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時報(NYT)分析指出, 許多晶片公司創辦人通常是技術專家, 近年來已經退休或者退出業界, 取而代之的是一批積極主動的執行長, 他們可以更快推動大規模併購計劃, 削減成本並提高利潤.
晶片產業的交易熱絡, 原因來自於這些執行長關注股東價值最大化, 如博通欲以1,050億美元併購高通, 以及亞德諾半導體(Analog Devices)以148億美元併購淩力爾特(Linear Technology ), 英特爾(Intel)第六位領導人Brian Krzanich自2015年以來共斥資320億美元併購2家大企業. 雖然業內併購並不是新鮮事, 但隨著晶片銷售放緩以及開發新晶片需要的高昂成本, 導致這些執行長尋求更大交易, 並降低可能需要數年才能收回的技術項目支出.
博通是個中翹楚, 自2013年以來併購5家晶片公司中約有30%的員工, 或超過5,000人在交易結束後丟掉工作. Hock Tan認為裁員戰略是面對產業成長放緩, 以及市佔率難以擴大的合理反映, 晶片公司許多經理人認為可以設法解決問題, 但Tan認為, 「他們仍然在與過去搏鬥」.
美國微芯科技(Microchip)從2007年開始併購17家晶片製造商, 其中2016年以36億美元併購的Atmel當時甚至已經破產, 目前營業利潤率達到30%. 微芯於2015年以8.39億美元併購的另一家矽谷公司Micrel利潤率從6%提高到30%以上, 但同時遭到內部員工指控資遣費違反合約, 與Micrel創辦人也不歡而散.
Matthew Murphy接手的Marvell是個爛攤子, 包括遲交財務報表, 會計違規行為等種種指控, 他上任後馬上發布財務報告, 緊接著開始重整晶片業務, 聚焦在賺錢的產品. Murphy還制定Marvell第一次年度銷售會議, 首次與分析師會面, 定期向全體員工發送電子郵件, 並與員工團體舉行非正式的星期五下午會議. 之後, Murphy對Cavium開價60億美元, 認為Cavium可以幫助Marvell滲透網路巨頭營運的雲端資料中心, 使之能與博通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