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月, 中央環保督察組首次正式亮相. 這個旨在督查全國環保工作的機構甫一亮相, 便開始了密集, 嚴格的督查工作.
從2016年年中開始到年底, 分兩批十五個省份先後被查出大量汙染企業和汙染生產. 進入2017年, 環保督查工作的力度更是有增無減, 又有兩個批次的十二個省份被嚴格督查整改. 年初以來, 環保政策密集出台, 環保督查力度, 廣度也在不斷升級. 比如: 針對京津冀周邊城市大氣汙染問題, 環保部多次提出指導方案, 特別是將提出治理 '京津冀大氣汙染傳輸通道城市' , 將北京市, 天津市, 河北省8市, 山西省4市, 山東省7市, 河南省7市列為重點限產城市, 簡稱 '2+26' 城市.
兩組數據, 可以說明今年環保風暴的高壓: 僅今年1-8月份, 由國務院, 環保部, 發改委, 工信部所出台的環保政策就達11項之多, 內容涉及節能減排, 落後產能退出, 大氣汙染治理, 綠色節能規劃等方方面面. 同樣是今年1-8月份, 截至8月24日, 8個被督察地區完成查處4869件, 其中立案處罰2115家, 處罰金額9449.24萬元; 立案偵查122件, 拘留146人; 約談1113人, 問責1797人.
這樣的力度, 前所未有. 全社會的每個企業, 甚至是每一位消費者, 都深切感知到了這種力度的存在.
對家電產業, 尤其是廚電行業而言, 早在去年年底, 由環保部督察組在廣東的嚴格執行, 一大批中小企業被迫關停, 從包裝企業, 到原材料供應商, 再到整機企業, 甚至是物流配套企業, 一整條產業鏈的大半被迫停工. 隨之而起的是, 整個行業產銷結構性失衡, 價格受供需影響開始劇烈波動, 增加了整個行業運行的不確定性. 客觀來看, 對於環保風暴, 我們應有以下的認知:
首先, 從大的經濟發展背景來看, 之所以現在環保政策如此嚴格, 甚至是被諸多人士抱怨 '一刀切' , '簡單粗暴' , 實際上背後反映的是, 中央政府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堅決態度.
改革開放近40年來, 中國經濟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增長, 但在眾所周知的, 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投資, 出口和消費)之中, 我們一直對投資過於倚重. 甚至是包括出口業務, 我們也是以低端附加值和原材料輸出為主, 整個經濟增長方式的粗放意味一直較為濃厚. 與此相伴而生的是, 我們賴以生存的資源環境遭受極大的破壞.
在中國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今天, 這樣的現狀與中國的地位嚴重不符, 亟待徹底改觀. 這一輪以治理環境汙染, 淘汰落後產能, 提升製造業水平, 引導經濟向健康, 可持續方向發展為宗旨的環保風暴, 本質上即是動用有形之手, 加速整個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
所以, 我們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 這一輪的環保高壓政策, 是持續的, 且不可逆的. 儘管在執行過程中, 被諸多地方抱怨 '一刀切' , '粗暴' , 但換個角度來看, 執行得嚴格且不留餘地, 也是為多年以來的粗放增長買單, 或者算是某種程度上的不得已而為之. 但不管如何, 這將從某種意義上開啟中國發展的新局面.
其次, 環保風暴所施加給企業的不僅是原材料成本的上漲, 更是生產方式的轉變.
此番環保整治的過程中, 排放不達標的企業, 生產效率落後的企業, 規模較小且無力承擔環保整改成本的企業被強令關閉, 實際上是加速了市場優勝劣汰的過程. 也給存留的企業指出了新的方向——可持續, 高效率, 低汙染, 低排放. 在新型材料的探索上, 在生產環節的改進上, 在產品高附加值的構建上, 在汙染治理的方案優化上, 將催生出眾多新的產業和新的服務. 對廚電行業而言, 一句話: 用高效率, 低汙染的生產方式, 提供環保的, 優質的產品和服務, 將是決勝未來的關鍵.
正如諺語說的那樣, '關上一扇門, 開啟一扇窗' , 我們看到被否定的路徑, 但更要看到新開啟的窗戶. 這才是心智成熟的 '經濟人' 應有的素養和眼光.
再次, 環保高壓之下, 滲透到消費者層面, 將引發整個社會消費方式的改變.
作為供給側改革的手段之一, 環保風暴就是通過行政手段, 從供應端淘汰高汙染, 高能耗的落後產能, 從而提升整個供應端的水平. 其最終目的, 還是引導這個社會的消費, 向更高的水平邁進, 從而為經濟增長, 注入新的動力.
短期內來看, 環保風暴所導致的部分企業關停, 供給側改革所帶來的供應端結構優化, 會反映在成本上, 這部分成本也無疑會轉嫁到消費者頭上. 但更理性的分析是, 供給側改革所帶來的, 絕非是供應端價格提升這麼簡單. 隨著留存下來企業規模的產能持續釋放, 將會有力緩解短期內價格上漲的情況. 同時, 淘汰落後產能所帶來的效果也將持續顯現, 高品質的產品和服務, 將取代之前的魚龍混雜, 低質低價的低層次消費.
同時, 回歸到環保風暴的詞意上來看, 這一輪的高壓政策, 還是要在整個社會形成一種節能的, 環保的, 低碳的生活方式. 對廚電行業而言, 產品的能效比, 油煙分離度, 氣味降低度, 燃燒效率, 汙(廢)水排放等等這些針對不同產品的不同技術維度, 都將迸發出新的活力和新的探索空間.