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發投入強度比肩韓國, 深圳崛起 | '專利高地'

在不久前舉行的第十九屆中國專利獎頒獎禮上, 深圳企業再獲豐收. 全國共有25項金獎, 深圳企業獨獲5項, 數量居全國各大城市之首.

中國專利獎由國家智慧財產權局與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共同評選, 是專利領域由中國政府頒發的最高獎項. 從第十五屆開始, 深圳企業已連續五屆每屆獲金獎4項以上.

'正常情況. ' 一位深圳市智慧財產權系統人士對此評價, 畢竟, 深圳目前的國內有效發明專利量僅次於北京, 每萬人國內有效發明專利量則是全國平均水平的10倍; PCT(Patent Cooperation Treaty 專利合作協定)國際專利申請量更是佔了全國的半壁江山.

作為全國無可爭議的 '專利高地' , 深圳龐大的專利申請和授權量, 是其強勁技術創新能力的保證, 也是體現.

藝術家在深圳舉行的2017全球創新者大會上展示使用虛擬現實 (VR) 技術作畫. 圖片來源: 新華社

企業專利大戶

華為是這次獲得中國專利金獎的深圳企業之一, 其獲獎專利是 '一種無線中繼設備的中繼方法及無線中繼設備' . 這是物聯網, 智能家居, 家庭, 企業WiFi等眾多應用場景中互聯互通的關鍵基礎技術, 已大量應用於華為路由器及主流設備商的相關產品.

而這隻是華為多年致力於研髮結出的果實之一而已. 截至2016年底, 華為累計專利授權已超6.2萬件, 其中90%以上為發明型專利. 在深圳, 專利申請與授權量冠軍, 基本由華為與中興兩家通訊巨頭輪流坐莊.

據華為相關人士向第一財經介紹, 華為的創新, 是科學家創新與工程師創新並重, 堅持基於客戶需求和技術領先的創新. 它打造了一個高效的研發管理體系, 將西方創新思想與中國的工程實踐相結合, 持續加大研發投入. 目前, 華為有超過45%的員工(約8萬名)從事研發, 近10年, 累計在研發創新上投入超過3130億元. 這不僅保障了華為在傳統成熟市場的攻城拔寨, 也為布局未來市場打下了堅實基礎. 就在幾天前, 全球首個第五代通訊技術(5G)標準發布, 華為在其中起了重要作用.

創維集團也是本屆中國專利獎優秀獎獲得者, 今年1月, 它還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 成為該獎項設立以來唯一獲得最高獎的家電企業. 該公司目前的年度研發投入占銷售收入的比重接近3%, 屬於家電行業較高水平. 截至今年6月, 其在中國境內外申請專利5100 多件, 獲得授權3000多件.

專利技術讓創維嘗到了甜頭, 僅前述獲得國家科技獎的專利的應用, 就創造了巨大的經濟效益, '3年新增銷售額累計311億元, 新增利潤12.1億元, 新增稅收4.42億元. ' 創維集團董事長賴偉德告訴第一財經記者.

中廣核是總部位於深圳的大型央企, 近兩年, 它因為研發出第三代核電技術 '華龍一號' 並成功打入英國而揚名核電界. '華龍一號的誕生, 標誌著中國已從核電大國邁入核電強國. ' 中廣核 '華龍一號' 總設計師王鑫告訴第一財經記者, '它的技術安全性達到了世界最高標準, 可以抵禦類似福島核事故的災害. '

而在這單一產品的背後, 是無數專利成果的堆積. '十二五' 期間, 中廣核研發投入累計近百億元, 申請國家科技經費超15億元, 科技活動經費佔集團營收穩定在5%左右, '十三五' 期間進一步加大. 在這樣的投入力度下, 中廣核已申請專利2700多件, 獲得中國專利金獎2項.

目前, 深圳市全社會研發投入佔國內生產總值(GDP)比重達4.1%左右, 比肩韓國. 相對應的是, 根據深圳市智慧財產權局發布的統計報告, 截至2016年底, 該市累計發明專利申請337122件, 累計國內有效發明專利達95369件, 居全國各大中城市第二位, 僅次於北京;發明專利密度達到80.09件/萬人, 高全國平均水平(7.98件/萬人)一個數量級, 居全國第一. 作為全國自主創新示範區, 國家智慧財產權示範城市, 深圳的發明專利密度, 在全國起到了示範引領作用, 也為建設國際科技, 產業創新中心奠定了堅實基礎.

特別值得注意的是有效發明專利維持年限這一指標. 中國發明專利保護期限為20年, 維持年限越長則維持年費越高, 只有具有真正市場價值的專利, 企業才有動力去維持有效. 截至2016年, 深圳的有效發明專利中, 維持年限超過6年的佔比達73.84%, 北京, 上海為50%多; 深圳維持年限3~ 10年的佔比82.29%, 超過10年的佔比也有17.2%. 從維持年限的分布可見, 深圳國內有效發明的整體質量居國內前列. '專利泡沫' 現象, 在深圳是不存在的.

從前述統計報告同時可看出, 企業尤其是大中型企業, 是深圳市專利申請和獲授權的主體. 目前, 深圳科技型企業數量超過3萬家, 國家高新技術企業數量約佔三分之一, 形成了強大的梯次型創新企業群. 截至2016年底, 企業作為專利權人的專利(職務發明)占申請總量的95.2%, 該比重遠高於全國平均水平. 而華為, 中興, 比亞迪, 騰訊, 華星光電等知名企業, 是專利申請和獲授權量前十名的常客. 這一現象, 在PCT國際專利方面亦同樣呈現.

通過統計學相關度分析, 自2001年以來, 深圳市專利申請量與GDP的相關度高達0.9799, 居全國各大城市首位. 這表明, 深圳市專利申請與經濟發展密切相關, 專利申請支撐了經濟發展, 經濟發展又推動了專利申請.

新型研發機構

如果說企業是深圳 '專利高地' 的巨大山體, 跟企業和政府都有密切關聯的新型研發機構, 則是高地上聳立的山峰. 它們所處的位置, 領域不同, 身姿各異, 卻有一個共同的特點: 站在世界科研最前沿, 探索最高精尖的技術.

作為改革開放的龍頭, 深圳的經濟發展始終走在全國前列, 但從科技創新支撐能力看, 由於源頭性, 基礎性研究不足, 具有重大戰略突破和顛覆性的技術較少, 這必將制約技術創新的層次和經濟發展後勁. 深圳市意識到了這一問題, 創新型研發機構便應運而生. 這種研發機構集科學發現, 技術發明, 產業發展 '三發' 於一體, 更加註重具有前瞻性的基礎性研究和創造性的產品研發, 構建完善的基礎創新體系. 同時, 也更加註重直接面向市場, 面向產業需求, 通過與企業深度合作, 促進科技成果轉化, 增強自身科研動力和科研人員積極性.

深圳市政府採取量身定製的政策措施, 已培育上百家此類機構. 它們主要分為兩種類型: 一種是引進社會主體, 政府參與共同建設的 '國有新制' 模式, 如中科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下稱 '先進院' )和深圳清華大學研究院等;另一種是以社會主體為主導, 採取 '民辦官助' 模式, 如光啟高等理工研究院, 太赫茲科技創新研究院等.

先進院成立於2006年, 由中國科學院, 深圳市政府和香港中文大學共同建立, 是中國內地首家以整合技術為學科方向, 主要從事現代製造業自主創新研發的科研機構, 實行理事會領導下的院長負責制.

中科院與深圳市有著多年的院市合作關係. 1985年, 中科院與深圳市合作創辦了中國第一個高新技術產業園區——深圳科技工業園. 此後, 雙方圍繞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和科技成果轉化, 不斷增進合作. 2006年1月全國科技大會召開, 正式提出建設創新型國家的戰略目標. 此時, 中科院實施了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二次重大布局調整, 其中一個重要的布局, 就是準備在南方經濟發達地區, 設立一家以整合技術為主的研究機構. 與此同時, 深圳市出台了《關於實施自主創新戰略建設國家創新型城市的決定》, 強調將努力提升源頭創新能力, 大力建設創新基礎平台. 在以往多年合作的基礎上, 雙方各自的需求共同促成了先進院順理成章地落戶深圳. 此時, 香港中文大學也正在為未來發展尋求更大空間, 三方一拍即合.

先進院借鑒台灣工業技術研究院的發展模式, 構建了以科研為主的集科研, 教育, 產業, 資本為一體的微型協同創新生態系統. 其雄厚的科研力量, 在深圳靈活的體制機制和完善的市場機制沖刷下, 迸發出了強大的創新績效. 在專利和論文的人均產出方面, 先進院數倍於整個中科院系統, 截至2016年, 累計申請專利近5000項, 獲授權近2000項. 在取得豐碩學術成果的基礎上, 先進院還積極開展產學研合作, 截至2016年上半年, 直接參股公司超30家, 資產總額超20億元, 下設中科育成, 上海育成兩個核心專業孵化器, 孵化出上百家企業.

先進院院長樊建平曾接受第一財經採訪稱, 先進院能取得成功, 是因為沒有明顯的基礎研究, 應用研究和技術開發的創新階段區分, 沒有人為限制科技人員在創新鏈條中的角色定位. 科研人員有選擇研究方向和項目的自由, 醉心於學術研究的人可以在前沿技術領域耕耘, 偏重於應用科研的人才, 則可以與產業界緊密結合, 做出科研成果後迅速產業化.

以海歸創業者劉若鵬為核心的光啟高等理工研究院, 由其創始團隊與深圳清華大學研究院, 邁瑞生物, 深港產學研創投共同發起, 於2010年1月以民辦非企業單位註冊, 2012年納入深圳市事業單位編製. 這家機構以研究超材料起家, 現已將研究和市場拓展至航空航天, 人工智慧領域. 引入國外非營利性研究機構運營模式的光啟理工, 實行民辦公助, 自負盈虧, 從而激發了科研人員的活力, 保證了創新的 '火力' . 迄今, 該機構已累計申請專利超過4600件, 獲授權超2600件. 近幾年, 劉若鵬頻獲領導人接見, 光啟繫上市公司也成了資本市場的寵兒.

華訊方舟這次也獲得1項中國專利金獎和1項優秀獎, 其旗下太赫茲科技創新研究院, 作為深圳市太赫茲製造業創新中心的依託單位, 已躋身世界太赫茲研發領軍者之列. 華訊方舟集團副總裁, 深圳市太赫茲科技創新研究院執行院長丁慶告訴第一財經, 核心專利的佔有, 才使華訊方舟成為行業領跑者. 目前, 華訊方舟在太赫茲及衛星通信領域, 已申請國內外專利503項, 其中國內發明228項, 國外專利18項, PCT國際專利申請104項, 獲得授權專利135項, 專利申請量走在全國乃至世界同業前列.

這些新型研發機構, 以豐碩的原創性技術成果, 有力支撐了深圳市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 2017年前三季度, 深圳GDP增長8.8%, 其中以新一代資訊技術, 生物與生命健康, 新材料, 新能源, 航空航天和智能裝備等為代表的新興產業, 佔GDP比重超四成. 批量存在的新型研發機構, 是這一炫目成績背後的重要貢獻者, 更是深圳未來延續競爭力的關鍵.

2016 GoodChinaBrand | ICP: 12011751 | China Expor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