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中國汽車市場規模的逐年擴大, 與此同時, 國內在汽車保有量層面也存在巨大的發展空間, 推動中國在全球汽車市場中的重要性不斷凸顯. 過去幾年, 大批外資零部件廠商紛紛在已有市場基礎上, 開啟了在中國新一輪的戰略布局, 特別是針對中國政府大力支援的新能源汽車和自動駕駛產業制定相應的規劃, 儼然成為國外 '玩家' 深拓中國市場的必經之路.
譬如2017年4月, 博世與百度, 高德和四維圖新建立合作, 擬共同推動中國自動駕駛汽車的發展; 7月, 佛吉亞與東風汽車簽訂協議, 雙方將聯合建立合資公司共拓綠動智行業務; 10月, 采埃孚和北汽集糰子公司海納川籌備成立電動汽車合資企業, 同月, 華域汽車宣布與麥格納簽署合資協議, 共同開發電驅動系統……均凸顯了國外零部件企業對中國市場的倚重.
'德韌也不例外. 大家可以看到, 目前中國汽車產業有三個發展要點: 汽車產業發展很快, 電動汽車發展很快, 自動駕駛汽車發展很快, 而中國的政府策略也是偏向於電動化和智能化, 這正好符合德韌在這方面的優勢——輕量化和機電一體化. ' 在日前舉辦的第二屆中國國際智能網聯汽車論壇上, 美國德韌汽車系統有限公司執行副總裁兼首席技術官SanjaySingh接受蓋世汽車採訪時表示. 因此, 未來德韌將在已有上海研發中心和高郵工廠的基礎上, 憑藉在輕量化, 機電一體化, 智能移動及主動安全, 人機交互系統及資訊娛樂整合, 美學設計五大科技領域的成熟技術, 進一步加大在國內市場的布局, 助力中國汽車產業加速邁向電動化, 智能化.
德韌換擋器上的人機界面, 擁有嵌入式生物安全驗證技術
在SanjaySingh看來, 德韌雖然是傳統的零部件企業, 但在電動化方面有很強的技術基礎. '我們的電子換擋系統, 投入大批量生產的, 已經有三代產品了. 同時, 我們還有成熟的輕量化技術, 可以為車企設計超輕量化的白車身架構, 將輕量化技術運用到底盤和懸掛系統中, 來提升新能源汽車的續航裡程. 最近, 我們還在研發嵌入了集中式感測器控制模組的電池托盤, 該技術未來可用於檢測電池隱患. '
'而電子換擋和輕量化技術, 對於未來的自動駕駛汽車, 也不可或缺. 以輕量化為例, 眾所周知, 未來自動駕駛汽車一個很重要的用途是汽車共用, 這就意味著車輛能耗必須儘可能低, 才能帶來更高的綜合效益. 我們的輕量化技術, 剛好可以提升自動駕駛汽車在省油, 省電方面的表現. '
此外, 針對自動駕駛, SanjaySingh透露, 德韌還設計了相關的軟體和硬體, 包括人機界面, 並開發了神經網路演算法, 用於感測器融合, 以及打造集軟體, 視覺系統和測距感測器於一體的高性能, 可擴展的高級輔助駕駛系統控制模組, 比如360°環視系統和可滿足L0-L2自動駕駛的ADAS系統.
據蓋世汽車記者了解, 德韌的360°環視系統以先進的映像處理和對行人及移動目標的即時視頻監控為核心, 來保證駕駛安全. 該系統搭載了4個高性能攝像頭, 並整合了快速的視覺演算法, 可以無縫拼接適時映像資訊, 消除車輛周圍的視覺盲點. 而ADAS系統方面, 德韌的創新解決方案整合了很多決策邏輯, 比如情景意識, 以實現高速公路和城市道路的自動駕駛, 以及自動泊車等場景.
德韌AVA高度自動駕駛控制模組的感測器介面, 可基於攝像頭, 雷達, 雷射雷達等進行動態感測器融合
'具體來看, 我們的ADAS系統已經可以實現AEB, FCW, LDW, LKA, BSD, MOD, ACC等功能. ' 談及具體進展SanjaySingh表示. 未來, 德韌將在ADAS解決方案中進一步融入3D地圖, 通過感測器融合和冗餘系統的開發, 獲取更高精度的環境資訊, 從而實現更高的安全性和自動化水平. '我們計劃在2018年底, 提升L3-L5級的自動駕駛能力, 目前我們L0-L2級的自動駕駛技術, 已經經過了研發階段, 並通過了測試, 正處於馬上可以推廣給客戶的階段. '
不僅如此, 德韌還計劃將智能感知和顯示技術運用到內, 外飾上, 通過HMI設計, 打造智能表面, 提升車輛的互聯性. 根據德韌的設想, 未來汽車不僅可以在電子換擋器上配置人機界面, 提升操作安全, 甚至連汽車B柱外表面, 也可以安裝一個人機界面, 用於對汽車實施開門, 關門等操作. 同時, 德韌也在研發自己的無鑰匙進入和秘鑰共用APP, 以更好地迎接未來汽車智能化, 網聯化變革大潮.
德韌的智能表面技術, 可將內外飾變為一種新的互聯設備, 用於人機交互
當前, 中國對於發展新能源汽車, 車聯網, 自動駕駛等產業的支援力度已經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 特別是車聯網和自動駕駛, 由於在國內外均屬於前沿領域, 一度被認為是中國汽車產業 '彎道超車' 的機會, 而給予了重點關注. 正是基於這樣的背景, 近兩年大批外資車企及零部件企業開始針對自動駕駛, 車聯網等新技術的落地, 大力布局國內市場, 推動中國汽車產業步入了轉型升級的關鍵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