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罚】苹果隐瞒对高通不利的证据 | 被罚每天交2.5万美元

1.苹果隐瞒对高通不利的证据 被罚每天交2.5万美元罚金;2.研发投入强度比肩韩国, 深圳崛起 '专利高地' ;3. '电池门' 发酵 苹果在美遭集体诉讼

集微网推出集成电路微信公共号: '天天IC' , 重大新闻即时发布, 天天IC, 天天集微网, 积微成著! 复制 laoyaoic 微信公共号搜索添加关注.

1.苹果隐瞒对高通不利的证据 被罚每天交2.5万美元罚金;

12月24日, 据Engadget报道, 苹果和高通并不算是最好的朋友, 因此当听到苹果因未能拿出针对这家芯片制造商的诉讼证据而面临罚款的消息, 真是令人吃惊.

据彭博社报道, 加州圣何塞法院已责令苹果每天支付2.5万美元(从12月16日起), 因该公司未能交出联邦贸易委员会诉讼所需的文件. 今年早些时候, 该机构就反竞争行为起诉了高通. 例如, 高通向苹果提供条件, 如果苹果在iPhone手机上仅使用其基带芯片, 就会降低其专利使用费.

苹果发言人乔希·罗森斯托克否认公司隐瞒了相关文件, 并对彭博社说: '我们已经为这个案子制作了数百万份文件, 并且正在努力加紧工作, 以在非常短的时间内提供更多被要求的资料文件. 我们计划对这项裁决提出上诉. '

目前还不清楚为什么苹果不能按法庭要求的那样快速准备资料, 因为延迟提交法院的裁决就会对高通有利, 除非该决定被撤销. 否则, 苹果将不得不在12月29日之前提交相关文件, 否则将面临更严重的罚款.

不过, 不管罚款金额是多少, 它几乎不会影响苹果的财务状况, 因为苹果在几秒钟内就能盈利2.5万美元.

虽然苹果并没有直接卷入这场官司, 但两家公司正在进行一些法律上的较量.

今年1月, 苹果发起了这场战争, 利用联邦贸易委员会的诉讼, 以10亿美元的价格起诉了高通.

去年11月, 这家芯片制造商对自己的诉讼发起反击, 指控苹果公司未能遵守软件许可条款, 并与竞争对手分享专有信息.

苹果公司在11月下旬再次起诉高通公司, 声称老骁龙芯片侵犯了至少8项专利.

当然, 高通也以自己的诉讼回应, 声称从从iPhone 7到iPhone X, 所有的iPhone都侵犯了至少16项专利. (编译/露天) TechWeb

2.研发投入强度比肩韩国, 深圳崛起 '专利高地' ;

在不久前举行的第十九届中国专利奖颁奖礼上, 深圳企业再获丰收. 全国共有25项金奖, 深圳企业独获5项, 数量居全国各大城市之首.

中国专利奖由国家知识产权局与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共同评选, 是专利领域由中国政府颁发的最高奖项. 从第十五届开始, 深圳企业已连续五届每届获金奖4项以上.

'正常情况. ' 一位深圳市知识产权系统人士对此评价, 毕竟, 深圳目前的国内有效发明专利量仅次于北京, 每万人国内有效发明专利量则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0倍; PCT(Patent Cooperation Treaty 专利合作协定)国际专利申请量更是占了全国的半壁江山.

作为全国无可争议的 '专利高地' , 深圳庞大的专利申请和授权量, 是其强劲技术创新能力的保证, 也是体现.

艺术家在深圳举行的2017全球创新者大会上展示使用虚拟现实 (VR) 技术作画. 图片来源: 新华社

企业专利大户

华为是这次获得中国专利金奖的深圳企业之一, 其获奖专利是 '一种无线中继设备的中继方法及无线中继设备' . 这是物联网, 智能家居, 家庭, 企业WiFi等众多应用场景中互联互通的关键基础技术, 已大量应用于华为路由器及主流设备商的相关产品.

而这只是华为多年致力于研发结出的果实之一而已. 截至2016年底, 华为累计专利授权已超6.2万件, 其中90%以上为发明型专利. 在深圳, 专利申请与授权量冠军, 基本由华为与中兴两家通讯巨头轮流坐庄.

据华为相关人士向第一财经介绍, 华为的创新, 是科学家创新与工程师创新并重, 坚持基于客户需求和技术领先的创新. 它打造了一个高效的研发管理体系, 将西方创新思想与中国的工程实践相结合, 持续加大研发投入. 目前, 华为有超过45%的员工(约8万名)从事研发, 近10年, 累计在研发创新上投入超过3130亿元. 这不仅保障了华为在传统成熟市场的攻城拔寨, 也为布局未来市场打下了坚实基础. 就在几天前, 全球首个第五代通讯技术(5G)标准发布, 华为在其中起了重要作用.

创维集团也是本届中国专利奖优秀奖获得者, 今年1月, 它还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 成为该奖项设立以来唯一获得最高奖的家电企业. 该公司目前的年度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接近3%, 属于家电行业较高水平. 截至今年6月, 其在中国境内外申请专利5100 多件, 获得授权3000多件.

专利技术让创维尝到了甜头, 仅前述获得国家科技奖的专利的应用, 就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3年新增销售额累计311亿元, 新增利润12.1亿元, 新增税收4.42亿元. ' 创维集团董事长赖伟德告诉第一财经记者.

中广核是总部位于深圳的大型央企, 近两年, 它因为研发出第三代核电技术 '华龙一号' 并成功打入英国而扬名核电界. '华龙一号的诞生, 标志着中国已从核电大国迈入核电强国. ' 中广核 '华龙一号' 总设计师王鑫告诉第一财经记者, '它的技术安全性达到了世界最高标准, 可以抵御类似福岛核事故的灾害. '

而在这单一产品的背后, 是无数专利成果的堆积. '十二五' 期间, 中广核研发投入累计近百亿元, 申请国家科技经费超15亿元, 科技活动经费占集团营收稳定在5%左右, '十三五' 期间进一步加大. 在这样的投入力度下, 中广核已申请专利2700多件, 获得中国专利金奖2项.

目前, 深圳市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GDP)比重达4.1%左右, 比肩韩国. 相对应的是, 根据深圳市知识产权局发布的统计报告, 截至2016年底, 该市累计发明专利申请337122件, 累计国内有效发明专利达95369件, 居全国各大中城市第二位, 仅次于北京;发明专利密度达到80.09件/万人, 高全国平均水平(7.98件/万人)一个数量级, 居全国第一. 作为全国自主创新示范区, 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 深圳的发明专利密度, 在全国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 也为建设国际科技, 产业创新中心奠定了坚实基础.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有效发明专利维持年限这一指标. 中国发明专利保护期限为20年, 维持年限越长则维持年费越高, 只有具有真正市场价值的专利, 企业才有动力去维持有效. 截至2016年, 深圳的有效发明专利中, 维持年限超过6年的占比达73.84%, 北京, 上海为50%多; 深圳维持年限3~ 10年的占比82.29%, 超过10年的占比也有17.2%. 从维持年限的分布可见, 深圳国内有效发明的整体质量居国内前列. '专利泡沫' 现象, 在深圳是不存在的.

从前述统计报告同时可看出, 企业尤其是大中型企业, 是深圳市专利申请和获授权的主体. 目前, 深圳科技型企业数量超过3万家, 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约占三分之一, 形成了强大的梯次型创新企业群. 截至2016年底, 企业作为专利权人的专利(职务发明)占申请总量的95.2%, 该比重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而华为, 中兴, 比亚迪, 腾讯, 华星光电等知名企业, 是专利申请和获授权量前十名的常客. 这一现象, 在PCT国际专利方面亦同样呈现.

通过统计学相关度分析, 自2001年以来, 深圳市专利申请量与GDP的相关度高达0.9799, 居全国各大城市首位. 这表明, 深圳市专利申请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 专利申请支撑了经济发展, 经济发展又推动了专利申请.

新型研发机构

如果说企业是深圳 '专利高地' 的巨大山体, 跟企业和政府都有密切关联的新型研发机构, 则是高地上耸立的山峰. 它们所处的位置, 领域不同, 身姿各异, 却有一个共同的特点: 站在世界科研最前沿, 探索最高精尖的技术.

作为改革开放的龙头, 深圳的经济发展始终走在全国前列, 但从科技创新支撑能力看, 由于源头性, 基础性研究不足, 具有重大战略突破和颠覆性的技术较少, 这必将制约技术创新的层次和经济发展后劲. 深圳市意识到了这一问题, 创新型研发机构便应运而生. 这种研发机构集科学发现, 技术发明, 产业发展 '三发' 于一体, 更加注重具有前瞻性的基础性研究和创造性的产品研发, 构建完善的基础创新体系. 同时, 也更加注重直接面向市场, 面向产业需求, 通过与企业深度合作, 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增强自身科研动力和科研人员积极性.

深圳市政府采取量身定制的政策措施, 已培育上百家此类机构. 它们主要分为两种类型: 一种是引进社会主体, 政府参与共同建设的 '国有新制' 模式, 如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下称 '先进院' )和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等;另一种是以社会主体为主导, 采取 '民办官助' 模式, 如光启高等理工研究院, 太赫兹科技创新研究院等.

先进院成立于2006年, 由中国科学院, 深圳市政府和香港中文大学共同建立, 是中国内地首家以集成技术为学科方向, 主要从事现代制造业自主创新研发的科研机构, 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

中科院与深圳市有着多年的院市合作关系. 1985年, 中科院与深圳市合作创办了中国第一个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深圳科技工业园. 此后, 双方围绕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和科技成果转化, 不断增进合作. 2006年1月全国科技大会召开, 正式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目标. 此时, 中科院实施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二次重大布局调整, 其中一个重要的布局, 就是准备在南方经济发达地区, 设立一家以集成技术为主的研究机构. 与此同时, 深圳市出台了《关于实施自主创新战略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的决定》, 强调将努力提升源头创新能力, 大力建设创新基础平台. 在以往多年合作的基础上, 双方各自的需求共同促成了先进院顺理成章地落户深圳. 此时, 香港中文大学也正在为未来发展寻求更大空间, 三方一拍即合.

先进院借鉴台湾工业技术研究院的发展模式, 构建了以科研为主的集科研, 教育, 产业, 资本为一体的微型协同创新生态系统. 其雄厚的科研力量, 在深圳灵活的体制机制和完善的市场机制冲刷下, 迸发出了强大的创新绩效. 在专利和论文的人均产出方面, 先进院数倍于整个中科院系统, 截至2016年, 累计申请专利近5000项, 获授权近2000项. 在取得丰硕学术成果的基础上, 先进院还积极开展产学研合作, 截至2016年上半年, 直接参股公司超30家, 资产总额超20亿元, 下设中科育成, 上海育成两个核心专业孵化器, 孵化出上百家企业.

先进院院长樊建平曾接受第一财经采访称, 先进院能取得成功, 是因为没有明显的基础研究, 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的创新阶段区分, 没有人为限制科技人员在创新链条中的角色定位. 科研人员有选择研究方向和项目的自由, 醉心于学术研究的人可以在前沿技术领域耕耘, 偏重于应用科研的人才, 则可以与产业界紧密结合, 做出科研成果后迅速产业化.

以海归创业者刘若鹏为核心的光启高等理工研究院, 由其创始团队与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 迈瑞生物, 深港产学研创投共同发起, 于2010年1月以民办非企业单位注册, 2012年纳入深圳市事业单位编制. 这家机构以研究超材料起家, 现已将研究和市场拓展至航空航天, 人工智能领域. 引入国外非营利性研究机构运营模式的光启理工, 实行民办公助, 自负盈亏, 从而激发了科研人员的活力, 保证了创新的 '火力' . 迄今, 该机构已累计申请专利超过4600件, 获授权超2600件. 近几年, 刘若鹏频获领导人接见, 光启系上市公司也成了资本市场的宠儿.

华讯方舟这次也获得1项中国专利金奖和1项优秀奖, 其旗下太赫兹科技创新研究院, 作为深圳市太赫兹制造业创新中心的依托单位, 已跻身世界太赫兹研发领军者之列. 华讯方舟集团副总裁, 深圳市太赫兹科技创新研究院执行院长丁庆告诉第一财经, 核心专利的占有, 才使华讯方舟成为行业领跑者. 目前, 华讯方舟在太赫兹及卫星通信领域, 已申请国内外专利503项, 其中国内发明228项, 国外专利18项, PCT国际专利申请104项, 获得授权专利135项, 专利申请量走在全国乃至世界同业前列.

这些新型研发机构, 以丰硕的原创性技术成果, 有力支撑了深圳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2017年前三季度, 深圳GDP增长8.8%, 其中以新一代信息技术, 生物与生命健康, 新材料, 新能源, 航空航天和智能装备等为代表的新兴产业, 占GDP比重超四成. 批量存在的新型研发机构, 是这一炫目成绩背后的重要贡献者, 更是深圳未来延续竞争力的关键. 一财网

3. '电池门' 发酵 苹果在美遭集体诉讼

证券时报记者 吴家明

这个圣诞节对于美国苹果公司, 似乎过得并不好.

据海外媒体报道, 就在承认 '让前代iPhone运行速度减慢' 之后, 苹果公司遭到了用户的起诉, 两位iPhone 7用户向美国加州中区地方法院提起了一项针对苹果公司的集体诉讼, 两位原告还表示不仅代表自己, 也包括了美国所有拥有iPhone 8前代手机的用户.

披露的文件显示, 原告指出苹果公司蓄意减慢手机运行的行为造成了用户升级换代新手机, 遭受使用损失和价值损失, 购买新电池等一系列后果, 因此用户有权获得赔偿.

许多苹果手机用户可能都有过这样的体验, 苹果手机一升级新系统后就变慢变卡. 此前, 不少人质疑苹果公司可能通过刻意降低旧型号手机性能的方法, 促使用户 '自发' 地更换新型号手机以获得更好的体验. 针对传言, 苹果公司终于做出了回应. 苹果公司证实, 确实有给旧手机降频的做法, 但强调这是有意防止老旧机型意外关机的 '功能' .

有为苹果公司辩护的评论认为, 苹果公司之所以推出这样的电池寿命策略, 其实是为那些一直使用旧机型不想更换的用户着想.

有分析人士表示, 无论这是可能需要政府监管部门介入的恶意商业操作, 还是真如苹果公司所说是一项保护老旧机型寿命的功能, 保证对消费者的透明都应是苹果公司的义务, 此次事件或对公司股价带来影响.

到目前为止, 苹果股价今年以来的涨幅已超过50%, 表现相当抢眼, 而在华尔街分析师看来, 苹果股价的喜人形势在明年仍会继续, 摩根士丹利的分析师就表示, 苹果公司在2018年仍是他们推荐的首选.

上个月, 苹果公司的市值超过9000亿美元, 这主要得益于公司不断上升的股价. 投资者不禁提出疑问, 苹果公司是否将成为首个市值高达1万亿美元的公司?

苹果股价的上涨, 很大程度上取决于iPhone系列产品在市场中的热销. 按照该公司当前流通股计算, 如果股价达到193.61美元, 其市值便能突破1万亿美元. 市场研究公司GBH Insights发布的研究报告预测, 苹果公司将在未来一年时间里成为第一家市值达到万亿美元的美股公司. 华尔街投资公司米勒塔巴克分析师马雷表示, 从技术层面看苹果股价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强劲上涨后, 会出现两个月的横盘整理期, 之后出现新一轮的上涨. 如果市场不出现调整, 苹果股价在明年1月份将上涨到190到200美元.

野村极讯分析师杰弗里·科瓦尔此前发布的一份客户报告中将苹果股票评级从 '买入' 下调到了 '中性' , 并将其目标价从185美元下调到了175美元, 原因是该公司认为与此前的iPhone周期相比, 苹果公司目前的估值已经显得过高.

2016 GoodChinaBrand | ICP: 12011751 | China Expor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