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罰】蘋果隱瞞對高通不利的證據 | 被罰每天交2.5萬美元

1.蘋果隱瞞對高通不利的證據 被罰每天交2.5萬美元罰金;2.研發投入強度比肩韓國, 深圳崛起 '專利高地' ;3. '電池門' 發酵 蘋果在美遭集體訴訟

集微網推出整合電路微信公共號: '天天IC' , 重大新聞即時發布, 天天IC, 天天集微網, 積微成著! 複製 laoyaoic 微信公共號搜索添加關注.

1.蘋果隱瞞對高通不利的證據 被罰每天交2.5萬美元罰金;

12月24日, 據Engadget報道, 蘋果和高通並不算是最好的朋友, 因此當聽到蘋果因未能拿出針對這家晶片製造商的訴訟證據而面臨罰款的消息, 真是令人吃驚.

據彭博社報道, 加州聖何塞法院已責令蘋果每天支付2.5萬美元(從12月16日起), 因該公司未能交出聯邦貿易委員會訴訟所需的檔案. 今年早些時候, 該機構就反競爭行為起訴了高通. 例如, 高通向蘋果提供條件, 如果蘋果在iPhone手機上僅使用其基帶晶片, 就會降低其專利使用費.

蘋果發言人喬希·羅森斯托克否認公司隱瞞了相關檔案, 並對彭博社說: '我們已經為這個案子製作了數百萬份檔案, 並且正在努力加緊工作, 以在非常短的時間內提供更多被要求的資料檔案. 我們計劃對這項裁決提出上訴. '

目前還不清楚為什麼蘋果不能按法庭要求的那樣快速準備資料, 因為延遲提交法院的裁決就會對高通有利, 除非該決定被撤銷. 否則, 蘋果將不得不在12月29日之前提交相關檔案, 否則將面臨更嚴重的罰款.

不過, 不管罰款金額是多少, 它幾乎不會影響蘋果的財務狀況, 因為蘋果在幾秒鐘內就能盈利2.5萬美元.

雖然蘋果並沒有直接捲入這場官司, 但兩家公司正在進行一些法律上的較量.

今年1月, 蘋果發起了這場戰爭, 利用聯邦貿易委員會的訴訟, 以10億美元的價格起訴了高通.

去年11月, 這家晶片製造商對自己的訴訟發起反擊, 指控蘋果公司未能遵守軟體許可條款, 並與競爭對手分享專有資訊.

蘋果公司在11月下旬再次起訴高通公司, 聲稱老驍龍晶片侵犯了至少8項專利.

當然, 高通也以自己的訴訟回應, 聲稱從從iPhone 7到iPhone X, 所有的iPhone都侵犯了至少16項專利. (編譯/露天) TechWeb

2.研發投入強度比肩韓國, 深圳崛起 '專利高地' ;

在不久前舉行的第十九屆中國專利獎頒獎禮上, 深圳企業再獲豐收. 全國共有25項金獎, 深圳企業獨獲5項, 數量居全國各大城市之首.

中國專利獎由國家智慧財產權局與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共同評選, 是專利領域由中國政府頒發的最高獎項. 從第十五屆開始, 深圳企業已連續五屆每屆獲金獎4項以上.

'正常情況. ' 一位深圳市智慧財產權系統人士對此評價, 畢竟, 深圳目前的國內有效發明專利量僅次於北京, 每萬人國內有效發明專利量則是全國平均水平的10倍; PCT(Patent Cooperation Treaty 專利合作協定)國際專利申請量更是佔了全國的半壁江山.

作為全國無可爭議的 '專利高地' , 深圳龐大的專利申請和授權量, 是其強勁技術創新能力的保證, 也是體現.

藝術家在深圳舉行的2017全球創新者大會上展示使用虛擬現實 (VR) 技術作畫. 圖片來源: 新華社

企業專利大戶

華為是這次獲得中國專利金獎的深圳企業之一, 其獲獎專利是 '一種無線中繼設備的中繼方法及無線中繼設備' . 這是物聯網, 智能家居, 家庭, 企業WiFi等眾多應用場景中互聯互通的關鍵基礎技術, 已大量應用於華為路由器及主流設備商的相關產品.

而這隻是華為多年致力於研髮結出的果實之一而已. 截至2016年底, 華為累計專利授權已超6.2萬件, 其中90%以上為發明型專利. 在深圳, 專利申請與授權量冠軍, 基本由華為與中興兩家通訊巨頭輪流坐莊.

據華為相關人士向第一財經介紹, 華為的創新, 是科學家創新與工程師創新並重, 堅持基於客戶需求和技術領先的創新. 它打造了一個高效的研發管理體系, 將西方創新思想與中國的工程實踐相結合, 持續加大研發投入. 目前, 華為有超過45%的員工(約8萬名)從事研發, 近10年, 累計在研發創新上投入超過3130億元. 這不僅保障了華為在傳統成熟市場的攻城拔寨, 也為布局未來市場打下了堅實基礎. 就在幾天前, 全球首個第五代通訊技術(5G)標準發布, 華為在其中起了重要作用.

創維集團也是本屆中國專利獎優秀獎獲得者, 今年1月, 它還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 成為該獎項設立以來唯一獲得最高獎的家電企業. 該公司目前的年度研發投入占銷售收入的比重接近3%, 屬於家電行業較高水平. 截至今年6月, 其在中國境內外申請專利5100 多件, 獲得授權3000多件.

專利技術讓創維嘗到了甜頭, 僅前述獲得國家科技獎的專利的應用, 就創造了巨大的經濟效益, '3年新增銷售額累計311億元, 新增利潤12.1億元, 新增稅收4.42億元. ' 創維集團董事長賴偉德告訴第一財經記者.

中廣核是總部位於深圳的大型央企, 近兩年, 它因為研發出第三代核電技術 '華龍一號' 並成功打入英國而揚名核電界. '華龍一號的誕生, 標誌著中國已從核電大國邁入核電強國. ' 中廣核 '華龍一號' 總設計師王鑫告訴第一財經記者, '它的技術安全性達到了世界最高標準, 可以抵禦類似福島核事故的災害. '

而在這單一產品的背後, 是無數專利成果的堆積. '十二五' 期間, 中廣核研發投入累計近百億元, 申請國家科技經費超15億元, 科技活動經費佔集團營收穩定在5%左右, '十三五' 期間進一步加大. 在這樣的投入力度下, 中廣核已申請專利2700多件, 獲得中國專利金獎2項.

目前, 深圳市全社會研發投入佔國內生產總值(GDP)比重達4.1%左右, 比肩韓國. 相對應的是, 根據深圳市智慧財產權局發布的統計報告, 截至2016年底, 該市累計發明專利申請337122件, 累計國內有效發明專利達95369件, 居全國各大中城市第二位, 僅次於北京;發明專利密度達到80.09件/萬人, 高全國平均水平(7.98件/萬人)一個數量級, 居全國第一. 作為全國自主創新示範區, 國家智慧財產權示範城市, 深圳的發明專利密度, 在全國起到了示範引領作用, 也為建設國際科技, 產業創新中心奠定了堅實基礎.

特別值得注意的是有效發明專利維持年限這一指標. 中國發明專利保護期限為20年, 維持年限越長則維持年費越高, 只有具有真正市場價值的專利, 企業才有動力去維持有效. 截至2016年, 深圳的有效發明專利中, 維持年限超過6年的佔比達73.84%, 北京, 上海為50%多; 深圳維持年限3~ 10年的佔比82.29%, 超過10年的佔比也有17.2%. 從維持年限的分布可見, 深圳國內有效發明的整體質量居國內前列. '專利泡沫' 現象, 在深圳是不存在的.

從前述統計報告同時可看出, 企業尤其是大中型企業, 是深圳市專利申請和獲授權的主體. 目前, 深圳科技型企業數量超過3萬家, 國家高新技術企業數量約佔三分之一, 形成了強大的梯次型創新企業群. 截至2016年底, 企業作為專利權人的專利(職務發明)占申請總量的95.2%, 該比重遠高於全國平均水平. 而華為, 中興, 比亞迪, 騰訊, 華星光電等知名企業, 是專利申請和獲授權量前十名的常客. 這一現象, 在PCT國際專利方面亦同樣呈現.

通過統計學相關度分析, 自2001年以來, 深圳市專利申請量與GDP的相關度高達0.9799, 居全國各大城市首位. 這表明, 深圳市專利申請與經濟發展密切相關, 專利申請支撐了經濟發展, 經濟發展又推動了專利申請.

新型研發機構

如果說企業是深圳 '專利高地' 的巨大山體, 跟企業和政府都有密切關聯的新型研發機構, 則是高地上聳立的山峰. 它們所處的位置, 領域不同, 身姿各異, 卻有一個共同的特點: 站在世界科研最前沿, 探索最高精尖的技術.

作為改革開放的龍頭, 深圳的經濟發展始終走在全國前列, 但從科技創新支撐能力看, 由於源頭性, 基礎性研究不足, 具有重大戰略突破和顛覆性的技術較少, 這必將制約技術創新的層次和經濟發展後勁. 深圳市意識到了這一問題, 創新型研發機構便應運而生. 這種研發機構集科學發現, 技術發明, 產業發展 '三發' 於一體, 更加註重具有前瞻性的基礎性研究和創造性的產品研發, 構建完善的基礎創新體系. 同時, 也更加註重直接面向市場, 面向產業需求, 通過與企業深度合作, 促進科技成果轉化, 增強自身科研動力和科研人員積極性.

深圳市政府採取量身定製的政策措施, 已培育上百家此類機構. 它們主要分為兩種類型: 一種是引進社會主體, 政府參與共同建設的 '國有新制' 模式, 如中科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下稱 '先進院' )和深圳清華大學研究院等;另一種是以社會主體為主導, 採取 '民辦官助' 模式, 如光啟高等理工研究院, 太赫茲科技創新研究院等.

先進院成立於2006年, 由中國科學院, 深圳市政府和香港中文大學共同建立, 是中國內地首家以整合技術為學科方向, 主要從事現代製造業自主創新研發的科研機構, 實行理事會領導下的院長負責制.

中科院與深圳市有著多年的院市合作關係. 1985年, 中科院與深圳市合作創辦了中國第一個高新技術產業園區——深圳科技工業園. 此後, 雙方圍繞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和科技成果轉化, 不斷增進合作. 2006年1月全國科技大會召開, 正式提出建設創新型國家的戰略目標. 此時, 中科院實施了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二次重大布局調整, 其中一個重要的布局, 就是準備在南方經濟發達地區, 設立一家以整合技術為主的研究機構. 與此同時, 深圳市出台了《關於實施自主創新戰略建設國家創新型城市的決定》, 強調將努力提升源頭創新能力, 大力建設創新基礎平台. 在以往多年合作的基礎上, 雙方各自的需求共同促成了先進院順理成章地落戶深圳. 此時, 香港中文大學也正在為未來發展尋求更大空間, 三方一拍即合.

先進院借鑒台灣工業技術研究院的發展模式, 構建了以科研為主的集科研, 教育, 產業, 資本為一體的微型協同創新生態系統. 其雄厚的科研力量, 在深圳靈活的體制機制和完善的市場機制沖刷下, 迸發出了強大的創新績效. 在專利和論文的人均產出方面, 先進院數倍於整個中科院系統, 截至2016年, 累計申請專利近5000項, 獲授權近2000項. 在取得豐碩學術成果的基礎上, 先進院還積極開展產學研合作, 截至2016年上半年, 直接參股公司超30家, 資產總額超20億元, 下設中科育成, 上海育成兩個核心專業孵化器, 孵化出上百家企業.

先進院院長樊建平曾接受第一財經採訪稱, 先進院能取得成功, 是因為沒有明顯的基礎研究, 應用研究和技術開發的創新階段區分, 沒有人為限制科技人員在創新鏈條中的角色定位. 科研人員有選擇研究方向和項目的自由, 醉心於學術研究的人可以在前沿技術領域耕耘, 偏重於應用科研的人才, 則可以與產業界緊密結合, 做出科研成果後迅速產業化.

以海歸創業者劉若鵬為核心的光啟高等理工研究院, 由其創始團隊與深圳清華大學研究院, 邁瑞生物, 深港產學研創投共同發起, 於2010年1月以民辦非企業單位註冊, 2012年納入深圳市事業單位編製. 這家機構以研究超材料起家, 現已將研究和市場拓展至航空航天, 人工智慧領域. 引入國外非營利性研究機構運營模式的光啟理工, 實行民辦公助, 自負盈虧, 從而激發了科研人員的活力, 保證了創新的 '火力' . 迄今, 該機構已累計申請專利超過4600件, 獲授權超2600件. 近幾年, 劉若鵬頻獲領導人接見, 光啟繫上市公司也成了資本市場的寵兒.

華訊方舟這次也獲得1項中國專利金獎和1項優秀獎, 其旗下太赫茲科技創新研究院, 作為深圳市太赫茲製造業創新中心的依託單位, 已躋身世界太赫茲研發領軍者之列. 華訊方舟集團副總裁, 深圳市太赫茲科技創新研究院執行院長丁慶告訴第一財經, 核心專利的佔有, 才使華訊方舟成為行業領跑者. 目前, 華訊方舟在太赫茲及衛星通信領域, 已申請國內外專利503項, 其中國內發明228項, 國外專利18項, PCT國際專利申請104項, 獲得授權專利135項, 專利申請量走在全國乃至世界同業前列.

這些新型研發機構, 以豐碩的原創性技術成果, 有力支撐了深圳市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 2017年前三季度, 深圳GDP增長8.8%, 其中以新一代資訊技術, 生物與生命健康, 新材料, 新能源, 航空航天和智能裝備等為代表的新興產業, 佔GDP比重超四成. 批量存在的新型研發機構, 是這一炫目成績背後的重要貢獻者, 更是深圳未來延續競爭力的關鍵. 一財網

3. '電池門' 發酵 蘋果在美遭集體訴訟

證券時報記者 吳家明

這個聖誕節對於美國蘋果公司, 似乎過得並不好.

據海外媒體報道, 就在承認 '讓前代iPhone運行速度減慢' 之後, 蘋果公司遭到了用戶的起訴, 兩位iPhone 7用戶向美國加州中區地方法院提起了一項針對蘋果公司的集體訴訟, 兩位原告還表示不僅代表自己, 也包括了美國所有擁有iPhone 8前代手機的用戶.

披露的檔案顯示, 原告指出蘋果公司蓄意減慢手機運行的行為造成了用戶升級換代新手機, 遭受使用損失和價值損失, 購買新電池等一系列後果, 因此用戶有權獲得賠償.

許多蘋果手機用戶可能都有過這樣的體驗, 蘋果手機一升級新系統後就變慢變卡. 此前, 不少人質疑蘋果公司可能通過刻意降低舊型號手機性能的方法, 促使用戶 '自發' 地更換新型號手機以獲得更好的體驗. 針對傳言, 蘋果公司終於做出了回應. 蘋果公司證實, 確實有給舊手機降頻的做法, 但強調這是有意防止老舊機型意外關機的 '功能' .

有為蘋果公司辯護的評論認為, 蘋果公司之所以推出這樣的電池壽命策略, 其實是為那些一直使用舊機型不想更換的用戶著想.

有分析人士表示, 無論這是可能需要政府監管部門介入的惡意商業操作, 還是真如蘋果公司所說是一項保護老舊機型壽命的功能, 保證對消費者的透明都應是蘋果公司的義務, 此次事件或對公司股價帶來影響.

到目前為止, 蘋果股價今年以來的漲幅已超過50%, 表現相當搶眼, 而在華爾街分析師看來, 蘋果股價的喜人形勢在明年仍會繼續, 摩根士丹利的分析師就表示, 蘋果公司在2018年仍是他們推薦的首選.

上個月, 蘋果公司的市值超過9000億美元, 這主要得益於公司不斷上升的股價. 投資者不禁提出疑問, 蘋果公司是否將成為首個市值高達1萬億美元的公司?

蘋果股價的上漲, 很大程度上取決於iPhone系列產品在市場中的熱銷. 按照該公司當前流通股計算, 如果股價達到193.61美元, 其市值便能突破1萬億美元. 市場研究公司GBH Insights發布的研究報告預測, 蘋果公司將在未來一年時間裡成為第一家市值達到萬億美元的美股公司. 華爾街投資公司米勒塔巴克分析師馬雷表示, 從技術層面看蘋果股價在經過一段時間的強勁上漲後, 會出現兩個月的橫盤整理期, 之後出現新一輪的上漲. 如果市場不出現調整, 蘋果股價在明年1月份將上漲到190到200美元.

野村極訊分析師傑弗裡·科瓦爾此前發布的一份客戶報告中將蘋果股票評級從 '買入' 下調到了 '中性' , 並將其目標價從185美元下調到了175美元, 原因是該公司認為與此前的iPhone周期相比, 蘋果公司目前的估值已經顯得過高.

2016 GoodChinaBrand | ICP: 12011751 | China Expor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