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聞】網傳麒麟970跑分贏驍龍845並非完整跑分

1.紫光集團: 未與SK海力士就快閃記憶體技術許可進行談判或合作; 2.網傳麒麟970跑分贏驍龍845並非完整跑分; 3.國內首個二代基因測序FPGA加速方案落地騰訊雲; 4. '第一桶金' 竟來自於它?李群自動化不懼與國際機器人抗衡

集微網推出整合電路微信公共號: '天天IC' , 重大新聞即時發布, 天天IC, 天天集微網, 積微成著! 複製 laoyaoic 微信公共號搜索添加關注.

1.紫光集團: 未與SK海力士就快閃記憶體技術許可進行談判或合作;

集微網12月26日消息, 紫光集團就近日部分境外媒體傳出的關於 'SK海力士半導體公司正與清華紫光就晶片快閃記憶體技術許可進行談判與合作' 等消息, 予以鄭重聲明:

有關內容純屬捕風捉影的市場傳言, 完全沒有事實依據. 紫光集團並未與該公司進行相關領域的商業接觸, 以及開展技術許可談判等事宜.

此前, 在第四屆世界互聯網大會上, 紫光集團董事長趙偉國表示, 長江存儲已經研發出了32層64G的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的3D快閃記憶體晶片, 明年將實現量產.

今年9月, 由紫光集團聯合國家整合電路產業投資基金, 湖北省整合電路產業投資基金, 湖北科投共同投資建設的國家存儲器基地項目 (一期) 一號生產及動力廠房, 也已實現提前封頂, 預計該項目 (一期) 達產後, 總產能將達到30萬片/月, 年產值將超過100億美元.

2.網傳麒麟970跑分贏驍龍845並非完整跑分;

根據最近在大陸微博流傳的跑分數據, 華為新一代「麒麟970」(Kirin 970)處理器, 比高通驍龍845」的得分還要高出7%.

Android Headlines, iGyaan Network等外電報導, 從大陸流出的這份跑分來看, 麒麟970, 驍龍845的差異其實不大, 且網路還只秀出幾個獨立測試結果, 並非完整跑分的平均值, 顯示差距甚至可能比表面看來還小. 同樣地, 就算處理器的跑分很高, 實地運作的績效還是不一定, 尤其在差距如此微小的情況下.

話雖如此, 新外泄的跑分結果, 依舊暗示華為旗艦處理器的運算能力已經大致追上高通. 華為聲稱, 麒麟970是全球第一款人工智慧(AI)系統單晶片(SoC), 這款晶片搭配了神經網路處理單元(neural processing units, NPU), 專門用於機器學習和一般的AI應用程序.

相較之下, 驍龍845也把大部分焦點集中在AI, 且普及率無疑會比麒麟970還高. 麒麟970目前只內建在華為及子公司華為榮耀推出的手機當中, 例如「Huawei Mate 10 Pro」, 「Honor V10」, 驍龍845則會支援眾多Android旗艦智能機, 當中包括三星, Sony , LG和小米的高端產品.

Kirin 970採用台積電10nm晶片集製程技術(耗電量減少20%, 體積減少40%), 主要規格如下: 8核心CPU (頻率最高達2.4GHz), 新世代12核心GPU(Mali G72MP12), Kirin NPU(1.92T FP16 OPS), Image DSP(512bit SIMD), Dual Camera ISP(具備臉部, 動作偵測), HiFi Audio(32bit/384k), UFS 2.1, 安全引擎(inSE&TEE), 全球通用4. 5G 數據機 (1.2Gbps@LTE Cat 18), 4K影像(HDR10), LPDDR 4X, i7感應處理器.

根據華為的說法, Kirin 970的高效能8核心CPU分別是4顆A73@2.4GHz, 4顆A53@1.8GHz, 高效率12核心GPU採用市場首見的Mali G72MP12. 簡言之, Kirin 970可以更省電, 更快速地處理相同的AI運算任務. 在一項影像辨識測試中, Kirin 970每分鐘可處理2,000張影像, 比市面上其他晶片都還要來得快.

精實新聞

3.國內首個二代基因測序FPGA加速方案落地騰訊雲;

中新網12月25日電: 伴隨著基因測序技術的快速發展, 基因數據的生成呈現指數級增長, 對分析能力提出更高要求. 近日, 騰訊雲正式推出國內首個基於自研FPGA極光技術的NGS加速方案, 極大提升人類全基因組分析效率, 有效改善基因領域數據分析速度慢, 效率低等問題.

騰訊雲全面賦能改善基因領域難題

基因測序作為一種新型的基因檢測技術, 在生命科學研究中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 行業的蓬勃發展催生了生物基因數據爆炸式的增長, 使得基因企業, 科學工作者等面臨新的挑戰. 日前, 騰訊雲表示將全面開放各項IT能力, 在傳輸, 存儲, 計算, 管理和洞察等方面, 助力生物基因領域全面快速發展.

首先, 面對基因數據量的傳輸難題, 騰訊雲建成國內最全的28線BGP網路環境, 使基因客戶快速穩定地上傳和下載數據, 同時還能幫助基因企業客戶做數據上雲, 通過一鍵分發的功能讓基因企業將數據傳遞給科研用戶. 其次, 騰訊雲通過提供檔案存儲, 對象存儲和歸檔存儲等存儲服務, 滿足基因領域客戶面對不同的數據使用場景和需求, 而針對最核心的計算環節, 騰訊雲提供超算雲服務, 使科研工作者和基因企業能夠選擇多種高性能的虛擬機和物理機來加速基因計算.

除此之外, 騰訊云為基因行業專門開發了一體化的數據管理平台 '騰訊雲雙螺旋PAAS平台' , 滿足基因用戶傳, 存, 算, 管等需求. 據了解, 騰訊雲雙螺旋平台具有三大特點. 首先是快速分析, 通過在雙螺旋上使用FPGA來加速基因分析過程, 對二代測序, 已經可以節省90%的時間, 後續會繼續推出三代加速的服務. 其次是節省費用, 依託雙螺旋的精準調度能力, 雙螺旋會在計算過程中按需調度最匹配的算力執行任務, 避免出現CPU或記憶體大量空跑情況. 第三是人工智慧技術的賦能, 已在精準醫療領域落地. 例如, 在廣東, AI騰訊覓影在幫助醫生做早期食道癌的篩查, 對一張內鏡檢查影響, 覓影AI可以在4秒內做出診斷, 準確率達到90%.

騰訊雙螺旋PAAS平台特點示意圖

NGS加速方案, 提升人類全基因組分析效率與分析準確率

騰訊雲基因團隊近日推出的基於自研FPGA極光異構系統的NGS加速方案, 可將人類全基因組分析從30小時優化到2.8小時. 在實驗過程中, 研究人員採用一份30倍測序深度的人類全基因組FASTQ檔案(NA12878), 分別在業界常用的通用高性能伺服器與搭載FPGA極光異構系統的伺服器上進行了對比測試, 實驗數據表明, 騰訊NGS加速方案加速比超過10倍.

傳統計算系統與騰訊極光異構系統對比

據了解, 傳統的計算系統通過採用多個高端CPU搭建HPC系統實現了縮短時間的目的, 但這樣也使得成本增加, 基因企業規模受限. 而騰訊極光異構系統在提供卓越性能的同時, 還能進一步降低基因客戶的成本. 它採用自研核心技術極光(Aurora Technology), 通過以下三個方面整體優化傳統的分析和計算流程.

第一, 搭載BWA_MEM和Variant Calling專用硬體演算法核. 採用業界頂尖的大規模整合電路設計技術, 把演算法性能提升了一個台階.

第二, 演算法級優化記憶體訪問的方式.

第三, IO瓶頸導致系統性能無法提升一直是基因二代分析流程的一大痛點, 通過系統和演算法級別優化以及異構加速大幅降低IO頻寬需求.

在極大提升分析效率的同時, 極光技術還保證了優異的分析準確率, 與傳統軟體分析準確率基本一致. 研究人員將通用伺服器和極光異構系統上計算得出的分析結果, 上傳PrecisionFD網站進行比對. 比對結果如下圖2和圖3所示:

通用處理器測試結果

極光異構系統測試結果

滿足不同場景應用需求, 助力基因客戶商業成功

騰訊雲依託在雲計算, 大數據, 人工智慧等領域的豐富經驗和積累, 能夠滿足不同類型基因用戶的不同場景和模式需求的能力, 使其生物基因生態解決方案已成為眾多生命科學領域用戶的優先選擇. 這其中就包括諾禾致源, 碳雲智能, 格致基因等, 騰訊雲, 正在以智能解決方案推動著生命科學行業的發展.

致力於生命科學研究與人類健康領域的諾禾致源, 利用騰訊超算雲精準匹配所需資源, 滿足其在基礎科研, 基因數據處理及臨床應用等不同應用場景和模式下對數據處理, 存儲和傳輸的嚴苛要求, 幫助科研和醫療人員更專註解決科學和臨床問題.

碳雲智能作為生命科學領域的創新公司, 依託騰訊雲在互聯網和人工智慧等方面的優勢, 以及彈性, 高效, 低延遲的線上計算和大數據處理領先能力, 建立了一個包括生物樣本管理系統, 分析計算系統, 用戶數據管理系統等在內的數字生命的大數據平台. 運用人工智慧技術分析, 處理數據, 尋找碳基生命的矽基未來, 幫助每一個人管理數字生命健康.

針對基因科學領域企業夥伴的不同量級, 騰訊雲不斷推出高性價比產品滿足需求. 格致基因合伙人黃柯表示, 騰訊雲提供的黑石實體結合虛擬機彈性計算的方案, 很好地滿足了低成本高性能計算需求, 在生命科學新領域提供高質量服務, 為初創公司提供了良好的解決方案.

騰訊雲一直致力於為客戶提供行業領先的解決方案, 助力客戶解決所遇到的瓶頸. 在基因科學領域, 騰訊雲表示未來將會推出更多服務, 進一步降低基因客戶的成本和提升整體性能. 據了解, 騰訊雲極光FPGA加速能力將通過雙螺旋產品進行開放, 目前已開放體驗測試預約, 您可掃描下方二維碼進行預約, 先人一步體驗, 享受更多優惠.

4. '第一桶金' 竟來自於它?李群自動化不懼與國際機器人抗衡

(集微網 文/茅茅) 隨著智能製造行業的不斷推進和製造業人力成本的不斷提升, 工業領域迎來 '機器換人' 的浪潮, 全球工業機器人市場銷量實現了爆髮式的增長. 據統計, 2016 年全球工業機器人銷量約 29 萬台, 同比增長 14%. 其中, 中國工業機器人銷量 9 萬台, 同比增長 31%. 預計未來十年, 全球工業機器人銷量年平均增長率將保持在 12% 左右.

但目前在全球工業機器人市場中佔據主導地位的, 仍然是國外機器人領域的 '四大家族' , 即瑞士的 ABB, 德國的庫卡, 日本的發那科和安川電機, 技術能力短板等多種因素使得國內工業機器人領域的公司仍然處於落後地位. 為改變這一現狀, 國內越來越多的機器人公司加入該戰場, 2011 年成立的東莞市李群自動化技術有限公司也是其中之一.

李群自動化 CEO 石金博

'從產品的角度上來講, 確實國內機器人還沒有辦法跟國外的機器人奮力抗衡, 這也是一個現實. 但是現在的趨勢是, 國內越來越多的機器人公司得到與國際機器人公司相同的待遇, 而這實際上也是一個很重要的訊號: 大公司或者機器人的主戰場正在開放給國內, 國內有競爭實力, 有品質的產品有機會跟國外的對手去抗衡, 這是一個非常好的現狀. ' 李群自動化 CEO 石金博在接受集微網記者採訪時稱.

'第一桶金' 來自於美國知名手機公司

自成立以來, 李群自動化也已走過了六年發展曆程. 經過六年時間的曆練, 李群自動化目前致力於小型, 輕量級工業機器人研發, 生產與應用, 擁有SCARA, Delta, 六軸機器人產品, 形成了 '高品質機器人+開放性應用軟體平台+個性化智能解決方案' 的產品體系, 儼然是國內機器人行業的一支 '潛力股' .

但實際上, 任何一家企業在成立之初難免會碰到一些 '瓶頸' , 李群自動化也不例外. 在公司剛成立的時候, 李群主要定位於幫助國內企業購買國外產品, 加工後應用在新行業的自動化領域中. 但在 2012 年, 李群在與其他生產商合作進行設備生產的過程中, 由於缺乏充分的市場調研, 所研發的產品未引起市場關注, 資金和團隊都出現問題, 致使公司發展陷入困境.

幸運的是, 此時美國知名手機公司正在尋找一個項目的工業機器人合作夥伴, 在香港科技大學教授李澤湘博士的推薦下, 李群自動化獲得了此次機會. 經過數個月的潛心研發, 李群如期交付樣機, 並得到認可. 儘管受制於當時的團隊規模未能使項目進入批量生產階段, 但李群由此賺到了企業的 '第一桶金' .

國內首創, 完全自主研發的驅控系統

2013 年可以說是李群的一個轉折點, 因為在 2013 年 10 月 10 日, 李群自動化完成了全球首台驅控一體並聯機器人的研發, 首創了驅控一體化設計, 減少外部走線, 無外置控制櫃, 質量輕, 體積小, 大幅降低空間佔用率. 據了解, 目前該系列被稱為 'Apollo' 的並聯機器人分別有AP-1130-465S, AP-1130-365S, AP-1635-465S, 以及AP-1635-365S四個型號, 主要應用於食品, 電子產品, 醫藥製品和日化品等行業.

值得注意的是, 在今年 8 月的新品發布會上, 李群又推出了驅控電一體技術, 作為驅控一體技術的延展和創新. 此外, 在上個月的第十九屆中國國際工業博覽會上, 李群也發布了三款新產品: Triton 分布式智能機器人控制系統, MT2 新一代示教器, 以及基於深度學習的缺陷檢測系統.

Triton分布式智能機器人控制系統

其中, Triton分布式智能機器人控制系統是國內首創的全自主機器人控制及驅動系統, 其採用嵌入式設計, 將控制器整合至機器人本體中, 形成驅控電一體分布式控制架構, 具備更靈活的計算能力擴展和更高的整合度.

石金博表示, 機器人的幾大零件包括電機, 減速機, 以及控制器, 而李群本身的技術特長就是控制系統. 基於對於機器人, 以及未來自動化的考量, 我們設計了一個全新的, 顛覆式的控制系統.

那麼, 這個控制系統更多的是面向未來什麼樣的需求呢? 石金博補充表示, '未來工業機器人的發展需要很多的外部感測, 比如視覺, 雷射, 力控這樣的感測器, 來滿足場景交互的需求, 分布式驅控一體具備非常強大的通訊能力和計算能力, 這個絕對是世界首創, 而且絕對是技術領先' .

三次融資用於研發投入和規模發展

據集微網了解, 李群自成立以來, 共融得三筆資金, 分別是: 2014 年 10 月獲得明勢資本數百萬人民幣天使輪融資; 2015 年 4 月獲得紅杉資本及明勢資本數千萬人民幣A 輪融資; 2016 年 4 月獲得賽富基金領投數千萬美元 B 輪融資.

石金博透露, 融得的資金主要用於技術的研發投入, 以及公司的規模發展. 目前, 公司共有 230 餘人, 一半以上均是技術研發人員. 李群的目標客戶群主要分為兩類: 一類是食品, 3C, 玻璃, 精密機械, 新能源, 日化品等行業中需要小型輕量級機器人的整合商, 有分揀/包裝/搬運/裝配等部分的需要; 另一類就是各種製造業廠家, 其工廠內的工程部門需要機器自動化的服務.

石金博表示, 李群的市場戰略一直都非常明確. '首先, 在主戰場中, 利用產品的可靠性, 規模的完備性武裝自己, 讓自己成為一個自信的, 有底氣的國產產品去打仗; 其次在區域性上, 尋找大量的渠道合作夥伴, 和整合商一起就一些新的應用點做開發, 利用我們自主研發或者開放平台的特點幫助客戶保護他們的技術價值. '

'機器人其實是要像我們走航天精神一樣, 需要積累很多的細節, 工藝, 以及設計. 前面幾年我們走了一個非常漫長但是非常堅實的積累過程. ' 石金博說道, 未來, 李群將繼續沿著自主創新和行業積澱的道路往前走.

2016 GoodChinaBrand | ICP: 12011751 | China Expor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