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前5大智能手機廠商皆砍單, 智能手機產業到底怎麼了?

1.全球前5大智能手機廠商皆砍單, 智能手機產業到底怎麼了? ; 2.手機的寡頭時代: 2017年華為小米Ov站穩國產前四; 3.大陸平板代工全球市場份額已超五成; 4.聞泰科技在合肥設立人工智慧研究院, 已參與多起AI項目研發; 5.比特幣重返15000美元 一天反彈約4000美元

集微網推出整合電路微信公共號: '天天IC' , 重大新聞即時發布, 天天IC, 天天集微網, 積微成著! 複製 laoyaoic 微信公共號搜索添加關注.

1.全球前5大智能手機廠商皆砍單, 智能手機產業到底怎麼了? ;

集微網 文/徐倫

'當前的這一輪智能手機寒潮已不是個別廠商, 而且全球產業的寒潮! '

繼上周集微網報道華為, OPPO, vivo等近期紛紛向下調整訂單規模, 有的廠商訂單縮水約10%以上後, 本周供應鏈再傳出消息, 蘋果, 三星也加入砍單隊伍. 這也意味著全球前五大廠商智能手機廠商皆加入了砍單潮隊伍.

具體消息稱, 目前蘋果已經下調了iPhone X 訂單, 同時再度下調了iPhone 8及iPhone 8 Plus訂單. 而三星也開始跟進, 下調了2018年第一季度訂單, 下調幅度超過兩位數百分點.

從2011年算起, 過去七年智能手機產業鏈也曾經曆過幾次大波折, 比如2014年時3G轉4G. 但是整體來看, 各大廠商始終處於 '有悲有喜' 狀態, 即使出現階段性大幅下滑也僅是個別廠商, 整個產業鏈總體還是在前進中壯大. 而當前的這一輪不管是從調整幅度, 還是涉及面都發生了本質性變化. 在很多業內人士看來: '智能手機寒潮已不是個別廠商, 而且全球產業共同面臨的問題! '

就在上周末, 集微網的一篇年度深度文章《暴跌, 砍單, 漲價, 缺貨共存: 手機供應鏈奇幻的2017, 與迷茫的2018》在業界也引起廣泛共鳴. 筆者在最近走訪各大手機廠商和供應鏈企業時, 也感受到了整個業界空前的悲觀情緒.

全球智能手機產業到底怎麼了? 為何智能手機就這樣賣不動了? 這是很多人關心的問題. 在與產業人士交流中, 筆者也梳理了幾個共識:

一, 市場進入飽和階段

'全球智能手機市場整體進入飽和階段' 無疑是最大因素之一.

過去7年, 隨著產業鏈迅速崛起, 智能手機也高速增長並普及到每一名用戶手中. 來自國際知名調研機構IDC 報告顯示, 實際上, 從2015年開始全球智能手機的增長率就已經大幅下滑. 到2016年, 全球智能手機總出貨為 14.7 億台, 同比增長僅2.3%, 整個市場出現停滯狀態.

到了2017年二季度, 全球智能手機不但沒有維持增長反而出現了下滑. IDC報告顯示, 2017年第二季度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為3.416億部, 同比下滑1.3%, 環比下滑0.8%. 不過, 三季度略微出現反彈, 但是僅同比增長了2.7%.

同樣回到國內市場, 2015年也成為了中國智能手機的分水嶺. 據IDC最新數據顯示, 2015年全年中國智能手機出貨量為4.341億台, 同比增長2.5%. 不過, 在2016年, 受到換機潮的影響, 中國智能手機市場全年出貨量達到了4.67億, 比上年度同比增長了8.7%. 從數量上看, 預計每年5億部將成為中國市場的一道大坎.

2017年中國市場又怎樣呢? 目前調研數據還沒有出來, 不過, 從工信部每月公布的國民經濟調研數據看, 2017年整體不樂觀!

此前有媒體統計了工信部公布數據顯示, 國內手機市場連續11個月出貨量下降, 國產手機品牌9個月出貨量下降. 特別是11月, 國內手機與去年同期相比下降20.7%, 下降幅度幾乎達到了全年最低點. 分內外品牌看, 11月份內, 國內手機品牌出貨量為3724.5萬部, 同比下降19.2%, 占同期國內市場出貨量的86.1%, 國外手機品牌出貨量為600.6萬部, 同比下降更是達到了28.6%.

工信部數據統計口徑是出貨量, 而筆者最近拿到賽諾數據, 從銷售端同樣印證了市場的疲軟. 下圖顯示, 2017年2月份之後, 中國線下手機市場容量增長率下降到零附近, 這也意味線下市場出現了停止. 更可怕的是, 從4月份開啟了暴跌模式, 到9月份同比縮減超過15%. 截止到10月份依舊在-15%左右.

二, 換機周期拉長

從上述分析看, 目前中國, 乃至全球都進入一個存量博弈階段. 沒有增量就只能搞搞存量市場, 提高用戶換機速度. 不過, 這一招目前看來很難.

今年10月18日, 雷軍微博分享了國際調研機構Counterpoint報告, 稱全世界的消費者平均21個月就會換一次手機, 中國人的換機周期為平均22個月, 換機頻率低於平均水平.

有行業人士表示, 其實真實用戶換機周期或更長. 為什麼長? 第一, 創新乏力. 第二, 智能手機越做越好.

沒錯, 智能手機越做質量越好看來也不是一件好事. 此前, 華為榮耀總裁趙明在接受筆者採訪時, 這樣說道: 華為和榮耀手機用戶換機周期都要比友商長, 其中一個原因或許是我們把質量做的太好了. 我的榮耀6, 榮耀7摔了好幾次怎麼都不壞.

當然, 這隻是一個 '無奈' 的笑話. 如果不把質量做好, 品牌早沒了.

三, 智能手機創新乏力, 用戶難以為微創新買單

第三點就要重點說說剛才提到的 '創新乏力' . 毫無疑問創新才是行業進步的源動力, 不過 '創新乏力' 已經成為全行業都面臨的事實.

從2011年開始, 智能手機硬體快速迭代, 先後經曆了處理器的 '核戰' , 屏幕的解析度大戰, 攝像頭像素戰, 記憶體大戰……而去年開始又出現了 '品質' 戰. 這些戰爭背後, 極大的提升了智能手機的用戶體驗. 由於供應鏈的成熟, 研發資源的壯大, 越到後面保持技術領先時間越短.

今年初, 金立董事長劉立榮提出 '上半年攝像頭大戰, 下半年全面屏大戰' . 不過, 雙攝, 四攝很快在全行業普及, 甚至這兩方面國產手機領先蘋果, 三星長達半年. 而全面屏大戰, 甚至還沒開打, 就已經被普及到千元機上. 廠商很難再保持技術領先.

除了創新速度變慢, 另一方面創新深度也在減弱, 最明顯的就是 '全面屏' . 上半年大家都以為全面屏會引領換機潮, 但是目前看這是一個偽命題. 全面屏只是將屏佔比提高, 本質沒有帶給用戶革命性的體驗, 而且指紋移到背後, 很多消費者使用起來更加不方便 (如吃飯或工作時, 手機放在桌子上, 背面指紋手機還需要拿起手機才能解鎖) .

雖然蘋果推出了3D感測人臉解鎖, 但是也有用戶表示要為這項技術多花3000元很不值得, 不會為此買單.

2018年到底怎麼走?

目前, 行業普遍預期智能手機大技術, 大機會, 大變革會在5G時代. 不過按照中國政府計劃2020年才會正式商用5G, 手機廠商最早也要到2019年下半年才會推出5G手機. 未來一年半, 各大廠商如何應對? 對於即將開始的2018年又怎麼走? 同樣筆者也說說看法:

1.做好消耗戰準備, 5~10名廠商控制好節奏

中國手機進入 '消耗戰' 階段, 這個觀點是筆者上一篇文章提到的. 這一觀點來源於大量的數據分析.

最新的市場研究機構Kantar Worldpanel的數據顯示, 截至10月末, 華為, 小米, 蘋果, vivo以及OPPO中國前五大手機廠商佔據了整個市場91%的份額, 而這個數字去年為79%, 這意味著它們領先中興, 魅族和聯想等公司的優勢還在進一步擴大, 後者正努力在國內市場找到立足之地.

可以說智能手機戰爭打到今天, 該死的小品牌其實已經死了好幾輪了, 留下的要麼自己具備生存圍城, 要麼銷量已經小到可以忽略不計. 在這種存量市場博弈下, 中國品牌前五的手機廠商要找到較大的增量, 唯有繼續消滅二, 三線品牌.

實際上, 小米今年在國內逆勢增長, 很大原因就是這種 '你死我贏' 的結果. 業內分析認為, '樂視系' 今年的崩塌將市場空檔讓給了小米. 總之, 2018年的消耗戰會讓5~10名很難受, 甚至有危機.

綜上所述, 明年5~10名廠商的危機感應該比較強烈. 所以如何控制好節奏, 如何找到市場空檔, 並鞏固本來的用戶群體是當務之急. 如果能成功度過2018年, 未來則還有機會迎接5G 市場變革, 那時還有機會再崛起.

2.微創疊加, 讓產品體驗再上一個台階

雖然全面屏並沒有激活2017年的市場, 不過未來一年關於屏幕的技術革新仍然是最大的看點. 這包括供應鏈柔性屏幕產量將逐步釋放, 也包括異性屏等帶來的差異化外觀.

微創新需要多個疊加才有效果. 所以, 目前能看到的除了屏幕外, 還有無線充電, 屏內指紋, 3D感測, 外觀材質, 'AI技術' 等.

無線充電: 有人說無線充電也很雞肋, 其實不然. 電池技術沒有革命前, 無線充電將改變人們充電方式, 即利用碎片化時間充電. 如在飯桌上, 咖啡廳, 商場等, 將手機放置在桌子, 吧台等, 邊玩邊充電, 隨時隨地充電, 這個過程不需要找接頭, 也沒電源線的阻擋.

屏內指紋, 3D感測: 這兩項技術都是改變解鎖方式的技術. 屏內指紋配合全面屏的外觀, 目前包括匯頂, 新思等已經宣布了相關方案. 而3D感測 在供應鏈也獲得認可, 並且各大廠商都在積極適配當中.

外觀材質: 外觀上上除了屏幕帶來的, 還有材質的變化. 繼塑料, 金屬, 玻璃之後, 陶瓷正在成為新的材料, 供應鏈相關廠商也在積極擴產中. 明年隨著良品率提升, 價格估計也會降低.

AI技術: 目前看這個技術仍然很雞肋, 但是對微小用戶體驗提升方面還是有一定效果的.

總之, 無法通過大的創新激活用戶的換機熱情, 但是可以通過 '屏幕' , '無線充電' , '屏內指紋' , '3D感測' , '外觀材質' 等微創新疊加, 讓產品體驗再上一個台階.

3.2018年4季度能否在迎來喘息機會?

行業內目前對2018年上半年比較悲觀, 但是也有人認為2018年4季度左右會迎來一波換機潮. 主要理由如下:

1.按照上文提到的中國用戶換機周期約22個月, 那麼2016年年中的換機潮, 到2018年4季度左右有可能再迎來一波.

2. '屏幕' , '無線充電' , '屏內指紋' , '3D感測' , '外觀材質' , 'AI技術' 等創新技術, 產業鏈會在2018年3季度開始爆發, 屆時中端機也將標配這些技術, 用戶體驗再升級.

3.明年的看點還是在海外, 這幾年中國手機廠商持續在印度, 歐洲, 北美, 甚至非洲, 南美洲等持續播種. 2018年合力將中國品牌, 中國優質的手機推向這些市場. 預計會有一定的機會.

總之, 縱觀過去20多年的手機曆史, 在技術和行業變革前夜總是最難受的階段, 只要不放棄, 全力找突破口, 拚死活下來, 就一定會迎來轉機和輝煌. 多變, 快變, 手機行業的魅力也在此. (集微網/徐倫)

2.手機的寡頭時代: 2017年華為小米Ov站穩國產前四;

手機的寡頭時代

馮慶豔

'寡頭效應的趨勢近年來都一直存在, 現在這個趨勢更加明顯, 中國手機企業現在就是華為, 小米, OP-PO, vivo和蘋果這幾家, 我們很幸運, 抓了一手好牌, 在新零售布局還是走在了市場前沿位置的, 我們是一家真正做toc的公司, ' 小米聯合創始人兼總裁林斌對經濟觀察報說.

這一年, 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的手機市場, 整個市場銷量萎縮的情況下, 消費升級性質的換機成了主流, 蘋果靠iPhoneX的熱銷在銷售均大幅增長的四大中國手機廠商面前依然坐穩最賺錢手機廠商的寶座, 全球手機銷量排名老大三星手機在中國遭遇大幅下滑.

華為, 小米, OPPO, vivo真正坐穩了國產手機廠商前四的位置, 而且在中高端手機市場上不乏創新亮點. 小米率先嘗試推出的19: 8的全面屏今年成為新風潮, 華為麒麟970IA晶片讓其手機科技創新感對標蘋果. 小米經曆兩年低穀後於今年實現 '滿血複活' . 曾經靠 '硬體低價甚至免費' 策略快速搶佔市場的樂視手機遭遇資金鏈斷裂危機, 如今已經在大眾視線裡漸漸遠去, 早前 '中華酷聯' 之一的酷派也成了其 '犧牲品' .

去年下半年掀起的元器件漲價潮起伏蔓延了2017年整年, 上遊產業鏈等系列資源越來越向大型手機廠商聚集, 手機銷售線上線下整合趨勢明顯, 效率成了手機廠商們將面對的下一場硬仗. 一系列的因素下, 技術比拼門檻越來越高, 手機在未來物聯網時代終極入口的誘惑依然還在. 競爭激烈程度仍在加劇的情況下, 有實力的中國手機廠商們紛紛開啟全球化戰略, 尋找新的發展機會.

馬太效應趨顯

'今年國內手機市場是下滑的, 去年中國市場的手機發貨量大概5億部, 今年可能會下降15%的水平. ' 360手機總裁李開新在近日的一次新品發布會上對經濟觀察報坦言.

作為全球最大的手機市場, 中國市場今年整體是萎縮的, 賽諾發布的市場研究報告顯示, 今年1-11月, 中國手機線下市場的累計銷量為3.66億部, 比去年同期下降了8%. 而線下市場的銷量佔中國手機市場全部的75%以上的份額, 多個機構研究人士都表達了今年中國手機市場負增長的預期.

手機行業進入成熟期, 沒有前期積累而突然崛起的機會已經消失, 曾經小米享受到的互聯網和智能手機雙風口紅利不會再來, 曾靠 '硬體免費' 策略大幅鋪開的樂視遭遇折戟, 就連中國新四大手機廠商 '華米OV' , 也在 '中高端' , '中低端' 市場雙面突圍, 中高端市場偏向以技術研發和創新為突破點, 中低端則偏向以性價比和渠道上的效率提升為突破點.

國際知名數據調研公司GfK發布了國內10月份智能手機銷量報告. 從整體來看, 10月中國智能手機市場整體增速放緩, 同比下降1.4%. 另一方面, 華為以22.77%的市場銷量份額穩居市場第一的位置, 保持逆勢穩定增長. OPPO, vivo, 蘋果, 小米等分列二三四五(6.000, -0.07, -1.15%)位, 前五大品牌共佔據中國智能手機超過82%的銷量份額, 馬太效應顯著.

華為和聯想便是馬太效應下頗為典型的例子, 華為手機憑藉mate和P系列不斷推出代表科技潮流的新品, 包括搭載自研的AI晶片的主打人工智慧的mate10系列, 以及在mate10proDOX上靜態拍照跑分100分等優勢, 讓其領航國產手機對標蘋果和三星的高端機, 而聯想手機則在其大戰略調整中取消ZUK等品牌只保留Moto品牌, 雖然改革的決心很大動作很大, 但在整體供應鏈資源越來越向大企業集中, 下遊用戶越來越注重體驗的情況下, 改革效果並不理想, 聯想手機銷量2016年不足500萬台, 今年恐怕也難有大的提升, 甚至不如鎚子, 360等手機品牌活得滋潤. 與此同時, 魅族今年也在黃章回歸的情況下, 不斷傳出高層和架構調整, 甚至引發關店風波, 試圖獲得 '重生' , 目前來看仍是未知數.

市場爭奪戰

中國手機市場 '蛋糕不斷增長' 的時代遠去, 替代而來的是 '僧多粥少' , '從對手口裡搶食物' 的狀態. 這種血腥的壓力, 不光存在於那些小手機廠商面前, 也存在在中國手機第一陣營之中.

雖然今年榮耀仍獲得了1至11月中國互聯網手機第一品牌的成績, 為華為帶來良好的銷量和銷售額, 但榮耀未來的征戰顯然更為激烈.

'這個世界百分之九十幾都是窮人, 友商低端手機有窮人市場, 不要輕視他們. 華為也要做低端機, 我們的老產品沉澱下來可能就是做低端機. ' 任正非近日一次華為內部會議上稱.

無獨有偶, 近期任正非親自簽發《榮耀品牌手機單台提成獎金方案》由於上不封頂, 13級員工可能拿到23級員工獎金的超大激勵措施, 讓榮耀成為外界議論焦點, 12月21日, 榮耀以一款榮耀9青春版手機新品以及全面開啟榮耀青年AI創新計劃作為今年新品推出的收官之作.

榮耀總裁趙明對經濟觀察報稱, 這項計劃可以說有點為榮耀量身打造的, 就是打破我們內部的層級和壁壘. 要讓千軍萬馬, 有能力的人, 有意願的人, 就像《wearethebrave》這首歌一樣, 你只要努力, 就會比保守, 不願意突破自己的人要高, 這是我們很希望的.

'2018年的市場形勢或許更不容樂觀, 但榮耀未來的目標制定得頗為堅定而宏遠: 三年內做到全球前五. ' 趙明說.

危與機往往相伴相生. 值得慶幸的是, 國內市場萎縮, 競爭持續加劇的情況下, 不少企業紛紛發力海外, 在海外取得不俗戰績, 今年第三季度, 小米在印度超越三星成為市佔率第一的手機企業, 而OPPO在東南亞市場, 華為在歐洲市場, 傳音在非洲, 都有著非常高的市場份額.

悲劇和奇蹟

可以說, 今年手機行業最大的悲劇和最大的奇蹟, 均來自於兩家互聯網手機品牌, 前者是樂視, 後者是小米.

靠著 '硬體負利, 內容掙錢' 的生態鏈模式, 樂視手機曾在推出當年獲得500萬台銷量, 至2016年飆升到2000萬台, 兩三年時間裡便成長為國產手機銷量前十的手機 '新貴' , 然而隨著資金鏈危機, 賈躍亭出走美國等事件, '新貴' 迅速隕落為 '悲劇' , 直至近期有人在閑魚平台上銷售樂視8, 9成新樂視手機低至一二百元, 都無人問津. 樂視手機的隕落, 讓之前被其收購的酷派也成為其 '犧牲品' , 在2015年還有23億港元利潤的酷派在2016年虧損42.3億港元, 今年銀行索債, 大規模裁員等危機伴隨左右, 資金鏈難以為繼下, 近期傳出其賣地求生, '活下來' 成了其目前的唯一目標.

而小米則是今年來最大的奇蹟, IDC數據顯示, 小米2016年中國市場手機出貨量達41509萬台, 比上年6400萬部暴跌36%. 然而今年小米開啟逆襲模式, 雷軍在近期預計小米出貨量將超9000萬台. 小米成為今年手機品牌中銷量增長最大的品牌幾無懸念.

3.大陸平板代工全球市場份額已超五成;

集微網消息, 研調機構IDC指出, 今年第3季大陸平板代工廠在亞馬遜, 聯想等訂單成長挹注下, 出貨量佔全球平板 (含白牌) 製造總量比重高達五成; 台廠出貨量受品牌廠出貨量下滑影響, 佔全球平板製造比重小幅下滑至三成左右.

此外, 在可拆卸式平板方面, 台灣可拆卸式平板出貨量佔全球比重也較前季下滑, 約佔六成; 反觀大陸製造廠商因普通平板市場需求下滑, 轉向可拆卸式平板, 出貨比重提升至近三成, 兩岸競爭對手在平板市場代工版圖已出現變化.

針對此一狀況, 業界人士認為, 台系代工廠技術, 質量仍相當優異, 但平板已是成熟市場, 特別是不少品牌商推出的低價機種, 均在追求「低成本, 少量多樣」等特性, 台廠不願賺此「微利」, 自然會轉單至陸系代工廠.

IDC全球硬體組裝研究團隊資深研究經理徐美雯表示, 上季全球普通平板出貨量持續在旺季需求與主要品牌客戶訂單挹注下成長, 市場需求呈現「兩極化發展」, 包括高端與入門普通平板出貨量成長顯著, 中端平板反而生存不易.

事實上, 自從蘋果推出第一代iPad大受歡迎後, 全球品牌商均跟進推出平板, 讓平板滲透力快速上升, 其中廉價白牌平板更是推昇平板普及化的重要推手, 這些白牌平板正是當初陸系代工廠興起主因, 如今陸系代工廠逐漸從白牌走向品牌平板, 威脅台系代工廠地位.

據悉, 目前大陸代工廠以比亞迪, 萬利達, 華勤, 愛高等四家業者為主, 代工領域除平板外, 也有部分跨足白牌智能手機.

業界人士表示, 大陸代工廠多未能切入一線品牌廠, 但無論技術, 良率, 都有顯著提升, 台廠必須更加警戒.

4.聞泰科技在合肥設立人工智慧研究院, 已參與多起AI項目研發;

集微網 12月23日報道

昨日, 聞泰科技官方發布消息, 聞泰科技將在合肥高新區投資建設合肥聞泰人工智慧研究院, 主要進行人工智慧終端產品的研發與設計.

合肥高新區工委書記, 管委會主任宋道軍介紹了合肥高新區產業優勢和與聞泰科技的產業協調效應. 宋道軍表示, 非常希望結合聞泰科技的產業優勢把合肥人工智慧, 電子資訊等產業做強做大.

聞泰科技董事長張學政表示, 未來的時代是人工智慧的時代, 聞泰科技在人工智慧領域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 聞泰人工智慧研究院落戶合肥, 只是聞泰未來10年的第一步. 在合肥市和高新區政府領導的支援和幫助下, 聞泰科技還計劃在合肥建設移動智能終端研發中心, 移動智能終端製造基地, 在合肥這片科技創新的沃土上打造從元器件到整機的全產業鏈產業集群. 過去11年, 聞泰完成了年產值百億元的目標, 下一個10年, 聞泰將在合肥打造千億級的人工智慧, 移動終端產業平台.

圖: 合肥高新區工委書記, 管委會主任宋道軍 (左二) , 聞泰科技董事長張學政 (左三) 為聞泰人工智慧研究院揭牌

據介紹, 目前聞泰已經開發了基於高通驍龍神經處理引擎的虛擬現實產品, 面向智能汽車領域的嵌入式智能計算單元, 面向智能家居領域的智慧家庭AI中心, 面向智能硬體領域的智能家庭網關/智能家庭攝像頭等一系列人工智慧產品. 在5G來臨之際, 聞泰科技還將把更多AI技術和軟體演算法引入到手機, VR, AR, 車聯網, 智能硬體, 筆記型電腦等領域.

聞泰人工智慧研究院將承擔聞泰科技人工智慧終端產品的研發與設計工作, 將成為聞泰科技上海研發中心, 深圳研發中心, 西安研發中心, 嘉興研發中心之後的第五大研發中心.

聞泰科技是全球領先的智能終端ODM企業, 過去幾年增長勢頭迅猛. 近年來已經形成了以手機等移動智能終端業務為核心, 智能硬體, 汽車電子, 筆記型電腦, 人工智慧等相關產業並舉發展的產業布局, 行業領先優勢明顯. 在2017年行業普遍增長放緩的情況下, 聞泰仍然與華為, 小米等優質客戶一起實現了高增長. 調研機構和投資機構普遍認為, 聞泰科技2017年出貨量將超過8000萬台. 


另一個值得注意的是, 12月20日, 聞泰科技發布公告顯示, 公司股東西藏中茵和高建榮將其所持公司無限售流通股轉讓給雲南融智和上海矽同. 其中, 雲南融智是繼8月之後第二次增持. 上海矽同是首次入股, 其背後股東為知名的半導體產業投資基金 '武嶽峰' . 另外, 公告同時宣布公司將完全剝離地產業務.

過去幾年 '武嶽峰' 資本在整合電路產業進行了多次大筆投入, 也是目前最知名的半導體產業投資基金. 分析認為, '武嶽峰' 首次投資ODM廠商, 給人帶來一定的遐想空間. 另外, 據媒體報道, 聞泰科技董事長張學政參與投資了多起半導體併購案.

5.比特幣重返15000美元 一天反彈約4000美元

新浪美股 北京時間23日訊, 比特幣交易平台Bitstamp報價顯示, 比特幣重返15000美元上方, 日內漲超7%, 較上日低點反彈約4000美元.

昨日, 比特幣價格在CoinDesk平台一度下跌4794美元, 報10835美元, 跌幅為30.67%.

上周日, 比特幣一度創下19800美元曆史新高. 周四大部分時間徘徊在15500美元附近. 周五晚下跌開始加速, 最低下跌至10770美元. 比特幣在五天時間裡下跌40%, 下跌了7000美元.

2016 GoodChinaBrand | ICP: 12011751 | China Expor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