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與阿里巴巴海外併購具戰略意義

大陸網路巨擘騰訊現在是Snap, Tesla和Spotify的大股東, 在大陸國內也砸下205億美元進行併購, 競爭對手阿里巴巴2016年以70億美元進行海外併購, 2017年為24億美元. 相較大陸政府對 '灰犀牛' 進行資本管制的當下, 科技巨擘成為擴張國力的最新使者. 據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報導, 許多投資人與分析師指出, 為何科技巨頭在北京加大資本管制和緊縮複星集團, 安邦保險集團, 海航集團及萬達集團等灰犀牛併購資金的同時, 能夠有較大的自由, 原因是科技公司併購策略符合國家爭取技術的目的, 而且科技公司有足夠的錢來支援併購, 而不是仰賴巨大的財務槓桿作用, 加上科技公司併購有戰略意義, 花的錢也比較少. 戰略也意味著成長, 如阿里巴巴支援的單車共用公司Ofo的用戶, 可以使用支付寶. 大陸最大食品快遞, 票務與其他服務供應商美團點評, 最新一輪募資募得40億美元, 由騰訊領投, 騰訊投資目的是接近大量實體餐館和商店的商家和客戶. 流量往往是最大吸引力, 騰訊微信消息應用程式的月活躍用戶數已接近10億次, 而阿里巴巴旗下零售網站天貓和淘寶上擁有接近5.5億的手機月活躍用戶. 但是龐大流量對海外併購沒什麼幫助, 騰訊的音樂部門不太可能有興趣讓Spotify訪問騰訊的用戶. 不過分析師認為, 這筆交易目的是獲得與唱片公司討價還價的籌碼, 並且掌握國際公司的商業運作模式. 騰訊藉助Snap顯示新聞服務和手機遊戲發行的合作機會, 2016年騰訊以86億美元併購芬蘭遊戲公司Supercell的多數股權. Tesla則為騰訊提供一個觀察和了解產業的機會. 騰訊和阿里巴巴只具備受保護和高度獨特的市場經驗, 但他們都希望在海外拓展業務. 麥肯錫(McKinsey)報告指出, 滴滴出行投資競爭對手Uber和Lyft, 雙方都是出於想學習的目的, Lyft只在美國市場運作, 讓滴滴出行入股可以一窺大陸市場特性. 但阿里巴巴略有不同, 阿里巴巴希望掌握大多數股份, 並且將目光集中在東南亞市場. 報導指出, 大陸新中間路線併購的盛行風向尚未改變, 只是由科技巨頭領軍, 現在大陸社會上從高級官員到市井小民, 都對大陸企業的創新產生一種民族自豪感.

2016 GoodChinaBrand | ICP: 12011751 | China Expor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