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已進入倒計時, 這一年來, 有關橡塑行業的謠言似乎斷斷續續從未間斷, 在此, 中國塑料機械網綜合各大新聞, 盤點出行業內的六大謠言, 並指出事實真相, 希望消費者今後能夠正視謠言, 勿輕易助長謠言散播者的氣焰.
年度盤點: 2017年橡塑行業六大謠言
一, 塑料紫菜
謠言——網上熱傳一則視頻, 視頻中的女士從一包買來的 '紫菜' 中取出幾塊泡在水裡, 說聞到一股腥臭味, 而且拉拽不開, 吃的時候嚼不碎, 因此得出結論: 該紫菜是廢舊黑塑料袋做的.
真相——紫菜產業專家表示, 紫菜本身就很有韌性, 有的比塑料袋還好. 北京市食品安全監控和風險評估中心在實驗室對紫菜和塑料進行了鑒別, 認為塑料薄膜做紫菜不靠譜. 目前市面上出售的都是幹紫菜, 烘烤製作幹紫菜要經過200℃至300℃的高溫, 塑料不可能承受這種高溫. 另外, 紫菜富含蛋白質, 燒過有燒焦蛋白質氣味, 明顯不同於塑料袋.
二, 塑料大米
謠言——網上熱傳一則視頻: 一個年輕人把一些塑料扔進機器內, 通過一系列工序, 機器的另一頭就生產出一堆類似大米的東西. 視頻一出, 頓時在微信群裡炸開了鍋, 黑心大米傳遍大江南北.
真相——經記者核實得知, 這是一條移花接木的謠言. 視頻中呈現的內容是真實的, 只不過從機器中產出來的白花花的看起來像大米的小顆粒, 根本就不是大米, 而是塑料造粒, 也就是把塑料還原成顆粒狀, 便於再次加工.
三, 塑料容器裝蜂蜜有毒
謠言——早在上世紀八十年代, 日本的木下森太郎就曾提出, 使用塑膠瓶盛裝蜂膠 '比較不理想' , 因為塑膠的原料是合成樹脂, 聚乙烯, 氯化乙烯, 醋酸乙烯等, 會和蜂膠的化學成分起作用而使本質改變.
真相——有關部門對此進行了實驗研究, 他們曾經對較長時間用塑料桶和塑料瓶包裝的蜂膠產品委託中國予防醫學科學院等單位分別進行過毒理和穩定性試驗, 其結果為無毒級, 產品成分的理化性質穩定. 由此可見, 塑料包裝並未對蜂膠產品產生毒副作用的影響. 經查閱有關國家, 行業對藥品, 食品, 保健食品包裝的標準, 均未見有不準使用塑料瓶包裝的規定. 需要提醒的是, 選擇塑料包裝, 一定要選擇用於食品, 藥品包裝的PVC等材料製成的塑料瓶, 需要在進貨前確認.
四, 橡膠麵條
謠言——網路和微信朋友圈上熱傳一段 '麵條被水洗後出現一團 '膠' ' 的視頻, 進而得出結論, 麵條裡面摻有橡膠成分, 不能食用.
真相—— '麵條洗出膠不能吃' 是謠言, 所謂的 '膠' 其實就是麵筋. 麵筋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質, 營養豐富. 多位食品專家對此進行了專業解釋. 科信食品與營養資訊交流中心副主任鐘凱指出, 小麥麵粉及小麥麵粉製品如麵條, 面片, 餃子皮等, 在用水洗時, 澱粉和水溶性成分就會離開, 剩下具有黏性, 延伸性且不溶於水的東西就是麵筋. 小麥麵粉等級越高, 要求的麵筋含量也越高.
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專家, 中國農業科學院魏益民教授介紹, 小麥麵粉通過和面, 醒面, 壓延, 切面, 乾燥, 切割, 包裝等工藝過程, 製成挂面後, 麵粉的組成成分一般沒有發生變化, 麵筋依然存在. 一般來說, 挂面中的濕麵筋含量越高, 應該是質量越好.
湖南省食品質量安全技術協會理事長楊代明指出, 日常食用的涼皮就是通過洗麵筋的方法製作出來的. 有人看到面製品泡在水裡一段時間之後出現不溶於水的膠狀物質, 就誤以為是食用膠, 其實這是謠言.
五, 皮皮蝦被注膠
謠言——網上曾瘋傳一則視頻, 視頻裡, 一名女子剝開桌上一盤煮熟的皮皮蝦, 掏出或白或黃的膠狀體. 該女子稱, 這是早上在市場買來的皮皮蝦, 蝦肉裡都被黑心商販注入膠水增重, '每個裡面都有, 這皮皮蝦可千萬別去吃了. ' 一時間, 嚇得不少吃貨推開了桌前的蝦肉.
真相——4月22日, 記者諮詢了成都農科院水產所綜合科科長魏文燕, 魏科長指出, 視頻裡剝出的膠狀物, 並非是 '人為注膠' , 而是皮皮蝦的生殖腺, 也稱蝦黃, 蝦膏. 皮皮蝦的正式名為蝦蛄, 在我國沿海一帶均有大量出產, 成都還沒有集中型的人工養殖. 而作為餐桌上的 '網紅' 海鮮, 它的名稱還有琵琶蝦, 富貴蝦, 爬爬蝦等. 大部分水產, 海產, 不管是人工養殖還是自然生長, 都不會採取人工注水, 注膠的, 一旦注入, 很快就會死亡, 水產, 海產賣的是鮮活感, 不管是養殖戶還是商販, 又怎會做虧本的事?
六, 糕點含致癌橡膠鞋底原料
謠言—— 一則關於麵粉 '增筋劑' 的報道再次被報道出來. 報道稱: '某咖啡連鎖店承認在中國所售糕點含致癌橡膠鞋底原料(偶氮甲醯胺)……目前英國, 歐盟, 澳洲已禁用!'
真相——食品與營養資訊交流中心科學技術部主任阮光鋒發文稱, 偶氮甲醯胺是一種食品添加劑, 用於麵粉的漂白和氧化, 常作為麵粉増筋劑使用. 從全世界對偶氮甲醯胺的安全評估來看, 偶氮甲醯胺安全性其實很好, 並不會使人得癌症. 偶氮甲醯胺的降解物也沒有致癌性.
提醒
網路謠言曆來數不勝數, 當我們看到網路中真假難辨的資訊時, 應該多查證科普資料, 多請教專業人士, 多關注權威媒體聲音, 而不要輕易相信謠言, 甚至跟風傳播, 那樣只會對助長傳播謠言者的氣焰, 擾亂整個市場秩序, 造成不必要的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