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购】Xcerra再向CFIUS提被华芯40亿收购申请

1.Xcerra再向CFIUS提被华芯40亿收购申请; 2.国内存储关键核心材料论文首登《Science》; 3.北大纳米激光领域论文登陆《自然·通讯》和《科学·进展》; 4.中科院建成国内规模最大的实验室仪器设备共享平台

集微网推出集成电路微信公共号: '天天IC' , 重大新闻即时发布, 天天IC, 天天集微网, 积微成著! 复制 laoyaoic 微信公共号搜索添加关注.

1.Xcerra再向CFIUS提被华芯40亿收购申请;

集微网消息, 美国半导体集团Xcerra再次向财政部属下美国外资投资委员会(CFIUS)提交申请, 希望获得批准, 完成中国买家提出的收购建议.

Xcerra在4月同意接纳, 具中国官方背景的华芯投资管理公司旗下的Unic Capital Management所提出的5.8亿美元收购建议. 交易须得到CFIUS批准. 不过, 后者没有在指定的75天内批准Xcerra交易. 重新向CFIUS提交申请, 可以让Xcerra有另外的75天时间, 等待审批.

Xcerra行政总裁Dave Tacelli指出, 已经与CFIUS进行有建设性的沟通, 确保委员会明白行业性质, 以便批准交易, 但委员会已表明或需额外时间作决定.

8月17日, 曾有消息传出, 中资收购美国半导体测试厂Xcerra一案, 因国家安全疑虑可能中途生变. 据华尔街日报报导, 另一家美国竞争对手Cohu试图暗中作梗, 欲阻止Xcerra过门.

报导指出, Cohu直接向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 (CFIUS) 打小报告, 直指中资收购Xcerra有国安上的疑虑.

面对上述指控, Xcerra回复路透社询问时表示, Cohu所陈之事子虚乌有, 因为Xcerra并未拥有任何客户的关键IP. 半导体公司不会与测试厂或代理商分享重要信息.

2.国内存储关键核心材料论文首登《Science》;

王曦院士为宋志棠团队颁发奖状和奖金

上海微系统所所长, 国家02专项副总师王曦讲话

宋志棠研究员作相关研究报告

科学网12月22日上海讯 (记者黄辛) 为鼓励广大科技人员融入科技创新主战场, 促进学术繁荣和鼓励科技人才成长, 中科院上海微系统所今天下午举行Science高水平文章发布报告会, 表彰宋志棠研究员课题组在高速, 低功耗新型Sc-Sb-Te相变存储材料研究中的重大科学发现. 据悉, 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联合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有限公司, 选择以嵌入式相变存储器 (PCRAM) 为切入点, 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纳米科技重点专项,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 '极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装备及成套工艺' 专项 (02专项)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中国科学院A类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 上海市领军人才, 上海市科委等项目的资助下, 经过十余年的研究, 在存储材料筛选, 存储芯片设计, PCRAM的基础制造技术等方面取得系列重要科技进展.

据悉, 相关研究成果具有独立自主知识产权 (国际专利PCT/CN2016/096334, 中国专利201510697470.2) . 今年11月9日, 《科学》期刊以题为 'Reducing the stochasticity of crystal nucleation to enable subnanosecond memory writing' 在线发表这一重要研究成果, 并在12月15日的期刊上刊出. 这是上海微系统所在Science正刊上发表的重要学术论文, 也是国内先进存储技术关键核心材料领域的第一篇学术论文.

报告会由上海微系统所党委书记齐鸣主持; 副所长谢晓明宣读了上海微系统所对PCRAM项目组的表彰决定. 中科院院士, 上海微系统所所长, 国家02专项副总师王曦为团队颁发了奖状和奖金.

王曦在讲话中表示, PCRAM团队在宋志棠研究员的带领下, 从2002年至今, 经过近15年的刻苦钻研所取得的成果值得祝贺. 他希望科学家们能百尺竿头, 更进一步, 在现有基础上作出更大的成绩. 能面向世界科技前沿, 面向国家重大需求, 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 助力创新驱动, 努力为践行中科院新时期办院方针, 融入上海市科创中心建设作出新的贡献.

集成电路产业是 '十三五' 国家战略新兴产业. 存储器是集成电路最重要的技术之一, 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 我国作为全球电子产品的制造基地, 存储器的自给能力还相对较弱. 国外三星, 英特尔等大型半导体公司对存储器技术与产品的垄断, 对我国信息产业发展与信息安全形成重大隐患. 发展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半导体存储技术迫在眉睫.

目前, 国际上通用的相变存储材料是 '锗锑碲' (Ge-Sb-Te) . 近年来, 集成电路技术的发展对存储器芯片的功耗, 寿命, 尺寸, 持久力等各项性能指标均提出了更高要求, 世界各国科学家都在加紧攻关存储材料研发.

中科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宋志棠科研团队在新型相变存储材料研究方面取得重大突破, 在自主相变八面体基元与面心立方亚稳态理论的指导下, 创新提出一种两个八面体晶格与电子结构相匹配的研发思路, 来设计新型相变材料, 以稳定八面体作为成核中心来减小非晶成核的随机性实现相变材料的高速晶化. 通过第一性理论计算与分子动力学模拟, 从众多过渡族元素中, 优选出钪, 铱 (Sc, Y) 作为掺杂元素, 通过存储单元存储性能测试, 尤其是对存储单元高速擦写的测试, 发明了高速, 低功耗, 长寿命, 高稳定性的 '钪锑碲' (Sc-Sb-Te) 相变材料, 利用0.13um CMOS工艺制备的Sc-Sb-Te基相变存储器件实现了700皮秒的高速可逆写擦操作, 循环寿命大于107次. 相比传统Ge-Sb-Te基相变存储器件, 其操作功耗降低了90%, 且十年的数据保持力相当. 通过进一步优化材料与微缩器件尺寸, Sc-Sb-Te基PCRAM综合性能将会得到进一步提升. 研究表明, Sc-Te稳定八面体作为成核生长核心是高速, 低功耗的主要原因; 晶格与电子结构匹配是长寿命主要原因; 稳定八面体抑制面心立方向六方 (FCC-HEX) 转化也是高速, 低功耗的原因之一.

据了解, Sc-Sb-Te相变存储材料的重大发现来自于中科院上海微系统所科研团队在相变存储器方面的长期科研工作积累. 该科研团队还发现了比国际量产的Ge-Sb-Te性能更好的Ti-Sb-Te自主新型相变存储材料; 自主研发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双沟道隔离的4F2高密度二极管技术; 开发出了我国第一款8Mb PCRAM试验芯片; 所开发的基于0.13umCMOS工艺的打印机用嵌入式PCRAM产品已获得首个750万颗的订单; 所开发的基于40nm高密度二极管技术, 具有最小单元尺寸的自读存储器已经开始送样; 所研制的40nm节点PCRAM试验芯片的单元成品率最高达99.999%以上, 甚至有不加修正4Mb, 64Mb PCRAM芯片, 现已提供客户在先进信息系统上试用.

会上, 宋志棠研究员代表团队分享了相变存储研发动态以及项目组坚持不懈探索技术创新和成果产业化的心路历程.

他表示, 新型相变材料的这些性能表现, 从物理上解决了存储器低功耗与高速擦写问题, 配上自主开发的已在量产芯片上用过的高速读出电路 (US8947924) , 就可以形成我国新一代最先进存储器. 如将在高密度, 三维存储芯片上进一步对该材料进行验证, 对于我国突破国外技术壁垒, 开发自主知识产权的存储器芯片具有重要价值; 对实现我国存储器技术的跨越式发展, 促进我国信息产业繁荣, 维护我国信息安全具有战略意义.

自然科学基金委信息学部四处处长潘庆, 中国科学院前沿科学与教育局技术科学处处长孔明辉, 北京大学教授张兴, 02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管理办公室专家马振宇, 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高新处副处长宋扬, 主管陈明, 上海市集成电路研发中心董事长赵宇航 , 上海纳米中心主任闵国权, 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有限公司执行副总裁周梅生, 华克路以及上海微系统所中层以上干部, 科研骨干, 研究生等参加了报告会.

与会专家纷纷表示, 为宋志棠和团队的执着, 坚持所感动. 十年磨一剑, 他们期待团队能不忘初心, 在基础研究取得原创性重大突破进展的同时, 在科技成果产业化和服务于国民经济建设主战场取得更大的成果.

3.北大纳米激光领域论文登陆《自然·通讯》和《科学·进展》;

最近,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马仁敏研究员与其合作者通过理论分析和系统实验证明了等离激元纳米激光器可以比传统激光器体积更小, 速度更快, 并具有更低的阈值和功耗; 并揭示了等离激元纳米激光器与传统激光器相比存在本质区别, 其辐射场可以全部为金属中自由电子振荡形成的表面等离激元形式. 相关工作分别被《自然·通讯》和《科学·进展》杂志以标题 'Unusual scaling laws for plasmonic nanolasers beyond the diffraction limit' 和 'Imaging the dark emission of spasers' 进行了报道.

激光器的研制加深了人们对光与物质相互作用的认识, 并极大地推动了现代科学与技术的发展. 自激光器发明以来, 其微型化一直是激光领域核心的研究方向之一. 其目的是获得更小体积, 更高调制速度以及更低功耗的激光器. 比如激光在芯片上光互连上的应用就直接要求激光器的特征尺度接近电子器件, 并且其功耗要小于成熟的电互联, 应约在10飞焦每比特量级. 激光器的功耗与其尺度呈正相关的关系, 10飞焦每比特量级的功耗直接要求激光器的模式体积要小于约0.02个波长立方.

图1 传统激光器 (左) 和纳米激光器 (右) 基本原理示意图

过去40年中激光器的微型化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发展出了包括垂直腔面发射激光器 (VCSEL) , 微盘激光器, 光子晶体激光器和纳米线激光器等微型化激光器. 然而在这些传统的光学激光器中, 增益介质是通过受激辐射放大光子, 因而激光器尺寸受光学衍射极限限制, 每个维度最小的尺度均要大于半个波长, 难以实现微型化 (图1左) .

等离激元纳米激光器是一种三维物理尺度可同时远小于出射波长的新型激光器 (图1右) . 这种纳米激光器与传统的光学激光器不同, 它是通过放大金属中自由电子振荡形成的表面等离激元, 而非光子, 从而可实现深亚波长10纳米量级特征尺度的光场限制. 然而纳米激光器中利用等离激元效应所带来的电磁场空间局域化必然伴随着金属吸收损耗. 因此, 纳米激光器相比传统激光器可否具有性能优势这一问题一直存在争论.

马仁敏研究员与其合作者同过系统优化增益材料, 金属材料以及共振腔, 使纳米激光器激射阈值降低至10千瓦每平方厘米水平, 比目前已报道的最低的纳米激光器阈值低两个量级以上, 首次将纳米激光器的阈值降至可商业化激光器的激光阈值水平. 他们进一步系统研究了100余组等离激元纳米激光器与100余组无金属限制的对照样品, 实验给出了等离激元纳米激光器各关键性能随尺寸变化的规律 (Scaling Laws) , 证明了纳米激光器相较于传统激光器在纳米尺度可以同时具有更小的物理尺寸, 更快的调制速度, 更低的阈值与功耗 (图2) . 该工作发表于《自然·通讯》 (8, 1889, 2017) .

图2 等离激元纳米激光器可以比传统光学激光器体积更小 (a) , 功耗更低 (b) , 速度更快 (c)

在今年发表于《科学·进展》 (3, e1601962, 2017) 的另一项工作中, 马仁敏研究员与合作者采用漏辐射显微成像技术, 通过动量匹配的方法将纳米激光器的表面等离激元暗辐射耦合到远场, 实现了实空间, 动量空间和频谱空间的直接成像, 如图3所示. 结果表明纳米激光器与传统激光器相比存在本质区别, 其辐射场可以全部为金属中自由电子振荡形成的表面等离激元形式. 该工作首次揭示了纳米激光器的辐射能量可以百分之百耦合到传播模式的表面等离激元, 为对纳米激光器进行进一步操控和应用奠定了基础.

图3 纳米激光器实空间 (a) , 动量空间 (b) 和频率空间 (c) 成像图

北大博士生王所和博士后王兴远为《自然·通讯》论文共同第一作者; 北大博士生陈华洲, 2011级本科生胡家祺和博士生王所为《科学·进展》论文共同第一作者; 主要合作者包括北京大学戴伦教授和英国帝国理工大学Rupert Oulton教授; 马仁敏研究员为两篇论文的通讯作者. 这两项工作得到了 '青年千人' 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 科技部, 人工微结构和介观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 量子物质科学协同创新中心等的支持.

附: 马仁敏研究员实验室主页: http://www.phy.pku.edu.cn/~renminma/ 北京大学

4.中科院建成国内规模最大的实验室仪器设备共享平台

中新社北京12月22日电 (记者 张素)记者22日从中国科学院获悉, 该院建成国内规模最大的实验室仪器设备在线服务和运行管理系统, 并有效推进科研仪器设备的社会共享.

这套系统名为 '中国科学院仪器设备共享管理平台V3.0系统' , 基于移动应用, 物联网, 云环境和开放技术架构建设而成. 2016年底上线以来, 已在中科院的15个大型仪器区域中心, 114个研究所成功应用.

据统计, 上线大型仪器设备达到8000余台套, 价值超过110亿元人民币, 系统用户数达到4万余人. 截至2017年11月底, 共享平台年度使用机时已突破1000万小时, 处理委托单数近60万单.

数据表明, 这套系统使闲置的科研仪器设备从 '院内' 走到 '院外' , 实现社会开放共享. V3.0系统上线一年以来, 院外共享机时达到151余万个小时.

验收专家评价, V3.0系统实现了从设备预约, 预约审核, 检测分析, 样品登记到费用结算的实验全生命周期管理, 一批重大科技创新成果由此产出. 比如,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依托北京物质科学与纳米技术大型仪器区域中心超导公共技术平台, 在铁基超导研究中不断刷新超导临界温度记录.

还有院所借助V3.0系统服务社会经济. 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真研究所依托平台, 一年内为120家科研院所, 220个高校科研团队和约120家研发企业提供服务. 其中包括为苏州敏芯微电子技术有限公司和玮琪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解决了激光隐形切割工艺难题, 使企业良品率大幅提升.

2016 GoodChinaBrand | ICP: 12011751 | China Expor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