總和還大. 未來如果它的南京16納米生產線明年量產, 加上廈門聯芯的28納米產能擴充至月產25,000片, 估計中囯的IC設計業依賴於中國台灣地區將進一步得到加強. 產業數據年年躍升, 但是進口IC金額也是不斷的上升

國產化率是十三五半導體業規劃的主要指標之一, 然而近年來IC進口金額仍是連年上升, 如2017年的11月底計己達2344.5億美元, 意味著今年進口IC可達2500億美元以上, 增長率同比達13%以上.

但是讓業界感覺有些不安的方面是近幾年產業的發展甚快, 年均增長率達20%, 而同期的中國IC市場的年均增長率才近7%, 由此表明對於IC的國產化率該有所貢獻. 實際情況是至今IC進口金額仍是呈上升態勢. 但是相比於中國的面板產業, 2016年的面板進口金額己下降到300億美元, 相近於2006年的水平, 如下圖所示:

由於產業之間的差異性, 兩個行業相比也不一定很合適. 加上IC設計業為了得到出口退稅等優惠, 有可能部分產品實行先出口後再進口回來, 無疑增加了IC的進口額, 因此導致中國IC進口額仍是逐年的提升原因是錯綜複雜, 未來可能很難預測什麼時間能達' 拐點' .

因此建議國產化率的指標可再細分, 把幾個IC國產化率增長較快的產品單列, 有利於業界提高認識.

要從提高速度轉變到提高質量

中國新興產業的發展幾乎都是呈衝浪式, 初始的 '浪潮' 很大, 很迅速, 此次在大基金引領下的中國半導體業也一樣.

準確的數據是產業分析的基礎, 而亮麗的數字固然有一定的作用, 但是關鍵還在於產業競爭力的提升, 因此提出在這個時刻要迅速轉變思維, 不一定追求過高的數字, 或者新建多少條12英寸生產線, 而是更要關注產業發展的內含, 把產業發展的質量提升上去.

中國半導體業發展的質量提高體現在那些方面, 主要是縮小差距, 提升國產化率, 全球的競爭力及市場份額等. 現階段國內風起雲湧投資建設太多的12英寸生產線, 可能不是一個好兆頭, 應該集中力量辦好幾條有特色的晶片生產線.

觀察現階段中國半導體業的市場風險度越來越高, 西方技術上繼續圍堵, 國際上兼并設卡, 高端人材嚴格控制, 加上他們的市場壟斷, '仗' 己經打到家門口等, 因此中國半導體業在每個細分領域的突破都是十分艱難, 而未來的市場又是個關鍵因素, 中國的大市場實際上是全球的市場, 但是有錢是不可能獲得先進工藝製程技術, 唯有企業從內在需求出發來加強研發才是根本的出路.

2016 GoodChinaBrand | ICP: 12011751 | China Expor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